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杭州市教育考试院致全市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的公开信
2012-05-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位考生和考生家长:

  2012年高考将于6月7—9日进行。高考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高考的各项保障工作。高考同样也需要每个考生和考生家长的参与配合,为使考生能顺利考试,我们特别提醒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要做好参加考试的各项准备。

  (一)带好准考证,看清自己选择报考的类别所对应的考试科目与考试时间,切勿出错。新课改高考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为共同考试科目(也就是报考三类院校的考试科目)外,报考二类院校的还要参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考试(考试时间两天),报考一类院校的考生还将增加9日上午自选模块的考试(共两天半)。

  (二)建议考生在考试科目开考前半小时提前到达考点。开考15分钟以后将停止考生进入考点。6月7日(星期四)和8日(星期五)的早高峰错峰限行要有提前准备,必须预计路上因为交通拥堵可能耗费的时间。6月6日下午3点以后可以先去熟悉考点(在考点门口看考场分布示意图)。切记!

  (三)请考生提前准备好答题用笔。我省高考已经全部实行网上阅卷,所有考试科目试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除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外,主观题必须用0.5mm(含)以上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考生必须自己做好充分准备。

  (四)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提前离场,如有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行为,将按规定受到查处并取消全部考试科目成绩。

  其次,诚信高考,远离作弊。

  (一)家长和考生都需要认真阅读《考生守则》并严格遵守。今年高考我们根据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考场要求,将实行对考试过程的全程监控。

  (二)绝对不要把手机带进考场!新修订发布实施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被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高考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而且考生违规记录将被记入档案,不得删除。切勿忽视!

  (三)考试过程中如出现突发事件,考生必须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在确保没有人身安危情况下,考生和监考教师不能离场,原地等候指令。

  再次,请家长不要在考点门口滞留。

  (一)建议家长能支持考生独立应考,要尽可能让考生自行前往考点参加考试。如果一定要送子女,也能够做到即送即走,不要滞留聚集在考点周围。由交警部门指导FM93交通之声发送的“爱心送考通”车贴是为考生家长送考所专用,请勿转送非考生接送车。并请送考家长主动配合现场警察的管理。

  (二)家长要相信考点能够做好对考生在考点内的服务工作。 如有发现准考证不慎遗失等意外情况,请凭身份证及时到市教育考试院(华浙广场9号白马大厦裙楼,市政府大楼东/杭州大厦北)补办。

  (三)最后,要合理安排好考生的复习与生活。从现在起距离高考只有一周时间,考生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下,科学利用时间,调整复习节奏,调节好心态,在紧张的复习中注意休息,防止过度消耗体力,保证身心健康,以最佳状态迎考。

  祝全体考生和考生家长身体健康,考生能够考出水平,考出自信和希望!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

  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温州市人民政府、归口国有企业——温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可以追溯至1999年创办的浙江东方专修学院,及1994年创办的温州东方职业学校及浙江东方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学校地处浙江省温州市,办学面积近1000亩,目前拥有滨海校区、甬江路校区、金竹校区三个校区和金海匠谷一个学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学校现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温州东方技工学校、温州东方职业培训学校)、财经学院(温州跨境电商学院东方校区)、人文学院(智慧康养学院、温州民政管理学院、温州家政学院)、管理学院(温州供应链学院、温州供应链研究院)、数字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温州智能包装学院、温州市信创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和创新创业学院(瓯窑学院)、温州市食品研究所、温州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温州工艺美术学院、姜立纲学院(姜立纲书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弘扬“崇德笃学,精技修远”的校训精神,坚持“紧靠行业,服务企业;产教协同,研创合一;开放包容,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聚焦特色发展,着力培养“爱劳动、有涵养、懂技术、强技能、会创业、乐奉献”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已经形成“医康养”“数智造”“财金管”“文旅航”等特色专业群,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省级优势专业,“大数据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办学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以“多元融合”激活区域经济发展为动力,重点打造“两带一阵”的产教融合格局。学校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服务平台,并先后成立“浙南产教融合合作联盟”“金海跨企业培训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学院”等平台,深度合作企业400 余家,构成富有特色“产教融合矩阵”。同时,打造以“畲乡学院”为中心的温州西部“绿色经济带”及以“金海产业学院”为主体的温州沿海“蓝色产业带”。其中“金海·匠谷”入选省级实践育人示范基地,浙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浙南汽车电子产业学院”获批市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金竹校区为市级高水平医养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办学成果突出。学校获批首批教育部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最高奖)获得单位、浙江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先进单位,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年度全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浙江省高校反邪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称号,被温州市评为优秀校企合作人才工作站。“五融合、五柔性、五优化的现代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杨云教授主编的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学校新生报到率、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月收入等重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和同类院校,2020届毕业生留温就业率为65.34%,位居温州高校第一,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7.71%,雇主满意度为99.25%。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完善国际化办学格局体系,目前已与世界2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了近10个专本硕直升的“立交桥”,与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韩国朝鲜大学等优秀高校以2.5+1.5+2,2.5+2.5+2等模式联合培养人才。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产教融合为根本,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以提质培优为驱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创建一流党建阵地优质校、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校、示范性职教集团引领校、特色化混合改制先行校,坚定不移向着“产业离不开、社会有影响”的具有鲜明地方行业产业特色的优质美丽幸福高职院校,以及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 学校简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高等旅游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拥有萧山、千岛湖两大校区,共占地108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两大校区分别与钱塘江、千岛湖交相辉映。萧山校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校区依山傍湖,尽享5A级景区资源,是理想的求知圣地。学校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浙江省旅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旅游类唯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并荣获首批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学校设有酒店管理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学院、厨艺学院、旅游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千岛湖校区管委会(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徐霞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导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西式烹饪工艺、空中乘务等30个旅游类专业,其中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重点建设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专业1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学校坚持“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稳居全国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拥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其中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建有全国惟一的旅游类专题博物馆——浙江旅游博物馆,拥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浙江省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旅游培训中心、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等十大研究平台,也是浙江省旅游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的牵头单位,是13个联盟中唯一一家高职院校的牵头单位。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全省60多个县(市、区)和开元酒店集团、乌镇旅业集团等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凯悦、开元、蜗牛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9个,建有现代学徒制班级15个,形成以省部共建为重点、局校共建为支撑、“1+6”校企(地)合作工程为平台的多方联动式办学机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秉承“励志、惟实、博爱、精致”的校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学校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全省第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现设有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在国外设立中俄旅游学院、中塞旅游学院、中意厨艺学院三个合作办学机构,成功实现了走出去办学。学校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威廉•安格力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意大利ALMA国际餐饮学院、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迪斯尼公司、阿联酋迪拜豪华酒店集团、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日本温泉饭店等80余家全球顶尖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年出国(境)留学、研修、实习、访问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以上,同时每年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荷兰等国留学生近百名,聘请外籍教师近25名,85%的一线教师与管理者有国(境)外学习培训、考察访问经历。2018年国际化总体水平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2017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截至2021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836人,教职员工730余人,其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2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名,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5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名,浙江省学科带头人1名,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3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38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6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国家级教材建设奖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互融为和,克己为礼,业精于勤,功成于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继承与发扬“和礼勤进”的旅院精神,按照“改革为要、师生为本、产业为基、专业为核、开放为径”的总体建设思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致力于培养有社会之责任、敬业之精神、博爱之胸怀、国际之视野的旅游英才,努力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着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示范校、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智囊团和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引领者,成为旅游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职业教育的领跑者,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
  • 杭州医学院杭州市滨江区
    学校简介杭州医学院坐落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也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一所直属的医学本科高校。历史沿革:杭州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5年的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历经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卫生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016年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是省内开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产业相关专业最多的医学院校之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8年的杭州热带病研究所,历经浙江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浙江医学研究院等,1987年更名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公益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科研机构。2019年,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与原杭州医学院整体合并组建新杭州医学院。办学条件:现有临安、滨江、黄龙三个校区和青山湖科创中心。学校占地754亩,校舍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1亿元,建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文资源等20余种国内外权威专业数据库;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3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两百家。 师资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0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3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等13人,全国、全国科技系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4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8人。学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共9928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药学、生物与医药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临床护理学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微创外科、生物医药等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病原分子生物学、劳动卫生学、药学等17个厅局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创新学科)。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等2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甘于奉献、广受赞誉的杰出校友。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日趋广泛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9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前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和安全性评价、医学生物工程疫苗研究开发、药物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胃肠病学、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究、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生物标志物与体外诊断转化),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肿瘤诊疗与药物研发、新型疫苗),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家食药局药物GLP中心、国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毒种保存中心、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等18个科技服务平台。近五年(2017−2021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7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8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23项,国家授权专利510项,在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超过500篇。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浙江实用医学》《浙江医学教育》等学术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罗马尼亚瓦西里戈迪什西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推动学生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搭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引进来自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外籍专家教授,促进学校师资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签署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备忘录,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发展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杭州医学院正紧紧围绕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理念、求真博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医教研协同、产学研用一体、特色鲜明、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为目标,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杭医力量。
  • 学校简介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主办单位为浙江冶金集团(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9年。学校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人本、特色、服务”的办学理念,明确“融入绍兴、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弘扬“明德敬业、知行合一”的校训,践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匠心精神、人文情怀、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学校还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单位。学校现有梅山、镜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12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现设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商贸学院、交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腾讯云国际互联网学院)、鉴湖学院(纺织学院、黄酒学院、健康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二级学院(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等48个专业,其中有浙江省A类高水平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优势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拥有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主持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1+X证书试点专业26个,累计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27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众创空间(省科技厅立项)2个。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97人,博士、博士后(含在读)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国家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人2人次,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1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8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带头人1人,省重点实验室带头人1人,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领头人1人,省级劳动模范2人,新时代浙江工匠2名,省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首席技师3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专业带头人20人,省青年教师资助人选15人,省金锤奖2人,省首批职业技能带头人1人,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省会计领军人才1人,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5人,绍兴市拔尖人才5人,绍兴市教育功臣1人等,拥有一批全国性和省内行业协会(学会)主要负责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9.78%,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5%。2020年,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鉴于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行政嘉奖1次,教师个人嘉奖1次。学校重视打造“技术技能文化”特色品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奖项787项2403人次,其中获省一等奖以上186项572人次。我校毕业生以“好学、肯干、顶用”而深受大型企业和中小型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达98%以上。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累计共立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厅局级项目318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87篇,外文核心期刊论文128篇;授权专利1260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1159项,其中学生实用新型专利425项;出版专著33部,获得各类科研奖项87项,参与技术标准5项。学校在2020中国高职高专学校排行榜上(武书连发布),其中科学研究得分位列浙江省第三,全国第10名。在“202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科技创新活力榜”(分榜),位列全国第18,浙江省第4。2020中国一流高职高专名单(90所)中,学校“创新能力”得分(以人均科研分为依据)位居全国第4,浙江省第3。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政、校、行、企、研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菲迪大学、腾讯云、慧科集团共建腾讯云国际互联网学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绍兴市总工会联合建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与绍兴市退役军人局共建绍兴市退役军人学院与绍兴市退役军人创业园;与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建立绍兴市知识产权学院等。与绍兴市人社局共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与绍兴市经信局共建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其中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为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经信厅)、省级众创空间(省科技厅)。拥有绍兴市重点实验室2个,绍兴市哲社科研究基地2个。与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省2011计划)绍兴黄酒与营养健康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是浙江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重点实验室、数字创意智能技术与装备浙江工程研究中心创新网络成员单位。当前,学校全体教职工正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雄心壮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学校正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目标而努力迈进。
  • 学校简介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全国极少专注“数字安防”领域人才培养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浙江省公安厅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发起,于2013年开始筹建,2016年去筹正式建校。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赶超跨越发展,顺利通过浙江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成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高职院校,入选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荣获浙江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高校、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和滨海校区。本部校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背靠华亭山脉,毗邻温州动车南站,邻近温州轻轨S1线;规划占地总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滨海校区位于东海之滨(龙湾区滨海二十三路与金海一道交叉口东侧),校园与温州理工大学、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共用、共享,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是一所集事业、人文、生活为一体的生态化校园。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412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2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84.5%;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1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1.7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现有在校生8900人。学校深化创新“政校行企”四元协同、“德技知行”四维互嵌的数字安防类人才培养体系和“准警务化”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狠抓“教、学、做、训”四个环节,重视“双创”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人格品质、优秀团队意识等养成,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成功培育国家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201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在武书连2021升学率排行榜专升本比例排名全省第8。特别是双创教育方面,2021年在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金奖和获奖总数均居全省高职第一,毕业生首次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称号,学校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坚持智能为核,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大安防”为特色,形成了人工智能(智慧安防)、应急安全技术、创意设计、智能装备、数字商贸等五大专业群,设有安全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急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智能安防学院、社科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24个专业,成功培育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3个、温州市级重点(特色)专业2个、温州市级重点(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实训基地(室)71个,其中拥有浙江省商用密码人才实训基地等省市级实训基地3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发挥数字化技术专业优势,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保持了快速增强的良好态势。近两年,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28项,到款额1388万元;获市厅级及以上项目立项91项;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一区2篇;获授权国家各类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特别是,积极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立地式”科研服务地方发展,以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为主攻方向,搭建了浙南物联网产业学院、温州市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温州市数字经济产业人才学院、温州应急管理学院、温州市退役军人学院、紫光芯云学院(与紫光集团共建的混合所有制学院)、数字孪生安全城市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承接了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温州节点建设、三维虚拟城市建设、天地空一体化态势感知场景建设、“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平台(数字乡村大脑)、智安医院出入安全防控数字化管理平台、智慧防疫平台等省市县数字化项目40余项,参与的温州市空间治理和城市安全数字化领域数字化改革项目占比达60%以上,为“平安浙江”建设贡献了安防力量。学校坚持加强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全域化大格局,深化清廉校园建设,成功培育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和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培养出省市“两优一先”、担当作为书记等荣誉获得者4人,校团委荣获“温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强化校园安全建设,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着安全事故和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性事件“零发生”的良好态势,超预期通过省等级平安校园创建考评,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并被推荐为4A级平安校园。面对当前我国加大“平安中国”建设和安防产业发展力度的背景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抢抓机遇,以“十年事业五年干”的劲头,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千亩万人大学规模,力争跻身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行列,成为安防职教领域的头部院校,全力向建成一所省内有地位、国内有特色的一流的人民满意的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进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