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港澳台侨生高考预报名3月1日开始
2011-02-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考生3月1日至3月15日(周六、日除外)登录联招办网站()进行预报名,并于3月22日至31日(周六、日照常办理)前往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和拍照。

  据了解,上海市报考点现场确认地址为: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500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方提醒考生,根据联合招生简章规定,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4年(2007年3月31日至2011年3月31日)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出国留学和因公出国工作不能视为定居。

热门院校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600余人,2019年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802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2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212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职)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等。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市级7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专业1个,通过欧洲ASIIN本科工程认证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上海市一流课程21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立项建设),本科教学实习基地163个,其中海外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上海市级13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2017-2019年学生代表队连续3次获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银奖,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10年被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中国渔政206”)等文博育人场馆。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三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6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遍及全国开展科技服务,助力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精准扶贫,成效显著,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56.7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12万册,数据库50余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2016年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opus及美国生命科学文摘索引数据库(BP)和生物学文摘(BA)三大数据库收录。主办的《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加纳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洲水产学会(AFS)等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自2011年以来,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444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事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两期“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为中外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学校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2035年,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大学。
  • 东华大学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松江校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学校全校教职工2320人,专任教师1416人,其中专职院士2人,兼职院士14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其他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全校本科生14244人,硕士研究生6627人,博士研究生1265人,学历留学生705人。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获评A+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设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共24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女足获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学校全面推进双创教育,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薪资位于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16-21位,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420人。建校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学校与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1992年8月,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办,校名为“杉达大学”,并于当年秋季面向全国招生;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建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上海杉达学院”,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校29年,学校恪守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建立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保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学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12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8万册。学校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现设有胜祥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部、体育教学部、沪东工学院、嘉善光彪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部)。现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3.2%,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2.1%(博士33%)。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5.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成立时尚学院、金棕榈数字化产业学院、华钦学院、华为ICT学院(2021年3月又与华为签订深度合作框架协议)、曙光大数据学院、创新与创业学院等平台;2021年,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获批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培训和毕业设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模式,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政府扶持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配套投入,完成90余个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项目,拥有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以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40余个。学校借鉴国际办学模式,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互认;引进外籍教师和具有国际背景优秀教师,组建中外教学团队,利用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校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合作项目,各二级学院均有合作交流项目。2002年,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的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16年,学校与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合作开展高级管家课程培训;2017年,学校利用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教育资源,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展财务管理(CIMA方向)班教学项目;2017年,学校金融学专业与高顿财经合作,开设了金融学(CFA方向)实验班;2021年,学校与英国基尔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分别开设了会计学(双语教学)及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班级。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首批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酒店管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8个)、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护理学、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金融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上海市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8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上海市教学名师、“海外名师”项目;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教育教学成果。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管理、引导自信、导向自主学习,形成外语、计算机能力特长,养成团队精神与人际沟通等基本素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奖项。近五年,全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均高于全市和同类高校水平。面向“十四五”,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学校的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学校以2021年(迎接建校30周年)为起点,至2030年(迎接建校40周年),初步建成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至2040年(迎接建校50周年),全面建成在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办学优势和广泛吸引力的民办高校。学校是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上海市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中共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隶属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院背靠行业,面向社会,开设具有综合交通行业特色的专业,其中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上海市级“双一流”专业。学院连续十一届、22年获“上海市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优质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双一流”建设院校培育单位、上海市人社局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和教育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英国IMI三级中心、上海市汽车类专业“1+X”省级办公室等落户本院。学院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以及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城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教育职教分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具有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建有上海市汽车运用与维修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实训中心、上海市“汽车运用技术类”职业技能鉴定所和上海市高校学生“物流管理类”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先后与上港集团、日本丰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德国奔驰、上海申通、阿尔斯通、浦东公交、华润燃气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2007年12月,学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首批组建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紧密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广受社会和行业企业欢迎,曾获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学校简介国家首批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系国家教育部2004年批准的上海首批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贤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校现有虹口、崇明两个校区,虹口校区地处市区东北部,毗邻上海外国语大学;崇明校区地处崇明区陈家镇,新古典主义和托斯卡纳风格的优美建筑与特有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虹口校区)(崇明校区)雄厚师资与特色教研体系背景学校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以语言、商科类学科为核心,艺术学、教育学及法学等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大学科门类2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8500人。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弘扬“贤者惟德、达者善事”的校训,紧紧围绕“具有高尚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英语+”“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新文科建设,强化国际化特色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以英才计划为引领,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起,学校实施“英才培养计划”,配备高层次教授队伍,为品学兼优、具备发展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起,学校设立学生管理服务中心,下设学生发展部与学生事务部,坚持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企合作资源丰富,全球知名企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先后与东方国际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集团、锦江旅游集团、用友新道、尚清实业、日本伊藤忠物流、松下电器、携程国际旅行社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国际化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与世界知名高校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教育之路,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师资团队中引进了50%以上的优秀海归教师,并先后与英、美、加、澳、德、法、西、瑞士、日、韩、埃及、约旦、阿联酋、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通过学分互认、带薪实习、公费交流生、政府奖学金海外学习、本科双学士学位和本硕连读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海外学习、实习机会,感受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近3年来,平均每年有26%左右的学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地处“985、211”高校集聚区,跨校跨专业学习条件优越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全英语、双语分班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参与东北片(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为学生跨校辅修、选修课程创造条件。创新、灵活、开放、包容,创建国际化知名应用型大学学校不忘初心,坚持非营利性办学,坚守公益性办学方向。目前,学校正以其崭新的办学模式、灵活的办学机制、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内在的发展潜力,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