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信息采集办法
2015-11-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网上预报名

考生按规定时间登录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www.nm.zsks.cn,按照网页上的说明,准确地填写每一项内容,提交预报名信息后,系统会显示考生的考试科目等信息,考生核对无误后,自行打印《预报名表》。

填报信息注意事项:

1. 考生需要牢记本人设置的登录密码,为以后查询、修改、确认信息以及网上填报志愿时使用。密码遗忘的,本人持居民身份证,到旗(县、市、区)(以下简称旗县)招生考试机构重置。

2. 具有农业、牧业家庭户口的考生,其考生类别应选择农村应届或农村往届,其他考生选择城镇应届或城镇往届。

完成户籍制度改革的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国函〔2008〕60号)有关要求,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年度《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确定考生是否按农业、牧业家庭户口对待。

3.考生须正确选择自己的报考类别、外语语种、考何种民族语言,这三项决定了考生的考试科目,选择错误将会影响到考试及总分计算。

报考类别及其统称见下表:

报考类别 统称
普通文科、普通理科、蒙授文科、蒙授理科 
汉授美术(文)、汉授美术(理)、蒙授美术(文)、蒙授美术(理)美术类艺术类
汉授音乐(文)、汉授音乐(理)、蒙授音乐(文)、蒙授音乐(理)音乐类
汉授编导(文)、汉授编导(理)编导类
汉授其他艺术(文)、汉授其他艺术(理)、蒙授其他艺术(文)、蒙授其他艺术(理)其他艺术类
汉授体育(文)、汉授体育(理)、蒙授体育(文)、蒙授体育(理)体育类
计算机类、农学类、牧医类、烹饪类、财会类、美工设计类、旅游类、汽驾类、建筑类、机电类、蒙牧医类、化工类、幼师类、医学类、体育类、采矿类高职对口招生

4. 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可根据本人实际和拟报考的院校及专业,选择相应报考类别。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的考生如取得其他艺术类专业考试联考或校考合格成绩,可兼报相应招生院校其他艺术类专业;报考其他艺术类的考生不能兼报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这三个类别之间也不能兼报。

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的专业考试实行全区统考;报考其他艺术类的考生可参加全区专业联考或校考。区内组织联考的专业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表演(国标舞)、舞蹈学与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表演(二人台表演)、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等,报考或兼报其他艺术类考生最多可以选择2个其他艺术类的联考专业。

美术类包含的专业有:美术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国画、动画等。

音乐类包含的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

编导类包含的专业有: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

上述美术、音乐、编导类未包含的艺术专业都属于其他艺术类。

艺术类考生可根据本人实际,参照艺术类包含的本科专业,选择一个相应报考类别。若招生院校有相应规定的,考生应按其规定选择报考类别。

5. 选择声乐考试的音乐类考生须选择唱法,并填报三首不同歌曲(须标明调号和词曲作者),选择器乐考试的考生须选择乐器的种类,并填报两首不同乐曲(练习曲和乐曲均可,标明曲作者);同时上传曲目对应的乐谱图片(简谱或五线谱)。上述信息一经提交,不得更改。

若考生上传的几首曲目乐谱为同一乐谱、将取消其音乐类统考资格。

6. 体育类考生须选择一项体育考试专项测试项目,项目包含有:200米、400米、1500米、110米栏(男)、100米栏(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男)、铅球、铁饼、标枪、体操、足球(男)、篮球、排球、武术。专项测试项目一经提交,不得更改。

7.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竞赛优胜者考生报名时要选择与本人取得资格的证明材料相符的专项测试项目。交叉具备体育类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或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的考生,可根据本人实际,分别按规定选择不同的测试项目。

8. 考试类型的选择:只报考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不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选择“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简称高职对口招生)各科类的考生选择“高职班”;五年制高职转段的考生选择“三二分段”。报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独招生的考生选择“职教师资”;其他考生选择“秋季统考”。

9. 由就读学校组织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选择“学校报名”,其余在旗县招生考试机构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选择“招办报名”。

10. 在其他省市取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考生需在预报名时填写相应等第成绩,现场确认时出示成绩报告。

11. 预报名时,考生依据已经取得或具备的政策性照顾项目选择相应考生特征;未选择的视为放弃政策性照顾,报名结束后不予受理。

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负责将鉴定结果填写在《预报名表》相应栏目内。负责人签名后加盖公章。

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描述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材料,不得超过100个汉字。

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 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 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思想政治品德鉴定结果由旗县招生考试机构在现场确认期间录入报名系统。

三、网上缴费

完成预报名的考生,使用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金穗借记卡或准贷记卡,采用“电子支付卡”或者“网上银行”方式按预报名系统显示的金额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

网上支付成功后,考生将接收到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发送的缴费成功短信。

艺术、体育类考生以及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竞赛优胜者等考生还应按标准分别缴纳相应的专业考试费。

四、现场确认

考生网上缴费成功后,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预报名表》到旗县招生考试机构进行现场确认。享受政策性照顾的考生还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户籍从区外迁入我区的考生,还须提交学籍与实际就读、家长居住、从业、社保或纳税等证明材料。

旗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考生的现场确认工作,流程是:

1.初审考生提交的各类证明材料,并将相关材料照拍上传。

2.通过网上办公平台读取居民身份证信息定位考生记录,审核考生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性(尤其是考生父母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民族等信息是否与户口簿一致),考生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对不符合报考资格的考生要录入其不符合的原因。

3.对报名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读取居民身份证信息、验证指静脉信息并照相。

照相后生成的考生号由14位数字组成,第1—2位是年份代码(如2016年的年份代码是16),第3—8位是地区代码(自治区、盟市、旗县各2位),第9位是考试类型代码(1秋季统考、4三二分段、6职教师资、7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8高职班),第10位是科类代码,第11—14位是顺序号。

4.打印考生《报名登记表》《诚信考试承诺书》《乐谱》《专业考试准考证》《政策性照顾加分审核表》。其中《专业考试准考证》加盖招生考试机构公章后发给考生,《报名登记表》《乐谱》需由考生本人校对、确认签字,《诚信考试承诺书》需由考生签订,并由本人在指定位置书写规定内容(蒙语授课考生须用蒙文书写,朝语授课考生须用朝文书写)。提醒考生:《报名登记表》一经签字确认,到入学报到前,考生公民身份号码等居民身份证信息一律不得更改。

五、其他事项

1.旗县招生考试机构将考生本人校对、确认签字的《报名登记表》装入考生档案;《预报名表》《乐谱》留存备查;将《诚信考试承诺书》送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扫描。

2.参加全区专业统考的美术、音乐和编导类考生须按规定到考试承办单位领取《专业统考通知单》,参加统考。

3. 统考合格的考生以及其他艺术类考生持《专业考试准考证》,参加自治区批准的招生院校的校考。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以及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考生持《专业考试准考证》,到有关招生院校(或其指定地点)参加专业考试。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考生还需参加自治区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

4. 区内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录取工作须在4月20日前完成,已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高考。

5. 旗县招生考试机构根据高考体检和体检信息录入办法的相关规定,完成体检信息的录入和校对工作,及时通知考生对录入的体检信息进行网上确认。体检表不装入考生档案。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248。前身原伊盟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是2007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的国家4A级旅游城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占地1015亩,校区规划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大气自然,各类建筑各具特色,校园四周微丘环抱、绿林围绕,院内亭台相望、园路纵横,到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是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鄂尔多斯市园林式单位,自治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263人,其中专任教师22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74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29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4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技能大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8人、院级教坛新秀10人;高级工、高级技师15人,工程师3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5%,聘请企业兼职教师40人。学院现设化学工程系、资源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系、基础部7个教学系部及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民族传统技艺、煤矿开采技术(自动化开采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建筑工程技术等38个专业。其中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已通过国家“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验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在建的院级重点专业6个,精品课程2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院投资2.6亿元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化工、机电、煤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等实验实训室95个,多媒体教室92个,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中文纸质期刊370余种,电子图书24万册,计算机机房拥有计算机1000台,1500兆网络覆盖全校园。学院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鄂尔多斯市建设行业人员培训教育基地、“京蒙工会跨区域促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基地”、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学院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紧紧把握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与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大路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等10多个园区各类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7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搭建了平台。学院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秉承“立德竞先,崇技尚能”的校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10000余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4135人,五年制高职(3+2)学生1544人,电大本专科在读学生6497人。建院以来,已为社会培养高职毕业生近万人,培训复转军人3500人,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30000人。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与鄂尔多斯集团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集团、新奥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乌兰集团等二十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与京东方集团等企业合作举办“京东方冠名班”、“鄂尔多斯化工工艺冠名班”、“软通动力班” “新奥班”、 “乌兰国际冠名班”“达内科技冠名班”“天津圣纳科技冠名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院聘请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颁发奖学金,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对接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学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建院以来,获准立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70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4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出版著作、规划教材6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课题立项层次与规模、科研成果质量与数量连年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1人入选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2人被聘为鄂尔多斯市科技顾问,17人入选市科学技术专家库,科技专家数量占比鄂尔多斯市教育科技系统之首,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活跃,学院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 学校简介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经过63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9万余名,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314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9万余册。学校设有23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134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21287人、普通专科学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专科生497人,留学生1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0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8人。在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6人;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校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学校坚持务实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业1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品牌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9门,优质精品课程3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9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9项,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奖12项。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平台26个,其中,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1个;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15个,其中,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0个;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奖励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获得人文社科类奖励110项,其中,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73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8项。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信誉等级涉外院校”。学校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35所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签订了博士教师联合培养、本科生“2+2”、本硕人才“2+2+2”、“4+2”等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蒙医药是我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15年蒙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20年被评为蒙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蒙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已成为蒙医药事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是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蒙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国家首批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有卫生技术人员2125人,开放床位1530张。有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附属医院和蒙医药学院分别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优秀单位。2021年,学校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直属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验收。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北疆,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美丽的鹿城——包头,始建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实训设施完备,智慧校园基本建成;学校的千亩校园是国家AAA景区,200多个各类实训基地的设备规模过亿元。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成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形成了一万五千名各类学生、近千名教职工的办学规模,拥有国家骨干专业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0个,设有15个教学系部,覆盖食品药品与粮食、生物与化工、农林牧渔、装备制造、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资源环境与安全、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5个专业大类51个高职专业。现有专任教师近700人,高级职称教师230人,“双师型”教师370人,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3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4名、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1名、自治区技能大师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6名、包头市公共安全首席专家1名、鹿城英才7名,拥有一批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学团队,自治区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和2012年,先后以优良的办学状态通过了教育部评估,2013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成为自治区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发展活力,形成了党建工作“五落实”制度、学生党建“七进”等一系列具有轻院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全校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中加强,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组织、阵地、经费、任务、考核“五落实”,切实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行党建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进企业、进网络、进社区、进营区“七进”新模式,立足高职新特点,积极探索“学生学习生活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方法,着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新形式,着力打造主题教育基地和主题教育活动。由600多名党员群众捐建的“初心园”在2019年7月1日建成开园,成为师生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学校各党组织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支教助学、组建乌兰牧骑小分队、为党员发放“党员政治生日卡”等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主题活动有内涵,干事创业有激情”的良好氛围。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的发展之路;坚持“以育人质量树品牌,以社会服务促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进步”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轻工特色优势,面向现代服务领域,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程,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知识为支撑,具有专业特色、职业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在发展过程中,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践行“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的育人方略,创新“招生工作、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和“德技并育、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实施“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要素育人”,推进学校“1251”育人工程。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打造“双创”师资队伍,营造良好“双创”氛围,取得了一批“双创”成果。在2016年,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进入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行列,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示范校。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拓展合作和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学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成立包头轻工职业教育联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信得过”的人才。学校与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专、本科函授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校与包头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创办了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包头市志愿服务学院、包头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基地、包头市旅游学院等。学校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与蒙古、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学校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在总结办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提出了“崇尚实践、崇尚技能”的校训、“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尚能、爱生善教”的教风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吃苦、学会创造”的学风;将“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的大爱情怀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以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用专业技能养成培育敬业精神,用志愿服务文化培育服务精神,用“双创”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精神。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进入首批自治区文明校园行列。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报告显示: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教学服务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己任,为企业、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服务,努力把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高等院校,2018年获批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获批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21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促进中心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自治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自治区数字校园标杆学校建设单位、自治区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学校,2022年获批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学院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由原内蒙古商业学校(1952年建校)、原内蒙古粮食学校(1956年建校)和原内蒙古工业美术设计学校(1955年建校)先后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占地916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7391.48万元,现有教职工585人,在校生9300余人。近70年来,学院累计培养了7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学院秉承“勤学、求精、诚信、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于2010年组建了自治区首家职教集团——内蒙古商贸职教集团,现有理事单位185家,总体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学院积极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有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并适度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自2014年起,与内蒙古财经大学联办职业本科教育,累计培养学生600人。学院对接自治区服务业,深入实施国家“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自治区“双高计划”建设项目,构建了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计算机应用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服装设计与工艺等6大专业群,其中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是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院现开设43个专业,其中,有国家级优质校骨干专业4个,国家1+X证书试点专业1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1个。近3年来新生报到率、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0%以上。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自2007年起,先后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和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培养既颁发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又颁发英国合作院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1391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后,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类型教育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自治区及呼包鄂乌服务业发展大局,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正在向国内一流商科院校的目标砥砺奋进。
  •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市
    学校简介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历史沿革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办学规模学校现设动物科学学院等24个院(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43575人(校本部29791人)。其中研究生4946人(博士研究生724人),留学生198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5万亩(含科技园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360亩(校本部2630亩)。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92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6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种。现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8个、自治区级8个。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91个,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重点建设专业6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农业科学学科连续五年进入ESI全球前1%。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718人(校本部2225人),其中专任教师1691人(校本部135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58人(校本部7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4%(校本部54.6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463人(校本部1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2%(校本部90.1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43.47%(校本部53.00%)。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5人次,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次,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112人、草原英才团队41个,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1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入选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9人。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教师9人。教学工作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优质精品课程4门。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和农业农村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3个。“十三五”以来,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210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117部,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73项,获全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800余项,科研进账经费逾14亿元。获批包括优青、重点项目、重点国合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8项,经费1.96亿元;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6项,经费近1.57亿元;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7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67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2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授权专利1032项。学校在乳酸菌、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野骆驼、牧草、玉米、燕麦等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建成科技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33个。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39人。已建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及哲学社会科学基地)88个。学校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为目前全国78所研培高校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承担该项目的高校。社会服务2013年学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入选“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教师13人,学校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蒙古农牧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个。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全面统筹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发挥学校农牧林水草乳沙等特色学科优势,构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十三五”以来,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68个特色产业基地与科技服务点。成立内蒙古种业协同创新联盟、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与正大、伊利、蒙牛、蒙草抗旱、金宇集团等企业签订100余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农博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横向科研项目497项,经费13657万元;5个益生菌菌种、11个兽用疫苗、3个牧草新品种及相关技术,6项发明专利实现转化,转化总金额5353万元。27项动植物品种培育(选育)专项资助项目累计培育出新品系62个,新品种15个,制定技术标准14项,授权专利19项。开放办学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24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700余人次。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参加了有关“一带一路”教育援外项目及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29期,累计培训来自54个国家的762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社会荣誉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区首批“文明校园”称号,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和“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动物科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兽医学院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