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省共有74578名高考考生填报专科提前批
2009-08-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我省普通高招文史、理工类专科提前批网上填报志愿已如期结束,全省共有74578名高考考生填报了该批次志愿,而专科提前批计划招生29684名(其中文史类9536名、理工类20148名)。

根据日程安排,8月14日16时前,专科提前批确定调档比例;8月15日16时前,专科提前批一志愿投档;8月16日16时前,专科提前批一志愿录取;8月17日10时前,参考志愿投档;8月18日16时前,参考志愿录取;8月19日,本批次录取结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类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是中国首批注册的护士学校之一,2005年由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学校1954年开办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是福建省最早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基地;1986年在全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影像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2021年6月,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内设机构26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机构9个,教辅机构3个。现有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170人,博士22人(含在读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2位教师荣获“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11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33项、个人奖项39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个(全省3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5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324人,专业26个,覆盖医学及医药相关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与5所中职学校开展7个专业联合办学,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个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等6个专业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母婴与老年健康照护、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技术等4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眼视光技术等2个专业列入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药学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等4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中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获批老年照护等1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药炮制工等10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践基地181个,其中附属医院4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建瓯市立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教学医院36个(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沙县总医院等)。学校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并获评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26个“厂中校”,举办校院(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二元制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班,联影医学影像产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学校设有3个研究中心(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近年来,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研发国家3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研制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学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 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高校和培养基地、福建省继续教育示范教学站点培育项目单位、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和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机构。面向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护理急救和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约3万人次。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经济学校等省内外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护理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业精德诚”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表彰,蝉联省级文明校园,获授省直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特区之一、“国际花园城市”— 厦门,校址位于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千年文化古城同安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与生活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277人。学校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10个二级院部。在专业建设方面,共设有31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招生专业,其中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1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校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校级精品课程22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3项,省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在技能竞赛方面,2016年学校在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中荣获2个团体一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在第九届、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赛区)、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均荣获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在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华东二区区域赛、中国零售新星大赛总决赛均荣获团体赛一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赛项中荣获团体赛一等奖。2020年在厦门市职业技能竞赛市场营销赛项、建筑CAD赛项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2021年荣获国家级行业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行业赛中银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走“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泉舜集团、厦门公交集团、用友新道、厦门好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天鹅国际大酒店、大唐移动、宗城(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泉州酒店、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市伍心养老院(连锁)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已在数字化校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学院网上办公系统、学院网站群系统、校园消防监控中心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主要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教学资源库有厦门东海学院 VR 课程资源库和厦门东海学院校本资源库。学校办公及教学骨干网络带宽达万兆,出口带宽800M(电信600M、移动200M),共计1600 余个信息点。教学楼及宿舍楼的每个房间都有无线AP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校WIFI全覆盖。建设云平台,资源池包含CPU核心数356个,内存总量952GB,总存储容量约为32TB,云桌面用户110个,虚拟主机42个。学校构建了优质课程资源库,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供师生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630万册电子图书,5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13亿余页,超16万集的学术视频等,数据总量达100万GB。办学二十年来,学校连续荣获“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和“市民最喜爱的教育培训机构”两项荣誉,并在厦门市综治考评中获“5A级平安校园”的称号。作为福建省首批“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在积累办学经验,巩固办学成果的基础上,以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心,坚持“致知力行,崇真至善”的校训,倡导“为师生谋幸福、为社会担责任”的办学理念,做有担当的教育,扎扎实实办学,为厦门经济特区,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是莘莘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学府。
  • 学校简介泉州师范学院坐落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泉州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学校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由创办于1923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39年的南安师范学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学院和1958年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1999年和200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两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了“泉州师院发展方向是建设多学科的大学,目标很宏伟,这无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也符合福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求”的重要指示。近百年办学历程筚路蓝缕,一甲子高等教育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泉师人秉承“善学如泉、正心至大”校训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2年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2013年获批福建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以来,获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高校,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平安校园等一批高级别荣誉称号,蝉联七届省级文明学校(文明校园)。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泉州主校区(校本部)和南安、鲤城2个分校区,共占地1815亩。下设二级学院17个,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8万人。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台湾全职教师近20人。有国家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多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9 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先后获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专业和课程改革”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以及省级一流专业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30余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行业类专业认证,小学教育、英语、音乐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近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1300余项。毕业生创业率和创业存活率实现“双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做特工科、做优人文社科,做精教师教育学科。拥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现有福建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入选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先后获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验收,经教育部批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科研创新和学术繁荣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现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0个,入选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首批智库成员单位,建有国家语委科研中心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台盟中央闽南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建华南地区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共建泉州师院-高科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监测与废弃物资源化联合实验室、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安科研工作站等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50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他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求索”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学校坚持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道路,打造校地发展共同体。制定实施《泉州师范学院服务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8641”行动计划),建设8个哲学社科创新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构建6个人才培训平台,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附小、附中,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拓展4个国际交流平台,服务“海丝”先行区建设。建设10个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泉州传统、重化、高新三大产业板块,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共建泉州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共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及人才团队。与中化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电信、绿地集团、安踏集团、百宏集团、盼盼食品、高科环保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植根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入开展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方面研究,服务泉州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泉州文化走向世界。深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海内外首创南音学科专业,开展南音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获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南音新作《凤求凰》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列入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名录(全国高校首次进入名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深化校际交流合作,与70多所国(境)外高校缔结姐妹学校关系,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林肯大学等近十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师生交流、本硕连读等项目,与法国里昂商学院、泉州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开展体育产业交流合作,与巴西沙滩足球协会合作推广足球教育培训和足球文化,与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合作开展传统音乐传承保护与研究;与元智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屏东大学等近十所台湾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年选派500多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留学生教育,获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支持,招收来自俄罗斯、密克罗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近200人;成立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培训孟加拉、尼泊尔等沿线国家的船员。致力汉语国际推广,2005年成为福建省最早向菲律宾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2014年加入国侨办外派教师项目,共选派志愿者及外派教师近400人,分赴菲律宾、印尼等近十个国家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承办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及各类型语言文化推广活动,共培训来自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华裔学生1000余人。成为福建省委统战部遴选的第一所在疫情期间承担海外华文师资线上培训的高校,面向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60多所华校本土华文教师和管理者开展线上培训。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建设作出的“建设多学科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工程”建设,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奋勇前行。
  • 厦门大学厦门市思明区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全力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 学校简介▲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电子信息类、建筑类、机电类、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共建单位。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并被评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学院创办于1929年,前身为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并更名为现名。在93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以“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080亩(含福州校区和厦门基地),建筑面积21余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8073人,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8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7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8%;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首届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新遴选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荣获福建省工信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能手2人。学院“水利大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院目前开设有专业46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库建设,主持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系、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864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221人次获得15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院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8.2%,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75篇,其中SSCI(1区)论文1篇,SCI国际权威论文10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其中主编124部,参编128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39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2015年以来学院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0项。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橘园和伟海电力4个产业学院;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班“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经过九十三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