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西: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有关事项公告
2022-03-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有关安排,我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定于2022年4月16日—17日在中北大学进行。根据我省疫情情况以及防控要求,为保证考生切身利益,实现平安顺利考试,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请广大考生给予理解和配合。

1、为确保广大考生和涉考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考生要在考前14天内进行自我体温监测,如实填写体温监测登记表;考生和家长(监护人)须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采样时间为4月14日7:00之后)。考生须下载打印《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附件1)和《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考生体温监测登记表》(附件2),首次进入考场时将诚信考试承诺书、体温监测登记表和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上交考场监考员,否则不允许参加考试。诚信考试承诺书和体温监测登记表在山西招生考试网(http://www.sxkszx.cn)下载打印。境外归来以及近14天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有接触史的考生,还需提供解除医学隔离证明。凡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考生必须严格遵守我省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对缓报、瞒报、谎报信息的,导致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参加我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尚在省外的考生须在本人考前14天返晋,及时关注并遵守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以免耽误考试。考生近期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考前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离晋,不参加集聚性活动,尽量避免与外地来我省人员接触。

3、考生从居住地到考点途中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不要在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的饭店和宾馆食宿。考试期间全程做到食宿地与考点之间“两点一线”,不得参加与考试无关的聚集性活动。从中北大学校门口到考场步行预计需用20分钟,请考生提前进入考点,做好考前准备。

4、考生进入中北大学前,请出示居民身份证,支付宝扫描“场所码”,“健康码”和“行程码”为绿码,身份验证通过后方可入校,私家车及与考试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考生在身份核对时,须摘下口罩并自觉与工作人员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份信息核对完毕,立即戴好口罩,进入校区,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严禁乱跑,期间因不遵守规定造成考试延误等由个人负责。

5、由于疫情影响,为避免人群聚集,建议家长不在考点门口聚集。考生要服从考点内外的治安和交通管理,避免发生交通拥堵和人身安全事故。

6、考生在进入中北大学前须佩戴口罩,配合测温,体温正常且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考生可正常参加考试。如当日体温测量结果超过37.3℃,可进行一次复测,复测体温仍高于37.3℃的,将根据本次考试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处置。

7、考生要服从考点管理,候考期间,考生应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考生之间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考试结束后严禁聚集和逗留,须迅速按原路线迅速返回,并在校门口原测温地点持身份证进行电子登记后方可离开。

8、考生在参加考试时,必须佩戴口罩,避免与其他考生和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对不服从上述管理、扰乱工作秩序、拒不配合工作的考生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可取消考试资格或考试成绩。

9、考生在上午7:30、下午12:30,开始进入学校并进行体温检测、身份验证;上午8:15、下午13:15,身份核验开始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以后,未进入考场者,不允许参加考试。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考生不得提前进入学校看考场。

11、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及时关注山西招生考试网及微信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确因疫情封控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考试的考生,请联系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区招办报备。

预祝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山西省人民政府、由省教育厅管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和“山西省优质高职院校”;“山西省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学院由原山西省建材工业学校、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和山西省物流技术学校三校合并升格而成,现有坞城、南中环、长风、榆次四个校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艺术设计、财经商贸”等行业领域开设有57个专业,其中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1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国家级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材料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2个(应用电子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4个(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山西省“1331”重点学科建设专业1个(材料工程技术),山西省重点建设专业4个(移动应用开发、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2个(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省级品牌专业3个(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1个(现代物流管理),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5个(建设工程管理、大数据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山西省“1331”重点学科建设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山西省“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1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1个(数控技术)。学院现有在校生15371人,教职工724人(其中专任教师59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6人、“双师型”教师226人)。近三年,学院引进“双一流”学校大学毕业生32名,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12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5名、三晋技术能手3名、三晋英才9名。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余个,牵头组建的“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教集团”“山西省现代服务职教集团”以及新筹建成立的“山西省数字化产教融合联盟”等,有力地推动了“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为服务我省转型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多元化的办学平台。学院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与华为、海尔、吉利汽车等147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职工培训以及技术技能研发等校企合作;不断扩大对退伍军人等再就业群体的岗位培训,对企业职工和对口帮扶学生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完成了1+X证书试点项目的培训。2020年学院成功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基本实现了“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办学40多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同时,还积极对接地方政府,签订“农民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学院的科研专著、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授权专利和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增长,科研项目立项渠道不断拓宽,横向签约经费明显增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各级各类大赛成绩持续攀升,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高职)排行榜单”中名列第35名、全省第一,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七名,稳居省内第一。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以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网络系统管理比赛”一等奖;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子获得一枚铜牌,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也是山西省代表队获得的唯一奖牌。学院的文体活动也成绩斐然,篮球、足球、武术等体育赛项均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茅,尤其是学生男子篮球队15年蝉联CUBA山西省专科组冠军,2020年获得全国亚军。学院的总体建设发展思路是:“一个目标、两手硬”。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高水平的党建引领新格局统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宗旨,以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而向职业本科方向发展为导向,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为创新驱动,以大力倡导和加强学习型学院建设为不竭动力,以“五条工作主线”和“十大发展任务”为有力抓手,一手抓规范管理内涵建设,一手抓快速跨越科学发展,两手都要硬。关于“一手抓学院规范管理内涵建设”,就是以学院层面必须要建设好的学习型学院建设、工作作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五条工作主线”和系部层面必须要坚守好的党建引领、专业建设、产教融合、规范管理、协同育人、社会服务等“六项基本任务”作为主要抓手,先行先试、边整边建边改,全面深化学院综合改革,重点在治院理教“思路与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善和不断提升学院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凝练发展成果上狠下功夫。关于“一手抓学院快速跨越科学发展”,就是要以新校区建设和“人才强校”战略为突破口,在“特色”和“一流”上狠下功夫,高质量地谋划和落实好创新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新格局、构建科学完善的治院理教体系、把握服务转型发展的办学定位、运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布局、打造结构科学的“双师”育人队伍、形成转型升级的产教融合格局、建设职教特色的优美智慧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争创众志成城的全国文明校园、完善大国工匠的协同育人实践等学院“十大发展任务”。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将紧紧围绕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六新”突破,以学院“一个目标,两手硬”的总体建设发展思路为遵循,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而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迈进,积极为山西职业教育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职院的智慧和力量。
  • 学校简介 忻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创建的忻县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建成忻州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院始终秉承“厚学启智,修德树人”的校训,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现有26个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师范类专业20个、非师范类专业25个),涵盖法、教、文、史、理、工、管、经、艺等9个学科门类。学院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5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1项;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889人;在编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92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3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87人,山西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领域“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9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8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4人。学院新校区占地面积约1619亩(含一期和二期),总建筑面积49.08万平方米。学院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体育馆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等教学设施。学院共有馆藏图书43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8万余册、电子图书262万册;有电子资源数据库41个。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忻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构建了高师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1997年至今,累计派出50000余名大学生,到忻州市各县(市、区)和运城、阳泉、大同、雄安新区、新疆和田地区及海南等地共700余所农村中小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愿意为基础教育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等各级领导均到校视察指导并给予肯定,要求我院拓宽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子,为推动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院为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评为“红十字模范校”,先后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荣获“造血干细胞工作特别贡献奖”;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创建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级各类人才8万5千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考取村官和特岗教师的比例,一直位居全省同类本科院校前列。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多数成为扎根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为国家、山西和忻州的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抢抓新发展机遇,全力攻坚以新校区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条件仗、以硕单建设为重点的办学水平仗、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的办学机制仗,办学条件和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定不移推进实施“1233”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应用型转型,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是山西医科大学二级学院,前身系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于1923年创办,1937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华护士学会备案,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3所(北京协和、四川华西和山西汾阳)高级护理学校之一。1985年恢复重建,1996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的千年古城汾阳市,青银高速公路、307国道、太中银铁路倚门而过,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508亩,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规划占地面积700亩。校园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风景如画。学科专业: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特色鲜明的高等医学院校,有硕士、本科两个办学层次。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眼视光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实验技术、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2个本科专业;有护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公共卫生、放射医学等13个学科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师资条件: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外聘教师160余人,附属医院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临床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39人。山西省教学名师6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有4所拥有4000张左右床位的直属附属医院,其中2所三级甲等医院,有106个实践教学基地。招生就业:学院面向全国24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4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人,普本学生8000余人。已毕业19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已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37000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杨辉,“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何华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年平均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每年有近30%的同学考取全国一流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资助政策:为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由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构成的助学保障体系。学校荣誉与办学优势:多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护理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本科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山西省品牌专业、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麻醉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专业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山西省优势专业;临床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坚持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校企、校际合作,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山西高科技医学检测中心、山西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不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欢迎有志献身医学事业的考生踊跃报考我校! 学校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学院路16号 (汾阳学院)邮编:032200联系电话:0358-2100773/2100777(传真)招生网址:http://211.82.24.46/bkszs/
  • 学校简介山西工商学院创办于1986年,2004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工商职业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山西省第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办学36年来,始终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恪守“诚信、奉献、拼搏、争先”的校训,践行“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拓荒牛、友善宽容敬业奉献的孺子牛、勤奋自信争先创新的领墒牛”的三牛精神,确立“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发展目标,努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龙城、北格两个校区,共有在校生18000余人,下设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及3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为主,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其中工商管理学科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舞蹈编导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工商管理、会计学、学前教育三个专业获批2020年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1年3月《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榜单发布,我校入围800强,在123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位列797名。2021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20年)》,我校在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中排名第25名,山西省第二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竞赛中排第89名,山西省第三名。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多万册;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和旅游管理综合模拟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业园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学校被评为山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我校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多年来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二级单位金融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党委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双强六好 省级示范”党组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山西省优秀民办高校”“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校园文化工作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 山西大学太原市晋源区
    学校简介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晋阳书院、三立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学校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是中国近代大学创办的第二所译书院,有力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大学名宿云集,人才辈出。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山西大学辗转多地,坚持办学,众多师生参加抗战,投身民主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大学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等六个学院,教职员工增至1000余人,在校生达到近2200人,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冶金工程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独立建院,山西大学为国家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学办学成绩斐然,先后实现了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院士、国家级科技大奖等一系列重大突破。1998年,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最早的一批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初心如磐,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地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历史性跨越。历经世纪沧桑,山西大学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在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向着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迈进。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4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交叉学科博、硕士点。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前1%。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西大学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41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3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5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77人。设有本科专业87个,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30项。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十余枚。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承担了地基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太原)中心、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任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科研奖励近20项。“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06项。大力强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国有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十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山西省十多个地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山西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山西大学把教师队伍建设最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有教职工3265人,专任教师2083人,高级职称教师1228人,其中院士、杰青、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近百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2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国内外合作。近年来,深入落实部省合建工作部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同美、日、韩、英、法、德、加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长短期在校国际留学生达到近千人。建有美国北卡夏洛特汉语中心、东帝汶商学院孔子课堂。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渠道,与十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山西大学目前拥有坞城校区、东山校区、大东关校区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8亩,建筑面积116.64万平米,是全国文明校园、山西省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56亿元,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达到21259台(套)。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图书230万册,电子期刊110万册。欣逢盛世,高歌前行。今天的山西大学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办学活力,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着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奋进,谱写兴学育人的崭新篇章,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