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2012年普招体育专业术科考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2-02-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豫招普[2012]4号


各省辖市招生办公室,各重点扩权县(市)招生办公室: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定于3月26 日至4月12日在登封市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地点、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考试地点:登封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登封教学部体育场馆(登封市外环路与少室路交叉口)。

  (二)考试时间: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考生考试时间见附件1。

  (三)考生持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介绍信》办理术科考试手续,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和《体育术科准考证》(进考场时领取)参加术科考试。

  (四)《介绍信》由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按“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术科考试介绍信”统一格式打印。

  (五)术科考试实行成绩复试制度。省招办现场成立成绩复试小组,对发现的成绩异常考生当天进行复试。复试成绩与考试成绩差距较大者,以复试成绩为准。

  二、其它事项

  (一)考生应认真阅读考生须知的各项内容,以免影响考试。

  (二)术科考试期间,遇到天气变化(刮风、下雨等),由专家组依据考试场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暂停或推迟考试并现场通知考生。

  (三)术科考试前考生可自愿适应场地,适应场地的时间和费用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四)我办拟于4月17日将考生的体育术科考试成绩通知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

  (五)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招办及时将体育术科考试成绩通知到考生本人,考生如有异议可申请复查考试成绩。考生复查成绩须填写体育术科考试成绩复查申请表(见附件4),由各省辖市及重点扩权县(市)招办汇总后于4月26日前传真至省招办(传真电话略)。

  附件:1.

  2.

  3.

  4.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奔腾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原大地,苍苍莽莽,负载着华夏儿女不灭的希望。   黄河之滨,中原腹地,一座现代化高等军事学府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崛起。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学已经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文渗透,指挥、管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大学。 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和理学院,占地面积3800余亩。   建校以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具有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军委首长称为:改革有成效、教学有成果,科研有创新。   信大学科专业以信息类学科为主体,军事特色鲜明,涵盖军事信息系统的诸多领域,主要解决关乎战争胜败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问题,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   为拓展办学空间, 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700余亩,作为“基础合训”基地。一座座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图书馆、游泳池和符合国际田联二级田径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湖桥亭台、假山回廊、绿林广场等人文景观装点其间。湖光潋滟、绿荫红墙,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成为 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和装备了大型卫星接收设备、“神威”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可容纳千余名学员上机的计算中心、 GPS训练场和战术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场地,建成了高速光纤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终端覆盖到教学楼、实验楼和学员宿舍。   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整修学员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乐部,为学员宿舍安装了空调。引入超市、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员日常生活。   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员以信大为荣耀,信大以学员为骄傲。   建校以来,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适应工作快、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邬江兴、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陈左宁,以及“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   戚文峰、张传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军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员赵菁 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员谢康敏获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金奖;学员袁佳和应定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最佳活力奖”和“突出贡献奖”;学员汤卉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8个参赛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中获得12块金牌,2004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了国际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亚太地区第一名。   滔滔黄河,奔涌向前,伴随着信大奋进的脚步;   巍巍嵩山,昂首屹立,凝望着信大明日的辉煌。   信息工程大学决心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进,铸造信息工程大学新的辉煌!
  • 安阳学院安阳市文峰区
    学校简介安阳学院前身为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2016年5月正式转设更名为安阳学院。2021年4月安阳学院原阳校区获批成立。目前,安阳学院共有安阳中华路校区、原阳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办学条件学校各类建筑分布合理,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错落有致。校内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湖面碧波涟漪,黑天鹅在湖中嬉戏,金孔雀、梅花鹿在小岛上悠然漫步,上千只和平鸽自由飞翔,令人心旷神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包括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联合国“和平艺术家”3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2人,二级教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计算机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高层次人才1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8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名、河南省文明教师5人、安阳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名、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完善。馆藏文献丰富,包括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多种报刊及中外文数据库。学校餐厅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荣誉称号,学生宿舍实行标准公寓化管理,宿舍均配备冷暖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淋浴间。服务设施完善,建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足球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文艺设施,能满足学生文体活动的需要。党建思政2016年8月,经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批准设立“中共安阳学院委员会”。2018年5月,成功召开了“中共安阳学院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教职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确立“大思政”格局,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凝练出“四大育人工程”,即学业导师制全程精准育人工程、安院“追梦人”榜样育人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积极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2021年在原阳校区启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校“甲骨文艺术研究中心”多次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地举办“甲骨文书法艺术展”;学校“梨园戏曲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节目录制;学校“甲骨文艺术团”先后参演安阳市宣传思想“八大工程”之一文明探源歌舞剧《甲骨文》和中国教育电视台2021春节大联欢——《健康中国年》,取得圆满成功。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办教育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十三院两部”,即航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财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和公共艺术教学部,成立了甲骨文艺术研究中心、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非遗艺术文化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等17个科研机构。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交叉汇集、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设有44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3个双学士学位专业,17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23个五年一贯制大专和14个中专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八个学科门类。2021年11月,学校再次获批河南省教育厅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学科研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会计学、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电子工程、环境设计、英语、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入选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工程管理、美术学、法学等6个专业入选河南省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机电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选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美术学2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市场营销、英语国家概况、计算机网络3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口语、高等数学、英语国家概况、综合英语(一)、供应链管理6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英语、财务共享3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综合英语、供应链管理、歌曲分析与写作、运输管理、家具设计、学前心理学8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英语教研室、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环境设计教研室、高级英语教研室4个教研室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物流管理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表达虚拟仿真实验--以殷墟遗址公园景观规划为例”获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被列为重点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河南)研究院成功获批河南省高校智库,周易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实验室、机电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控实验室3个实验室获批安阳市重点实验室。学校积极实施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共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48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843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90项,出版专著教材共194部,获批国家专利43项。 校企合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特色立校、内涵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立足安阳、面向河南,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政、院、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龙文教育集团、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顿教育上海总部、上海链家房地产有限公司、安阳万达嘉华酒店、邯郸方特、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科创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构建校外实习基地132个,形成互惠互利合作机制。同时,通过开展包含创新创业大讲堂、创客沙龙、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助推学生创新创业。学校荣誉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办学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首届‘金烛奖’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教育行业领军品牌”“改革开放40周年河南优秀民办高校”“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办教育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办教育行业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办教育行业特色办学先进单位”“中原综合实力民办高校”“中原教育行业优秀本科院校”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突出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入区域和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历史使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红旗区
    学校简介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0个教学学院,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300余人。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496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和园艺学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6个,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0个。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150余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32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6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4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河南省领军人才B类、拔尖人才C类1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2人。聘请2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先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4158项,获科技成果奖182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五区一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2021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种业博览会发布信息显示,我校培育的两个小麦品种“百农207”和“百农4199”分别位居2020年全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和第三。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泰国、俄罗斯、芬兰、匈牙利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有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有课程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有国际交换生项目;与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植物遗传改良与土壤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匈牙利埃斯特尔哈兹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昆虫分类与系统演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有自动化实验室;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有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黄淮学院驻马店市
    学校简介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立于1971年。学校位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现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    目前,学校主要有开源路南北校区、医学院校区,总占地面积2760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209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及各类应用平台67个。现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8人、副高级职称416人,博士近300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千人计划、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200余人,并聘请300余名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直属附属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能力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三,在全省市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持续弘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校精神,不断砥砺“唯有创新,方能超越”的黄淮品格,突出地方性,聚焦应用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功探索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道路。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围绕发展办大学、围绕需求育人才”,大力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位居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按照“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四新”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双主体”培养,构建了通识、学科、专业、创新创业 “四位一体”的“模块+平台”特色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学习+实践锻炼+基地就业”的实践教学新生态。近三年,学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省级重大项目和重大委托项目,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2项,并入选教育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学校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巴基斯坦COMSATS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被河南省教育厅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发展计划。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了“1+N”创客空间集群,构建了以“五个融入”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项,10名学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2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主动融入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现有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32个,省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14个,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29个,并聘请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驻马店市大数据发展研究院”“驻马店企业家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圆通科学工作院”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3个建设学校之一。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学术交流基地”、“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报《天中学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与近300家行业企业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校地校企共建了“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黄河生态工程技术学院”“农产品加工学院”“夏南牛产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花生产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11个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坝道工程医院”团队以及平舆县共建的“防水材料与工程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遂平县人民政府、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获批“2022年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校企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联合打造了明港镇新集村、驿城区蚁峰镇“回兰拙匠书院”、确山县中山店村、遂平县红石崖村、驿城区鲁湾村、巩义市小关镇楼子沟村等1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新集村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和农村农业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定点帮扶村西平县高庙村2020年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村”。围绕“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与驻马店市政府共同举办“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论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全力服务地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丰硕。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坚持“以校园文明涵养城市文明,以校园文明提升城市文明,以校园发展服务城市发展,以校园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校园环境,致力构建“宜学、宜教、宜业、宜居”“四宜”教育生态,2021年7月,学校被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围绕挖掘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成立了天中书院、天中文化研究院、豫派二胡研究所、杨靖宇精神研究中心、竹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天中九章》《重阳文化》《嫘祖文化》等10余部地方民间文化专著,与驻马店市合作拍摄了电视纪录片《乡韵乡魂•丝弦道》《中国传奇之都•驻马店文化名片》《风卷红旗—中原红色历史文化系列专题片•竹沟记忆》,制作了《盘古开天》《梁祝化蝶》《传奇天中》《重阳登高》等原创动画电影,学校获批河南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天中本土音乐研究所、驻马店传奇文化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基地”。原创音乐剧《杨靖宇》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2021年5月,我校创作的舞蹈《文狮少年》,作为河南省高校唯一代表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幕式,并荣获一等奖。音乐剧《我的竹沟 我的路》、歌曲《亲爱的共产党》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拓展。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自2005年以来,合作培养毕业生近万名,毕业生实现高品质就业,千余名学生出国留学和交流学习。同时,学校每年选派100余名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和培训,引进50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入选首批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合作计划,“黄淮-迈索尔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列入河南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2014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了八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搭建了中外教育界、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2020年12月,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第五次部省联席会议上指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     站位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黄淮学院党委将围绕“新时代 再出发”,遵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引领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切实扛牢“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聚焦“十四五”确定的“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抓统筹、抓关键、抓落实,提振精神、提升水平、提高效能,持续深化“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建设、核心竞争力建设、凝聚力建设、影响力建设”“四项建设”,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
  • 学校简介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12月,先后历经河南省机器制造技工学校、河南省工业技术师范学校、河南省技工教育师范学校、河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历史沿革。1999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入选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在教育部首届大学生就业评比中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双高工程”建设单位,河南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点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等试点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等。在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坐落于美丽的郑东新区龙子湖畔,占地面积1240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各类纸质电子图书藏量160余万册,教学设备总值近2亿元,固定资产12余亿元,总资产近15亿元,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1万余人,与中原工学院联办本科在校生近400人。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177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1人;现有河南省职教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技术能手13人,省级技能大师2人,首批省级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特色鲜明,有“双师型”教师463人,高级技师50余人,还从知名行业企业聘请了250余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为校内兼职教师。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智慧健康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大数据双创基地)、财经管理学院、电商物流学院、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等10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附属技校、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和教辅机构。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0个招生专业,其中有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等5个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烹饪工艺与营养等4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9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7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全国职业教育首个国家级戏曲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学校建有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菜鸟驿站快递物流及信誉汽车修配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的“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践教学与科技研发场所。各二级学院分别设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并建成了与之配套的生产型车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性的实训实习条件。学校拥有各类金属切削机床、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电火花机床等300余台,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00余个,具有仿真或真实职业实践氛围。学校还与苹果公司、许继集团、浙江开元旅业集团等200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办学理念及定位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创新、质量、开放、融合、发展”的发展理念和“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内涵建设为中心,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两个强化”,打造“三项工程”,实现“四个提高”即:紧紧围绕内涵建设这一中心,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强化专业建设,强化产教融合。近年来,学院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育人质量;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内部管理优化以提高管理活力;注重办学条件改善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知识型、实践型和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交流合作学院把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作为驱动学院创新发展的“双动能”“双引擎”,实施“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探索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获批成立河南省酒店管理产教融合专业联盟,与中国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富士康、京东、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是“上汽通用”确定的五所合作高校之一,荣获“北汽优秀合作院校”“京东优秀合作院校”。与大唐电信、达内时代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了“大唐移动通信学院”“达内软件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与微软共建了省级大数据双创基地,被微软授予“大数据创新学院”标牌,成为全国获得微软授牌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与中检集团合作的“食品安全公共平台与检测方法研究开发”项目,被确定为河南省产学研试点项目。学院获批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资质,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多个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共建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实训课程占教学总课时50%以上,开设“苹果公司A+雏鹰计划”等订单班近40个,成立了“范军曲艺特色班”,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的智能制造等2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仿真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集研发、生产、教学、培训、研究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形成“校中厂”和“厂中校”的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格局。就业创业学院不断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和思路。设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东新区分市场,与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并连续多年向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输送人才,引导毕业生境外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连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青年报评为首届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被河南省人社厅和教育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普通大中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省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奖励资金。“校政企”共建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面积为3400㎡的创客空间,与微软(中国)共建面积为1400㎡的大数据双创基地,搭建“1+2+N”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成立创友会,开办创业专业实验班。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创客工作坊,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型、科技型创新创业,实现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元化”发展,探索形成“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师生创新实践教育工作屡出硕果。学院荣获“河南省就业创业课程建设优秀高校”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被河南省人社厅指定为“河南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技能大赛学院以技能大赛为试金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十多年来坚持举办年度校内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承办并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把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检验质量、展示成果的舞台。学院还实施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课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将职业资格考评纳入教学计划,传承技术技能培养特色,打造了一批批社会认可度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之星。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技能优势,使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学院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数控技能大师、世界技能大赛等赛事,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级奖励240余项,在全省高职院校获奖规格、获奖数量等水平位居前列。社会服务学院设有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牢固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高、新、长、前”为建设方针,建成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积极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工程,加大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学院定期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全省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扶贫培训、失地农民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几万名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原崛起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16所职业院校,帮助新疆建设兵团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顺利升格高职院校,与十三师职业学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还积极参与援疆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作为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友好互助单位,长期支持残疾人公益事业,多次承接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及国赛赛前培训。学院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嘉奖”。利用学院自身优势,积极主动配合舞阳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省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贡献。学院先后被济南军区、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办确定为“士官考试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河南省贫困县农民工技能培训定点单位”“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培训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社会声誉学院办学成绩显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在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学院声誉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首届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排行榜中,我院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16位;在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和广州日报联合发布的“2017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3位、在“2018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学院职场竞争力指数和教育竞争力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据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学院获得5星评价,进入全国百强名校行列。“2019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第20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学院位居第64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