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如何合理地填报志愿 高考招生政策为你逐一解读
2010-07-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正值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期间,6月29日,自治区招生考试院针对考生和家长在咨询会上较为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考生在充分了解国家、自治区招生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合理地填报志愿。

  如何填写志愿填报草表

  在网上进行志愿填报时,考生每次登录后志愿填报时间为15分钟(在填报截止前,考生可多次登录),超时未提交保存的志愿数据将会丢失。因此,为保证填报效率,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建议考生下载志愿草表并打印,在草表上预填后再登录网站进行志愿填报。

  草表下载地址为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621_13594.htm,考生也可通过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首页→“普通高考”→“应考指南”中下载。下载的草表为word文档格式,分别有平行志愿填报草表、顺序志愿填报草表和自主招生批志愿填报草表三种。

  平行志愿填报草表适用于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高职高专普通批等5个批次,顺序志愿填报草表适用于本科提前批、独立学院艺术和体育专业批、本科第二批预科批、本科第三批预科批、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预科批6个批次。自主招生批志愿填报草表适用于自主招生批这一个批次。平行志愿填报草表中有“不服从调剂”、“服从所有专业调剂”和“服从以下专业调剂”3个选项,考生在填报区内高校时,3个选项全能用到;考生在填报区外高校时,只需用到“不服从调剂”和“服从所有专业调剂”两个选项。打印的每一张草表只够填报一个批次的志愿,考生如需填报更多批次,应打印多份或复印使用。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志愿落实后应尽早填报,避开接近志愿填报截止时间的网络繁忙期,志愿填报登录网址为http://www.gxeea.cn/lstd/rk.htm。如遇系统提示服务器忙,考生可等待几分钟后再次登录。如因网络原因不能在网上正常填报志愿的,请及时与报名地的招办联系,或使用广西电信开通的志愿填报声讯服务118321进行填报(填报流程可参照: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673_13110.htm)。

  同时,建议考生在志愿确定后到报名所在地招生办指定的地点对所报志愿进行打印确认,打印时输出的“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考志愿表”将显示考生当次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信息,考生在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确认后,即使考生的密码丢失或被他人窃取,其他人也不能更改该考生的志愿,因此,及时进行打印确认是考生保护自身志愿信息安全的有效方式。

  本科第一批A、B类的区别

  与去年相同,为了减少考生填报的风险、提高投档的有效性,今年仍将本科第一批划分为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含预科、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对此,考生要明确三点:

  第一,A、B类是两个不同的批次。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在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时都是独立的两个批次,本科第一批A类录取完成后,才开始录本科第一批B类,考生有两个批次的录取机会。

  第二,区分A、B类并不是降低批次的要求,所以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同样都执行一本最低投档控制线(一本预科除外)。

  第三,本科第一批B类中包含一本预科,根据教育部规定,少数民族预科在同批分数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对相应批次分数线下80分(高职高专预科批为60分)以内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因此一本分数线下80分的考生填报本科第一批B类中的一本预科志愿也是有用的。

  何时出现降分投档

  对于投档和录取工作,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除本科第一批B类中的一本预科志愿、本科第二批预科批、本科第三批预科批可在相应批次录取最低控制线下降80分投档、高职高专预科批可在相应批次录取最低控制线下降60分投档外,其他任何批次,无论是实行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在征集志愿前的一轮或多轮投档中,投档系统只在相应批次的线上生源中进行检索和投档。也就是说,虽然志愿填报系统对考生并无分数限定,但在投档时,对于分数没有达到要求的考生来说,即使填报了相应志愿,也不会被投档。

  第二,根据我区录取工作规定,当学校线上生源不足时,经学校申请,可在征集志愿中适当降分投档。考生要特别注意,在征集志愿前的一轮或多轮投档中,除预科批可以在相应批次线线下80分(高职高专预科批为60分)之内投档外,是没有降分的,只有在征集志愿时才可能出现降分。

  例如,文史类考生小王考了500分(未上一本线),填报了本科第一批A类的高校甲。首轮投档中,小王的“高校甲”志愿其实是没有用的,因为系统只对线上的生源进行检索。如果高校甲线上生源不足,在本科第一批A类征集志愿时降20分,小王这时候填报征集志愿,再次选择高校甲,这时的志愿才是有用的,小王才有被投档的机会。因此,考生应了解录取工作日程,留意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和区内各个媒体的报道,不要错过征集志愿的有关信息。

  投档比例为多少

  实行顺序志愿的录取批次,一般按1∶1.2的比例投档。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批次,招生院校有权在1∶1~1∶1.1的比例范围内提出本校的投档比例。如果招生院校对投档比例无特殊要求,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本科第二批投档比例原则上按不超过1∶1.05的比例确定,本科第三批、高职高专普通批按不超过1∶1.1的比例确定。在实际投档过程中,当根据投档比例计算出的投档数尾数不为零的,往上取整(即按比例计算,无论该校尾数是0.1还是0.9都按“1”取)。例如,当投档比例是1∶1.05、高校的招生计划为8人时,投档数为9人。当投档比例是1∶1.1、高校的招生计划为35人时,投档数为39人。

热门院校

  •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南宁市西乡塘区
    学校简介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风景秀丽的邕江之滨、相思湖畔,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学校随着广西的解放而诞生,其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5月的广西省行政干部培训班。其后,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广西经济建设需要,学校历经了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广西行政干部学校、广西经济干部学校、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历史沿革,并于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学校聚焦“服务广西经济建设”发展主线,不忘建校初心、勇担办学使命,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被誉为“广西经济管理人才基地、企业家的摇篮”,先后获评“全国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优秀院校”“广西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工618人,其中高级职称195人(正高级职称48人),取得硕士、博士学位333人(其中博士15人),多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十百千”人才、二级教授、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等领军人才,另聘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11人为兼职教师。拥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科技服务平台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近五年来,获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170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28项、厅级13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普通本科专业21个、高职专业47个,成人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9个,分布在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获教育部第二批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拥有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建有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全面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广受认可,连续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曾中标获得广西重大课题共6项,并承担“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对策研究”等多项自治区党委、政府资政课题以及自治区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30多项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自治区两化融合项目“广西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的建设,凸显了服务广西的特色和优势。与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共建“广西船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合作研发“黄金水道航运北斗系统”“船联网北斗关键技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大力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活动。学校还是广西各级各类经济管理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以及广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程的承办单位,培训了一大批高素质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守建校初心、牢记办学使命,紧扣“创新性驱动,特色化建设,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将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普通本科学校,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中再谱新篇、再续华章。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西乡塘区
    学校简介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南宁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以南,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这里满城皆绿、四季常青,被誉为“中国绿城”。南宁师范大学的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四个校区就坐落在南宁的绿地青山之间,占地面积共3383.1亩。学校图书馆藏书224.43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83.08万册。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委托的学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单位,2019年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6月,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启用;2018年11月30日,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8月,学校武鸣校区启用。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出“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13万多名服务基础教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截至2021年9月底,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2204人,硕士研究生2954人,专科生230人,预科生287人。日臻完备的办学平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本科教育发展研究院,拥有一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省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心。是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全区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广西幼教师资培训基地、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研修基地、广西“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项目试点高校、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西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类示范基地、广西农业经理人培养培训基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4个。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49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4人次,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4个。2017年9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任职或讲学,近五年新聘请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47人,其中院士1人,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23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精品课程89门,广西普通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个。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2016年以来,获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7605项,其中全国奖项473项,包括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大学生组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冠军等。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我校3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奖比例、获一等奖比例居全国第一;在第1至11届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16项,获奖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广西高校第一。2004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稳定,连续17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领域成就突出,涌现了众多国家和自治区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以及“亚洲女飞人”韦永丽、80后著名作家辛夷坞等一批知名校友。与时俱进的学术科研。学校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69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项。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20年被武汉大学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以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摘编)60篇。锐意拓展的教育开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院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桂台少数民族器乐研究中心、桂台社会工作实践交流中心、韩语文化中心等。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和“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留学生人数每年持续增加;学校是港澳台地区学生接受单位,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与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合作每年举办“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承办了国际人脑发育暨2017脑科学高峰论坛、2019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国际研讨会、2019年东盟文明互鉴与传播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先后12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励、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奖项等荣誉。 “红水河”网站2次入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19年易班优课教学活跃度高校中排行全国第四,全区第一,2020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工作站。求真务实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着力培育标志学校新形象的文化品牌,着力构建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 学校简介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集工、理、经、管、文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国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广西“双高”建设院校。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00多亩,在校生12800多人。设有7个系41个专业,建有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前教育、冶金技术、建筑装饰、汽车维修等8个广西一流实训基地和50多个基础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2亿多元。目前,有教职工5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203人,教授、副教授116人,“双师型”教师236人,外聘知名客座教授4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6人担任自治区有关行指委专家。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坚持“ 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得更远”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学院精神,秉承“厚德强技,修行致远”的校训,在强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攻坚工程基础上,改革创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办学实力进入广西先进行列,学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近三年来,师生在国家(国际)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项,自治区级一等奖37项 ;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6项;获得河池市人才小高地挂牌2个;学院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1个 ,是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立项建设单位。先后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等三个赛项,均获得圆满成功。招生人数连年实现大突破,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吃苦勤学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实现高质优质就业,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电商讲师培训十佳机构”“广西优秀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广西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建筑工人培训机构”“广西特殊工种上岗证培训基地” “广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 等9个类型项目的培训资质。近年来,还先后荣获 “广西教学质量优秀院校”“广西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全国电商讲师培训十佳机构”“广西优秀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文明卫生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广西森林校园”“广西绿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第一届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城市—崇左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分为校本部、北校区两个校区,设有一所附属幼儿园,形成“一校两区一园”办学格局。学校总占地面积1151亩,另有预留发展用地569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480人,其中大专学生11225人 ,中职学生3255人。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开放发展、校园和谐、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学前师范院校的目标。学校办学跨越式发展。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2年的南宁地区教育学院。2019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同意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于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2019年6月,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实现了学校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校的根本性转变。2020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崇左职业技术学校实现融合办学,形成统一高效贯通的合作办学机制,致力于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幼儿师范院校。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崇左幼专2020年获得崇左市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被确立为崇左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基地;崇左职校2021年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19年、2021年获自治区教育厅评定为广西四星级学校,同年被评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验收“有效”学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形成以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为特色骨干专业,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专业为辅助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相协调发展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创新创业意识强的卓越幼儿、小学教育师资,致力于服务自治区、市乡村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振兴。同时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艺体类、工业应用技术类高技能人才。学生首次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就读30%左右。设有学前教育系、初等教育一系、初等教育二系、艺术教育系、经济贸易系、公共管理系、机电工程系、体育与健康教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9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音乐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10个师范专业,及舞蹈表演、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专业。为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校内有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54个,其中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5个(物流、制糖、烹饪、计算机、学前教育),校外建有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90多个。学校师资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28人(大专部256人,中专部172人),其中专任教师404人,高级职称80人(教授7人,正高3人,副高72人),中级职称12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5人。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8人,全国职教名师1人,自治区名师1人,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00人,市厅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1人。学校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科研立项共计123项,其中地厅级47项,校内立项76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500余篇,核心期刊37篇,出版著作3部,校本教材8本,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3个实验基地。教师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区级奖项25项。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以崇左市教师培训中心为平台,主动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开展多样化教师培训,承担“崇左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崇左市“三名”(名师、名校长、名校)培训班、“崇左市幼儿园、中职科研培训班”等项目,得到了市教育局、相关学校和学员们的高度认可。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建立产教融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家政与护理产业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家政服务人才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及技术支撑。学校未来展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坚持“幼”字特色、“师范”属性,继续做精做强师范教育类专业,突出幼儿师范特色,朝着建设“ 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院校目标奋进!
  •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充裕。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建校至今曾七迁校址,七更校名。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因时局动荡,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学校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2020年5月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的广西目前唯一的一所医学院校。2021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建设国内“双一流”大学的高校。学校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在建)4个校区,其中南宁-校本部总用地面积571亩,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南宁-武鸣校区总用地面积1433亩,位于南宁市武鸣区武华大道武鸣段336号;玉林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38亩,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52亩,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玉岭路以东、凤凰路以南、楞仙路以西、玉成路以北。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1个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学校现有183个实践教学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1个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11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22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其中社会函授站7个、区外社会函授站2个),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武鸣医院),15所教学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九附属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5所、综合医院12所、专科医院3所,引领着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图书及信息化资源丰富。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备设施2500余台件,建设有院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全流程信息化OSCE中心、学生及住专培学员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区、专科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区、虚拟内窥镜训练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06万多册,电子图书185.9万多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80个,学位论文775.99万册,音视频28624小时。学校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功能优良,“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22人,其中正高职称737人,副高职称789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73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686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267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22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9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9人,广西“特聘专家”10人,自治区优秀专家32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2人;“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人,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一批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155人,其中本科生16384人、硕士研究生4468人、博士研究生1074人、高职高专生8516人、国际学生703人、港台学生10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港台地区及34个国家。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于2015年与2020年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生物医学工程)、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37个(含建设项目)。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业设置优化,建设成果丰硕。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0个,分别是:临床医学(含5年制、“5+3”一体化、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六年制全英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英语、翻译(含四年制本科、第二学士学位)、运动康复、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妇幼保健医学、医疗保险、养老服务管理。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等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线上一流课程《虫族入侵——人体寄生虫学》、线下一流课程《环境卫生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药用植物学》、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儿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校设有高职高专专业(方向)6个,分别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优势特色鲜明,科技成效显著。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在区域高发肿瘤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BSL-3)实验室1个、病原微生物二级(BSL-2)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1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4个(含3个培育);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含1个培育)、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7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8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20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25个;广西生物样本库1个。截止“十三五”末,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416项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等53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西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十三五”期间,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3372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体现我校科研人员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实力。学校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和《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3种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国际影响力日增。近10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医院或医疗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1100多人次。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短期交流近300人次,接收国(境)外学生短期来校交流共200多人次。搭建研究平台,先后推进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希腊等“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各国签署多方合作协议,开展“基于多学科团队学习和循证医学教育的牙科专业教育平台”中欧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丝路1+1’口腔医学教育援外”等项目,在大健康、海洋药物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交流合作。定期举办面向“一带一路”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高端国际会议,如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地中海贫血防治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卫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东盟再生医学国际会议、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中国(广西)-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中国-东盟国际衰老与疾病学术论坛、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中国-东盟护理论坛、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会议等数十个学术论坛,与“一带一路”和东盟各国共享科技成果。积极筹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和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推进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的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平台建设及“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设,着力增进学校与东盟地区国家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打造东盟医学留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地学校。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医疗合作平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国际合作远程会商协作网定点医院,2020年疫情期间与东盟各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国际远程诊疗和国际远程学术讨论10余场。第二附属医院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急诊专科跨境医联体、环南海-中国东盟海上医学救援联盟。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十三五”以来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培育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广西高校唯一入选党支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学校迄今培养了各层次医学人才20万余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次和二等奖2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次、全国首届护理操作技能大赛(高职)二等奖1次、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二等奖各1次,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预防医学专业赛道和护理学专业赛道3项银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优异团队奖和最佳团队合作奖、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连续两届全国病案信息大赛团体奖单项等百余个全国各类赛事奖项。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长年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至今连续1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09年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部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医学院校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2013年成为教育部、卫计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6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具有典范作用的20所高校之一;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分别获印度医学理事会和泰国医学理事会认证;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12月;全科医学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8年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1个,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4个(即全科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入选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位于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206名,在第三方评估公司(软科)中国最好医科大学中排第18名,位于国内各省属医学院前列。展望未来,砥砺奋进。站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双一流”,全力打造区域样板医学院校,朝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国际知名度高的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