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高职院校今年扩招逾8万人
2019-05-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广东省高职院校扩招首次补报名于5月13日8时截止,10月份将启动第二次补报名。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要全力做好生源组织发动,增加高职学位供给,确保完成我省今年高职院校扩招8.12万人的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按照国家初步扩招方案,2019年我省高职院校将扩招8.12万人。

广东省要求,各地级以上市要采取有力措施,分解落实任务,建立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去向台账,深入发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应往届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员积极报考。

如何做好生源保障?各部门已经做了分工。其中,省教育厅积极组织发动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扩招补报名和报读高职专业学院;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总工会积极组织动员有意愿的新型职工农民、退役军人、企业在职员工(含农民工)参加10月份第二次补报名。

同时,广东省将着力增加高职学位供给。各地将支持和鼓励公办高职院校充分挖潜,扩大高职招生规模;采取调整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落实经费保障等有力措施,大力增加高职学位供给;结合本地实际,在确保中职学位供给充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的前提下,加强高职专业学院考试招生工作,确保完成高职专业学院试点招生任务。省教育厅还将会同清远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清远)建设,抓紧实施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

各部门还将加强协同配合。省教育厅将加强对高职院校扩招工作的统筹协调,并对各地扩招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省发展改革委将落实高职院校扩招计划,按规定简化职业院校基建项目审批程序,支持职业院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在完善保障措施上,省财政厅统筹负责经费保障工作,会同省教育厅等业务主管部门在部门现有资金中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和综合补助资金,纳入我省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资金规划方案统筹解决;省教育厅将把高职院校扩招情况等作为省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同时,各地要依照隶属关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满足增加高职学位需要,确保中职学位供给充足;足额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保障日常运转。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警官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主管部门是广东省公安厅,教育教学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2008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学院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院是广东省公安机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安民警培训基地、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和外警培训基地。在70年余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服务政法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安智库的作用,构建了具有广东公安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政治建校、警务化管理、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实战化教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历史沿革】学院前身是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创办于1949年11月。1958年3月,与省政法干校、省民警干训大队、广州市公安学校、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74年9月,开展普通中专学历教育。1983年3月,建立广东省政法干部学院,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1988年8月,更名为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92年12月,增设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普通专科学历教育。1998年5月,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建立广东警官学院,开展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办学条件】学院建有嘉禾、滨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7.3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警体技能训练馆、战术训练楼等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732.83万元。馆藏图书99.12万册,镜像电子专业图书48万册,文献资源建设特色鲜明,收集公安志和公安年鉴等特色公安文献376种630余册。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54人,其中专任教师32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252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151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部级教学名师16人,全省公安机关十大金牌教官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0人,兼任其他高校硕博士导师12人。【专业设置与本科教学】学院现开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禁毒学、警务指挥与战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12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安专业8个,非公安专业4个。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犯罪侦查),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1个专业(侦查学)列入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5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禁毒学),3个专业(经济犯罪侦查、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成为省级特色专业,4个专业(治安学、禁毒学、法学、行政管理)列入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35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科研工作】学院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设有广东警官学院国内安全与社会稳定研究中心、新型犯罪研究中心、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粤港澳警务发展与合作研究所、应急指挥与谈判研究所、警务心理研究所、物证科学研究所、警察体育科学研究所、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等10个校级研究机构;建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东省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内安全与社会稳定研究中心、广东省政策咨询研究中心——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广东天正司法鉴定中心、司法心理测试技术中心、物证鉴定中心等3个省级鉴定中心;学报《政法学刊》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第五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等称号 。【人才培养工作】学院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公安院校办学规律,主动适应广东政法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忠诚、责任、服务”校训精神,培育“勤学、苦练、求实、创新”优良学风,努力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适应政法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50人,建校70余年来,学院为广东政法公安机关和其他行业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为广东政法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南粤警官摇篮”。【培训研修工作】学院是广东省公安机关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设有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和广东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长学校。2019年与省住建厅共建广东省城市管理和执法培训基地。学院培训规模逐年增大,2004年至2020年共培训83525人次,近三年年均培训量达6000多人次。主要任务包括: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培训,全省市县公安局正职首任培训,地市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及厅机关、缉私、边检等民警警衔晋升培训,警种专项工作培训,省内外各级政法、公安机关委托的各类培训,港澳警务人员研习班,公安部国合局交办的中欧警务培训项目培训班,外籍警察培训班等,以及国企、城管等政府机关委托的培训。2008年至2020年,学院完成了全省公安机关基层科所队正职轮训55期14495人次、副职8期3031人次。2015年至2020年,完成中欧警务培训项目培训班3期73人,外籍警察培训班34期23国556人,港澳警务人员研习班65期1505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学院是全省唯一的保安管理师职业技能专业培训机构,2015年起开设保安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截至2019年共完成2307人的培训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为办学治校总纲领和人才培养总遵循,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忠诚、责任、服务”校训,坚持以智慧新警务为引领、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创新,按照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规划的宏伟蓝图努力奋斗。(2021年11月更新)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市增城区
    学校简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现名。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4000余人。校园布局大气舒朗,现代气息浓郁,体现“山水校园,文礼学府”的理念。愿景:倾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大学品牌,力争将学校建成一所学生满意、教工自豪、同行认可、社会尊重、政府放心、国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应用型大学。使命:为学生成才和教工发展创造高增值价值,为城市繁荣和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校训:博学笃行,经世致用。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发展理念:规范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发展战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齐备,生活配套完善便利。建有实验(实训)室139个,多媒体教室145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67万元,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百万余册,是绿色、生态、人文的学习空间,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承中心;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体育馆,由综合训练馆、篮球馆、游泳馆组成,包括学生体质测试室、舞龙舞狮馆、武术馆、健身馆、舞蹈馆、有氧操馆、健美操馆、瑜伽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等18个附属场馆和标准攀岩场,馆外建有标准400米田径场、体育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共同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是进行教学、健身、娱乐、休闲以及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积极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校园宽带、无线网络、5G 信号全覆盖,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公寓空调凉爽,热水充足,直饮方便,宽带畅行,四人空间,独立床铺,是温馨的休息学习之地。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站在新起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和珠三角主导、支柱、新兴产业链,设立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建设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产业等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高度匹配的九大应用型专业集群;开设了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39个本科专业。“体育学”和“民商法学”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法学”“金融学”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高级英语”“管理学”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法学”获批省级重点专业、“金融学”获批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产品设计、法学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外语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近年来先后有8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文体艺术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学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为主线,坚持不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助力学校建设高水平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现有教师6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0余人。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课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全面实施 “双高”型教师引育计划、“双源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计划、“双智”型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等。学校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发展进程,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格局。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国际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开展赴美带薪实习项目,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与澳大利亚国王学院、伦敦里士满美国国际大学、美国阿什兰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广东省攀岩训练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联动发展,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毽球、武术、龙舟等传统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学校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校奖”和“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在中国校友网发布的2020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应用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中,学校排名全国前列。2021年6月,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跻身全省本科院校上榜行列。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战略主线,以“全面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主动融入国家、广东省、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全面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安全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25年,前身是廉江县立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201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90多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与具有30多年大专办学历史的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整合设立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行一校两牌办学。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培训优秀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核试点院校,涵盖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学校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湛江分中心筹建单位,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省级培训基地,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单位,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湛江市幼教协会发起单位,湛江市“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学校曾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湛江市文明单位标兵、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钻石合作单位等荣誉和称号。 学校现有湖光校区(主校区)、赤坎校区、遂溪校区及廉江校区四个校区。其中湖光校区(主校区)位于文化氛围浓郁、各类院校云集的湛江教育基地,建成区占地面积835.34亩,另有预留土地近50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8万册,建有专业实训、实验室290间。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8名,其中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数90多名,具有硕博士学历学位教师254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进站博士4名。 学校秉承深厚的历史积淀,强化优势专业,做精师范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现开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年制)、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商务英语、应用电子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烹调工艺与营养、应用英语、文秘、社会体育、社会工作、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38个大专层次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区招生;同时招收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及普通三年制中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另有学前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等四个成人函授大专专业。2019年以来,学校全面参与高职扩招计划,20个校外合作办学点。2021年3月,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成立湛江乡村振兴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推湛江乡村振兴。学校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与应用型专业建设并举的理念,加强与幼儿园、中小学的合作互动关系。拥有2所附属幼儿园,湛江市第一幼儿园、廉江市第一幼儿园、湛江市第八小学、湛江市麻章二中、广东省公安厅幼儿院、深圳市博才半岛教育、香港华南教育集团等10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拥有广东龙力电器、沃尔玛、湛江御唐府、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等一批应用型专业实习基地。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连续8年受邀到博鳌论坛“为元首做菜”。 2020年学校在“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从C类院校跻身B类院校考核,取得全省第26名的好成绩。近几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为70%。2020届毕业生“插本”升学率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第一,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都在95%以上。近三年来,依托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全省学前教育,举办幼儿园园长培训,共培训幼儿园园长10000多人。 学校教书育人成果显著,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市级“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180多人次。其中1人被聘为湛江市人才驿站高层次专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广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大中专学生舞蹈大赛、歌手大赛及“岭南杯”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学生获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项目11项,获资助总经费达35.5万元。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近三年先后承担了170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其中省级以上课题40多项,市级课题近30项,校级培育课题90项,横向课题3项。其中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立项数量居全省8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第6名,2020年首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专项项目及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乡村振兴)项目,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出版著作、教材近40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9项。年平均科研经费近200万元。此外,学校近年来主办或承办了“2018湛江动力系统会议”“2019年广东省数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年会”“广东省(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湛江工作会议暨航路规划专题研讨会”等多场重量级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向东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院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或指导,大大提升了学校乃至湛江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作为广东省唯一受邀高校参与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李晓培书记、校长受聘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家小组成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先后有澳大利亚杰尔顿市政府代表团、英国朴茨茅斯市政府代表团、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列治文景朗蒙特梭利学校代表团、泰国格乐大学、泰国南邦皇家大学、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菲律宾圣堡罗大学、韩国中部大学、澳洲MCIE等10多个外国团队与我校进行交流互访,并就教育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目前有30多名教师在国(境)外攻读硕、博士学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秉承“笃学、笃行、致真、致远”的校训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战略等机遇,立足湛江,面向广东,服务全国,努力建成全省领先、环北部湾地区一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揭阳市榕城区
    学校简介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地处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主战场——揭阳,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由揭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办学21年来,秉承“诚真、笃教、博学、致用”校训,以“立德强技,人才强校,服务地方”为办学理念,以“立足揭阳、辐射粤东、面向广东”为办学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高职学院,为揭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占地面积586.53亩,建筑面积12.77万平方米。目前设有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部、纪检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财务处、后勤服务处、科技与设备处、招生就业处等10个内设管理机构;图书馆、实训与信息中心等2个教辅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师范教育系、信息工程系、外语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艺术与体育系、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创业学院、继续教育部等8系2部1院。开设有电子商务等42个专业,招生专业32个,面向8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6113人。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届逾3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5.00%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423人,专任教师28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96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15人(其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158人,“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7人,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1人,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7人,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3人;省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1人,均为当批次粤东地区高职院校唯一人选。学校2007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个,省级专业群立项建设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立项建设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质课程1门,省级微课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3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1个,市级环保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内实验(训)室82个,校外实训基地144个,产学研合作企业52个,合作办学单位18个。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3个,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90个;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0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个;省级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奖项65个;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33个。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单位”“2008—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广东省诚信文化教育共建单位”“2014-2015年度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电商讲师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奖”和“2017-2018年度广东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因时而变与顺势而为相统一,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相统一,坚持争创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统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省级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抓手,聚焦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高职学院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广东财经大学坐落于千年商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源地——广州,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财经政法人才培养高地、现代服务业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研究重地,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2021年),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学校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起始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1985年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人才梦”托起“广财梦”,践行“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秉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以及全体师生的不懈奋斗,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财经类院校,并在2020年学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发展新目标。学校现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东南珠江河畔,毗邻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佛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佛山市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学校绿树繁花,香飘四季,环境幽雅,洁净清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共有31个教学科研单位、6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1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955万元;图书馆藏书492万册,馆舍面积5.4万平方米,能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新文科、新商科、交叉学科。应用经济学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工商管理和法学2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数字经济学2021年获批新增为“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水平较高、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5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5%,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比约26%。现有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珠江学者、“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杰青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近70人次。聘任“南岭学者”14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全职聘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外籍高层次人才等担任学科顾问。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20支,有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3人。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相融合”的开放、协同、实用、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全国首批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拥有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税收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审计学、法学、电子商务、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酒店管理等1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全球CGE模型的大国贸易政策博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宪法学”“零售学”等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2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近两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41项,在“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49项,大学生竞赛获奖数量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4名,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8篇专业学位教学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毕业生遍布广东省内金融、税务、政法系统,毕业生综合满意度在96%以上,涌现出中国十大经济创新人物、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反走私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税收征管能手、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建行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及一批知名企业创始人、高层管理人员等杰出校友。学校坚持“求真、致用”的科研理念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社会服务理念,贡献广财智慧,发出广财声音。拥有省级研究平台21个,研究领域涉及应用经济、法律、财政、科技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湾区创新力提升、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近两年来,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6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绿色发展背景下产品环境足迹标准化及其应用》项目获教育部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演化实验室”成为首批5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之一。学校聚焦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参与起草地方法规3部,为改革开放、大湾区建设发展等提供“广财方案”,54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部委、省市领导肯定,18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部委、省市政府部门采纳。有68位专家被聘为省级以上党政部门决策咨询专家,3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学校坚持实施对外合作办学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的程度、水平和效益。与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施近60个各类国际化教育项目。现已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全国财经院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联盟的成员单位,以及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挂牌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院校、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合作院校、2021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立项单位、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最佳合作单位”。创建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立项建设了9个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类项目,持续主办“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和“中国-拉丁美洲国家税务国际论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讨会。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广东财经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扭住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工作总目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事关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发展深层次问题上聚焦发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努力为广东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28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