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省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实施区域
2015-04-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省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简称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划定为燕山—太行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县和民族县,具体实施区域如下:

石家庄市: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平山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大名县、魏县、广平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县、涉县;

邢台市:广宗县、威县、新河县、巨鹿县、平乡县、临城县、南和县、任县、内丘县、临西县;

保定市:唐县、阜平县、顺平县、涞源县、易县、曲阳县、涞水县、望都县、博野县;

张家口市: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张北县、沽源县、尚义县、康保县、宣化县、赤城县、崇礼县、涿鹿县;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平泉县、承德县、滦平县、兴隆县、宽城满族自治县;

沧州市:海兴县、南皮县、盐山县、献县、东光县、吴桥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肃宁县;

衡水市:武强县、饶阳县、武邑县、阜城县、故城县、枣强县;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11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是国家民委“民族关系”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获国家1亿元资金支持;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2020年6月22日经省学位办审核增列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7月20日获批河北省创业大学。 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97.6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20个,纸质图书132.14万册,数字图书335万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通过河北省遴选参加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5个,民族类专业2个,应用型试点专业6个。2019年申报民族学和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获国家民委、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共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奖励。目前,学校共建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2门,省级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个。 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着力打造教师培训课程、培训队伍、文化建设、竞赛评先和自身建设等五个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73%、高学历教师占81.3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9%。教师队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2人、三层次人选21人、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承德市优秀教师2人。 科学研究:树立教育、民族、应用研究品牌,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获批首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日韩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学校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项,在全省21个立项单位中,位列第9位。目前,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市厅级项目近500项,获各类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327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8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6件。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等科研特色,在义务教育发展、大数据、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满非遗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了《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9部民族类专著教材。以满非遗为切入点,推动满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培训基地,传承二贵摔跤、清音会、竹板落子等21个富有浓郁满族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民族特色研究平台17个,挖掘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19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代表参加上海进出口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展台表演。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801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 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23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内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承德市双滦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乐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师范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合作共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搭建“U-G-S”平台,与14个地市级、县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共同协商,选出106所硬件设施完善、师资配备齐全、教学质量优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签约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极大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三维(基础认识性实践+专业应用性实践+综合创新性实践)四段(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三全员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展目标: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当前,学校已稳步迈入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教育优先发展等重要国家战略,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四个需求”办学导向和“1234”发展战略,力争成为河北省教师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全国满非遗大学传承与实践的排头兵,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石家庄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创办于1955年。历经河北省戏曲学校、河北省戏剧学校、河北省艺术学校等发展阶段,2001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在66年以来的办学历史中,学院扎根燕赵文化沃土,孕育传承“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艺如命”的河艺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学院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曾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部级重点学校等荣誉,是河北省优质校建设单位、河北省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单位,也是省内唯一一家文化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点,连续七年获评文化和旅游系统实绩突出单位。学院本校区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东校区位于开发区漓江道,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余人。学院举办高职和中专层次艺术教育,设有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教育、影视、传媒、文化管理等专业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社会教育部等教学部,现有大专专业29个(含方向),中专招生专业8个。其中,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为河北省省级示范专业,河北民间舞、声乐表演、绘景技术、教师舞蹈技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舞蹈系建有河北省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舞蹈实训基地。影视广告专业、美术(舞台美术方向)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被确立为全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舞美制作基地被确立为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舞蹈表演专业获批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确立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骨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获批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骨干专业。全院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213人,正高级职称22人,副高级职称84人。另常年聘有于魁智、李胜素等18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于文华、王少军等31位艺术名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学院在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育人成果显著。先后有宋德珠、贾桂兰、刘香玉、齐兰秋、周树堂、王怀骐、张荣培、金雪琴、罗惠兰、钱浩梁、马子兴、肖月珠、杨正华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在校执教,培养了辛宝达、李胜素、彭蕙蘅、许荷英等2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培养了于文华、梁召今、于丽娜等优秀歌唱家,培养了以王少军、张国君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以庞彦强、周大明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家,以杨勇、张立军、李北达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家,以赵燕国彰、杨志刚为代表的影星视星,许多校友成为优秀的文化事业管理者和文化企业家。学院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在学院党委的统一带领下,经过全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十三五”期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特色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秉承“以戏带艺、以艺促功,学演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对接“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文旅融合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学院内涵发展,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学院以“崇德 尚艺 惟美 求新”为校训,紧密依托文化行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带教学的育人模式。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五个一工程奖”作品河北梆子《牺牲》、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剧《寻》、话剧《战旗正红》等一批精品力作。学院创排的河北梆子情景诗剧《党的女儿》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之际,于6月30日晚向省四大班子和省会各界代表演出,省委王东峰书记评价该剧“选材好”“编的好”“演得好”“情景好”。师生积极参加省内外重大文艺活动,连续多年走上央视春晚舞台,在国家级重大专业赛事中屡获殊荣。戏曲、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模特与礼仪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舞蹈表演位列金平果2021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一、第二位;领衔建设全国舞蹈表演“双师”培训基地、河北省表演艺术实训基地;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寒、“桃李杯”舞蹈展演等标志性艺术赛事每年获省级以上奖100余项,在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北京世园会、全国梆子声腔展演、省市旅发大会、省政府国庆招待演出等重大活动中均有河艺师生的身影。学院有9部艺术作品被“学习强国”采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院注重开放办学,2018年9月牵头组建河北省艺术职业教育集团,连续多年牵头举办河北高职文化艺术类单招考试、河北省艺术类毕业生洽谈会,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近两万人,学生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赞誉。联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与美国亨德森州立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与韩国又松信息大学开展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办学;师生赴日本、东欧、西亚、台湾等地演出,扩大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河艺”的品牌形象愈发熠熠生辉,学院工作及活动情况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2019年,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院位列河北省第四名,在全国艺术职业院校中位列第三,成功跻身全国艺术高职院校第一方阵。2020年6月,学院胜利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全院上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领军河北、领先全国”的高水平中国特色艺术职业教育名校而奋斗!
  • 学校简介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报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高职(专科)层次教育。 学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核心地带—河北省三河市,位于北京以东20公里,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京哈、京秦高速、京哈铁路新线、北京轻轨平谷线,距学院均不足10公里。 学校周边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内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中兴、美国天合、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澳大利亚BHP、韩国LG、德国鲁尔、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神威药业、协和药业、燕达集团、汇福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学院与其中6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主要以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地区为主,丰富的就业途径、广泛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事业平台。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装备精良。2019年,我院入选廊坊市园林式绿化先进单位。校园总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拥有多媒体教学楼和实验教学楼8栋,高标准专业实习实训室80个,现代化实训车间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37万元。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5万册,电子图书29万册。 学院内设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组织宣传处、人事处、后勤处和财务处等8个党政群团管理机构,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书法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等6个教学机构和信息中心、图书馆和培训中心等3个教辅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专业带头人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150人,双师型教师占43.9%。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专业设置包括工、管、经、艺四大学科在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设有设有机电工程系、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书法系、公共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书法、无人机应用、空乘、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多个专业。其中书法专业为河北省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会计专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2017年,学院被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评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先后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团、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云科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基本实现了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以“坚持一个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实现三个结合”为办学理念全力打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一个方向即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方针,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立足廊坊,面向京津冀,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即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需求;实现三个结合即实现办学与市场结合、教育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 燕山大学秦皇岛市海港区
    学校简介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将重型机械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分校,分校先是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后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成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学校有2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5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4000占地面积38000在校生3200教职工509教授11博士后流动站5国家重点学科5国防特色学科16省级重点学科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380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509人,副教授678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37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人选14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学校设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个专业博士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8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8个学科获得B类以上评估结果,其中机械工程为A-类,全国排名前10%,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排名前20%。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直属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学院、里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建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控制系统与智能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及4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燕山大学出版社。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承担“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70项。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布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目标,重点布局建设“三个研究院、三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这些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将对打造学科高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undefined燕山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全球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科学研究项目等方面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对外开放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以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京津接壤,东与秦皇岛毗邻,是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校园、唐山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素有“冀东教师摇篮”之美誉。学校分为大学道校区、学院路校区和建设路校区,占地79.3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7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2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48.5万册,电子资源折合508万册,购买有各类数据库45个,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990种。学校还有各类实验场所264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工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91人、硕士学位以上92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4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8人。学校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在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近三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现建有“河北省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基础创新团队。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评剧”、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SCI、EI、CSSCI、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学校努力打造公费师范生品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和优化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平台,学生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均实现大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15%。荣获“创青春”国赛金奖,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学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学校与国外数十所海外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友好交流,获批ISEC项目,与美、英、匈、新西兰等三十九所海外名校实现学分互认。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勤思笃学,修身律己”的传统,形成了“知行合一,大爱及人”的校风,“良师益友,承绪出新”的教风,“沉下心思,放开眼界”的学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唐山、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坚持“21122”总体工作思路:扭住坚持从严治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两个重点,攻坚突破申硕一个难点,打造产教城融合发展一个亮点,推进科研水平提升和就业质量提高两项任务,提供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高水平内部服务质量两项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奉献精神,具备岗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省示范高校,建设地方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