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湖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通知
2024-06-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热门院校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和恩施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后,州机电工程学校、州民族体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州商校相继并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秉承“笃志厉行,厚德善技”校训,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所在地——湖北恩施,位于神奇的北纬30°,有“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之称,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航班直达国内主要城市,41对动车开往全国各地,境内通车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14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湖北省“双高”建设学校,荣获“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殊荣。学校占地79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富硒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在岗教职工77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20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双师素质教师213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近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下设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人文教育、旅游管理、体育、医学等9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示范点1个(旅游管理)、国家骨干专业2个(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省级品牌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特色专业4个(大数据与 会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校共开设经济管理类、机电工程类、生物工程类、信息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旅游管理类、人文教育类、体育类、医护类专业36个,面向湖北、浙江、海南、四川、湖南、安徽、重庆、西藏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20000余人。近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41人次、三等奖89人次;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2项。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以科研为引领承担起为恩施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以非遗基地为载体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学校正稳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开放的办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加大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等四项改革;扎实推进优化生源结构、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党的建设五大工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懈奋斗。
  • 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市武昌区
    学校简介武汉音乐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其前身包括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1930)、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和香港中华音乐院(1947)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改建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为建设目标,施行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方针,秉承“立德、自强、崇文、精艺”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舞蹈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有音乐与舞蹈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硕士(音乐、舞蹈领域)专业学位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作曲系、音乐学系、中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本科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教学单位。有音乐附小、音乐附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层级。学校国家级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2个音乐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学校7个本科专业中,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2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东方合唱团、东方舞蹈团等一系列学科专业建设和艺术实践平台。学报《黄钟》为全国9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 学校简介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2002年,由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通信、光电、计算机、自动化、化药、材料、机械、土木,以及艺术、外语、经管等学科专业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1000余名。二十年来,学院已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毕业生,许多已成长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学院依托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工程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秉持“开放办学、协同育人、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校校合作”的办学思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相关专业为办学特色,开办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41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学院目前拥有两个校区。一是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366号,占地500余亩;二是邮科院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占地200余亩。两校区均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带,直线距离1.2公里,集幽雅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于一体。学院设有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8个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35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为90.9%,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83.8%。学院还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聘请40余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学院获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名列前茅。现拥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流专业、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专业、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等1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共7门;省级教学团队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国家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主持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等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50余项。学院注重通过各类学科竞赛以及丰富的课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化工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翻译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共荣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市级奖励200余项。多年来,学院与世界知名信息通讯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湖北兴发集团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办学。邮科院校区集中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技术等邮电通信领域特色优势专业。与兴发集团联合开办“兴发基地班”, 采取“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基地”的“四双”培养模式,每年定向培养100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学院还与东风汽车、中国电信、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物产化工集团等200多家国有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世界知名企业罗克韦尔、达内教育集团在校内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与俄罗斯、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先后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湖北省优秀支教团队”、“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级优秀征兵政策宣讲员”、“长江学子”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校园金话筒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配音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学院学生奖助体系完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学院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享受各类国家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社会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补贴等。
  •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创建于1986年,2004年4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学校隶属于湖北省民政厅,是湖北民政行业唯一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被民政部确立为社会工作和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中心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并当选为中国养老产教联盟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单位;是“湖北省殡葬事业促进会会长单位”;被省编办确定为“湖北省复员退伍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湖北省民政干部培训中心”。学校地处武汉中心城区,校园毗邻“武汉•中国光谷”,坐拥伏虎山,俯瞰南湖,树木葱郁,建筑格局错落有致,被评为“园林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万余平方米,校舍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0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5%,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拥有3名楚天技能名师和一批来自其他高校或行业的客座教授和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崇德、强能、仁和、笃行”校训精神,以立足民政、面向社会、服务区域为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为治校方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致力于“建行业一流,创特色名校”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职业院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以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现设四个二级学院,开办专业19个,面向全国15个省份招生,在校学生近4000人。学校校企合作广,建有央财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及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百余家。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依法颁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2019年起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专本衔接”教育,引进境外优质资源,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学校荣获湖北省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直机关“五好关工委”、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公安局“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校园概貌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74353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385752.04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办学思想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69人,其中教师19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31人,教授452人,副教授814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学科布局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23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31040人,包括本科生18214人,硕士研究生10758人,博士研究生2068人,国际学生787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5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50余枚,银铜牌500余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9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61人。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 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我校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400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