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0-1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杨凌示范区招办(考试管理中心),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招办:

  为做好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者应由本人写出说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3.身体健康;

  4.截至2011年8月31日,常住户口和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均在陕满3年。

  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报名,除符合上述条件中的1至3条外,还须持有陕西省公安厅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

  (二)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参加过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有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且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在陕常住户口不满3年者;

  7.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在陕不满3年者。

  (三)考生本人或随父亲(母亲)因军转安置、工作调动(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办理的调动)正常迁转在陕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

  二、报名时间和办法

  (一)报名时间: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

  (二)所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都必须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其中就读于非户籍所在县(区)学校的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凭就读学校及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2011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见附件1)到户籍所在县(区)招办报名。

  (三)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理工、艺术(理)、体育5个类别。报名时考生只能选报其中的一类,报名后不得更改。文史、艺术(文)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外语和文科综合;理工、体育、艺术(理)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外语和理科综合。填报志愿时,艺术(文)类考生可以兼报文史类志愿,艺术(理)类、体育类考生可以兼报理工类志愿。兼报志愿从第一批本科开始,提前录取批次不得兼报。文史类、理工类考生不得兼报其它科类志愿。

  (四)按照《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通知》(陕招办函〔2010〕33号)要求,从2011年起,考生必须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考生报名前必须到县(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采集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领取报名号和密码。报名时登录陕西省高考网上报名系统,查验自己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民族等信息,认真阅读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须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诚信承诺书》,同意履行承诺后输入报名信息。

  (五)享受录取照顾政策的各类特殊考生,要交验相关原始证件,同时填写《特殊考生证明表》,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其中少数民族考生不需填写此表,由县(区)招办采集考生身份证信息后审查确认。

  各市、县(区)招办要严格审查特殊考生资格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除少数民族考生外,各市招办要将特殊考生分类造册,于5月底前报送省招办。省招办将对特殊考生资格进行复审并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公示。

  (六)被推荐为普通高校保送生的学生也必须参加高考报名。高考前被普通高校按保送生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高考,准考证由县(区)招办负责收回。

  (七)报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报名,否则,不得参加相关学校组织的体育单独招生考试。

  (八)少年班考生凭报考学校通知单在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在我省就读内地西藏班的考生,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

  (九)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考生须缴纳报名考试费95元。

  (十)我省数学和英语科目实行自主命题,不办理借考手续。

  三、认真做好报名工作,确保考生报名信息准确

  为确保考生报名信息准确,各市、县(区)要认真做好报名各阶段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2010年12月11日至17日,高考报名。各县(区)招办要提前对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审查,不符合报名条件者不准报名。要严格审查持有非本县(区)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考生户籍,属本县(区)的方可准其报名,并将这部分考生登记造册报市招办备案。要在报名开始前调试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设备,做好对考生身份证信息的采集、上传以及打印、发放考生报名号和密码工作。各报名点要切实做好报名宣传工作,提前准备网上报名设备,确保考生按时报名。逾期未报名考生责任自负,不得补报。

  (二)2010年12月25日前,确认报名信息,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报名结束后,各县(区)招办要打印出考生报名信息校验单,经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对考生确认过程中指出自己输入的错误信息,县(区)招办要及时更正,确保无误。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要以考生本人现实表现为主。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负责对其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内容要完整、准确。在校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由专人输入网上报名系统,学校审查;非在校生的鉴定由其工作单位填写(无工作单位的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填写)《2011年陕西省高考报名非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见附件2)并加盖公章;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考生的鉴定由就读学校负责。县(区)招办要指定专人将非在校生和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鉴定内容输入网上报名系统。考核表留存备查。

  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其所犯错误事实、处理意见、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后的表现等材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或参加邪教组织的;

  2.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三)2010年12月31日前,确定考点、考场,编排考生准考证号。准考证号由各市招办采用计算机随机编排,各县(区)各科类考生的准考证号之间不得留空号,原则上同学校或同班级学生的准考证号不连续。对编排准考证号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市招办负责人的责任。

  2011年1月5日前,各县(区)招办要完成考生艺术、体育类《专业课考试报考证》打印、发放工作。

  (四)2011年4月10日前,各市招办必须准确汇总统计并向省招办上报试卷使用数量(备用试卷和答题卡分文科、理科按每考点1袋统计)。每个考场安排30名考生,各科类不满30名考生的尾数考场单独设置,不得混设考场。西藏班考生、少年班考生编排在尾数考场。

  (五)2011年4月10日前,对考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各市、县(区)招办要按照《关于做好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陕招办〔2010〕6号)要求,与当地卫生部门密切配合,严格选择体检医院和选聘体检工作人员,严禁以体检工作站等形式取代体检医院的工作。要对体检工作人员进行认真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要确保无错检、漏检,严禁弄虚作假。体检结论要由副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的医生作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所作的体检结论无效。体检表填写要做到字迹清楚,数字准确,涂点规范,以保证信息采集准确。体检结论要反馈给考生,以便考生填报志愿。

  体检表和条形码由省招办统一印制,各市招办于3月10日前到省招办领取。

  (六)2011年4月11日至20日,省招办集中采集考生体检表信息,各市招办要做好准备工作。采集考生体检信息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七)各市、县(区)招办要通知辖区中学,为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的考生及时提供《2011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和学籍档案。

  四、严格报考资格审查,严防“高考移民”

  要把严防“高考移民”作为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的重点。按照省教育厅、公安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陕教生〔2005〕22号)精神,完善户籍学籍双认定、高中学籍电子注册、居民户口本和身份证核查、报名资格公示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报名资格审查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和各中学要加强学籍管理,严禁伪造学籍档案。要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籍列入报名资格的审查内容。要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商请公安部门加强对考生资格的审查,重点审查持有外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充分发挥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组织或参与“高考移民”活动以及为伪造中学学籍档案等行为提供便利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涉及“高考移民”的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市招办要将考生资格审查情况的书面总结材料于2011年1月10日前报送省招办。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院校分中心★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 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实施单位★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院校★ 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实施院校★ 教育部首批“江泰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项目实施院校★ 陕西省“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院校★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陕西城镇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陕西省“平安校园”★ 陕西省高教系统“文明校园”★ 陕西省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各类奖、助学金覆盖率高达70%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省政府批准,西安外贸职工大学(陕西省对外贸易学院)于2016年12月并入学院。学院位于古城西安,有长安和白鹿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77.05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3000余名。设有新商科学院(新道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白鹿仓国际旅游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鼎利产业学院)、汽车工程与通用航空学院(博世汽车学院、京东通用航空学院)、对外贸易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院系和陕西职业教育(应用技术)研究院、乌克兰研究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现开设54个专业,其中有“双高计划”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4个、陕西省重点专业10个,陕西省“一流专业”14个,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院系2个。学院秉持“立德树人、质量强校,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思想,坚持“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大合作、大联盟、大培训”的办学理念,以“扎根西安,服务陕西,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打造现代服务业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高地”为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德技并修,千天向上”为校训,确立了“全省第一、全国领跑”的办学目标。学院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五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先后组建了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白鹿原文化研究会、白鹿原互联网+果业(樱桃)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发起组建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和企业共建了“混合制”、“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模式的二级院系,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学院建立了一支由省级教学名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带头人,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00余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2%。学院遵循“专业建设与专业群协同、与产学研协同、与周边产业及文化资源协同”的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了10多个融“教学、实训、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开设了28个订单班。建有校内各类专业实训室2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省级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6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联系点188个。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为30余个职业资格和技术工种进行技能考核鉴定。学院坚持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德技兼修、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学生创业空间,建有“陕西职业院校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陕西建筑工程技术检测中心”、“怡亚通全球供应链电子商务中心”。近3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300多人次;毕业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为99%,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学院注重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口支援中高职院校5所、对口支持县乡职业教育中心12个。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韩国、新西兰、印尼、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了联合办学与学术交流的协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分别成立了中澳、澳中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多次派员出国交流、进修研读,2018年开始,已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学生毕业时发给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我院学生都有资格按国家规定参加“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过线率达到70%以上。学院还为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和接受远程教育提供学习便利条件。
  • 学校简介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创建于199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园林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生态公园式高校。学校下设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健康学院、教育学院、交通学院、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形成了以工学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为主体,以管理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为两翼,以服装类专业为特色,工、艺、管、经、教多科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秉持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理念,以育人为中心,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走产教深度融合之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历年来就业率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学校汇聚了国内外一大批教授学者组成一流管理团队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名师授课。其中一大批教师是在专业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副校长唐明晰教授系香港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副校长、经济学专业带头人温小郑教授是经济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原副校长;服装研究所所长汤子峰教授是我国著名服装大师,原大连服装研究所所长。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享誉全国的名牌特色专业。同时,形成了以服装品牌与营销为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国际流行与时尚行业为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以服饰设计为特色的珠宝专业群;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特色的信息工程专业群;以中药制药、健康护理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专业群;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特色的专业群;以学前教育为特色的师范类专业群。这些专业突出工艺文相结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目前在“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大潮中,学校正在奋力争创一流特色院校。学校硬件教学条件齐全、设施先进完善。拥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教学质量控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直播点播系统、安防监控专网系统等,实现了校园数字化。学校配备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餐厅、篮球场、足球场、素质拓展基地等场所,让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下开阔视野、加强实践、提高能力,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授权学院董事长吕明博士在学校创办季羡林国学院。目前国学院设有季羡林纪念馆、学术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国服研究所、国画研究所、国医研究所、黑陶研究所等。纪念馆展示和保存了季老照片近千幅,实物、手稿和书籍万余件。季羡林国学院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教育圣地,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得到优秀国学思想的滋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学校保持了建校27年重大事故零记录,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综治委、陕西省公安厅授予“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同时,国外合作名校定期选派教授专家来学校授课,开通了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的绿色通道。学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逐年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学校先后与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共同培养协议;与国内外上千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建立“订制培养”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学校毕业生遍布陕西、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及韩国、泰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或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者。学校加快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与用人单位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合作,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学校简介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俄文组、俄文专修科合并组建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西北俄文专科学校。1952年,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并入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开始为国家培养本科层次外语人才。1958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3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总占地面积1593亩,建筑面积80.1万平方米。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有线、无线网络全面 覆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数字校园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拥有智慧教室、多语种翻译实验教学中心、国际金融投资和商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东北亚研究多模态实验室、协同创新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全校教室多媒体设施配备率为100%。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54个语种,有中外文报刊2463种、数据库65个。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20个学院(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国外8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等7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学位授权点,翻译、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会计、新闻传播、教育、金融、国际商务、艺术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60个本科专业,4个辅修专业,覆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翻译、商务英语、旅游管理、阿拉伯语、印地语、工商管理1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法语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俄语、法语、旅游管理、翻译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现有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名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一流课程,有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1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批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大力开展“双外语+专业”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开设有卓越外交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国际贸易人才、卓越工商管理人才、卓越经济学人才等5个卓越人才实验班和1个英语拔尖人才实验班。“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创新与实践”“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优势引领,区域联动,服务西部高等外语教育廿载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翻译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与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文学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西安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合作建立的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京东云-西安外国语大学跨境电商翻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外国语大学社会媒介创新实践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同发起,31所西部高校及外研社、外教社等7家单位联合组建西部高等院校外语教育教学联盟。学校是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院校、非通语种提前批次招生院校和接收保送生资格院校。现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2万人。学校科研实力强,波兰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南亚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中心,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等5大研究院、设有46个校级科研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论文和教材。《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外语教学》《人文地理》连续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270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学硕博不同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师生互派、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举办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引进美国、德国、瑞士、日本及香港地区的境外访学、实习项目。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合作院校,是接收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中国西北地区首家经教育部认证的HSK(笔试及机考)和HSKK考点单位。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成立中亚学院开展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成立9个“一带一路”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并获教育部批准与阿联酋沙迦大学举办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在哈萨克斯坦、阿根廷、法国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并被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陕西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先后授予“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奖”。2012年,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西安)。学校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办ACCA教改班、CIMA教改班、CFA教改班,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共建中德学院;韩国文化院、德国歌德学院、美国普城英语集团分别在学校设立了“世宗学堂”“歌德语言中心”“秦苏珊英语中心”。此外,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预备教育中心、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培训基地。学校坚持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发展、学科专业发展、学院发展、学校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努力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更多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备健全人格与专业知识、全球视野与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学校毕业生以“外语功底扎实,交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工作快,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发展潜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志愿者团体积极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学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南京青奥会、欧亚经济论坛、里约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工作,学校志愿者总队被授予“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多项荣誉。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机遇,秉承“爱国、勤奋、博学、创新”校训,弘扬“博古通今、融贯中外、德善相济、自强不息”西外精神,“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争创“四个一流”,奋力追赶超越,努力为把学校建成外语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不懈奋斗!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举办方为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陕西省内首批经教育部评估考核达标的独立学院,于2020年3月转设更名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学院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沣河西畔,毗邻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和西安三星电子科技产业园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办学基础设施优良,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标志性的实践教学中心,以及良好的体育运动场所、完善的生活保障服务等,为广大学子营造了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雄厚的办学资源优势,形成了规模适中、特色鲜明的办学体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近4万名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设置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协调交叉跨界发展,突出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学院与中兴通讯、新华三大学、北斗开放实验室、楷博财经等多家企业合作,先后建立了88家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17所高校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学院下设13个二级学院,13个职能部门,8个教学及教学辅助单位,31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近1.2万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6.17%,博士学位比例占11%,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化水平较高。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4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21位,成为陕西省独立学院入榜排位第一;2016年被授予“陕西省民办非企业5A等级单位”称号;荣获“2019年度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教师为要,以责任为重”办学理念,主动适应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为在新的起点上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陕西省榆林市,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学院占地近5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6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4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35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31人。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学院下设能源化工系、智能工程系、现代服务系、汽车工程系、艺术教育系、医学系、基础教学部部六系一部,开设化工自动化技术、煤化工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机电设备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护理等专业,各专业均文理兼收,三年制和五年制并行。 现有化工总控实训室、采矿仿真实训室、水处理技术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车工、铣工、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电气装置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西北最大航空波音737-800、CBT教室、高铁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检测实训室、电钢琴实训室、幼儿画室、语音室、舞蹈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等四十多个专业实训室,校内实习基地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个,总教学设备总价值4295万元,纸质图书21万册数。学院围绕榆林市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总体战略,遵循“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满意为目标”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大批专家学者,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招生、教学、鉴定、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立足榆林,辐射陕甘宁蒙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行业领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