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高校新增124个专业今年招生 以应用型居多
2013-04-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广东共有124个新设专业通过备案或审批,今年起可招生。

  根据通知,本次公布的2610个经教育部备案的专业,以及53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和7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新专业,可自2013年开始招生。另有全国60多所高校的258个专业未获教育部批准,其中包括高尔夫产业管理、全球健康学、网络安全与执法、老年工程等较“新鲜”的专业。

  会计学等热门专业受限制

  近年来,经管类、医药类等成为高考填报炙手可热的专业,各大高校的此类专业往往人满为患,剧增的毕业生实际就业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尽管师资各方面并不成熟,但是为赶热潮纷纷申报开设此类专业。

  2012年度教育部的审批结果显示了教育部对此类热门专业的调控。此次广东有9所高校的10个新设专业未获教育部审批通过,其中财会类有5个,包括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会计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金融学等;医药类有3个,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广东海洋大学的水生动物医学等。

  新增专业以应用型居多

  此次获得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本科新专业仅有7个,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康复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阿姆哈拉语和吉尔吉斯语、上海海洋大学的水生动物医学、浙江大学的生物医学、云南中医学院的傣医学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

  广东本次有122个新设专业经备案可招生,2个控制点专业获得审批,在获准招生124个专业中,以应用型居多。如华南理工大学新设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制药;暨南大学新设网络与新媒体、生物制药、税收学等5个专业。

  省属高校方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次新设了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3个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在汕头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同时获批。

  二本高校是此次新设专业的主力军,共107个新设专业,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实用的理工类专业占据主流。另外,影视传媒类专业也不少。

  ■观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申报4个专业2个专业获批

  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介绍,去年该校向教育部申报了4个新专业,2个获批,2个未获批。

  另一所新设专业未获批的高校老师表示,在西方国家的大学,设置或取消专业属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但教育部门一方面承诺要给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又对专业设置“卡”得这么严,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

  (记者/雷雨 实习生/刘震)

热门院校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南山区
    学校简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创建,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来,深职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学校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秉承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取得骄人成绩,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为紧密契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在2016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三个服务、五个定位、一个率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深圳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民终身教育学校与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一、办学基础条件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23845人。专业设置:现有专业83个,所有专业对接深圳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建立15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含3个以上专业,建有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群)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生师比16.30:1,兼职教师占比30.07%,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占比22.34%;专任教师总数146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比90.4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49.35%,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167人;“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占比90.41%;近五年获国家级奖励或荣誉29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时占比63.36%;顶岗实习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有54个,与华为等41家规上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与华为、比亚迪等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14所;近两届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或省级最高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科研与社会服务:近五年,累计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23项;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5069.80万元;年均非学历培训人次数是全日制在校生数的3.4倍。基础设施:学校现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深汕合作区等六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509.48亩,生均占地面积126.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19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3.21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3.0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8万元;生均图书142.61册;现有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101个,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8个,校外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588个。办学经费:以市财政投入为主,办学经费充足。近三年年均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为30.96亿元。二、办学优势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率先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察深职院时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同年11月,根据孙春兰副总理的指示,国务院在深职院举行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2021年7月,深职院探索构建的“六融合”“六个共同”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向全国推广借鉴的“深圳经验”。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5万余名,202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2%以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就业率、毕业生创新创业率、毕业生起薪水平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等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拥有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5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3门;获批省部、市区级科研平台60个,获省、市级奖励71项,近五年科研到账经费7.9亿元,年均1.58亿元,科研经费总量位居全省高校前21名。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9.35%,其中正高级教师167人。引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54人次,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6名、珠江学者5名、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技术能手17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1个、长江学者和杰青团队3个。学校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引进美国霍夫曼诺奖团队等一批重量级团队,成立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为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瞄准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紧贴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专业,打造品牌专业,与华为、ARM、阿里巴巴、平安、比亚迪、裕同、天健等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RM智能硬件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裕同数字图文学院、天健建工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团队、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一流企业中成就自身一流。开设专业文化课程,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学校已累计培养15万余名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240人获CCIE证书,35人获RHCA证书,59人获OCM证书,295人获HCIE证书。学校坚持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院、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三大综合性研发平台。学校探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五维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打造深圳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全球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及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培养的成长摇篮。通过系统设计、科学构建,协同推进从启蒙教育、预科教育、专门教育到指导创办企业的进阶式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四会两赛三联盟”双创交流平台和“创新型社团—创客中心—学生创意创业园”双创实践平台,逐步完善跨界融合、产品试制、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的双创服务体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深圳首批十大创新创业基地等。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致力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高水平师资培训,打造世界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做好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联合社区街道组建社区学院、特色学院,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养老、旅游等培训项目,服务好地方社会发展需要;以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输出为主要内容,构建“理念—教学—师资—管理”四位一体的精准帮扶体系,服务好对口支援地区和院校的发展。2021年重点对口帮扶13所职业院校,累计对口支援西藏、新疆、贵州等地13个省、自治区的200余所职业院校。组建西丽社区学院、大鹏旅游学院等社区学院,与社区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打造开放办学、产教融合的“职教特区”;选派核心团队建设管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特区与老区携手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典范。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建校以来,已累计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1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新西兰、马来西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波兰、匈牙利、缅甸、老挝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方在学生交换、课程合作、科研合作、短期研修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办了国际商务(中澳)、金融管理(中澳)、物流管理(中美)和软件技术(中美)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黄克竞分校合办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合作课程,毕业生获得深港两地毕业资格,并成为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的高职院校和首个获批面向港澳台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学校还联合中兴、招商港口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应用技术大学设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推动马来西亚全国各类职业院校全面对接深职院标准。依托在保加利亚成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输出学校专业标准。应邀为柬埔寨、蒙古等国家职业教育代表团举行专题培训班,输出职业教育经验。加强与职业教育国际组织的合作,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全球联系中心之一,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在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同时,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语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办学成绩显著。2001年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优秀评估,2009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级示范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圳市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数据截至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学校简介1999年,广东景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立;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格升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形成一校两区的发展布局。广州校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内,滨海校区位于茂名市教育基地“智慧城”高地片区。两校区占地面积超过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额约5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学校聘请经验丰富、具高度责任感且拥有多年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全职教师达1,130人,其中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1.3%。师资力量为培养职业本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设有七个提供学历教育的二级学院,包括自动化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健康学院。于2020/2021学年,开设学历本科项目14个专业、3+2专插本项目10个专业及专科项目40个专业。于2020年,获授2019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及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于2019年,获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基地。学校已设立 16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七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及一个“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已与185家企业合作,设立及经营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四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获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高职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个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获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学校已注册234个专利,其中30个为发明专利,为唯一名列2014年“广州市专利授权量十强院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且名列2017年“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500强”。学校形成“产学研用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以研究促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教育理念。依靠“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孵化一批公司”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整合“产学研用”。学校学生已基于其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建立达97个创业公司,涉及零售、建筑、体育、干洗服务和艺术等行业。在2018年广东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暨“赢在广州”第七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酒店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获教育部评选为2012-2014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奖项包括: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中的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 2019年获年度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于创新创业方面共获得21个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同时,由于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自2017/2018学年至2020/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国家级比赛及省级比赛中分别赢得37个奖项及144个奖项,并获得七项专利。学校设立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处,负责安排毕业生的求职和创业事务、收集在寻找合适工作方面遭遇困难的学生信息,以及维护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四个在线平台,并采取“一生一策一导师”的管理措施,向每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分配一名老师指导其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学校亦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课程,邀请合作企业或机构专家和校友讲授就业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以及创业的必要素质及要求,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于最近三个学年,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初次就业率。学校于2012年至2014连续三年荣获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4年,获授最具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称号,2019年获得纪念中国民办教育辉煌40周年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并于2019年及2020年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学以致用、敬业重能,学校坚持以工科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并为学生提供行业领先的优质职业教育以及高水平专业实践技能,旨在为学生配备适用技能组合,以帮助在职场中成功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学校将继续培养有着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学校前身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1935年成立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声誉良好。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是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2000年),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列入广东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7年被推选为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2018年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广东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学科专业体系完备。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建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现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2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和化学)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学校面向26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7000多人。办学资源丰富。校园占地面积2569亩(寸金校区1009亩,正在规划建设的湖光校区156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2.3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1395种,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60个,电子图书310.94万册,电子期刊5.07万种、130.14万册。获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有国家级基地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4个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建有省级教学平台14个,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5个以及湛江市重点实验室4个。设有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6个、一般科研平台24个。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70多名,博士学位教师530多名,双师双能型教师770多名。15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2人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65人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48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0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人才培养质量优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厚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以及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2018年,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突破600人,考研录取率突破10%,考研录取率居省内高校前列。2019年,4名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仅有41名)。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全国各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援藏支教持续35年,毕业生被誉为“援藏良驹”。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排在广东高校第18位。对外合作交流广泛。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800多人。同8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学习交流、实习研修和社会实践活动。经教育部批准,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与亚洲潜水联合会合作举办“亚洲潜水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并升格为“孔子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加入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和粤港澳高校联盟,并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连续十一年承办国台办重点项目“湛台大学生夏令营”。荣获“2019-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红树林研究院”。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紧密协同,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互联网+教育”战略部署,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大力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珠海市金湾区
    学校简介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是南粤大地上一所重要的艺术高等学府。前身为1998年创办的中国舞教学研究院,200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颁发电子注册文凭,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代码:12576)。学校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坐落在珠海特区金湾大学城,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毗邻港澳,生活方便。学校临近珠海拱北海关、珠海机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学校的区位优势将更为凸显。学校还是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CEFA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同时成为全国六所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联盟院校之一,与其他联盟院校共同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艺术专业人才的重任。 学校办学定位精准,厚植珠海特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专业设置积极对接文化艺术事业和先进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学校设有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包括国家级骨干专业首饰工艺与设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影视动画等专业以及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和商务英语等在内的37个专业,涵盖文化艺术、土木建筑、 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新闻与传播等7大学科门类,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相沟通”自考本科教育,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校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联系开展海外留学合作项目。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有来自海内外的博士、教授荟萃校园,还有包括亚洲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著名乐团首席表演家等在内的众多行业精英来校执教授艺。教师团队中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珠海市优秀教师7人。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和“质量工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实施以重点专业群建设带动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战略, 2014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音乐表演专业被列为省财政重点资助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首饰工艺与设计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2020年影视动画专业群被评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015年至2019年学校还荣获多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公共实训中心等建设项目。我校《艺术类高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案例,荣获2016年度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专业建设案例。学校积极探索和推进“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音乐舞蹈类专业践行“院团结合,教演一体”的教学模式,应用美术设计类专业推广“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经管类专业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均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合唱团,民乐团、流行乐团在省级比赛中屡获金奖;2017年我校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9年我校两位同学双获19年度广东大学生技能比赛声乐表演一等奖。2014年至2019年我校师生连续六年获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的邀请,参加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妈祖文化节开幕式的主演。学校的特色化办学得到了社会的满意和认可。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和职业意识培养,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澳门维多利亚酒店、澳门明辉珠宝实业有限公司、澳门鼎立珠宝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长隆集团(珠海横琴长隆)、香港中旅(海泉湾)温泉有限公司、深圳丝路视觉、广州名动漫、珠海中邦艺术酒店、台湾(珠海)豪门雕塑、珠海大剧院、珠海市演艺集团、中山火炬歌舞团、中山泰华集团(伊泰莲娜首饰精品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并积极拓展港澳台及海外就业市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十多名优秀毕业生经学校推荐获得澳门企业录用通知书。学校不断努力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打造能够胜任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为支撑,充分借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办学国际化的程度、水平和效益。长期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和举办多种海外留学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可攻读国外文凭。学校在201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粤港澳教育合作框架中,指定的艺术教育交流的粤方学校之一。我校著名指挥家平黎明教授、国际钢琴演奏家沃一杜霍娃·伊琳娜(俄罗斯)博士等名师多次应邀赴中国澳门、中国泰国高校开坛讲座,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注重艺术熏陶与人格培养,经过二十多年的创新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美誉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参加全国、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成绩斐然,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珠海电视台及海外媒体载文报道。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将不断锤炼南粤艺术品牌,为国家打造文化社会软实力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撑,努力成为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扇窗口。
  • 学校简介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广东省首批德国AHK合作“中德合作学校”等荣誉称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条件良好、设施先进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功能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9600余万,图书资料约48万册。目前,各类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高职高专学生7700余人,各类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约8000人。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21年全日制高职招生专业29个,目前学校专业直接对接珠海高端产业,工科专业比例超过50%。学校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2项、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品牌(二类)建设专业4个,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智慧旅游实训基地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省级粤德合作珠海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8个、合作企业11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广东省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国际认证的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作为联合主持单位入选国家专业资源库备选库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入选2017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排行榜50强。学校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3项,校级课程思政立项53项。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排名中并列全国26位。2020届毕业生共获得职业技能证书1887个,获证率为93.28%。两个工科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其中博士(含在读)80人。高级职称占比31.17%。教师队伍中3人入选教育部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19人入选广东省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12名教师担任广东省高职专业(课程)委员会委员。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6人、珠海特聘学者1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5名。学校主动适应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爱生崇教、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珠海”的办学理念,精准对接珠海产业,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与格力电器、微软、三一重工、珠海港控股集团、华发集团、长隆等193家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格力电器合作共建了“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与珠海港控股集团合作共建了“珠海港企业大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余所高水平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建设、技术技能培训等项目。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学生短期游学、教师援外培训和学历提升项目,探索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持续支持汉语水平考试考点(HSK)开展汉语考试及中华文化传播工作。(2021年8月2日更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