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招政策坚持以人为本
2011-06-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高考,我省有342名高考生直接在学籍地参加高考,而没有像往年一样舟车劳顿地返回户籍地考试。允许高考生省内跨地借考,这是我省解决流动人群高考难题而推出的一项新政策。

  今年3月,省高招办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考考生跨县(市、区)借考工作的通知》,对“跨地借考”的高考生提出了3个条件:一是考生具有借考地二年以上(含二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学籍;二是考生父亲或母亲持有借考地的房产证或暂住证;三是考生父亲或母亲近两年在借考地有纳税或缴交社保的记录。

  由于“跨省异地借考”尚未实施,而各省高中教材、高考试卷不相同,高考生从求学地回外省参加高考不免“吃亏”。对此,福建省一些县市正在探索实施高中“四川班”、“重庆班”等特色班,即对在福建读高中的四川、重庆学生单独编班,教师则由来自四川、重庆等地教师担任,而教材则采用四川等相应省份教材版本,甚至连教辅、复习资料、试卷等也保持一致。

  事实上,我省各项高招政策均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今年,该省便推行10所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凡高考成绩达到注册入学试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参加注册入学报名。

  据悉,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67197人,招生总计划为239808人,高招录取率将达到89.75%。考虑到部分考生因故缺考以及高校追加招生计划,该省高招录取率今年将超过90%,比去年上升12个百分点。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药学、护理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约1000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12月,中医学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PT)和康复作业治疗(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3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学校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8个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基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38多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学校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也是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现有各类在校境外学生近400名,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学校率先建成福建省唯一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先后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12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拉美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86年创办于晋江市金井镇的“晋江摩托培训学校”,1994年发展成为“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2002年“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暂定校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函告福建省人民政府,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目前拥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邻高铁晋江站。学校基于学科综合优势,开设14个本科、14个专科专业。2020年有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近600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000多万元,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9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6个,图书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文献达百万册。拥有福建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在福建省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学校在福建高校中最早实施“双院制”管理模式,学院抓专业学习,书院抓素质教育。目前有中营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能源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商学院、文化旅游与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大学院,有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丰泽六大书院,双院协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训导。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与产业(企业)结伙成伴,服务产业之所需,解决产业之所急,通过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育人、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等举措,课堂与生产实践充分融合,课内与课外互为融通,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以“创业者的摇篮”为育人定位,把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备创业者素质和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两届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年一届),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
  • 学校简介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漳州市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由龙溪师范学校溯源至1905年成立的汀漳龙师范传习所(其前身为创办于清乾隆十一年的丹霞书院,距今275年),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基因凸显,许地山、杨骚、沈柔坚等著名专家学者,彭冲、方毅、王德、李兆炳、苏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学校的校友。2003年龙溪师范学校、云霄师范学校并入漳州教育学院,2007年改制升格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2017年、2018年先后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评估回访;连续四届获评漳州市“文明校园”;连续五年获评漳州市“一类平安单位”。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满意度排行榜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十名。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群获“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立项,学院进入省级“双高”建设行列。当前,学院正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强化内涵提升、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奋力谱写“漳城院”新篇章。学院实际占地面积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3.44万平方米,各类设施较为完备,建有多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实训中心10个、各类校内实训(验)室179个,以及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等,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学生(包括“二元制”和“高职扩招”)8813人,加上新型职业农民专科学历教育、在联办中职就读的“三二分段”五年专学生,共计10039人。办学规模居全省高职院校中等偏上水平,属A类高职院校。全院教职工442人,专任教师29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91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236人。学院设有党政管理机构12个,教辅机构3个;设有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系、文化艺术创意系、经济管理系、园林园艺系、食品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教学机构,涵盖34个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国控专业)12个,初步形成教师教育、文化服务、财务会计、电子信息、园林园艺、食品工业等专业类群;学院成立教育研究院等11个研究(院)所;设立党总支7个,基层党支部19个。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作为100所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之一,近5年来,毕业生年终平均就业率92%,用人单位认可度、满意度高。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聚焦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强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统筹学院发展与安全稳定,推进办学治校取得新成效,把学院建成师范特色、城市特质、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为全方位推动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学校简介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由鲁加升等海内外热心教育的15位学者、企业家于2000年联合发起创办,2007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以建设“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为愿景,着力打造“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国内一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被列为福建省支持升本院校,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福建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民办教育“优秀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现有学生近一万两千名,占地近600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瑞士著名建筑师设计,集现代、生态、数字、环保等多重概念于一体,被厦门市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单位”。专业特色鲜明。立足厦门、面向产业,根据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院和专业设置,新增学前教育、中医康复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5个专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机电学院、教育学院、电影学院、医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设有42个专业,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群。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是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新颖。推行“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勤工助学”和自觉、主动参与的大学劳动文化;构建“三生”(生活、生存、生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把“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中;重视“三特”(特长、特性、特殊)学生培养,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不断提升“三特”办学成效;率先在全国开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三创”学院,形成学校扶持—学生创业—学生回馈—帮扶带动的良性循环,助力初创团队孵化。师资力量壮大。学校各类教师近700人,其中涵盖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福建省名校长、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等1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2.3%。2020年荣登教育部遴选的“全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百强榜,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居首。坚持实施教师成长“五个阶梯”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度引进,师资素质持续提高。实行企业副院长制度,在二级学院推行企业高管兼职副院长制度,聘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特型演员孙维民等各领域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校任职、授课。党建思政成效突出。学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达标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入选“全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首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校党委多次荣获全省、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荣获教育部思政司“特等奖”等表彰,得到教育部领导和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肯定,《厦门南洋学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等9篇文章先后获人民网报道,《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教师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在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校企合作深度迈进。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领先,与20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中信重工、凤凰数媒教育集团、电信114查号台等一批企业,产教协同创新项目超过40项,与行业企业共建“橱柜学院”“特种机器人学院”“无人机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分别入选福建省第一、二、三批产业学院。成立“特种机器人教学科研基地”,《“教、产、创”三位一体特种机器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在2020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荣获特等奖;学校牵头组建的“厦门市旅游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和“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全国民办高职教育示范标杆;与厦门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厦门田园牧歌文旅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厦门南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乡村振兴的规划、研究、咨询和系列培训及农产品电商营销等工作,帮助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致力于为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科研工作纵深发展。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在科研制度建设、重要项目的立项数量、成果的层次上量增质稳。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厦门市、各协会和职教社课题。设置自动化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等5个研发中心和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所、海峡旅游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激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教职工获批国家专利59项,出版专著、教材112部,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37项、立项横向科研项目62项。就业优良长期稳定。学校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全面致力于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三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9%以上,创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多名,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林婕、福建省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爱心大使”张良健、“厦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朱毅杰、全国知名“互联网+家政”公司好慷在家创始人李彬、冠军照明掌舵人吴炳辉等佼佼者,其中,吴炳辉在母校20周年校庆之际,为母校捐建价值500万元的美术馆。坚持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学校校长作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先后应邀为国内500多所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培训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进一步加强南洋学院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努力与境内外接轨,目前已与昆明、济南、南京、杭州、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几十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世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搭建平台开拓新思路,学校每年举办潘懋元教育思想研讨会、福建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论坛、应用型电影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搭建高等教育、电影人才培养、学前教育等领域交流分享的对话平台,成为行业“新名片”。社会服务多元拓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每年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金砖会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98投洽会等多项志愿服务,均获主办方一致好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新兵集训、基干民兵集训等各项军民融合相关工作;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厦门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学校,培养家政类人才近2000人;为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等62家企业开展送教培训服务,获得企业高度评价;作为厦门市研学基地,积极探索研学服务新模式,结合职业院校特色与优势,开设智能制造、手工艺术、建筑模型、素质拓展等职业研学课程,为厦漳泉地区高、中、小学提供综合性研学服务。校园建设行稳致远。校园绿化总覆盖面积达到近400亩,绿地覆盖率达到61%。学校改建和新建学生公寓6栋、琴房2栋,改善公寓楼、教学楼、实训楼整体设备并加装空调近1000余台,实现空调全覆盖,洗手间全部免费提供卫生纸;做好校园市政道路、校园绿化建设、地下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室内跑道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共20个,为师生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学校创新性依托咖啡厅设置的禁毒宣教室,获省禁毒办检查组充分肯定;防诈防骗、防灾减灾等安全宣传常抓不懈。学校连续第三年获得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获评第二批“厦门市绿色学校”。善行义举情洒华夏。对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西部省份困难学生给予特殊奖励;为蒙城特教学校捐款十多万元;2020武汉疫情期间,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向武汉医院捐款共10.7万元,减免2020级50名湖北籍新生第一年学费(共计约67.5万元)。未来,厦门南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实现升本目标和创新协调发展;建设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更加优美的育人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全面开启创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新征程!
  • 福建商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建商学院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闽籍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习近平同志曾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获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高校。2018年、2021年连续获批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坚持以商为本,聚焦新商科,统领学院归建、学科凝练和专业设置。现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31个本科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3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工、文、艺等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本科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历届知识竞赛中均有斩获,荣获团体一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个人一等奖2 人次、三等奖4人次,成为学校一面红色旗帜。“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福商文化与人文精神,现有福商广场、书香广场、青年广场、财经历史文化长廊、校训墙、百子踪瓷、福商物语、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馆。“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荣获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18项(国家级98项,省级320项)。男子气排球队获“中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亚军,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联赛集体花球校园示范套路、双人街舞自选动作双料第一。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一般项目9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4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级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6项。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二级学院深度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一对一”设立新型产业学院,构建闽商人才供需结合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中华老字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福州聚春园集团,设立文化+技艺的聚春园烹饪学院。联合全国会展业龙头企业--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实战化的荟源会展产业学院。联合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以协同培养保险行业的高端特色人才为目标,成立人寿保险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福州自贸区及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努力绘就国际化开放式合作办学新蓝图。长期作为“福建省邀请外国人来华科教文体单位信誉等级良好单位”,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中德”“中澳”“中加”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互免学费交换生计划;招收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多次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国际化办学报告。面向未来,走过11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商学院,正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新大学、精学科、特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质量革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智力服务的区域知名商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