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节点略有调整
2015-06-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大众日报济南6月17日讯(实习生 刘玥含)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17日上午9点至18日下午5点,山东高考填报志愿系统向考生开放,考生可登录进行操作练习,模拟填报志愿网址为http://wsbm.sdzk.gov.cn。省招考专家建议考生抓住机会,熟悉平行志愿填报流程和窍门。

6月28日,考生将正式进行今年高考第一次志愿填报。录取分5批进行,即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高职)批。普通文理类考生可填报6个平行志愿,每个学校志愿下都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艺术、体育等有术科成绩要求的专业不实行平行志愿,艺术类提前批取得两个以上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可以填报两个顺序志愿。今年志愿填报时间节点略有调整,提醒考生注意:

6月28日: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填报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文理类本科提前批、专科提前批(含直招士官)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志愿。

7月5日:文理类本科一批、地方高校专项计划、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填报志愿,自主招生批志愿(含艺术特长生资格、部属高校专项计划资格)。

7月11日:填报文理类提前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7月21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农村专项计划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填报志愿。

7月31日: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8月4日: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文理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

8月13日:文理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热门院校

  • 泰山科技学院泰安市岱岳区
    学校简介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经、法、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座落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泰安,位于天下第一山的泰山脚下,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学校建有古书院围合式的现代书院、高规格图书馆、一流的实验设施、先进的淬炼领导力训练基地等,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2020年度创业就业典范高校- 2020年度思政建设典范高校- 新浪微博中国最美校园- 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山东省红旗团委强校战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逐步建立起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煤炭系统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11名教师在省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微课比赛中获奖。学校还开设“泰山大讲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高水平艺术教师、作家教师、知名经济学家等到校全职任教,邀请名人、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开阔师生视野。成果荣誉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建立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共330项,其中一等奖34项,获得省级奖项共计279项,其中一等奖48项。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平均在11%左右,居于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国际视野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短期留学项目,除交通费用以外一切费全部用由学校买单,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弘扬“乐学、乐教、创业、创造”的校训,遵循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实施全员书院制改革,建立了成长导师、发展导师、生活导师三支导师队伍,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体系,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学。
  • 学校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六十余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近4800人。图书馆馆藏图书208.9万册、电子图书78.1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教学医院。现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7家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厚重基础、注重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位列第6,中西医结合位列第5,临床医学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总冠军,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中西医临床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称号的优秀学生。学校坚持师德为先、人才引领,打造实力雄厚人才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6人,其中兼职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1011人,其中兼职导师518名。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校以来,连续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学校坚持科技驱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7个。“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2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7项 ,2018、2019年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30项。学校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与济南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大楼。与济南市、澳门科技大学、南粤集团共建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打造中药质量研究、中药新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领域国际合作中心。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与济南市共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科教融合实践基地。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青岛海洋中药研究院、附属青岛医院,打造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与鲁南制药和浪潮集团合作的基地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临清市、惠民县等地方政府,与省药监局、省药学科学院等部门单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院校,与鲁南制药、福瑞达等企业签署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将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三张名片”优势,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通过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扁鹊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发展国际论坛、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第七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首届济南扁鹊论坛,叫响“扁鹊故里”文化品牌。通过承办全国性“泰山论灸”学术会议,广泛推广灸疗适宜技术。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内首家中医药智库,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本校。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广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世界上近200所高等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相关交流合作,其中活跃密切的国际伙伴有40余家。学校是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以及世界中联中医外治、脉象、内经、抗病毒等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承担“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中国—尼泊尔中医药中心”“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等国家高层次对外交流平台建设任务。与美国俄勒冈太平洋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是国内眼视光领域和中医药院校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落地的首个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坚持大医精诚、厚德怀仁,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首批全国中医规培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是山东省首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确定为全省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成立山东省中医治未病联盟;推进中西医康复联盟建设,立项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综合楼建设项目;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附属眼科医院先后获批山东省首家三级甲等专科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山东省眼视光质量控制中心。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
  • 学校简介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招金集团投资兴办(国企办学,公益大学),执行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学生毕业时享受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待遇。目前,在校生人数8000多人。学院由大型国有企业--山东招金集团投资兴办。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产业覆盖“黄金矿业、非金矿业、黄金交易及深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和金融业”六大产业,形成集上市公司、全资、控股、参股等公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总资产近600亿元,连续十七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并首次进入前100位。学院校园规划占地总面积1700亩。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行政综合楼、教学主楼、教学附楼、实验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食堂和400米标准跑道体育场,采用欧式建筑风格、艺术感充溢林荫校园,成为独特的育人学府。学院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室及录播教室等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无线wifi、智能洗衣机、自动饮水机,就餐、洗浴、校园广播、电子图书馆、借书一卡通等生活服务配套系统共同构成完善的现代化校园服务网络。学院图书馆6000多平米、藏书39.3万册,引进万方黄金专题数据库,已成为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实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现代化,读者服务个性化,馆员素质综合化的工作目标。学院设9系(院)1部,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均为黄金行业知名专家教授,配备专兼职教师近400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教师总数83%以上,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2.29%。企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坚持“育人校企一体化、师资多元化、教学项目化、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黄金行业产业链及技术工种精准对接,开设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矿业装备维护技术、首饰设计与工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运动健康指导、商务英语、矿产地质与勘探、矿山地质、测绘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等35个专业,成为国内首家黄金专业齐全、文管财经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积极营造尊重技能、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培养在校生的“职业自豪感”。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等大型比赛,成果丰硕。近三年共获奖98项,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奖励55项,其他各类奖项15项。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升级。积极实施“美丽金院、绿色金院”建设理念,基本建设、绿化美化、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评估,学院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院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创办的地质科创社、测量协会、音乐话剧社团、黄金跑团、琼华汉服社等80多个优秀社团开展特色的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力、策划力和社交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经典诵读等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培育德育之花,让每个学生心性向善,用善美善行启迪心智,滋润心田,成为德高技精的新时代大学生。学院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了“笃信好学 盛德日新”的校训、“自信 阳光 认真 专业”的校风、“尚德厚生 教以养正”的教风和“笃学精术 果行育德”的学风。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与企业联姻、与产业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内已建成7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1个综合性金工实习车间,可同时满足近40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已建成1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珠宝黄金首饰、宝玉石鉴定、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测绘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化、矿山地质、采矿等优势专业均配备了设备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学院与20余处大型金矿山同处一城,依托周边黄金行业的资源优势,将招金集团拥有世界顶尖级的黄金开采、冶炼、首饰设计制作技术用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学中练,练中学”的技能提升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与企业联姻,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校企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山东赛菲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翠绿首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同心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广西黄金投资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实习和就业基地协议。与招远市检察院、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签订德育基地合作协议。学院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以“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培训机构”名义开展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相关业务培训、优先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各项业务联合推广资格的高职院校。学院与中国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合作,成为指定的彩色宝石鉴定师和钻石分级师的培训机构。作为黄金行业第一校,学院为充分保障学生就业,与全国近200家大型企业签订学生就业合作协议。学院2022届毕业生线上双选会有来自山东、深圳、浙江、北京等10多个省市的1070家用人单位参会,为毕业生提供了涵盖珠宝首饰设计、矿产资源与测绘、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建筑、房地产及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的4.3万余个就业岗位,岗人比约为17:1。学院在2021年上半年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多次公布的146所高校就业率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连续2年排名榜首。学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职业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明显,先后荣获“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3年)、“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招远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招远市工匠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业务培训机构认证,成为山东省唯一具备上海黄金交易所授权黄金交易员培训资质单位,也是全国唯一具有黄金交易认证资格的高校。学院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将“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确定为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攻坚爬坡、特色发展、崛起超越,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关键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紧紧抓住黄金行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山东职教高地建设的机遇期,主动对接需求,有效融入黄金行业和地方发展,充分盘活和利用各方资源,将行业转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旺盛需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做到借力发展、快速发展,实现由“快上规模”到“规模质量双提升”转变,逐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育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十二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十二大工程”即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卓越工匠培育工程、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工程、书证融通工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工程。学院将以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高擎社会主义办学旗帜,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黄金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黄金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导向,充分利用“中国金都”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及实训条件等方面的行业办学优势,优化育人方式,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将学院和企业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学习本领强、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硬,具备终身发展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大国工匠”式人才,努力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四大职能,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省全国的黄金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隶属于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是我省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也是全国残联系统开办最早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9年由全省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的山东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7年康复中专更名为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整合资源开始筹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9年,与济南大学合作,特殊教育专业实施“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多重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从事残疾人康复及教育等工作的健全学生,开展残疾人和残疾人康复及教育工作者的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在校生15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4万㎡。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占地面积5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8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60多万元,生均3.8万元。纸质图书14万余册,盲文书1700余册;电子阅览室9个,视障阅览室1个;校园无障碍环境设施健全,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完善。学院发展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的重视关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原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韩寓群、姜大明、郭树清,中国残联原党组书记、原理事长王新宪、鲁勇,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省委原副书记、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文涛,原副省长王随莲等领导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关心学校建设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省教育厅的指导及省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机制,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了专业设置合理、师资队伍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认可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设艺术设计系、服装艺术系、医学技术系、特殊教育系、信息技术系5个系,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专业,含12个专业方向。工艺美术品设计、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全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灸推拿、聋儿语训4个专业挂靠泰山医学院实施对口高职教育,开始承担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截至目前,学院已有20余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院共有编制260人,在职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3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21人,占16%;具有硕士学位的80人,占61%;“双师型”教师41人,占31%;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34人兼职教师库。教师中有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得者、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第四届口才之星大赛青年组一等奖获得者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获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各专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推行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积极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目前有3个大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和3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51个实训实验室,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深度合作,建立4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效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技能展赛中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获金奖24个、银奖17个,铜奖13个。在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服装艺术系两名听障学生与全省高职院校优秀参赛选手同台竞技,获得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三等奖。同时,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展现特教学子风采。艺术团参加山东省及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摘金夺银,体育运动队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29枚。获“坦洋工夫杯”全国茗星茶艺师年度总决赛 “城市冠军”单项奖和全国优秀奖。由于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建院以来,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院是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残疾人之家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振兴山东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等30多项省级荣誉。
  • 山东大学济南市历城区
    学校简介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70年来《文史哲》编辑部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办好《文史哲》杂志寄予殷切期望,对包括山东大学教师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山东大学的亲切关怀,全体山大人备受激励鼓舞、倍感责任重大。 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聚势谋远,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大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