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16年高考体检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
2016-02-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招生委员会、卫生计生局(委),各县(市、区)招生委员会、卫生计生局,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了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粤招〔2012〕5号)执行。相关工作的要求及具体时间对应调整为2016年。

二、根据原卫生部《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高考考生体格检查,对体检项目、检查手段、收费等问题,请各市按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执行。

三、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录入数据的有关设备由体检医院与当地招生办公室协商解决,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由体检医院和当地招生办公室共同负责。各市招生办公室需对体检数据进行校验,重点检查漏检、漏登项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四、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时间安排在3月20日-4月20日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地级市确定。6月16日-17日为体检复检时间。复检结果需修正的,请由地级市招生办公室于6月20日前报省招生办公室。考生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的,应于接到复检结果后15日内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逐级向省招生办提出复检申请,由省招生办指定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有异议的体检结果作出最终裁定。

体检工作结束后,各市应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将总结材料于6月30日前上报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和省招生办公室。各普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体检标准对新生进行身体复查,并于12月25日前将复查情况报省招生办公室。

五、体检医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制,组织好高校招生体检工作。体检医生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对考生进行体检,如实记录考生体检情况,不得漏检、错检体检项目,更不得故意隐瞒考生身体真实情况。对在高校招生体检中因不负责任造成考生体检信息重大失误的医院、医生,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各地方招生办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监督检查。

六、报考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以及保送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职教师资单招、残障生单招、高水平运动员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招生的考生体检工作参照以上通知精神执行。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2月18日

————————————————————————

相关链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是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 “现代鲁班”摇篮。办学42年来,学校扎根南粤大地,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培训了20多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广东省建设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1986年成立的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2006年4月,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目前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000多名。座落在省职教基地的清远新校区于2019年10月启用,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以“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山水校园”为建设理念,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学校办学理念和强校目标强校梦:学校社会知名 办学实力雄厚 学生成长成才 师生幸福乐业。强校目标:国内知名 业内领先 服务广东 走向国际。办学定位:“现代鲁班的摇篮”办学理念:立德树人、工学交融、创新发展、特色办学校训:胸怀匠心 筑梦天下办学特色:建筑主导、产教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发展路径:扩容提质 产教融合 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提质量 强服务 优治理 育新人六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创新强校 坚持人才兴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攻坚战:一是创新强校攻坚战,二是强师工程攻坚战,三是深化改革攻坚战,四是新校区建成进驻攻坚战,五是党的建设攻坚战近年来学校获得的荣誉1. 广东省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A类第4名2. 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校3. 2018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 2020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5. 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6. 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7.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8. 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9. 国家级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10. 教育部首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高职院校11. 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12. 广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3. 广东省高职教育土木建筑与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4. 广东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省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及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机构、省建筑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学校立足“建设行业”,探索并建构了特色鲜明的“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依托建筑行业企业的优势,形成了“校企互动”的“四合作四共”模式(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我院与300多家行业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并联合成立了广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合作。我院是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有16个专业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个专业为全国试点专业。与企业共建了2个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建中天学院、广建斯维尔学院。“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是我省乃至全国集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建筑类产教融合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教学改革亮点纷呈 质量工程成果丰硕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成效。依托建筑行业,主动服务广东省战略性新兴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构建了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机电、市政、环保、艺术设计、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3+2”中高职衔接试点、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人才试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推动精准育人。现有招生专业40个,涉及8个高职专业大类,18个二级门类,其中土木建筑大类有17个,是广东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8个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获立项。4个专业群获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有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5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开放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项,省级协同育人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与4所高校实现了“3+2”或“2+2”高本衔接试点建设工作,实现了专业内涵升本新拓展。师资实力雄厚 专兼比例合理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制订了《学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专任教师500多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8%,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80%,省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聘请了2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了19位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为我院客座教授,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传承和弘扬建筑传统技艺。近三年来,教师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改专项9项,省部级项目22项,厅级项目44项立项;获得各类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首批12个校级重大科研获立项,实现了科研项目质、量“双提升”。国际合作深入开展服务 “一带一路”争当排头兵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试点院校。与中国有色集团合作,赴海外开展架子工、焊工、计算机等技能班及建筑技术学历班,得到教育部、中国有色集团的肯定与表扬。我院首个海外分院赞比亚鲁班学院揭牌成立,为中国在赞比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建筑业本土化人才保障。获得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广东省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我院还与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波兰、芬兰、中国香港等境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高层互访、教师培训、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合作项目。合作共建有创新创业研习基地(新西兰、芬兰)、中英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等。办学效益增强 社会声誉优良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健康协调发展。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学术、文化艺术大赛中,获得300多项省级以上奖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实现突破。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凸显。学生获创新创业国赛一等奖,实现历史突破;在历届“挑战杯”省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建立了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并组织优秀学生多批次参加研修,开启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新生入学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录取新生报到率均超过80%。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学校是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指定的建筑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机构”。建校以来,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一级项目经理、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超过12万人提供了培训服务。发展愿景2021年,全面完成清远新校区二期后行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做好智慧校园规划,建设特色、智慧、美丽校园。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落地实施,保持校园平安和谐稳定,努力创建省域“双高校”。未来五年,深入实施“提质量、强服务、优治理、育新人”“十四五”发展行动计划,打造“现代鲁班摇篮”,显著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建立与我省建筑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机制,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提高,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内涵建设达到省级一流学校水平,建成“国内知名、业内领先、服务广东、走向国际”的建筑类高职院。
  • 学校简介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肇庆分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广东省唯一的公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六十年栉风沐雨、几代师生砥砺前行,在半个多世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医专人始终秉承“大医精诚、知行合一”的校训,“勤教、严绳、精业、济世”的校风,“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教风,“勤学、睿思、精诚、至善”的学风,开拓创新,不断攀登,累计培养各类卫生专业人才8余万名,为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端州校区、鼎湖校区、新区校区3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元以上,馆藏纸质图书66.8万册;有三级甲等、三级、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各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妇幼临床学院1所,校外实习单位180余个;建有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老年健康服务、医学影像技术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校生命科学馆是广东省和肇庆市青少年科普基地。学校针对区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薄弱、人才缺乏等问题,充分发挥面向基层培养卫生健康人才的办学优势,以现有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学(治未病方向)、健康管理等专业为基础,构建公共卫生专业群及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设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老年护理等健康服务类专业。目前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药学、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财会统计、中医骨伤、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老年护理等18专业,形成了应用医学类、公共卫生类、健康服务类学科专业体系,其中7个专业为国家及省级重点专业,全日制专科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总数64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7.9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59%;双师型教师占55.94%。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师资队伍已达到本科院校办学标准。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大医精诚、仁爱之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学人才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99%以上,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70%以上,居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近年来,培养了广东高校唯一的“中国好人”卢佩勉;身残志坚,奋发成才的陈慧;公交车上抢救危重病人,被佛山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毕业生张婵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承担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牵头建立了“广东省医药卫生高职教育联盟”“广东省医药卫生中高职对接合作联盟”,建立广东省医药卫生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探索实践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和特色学院建设,成绩显著。学校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解剖学会虚拟现实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5个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学校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试点基地”“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5月6日,“金苹果”高职高专评价结果,学校在全国472所医药卫生类学校中名列全国第5位,临床医学专业排位在全国第3位;2020年武书连版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校在全国高职高专排名89位。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积极响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湾区的需要,正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积极参与创建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院(筹)工作。
  • 学校简介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5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68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79人。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凸显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招生专业的半数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全部招生专业。建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类课程102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万余人。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6%,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7-2021年,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85人,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5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扎根广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2022年2月更新)
  • 汕头大学汕头市
    学校简介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990.20亩,建筑面积57.01万平方米。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2011年,汕头大学被列为广东省自主办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起,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汕头大学;2015年,汕头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行列;2016年,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2017年首次招生。2018年11月,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首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资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超过100亿港元,并在人才、资源等方面支持学校推行多项教育改革。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临床医学、化学、海洋科学、数学、滨海智慧城市交叉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东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视觉传达设计、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海洋科学、会计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护理学、新闻学、产品设计),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5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护理学),广东省重点专业7个(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护理学、新闻学,注:后5个为建设项目),开设“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并设研究生院和9个住宿学院(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逾17,000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逾14万人。学校已建成一批既能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又能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等。图书馆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现有图书178.98万册,电子图书333.78万册。学校校园网始建于1990年,目前校园网已延伸到校内每一栋建筑物,学生可以从宿舍直接上互联网,全校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居国内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有五所附属医院、1个口腔门诊部和4所托管医院,共6421床位。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附属医院为汕头地区提供50%以上的医疗服务,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实践机会。学校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多次入围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连续六年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相关排名,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51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100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邀请众多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到校访问,为师生开设课程、讲座。学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探索国际基准学分制、系统整合医学教育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模式到构建OBE结果导向一体化教育模式;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公益课程服务学习,推广住宿学院再到全面推行书院制;从阳光财务制度,到教师年薪制度,再到“四院两部”大部制改革……诸多改革开国内高校先河,被李岚清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汕头大学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建设一所“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而接续奋斗。
  • 学校简介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座落于中国最具魅力、最具经济活力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东莞市塘厦镇。这里距深圳中心区25公里,距深圳北高铁站33公里,距深圳机场51公里,交通方便,风光秀丽。学院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艺术类专业为特色,非艺术类专业协同发展”的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1+X”证书制度,以赛促教,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共设5个二级学院,开设25个专业,打造5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群获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学院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学院建有计算机室、三维动画制作室、影视实训摄影棚、影视后期编辑室、录音棚、多功能实验剧场、实训演播厅、戏剧排练厅、舞蹈排练厅、琴房等实训实践基地。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学院实行2+1教学,打造以项目驱动为手段的教学实践载体和平台,成立或计划成立用于学生实训的学院歌舞团、演唱乐队、话剧团、音乐剧团;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微电影、网络电视剧、网络电视台、广播站;动漫制作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咨询公司、电商平台、微商平台等。与深圳保利剧院、东莞玉兰剧院、深圳市春雨艺术团、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团、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深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院现有教师多数为“双师型”教师,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占35%,主要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NOVOSIBIRSK舞蹈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单位的教授、工程师、艺术家。学院还计划组建学院经纪人公司,对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学生实行系统的包装,宣传推广,培养明星教师和明星学生。学院倡导爱的核心价值观,实施爱的教育。提出以爱立教,以爱促教,以爱立学,以爱促学,让学生能成才,让学院更美好;爱学生,爱老师,帮同事,助伙伴,遵纪守法,厚德为先,行为文明;以标准管事,以制度管人,从严治校,建设健康、快乐、友爱、协作、团结的工作氛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爱教学生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知识,只有不爱学习的学生,把学院当家业,把职业当事业,共同成长的职业态度;爱心付出必须全情投入的价值导向。学院毕业生活跃于全国各省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单位,他们以所学专业从事管理、技术、文艺、设计等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着积极的贡献。新时期,全院师生正以勤奋进取、积极奉献的态度,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树立了以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传媒类为特色,以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类为主体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正在朝着创建华南地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