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关于调整我省高职单招网上报名时间的通告
2024-01-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高职单招网上报名系统出现故障,造成考生无法正常登录,目前正在组织修复。

经研究,网上报名时间调整为2024年1月18日10:00至25日17:00。

已完成报名的考生,报名有效。

由此给广大考生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24年1月15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源起于1956年成立的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1963年迁建至四川德阳,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4年再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集四校之力,学院办学实力迅速增强。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级。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夯实了学院发展基础。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最高等级奖励。2011年,学院在川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第一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与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的“双一流”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2013年,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学院总体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15年,学院获全国文明单位;同年,学院启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被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院获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开启了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确立了“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理念;开创了“多方合作、多元共建”的办学格局。学院是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建设部确定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试点单位,四川省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高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率先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建成唯一的A类优秀省级大学科技园,获“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学院有德阳、成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129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95.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6亿元,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1254人,全日制学生18484人,继续教育学生31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大师工作室4个,其中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天府学者1人,省级名辅导员1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252人,“双师”素质教师512人。博士54人,在读博士68人,硕士751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350余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学院专业设置以土建、交通、管理类专业为主,兼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测绘、材料、水利、人文等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12个教学系(院)、1个教学部,开设60个专业,其中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1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和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英国林肯学院、丹麦VIA大学及马士基公司合作开设中外合作专业。主持完成国家高职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独立主持)和工程造价专业(第二主持)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2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9本、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2本,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四川高职院校唯一)。统筹设计、系统推进“双高”建设,做深做细做实产教融合。建有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四川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牵头组建的四川建设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建设职教联盟运行良好。深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制订12本双语施工工艺规程,招收南非、澳大利亚、土耳其、丹麦、俄罗斯等国家留学生及短期交换生来校学习。主持制订7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订了18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15个行业资格标准。主持职业教育土木水利类专业目录修(制)订,主持编制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主持编制21本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央企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取得了“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的人才培养效果。面向未来,学院将在“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以“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同发展”为思路,统筹规模、专业、财力,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训并举,全力以赴建“双高”,三足鼎立(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国际交流)促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以服务建筑业为主体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四川风格、国内一流、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建设类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眉山市仁寿县
    学校简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经教育部备案,打造了涵盖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新艺术等多专业集群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是省内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理事单位的高校。学校位于国家级天府新区,现有在校生19000余人,校园占地3000余亩,学校专业涉及护理、药学、学前教育、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芯片技术等与四川省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14个专业大类。现有24个二级学院,其中知名企业共建共管了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芯片学院等19个二级产业学院。2021年,学校在GDI智库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七、四川第一,被评为“区域一流高职院校”。 地理位置:发展首选新一线 求学首选川科院。学校位于成都南面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求学的好地方。这里汇集着大量世界五百强和国际合作企业及研发机构,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就业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态校园:学校3000余亩生态园林式校园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环境优雅,常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飘香,高耸钟塔、威武剑桥、俏丽东风渠把校园点缀得绚丽多姿。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群、信息化的图书馆(投资1.5亿)、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配置了空调和智能热水器、无线Wifi全覆盖)、现代化大学生食堂、匠心独运的艺术楼,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马术训练场、壁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开心农场、游泳馆、健身房等。实验实训室完善,已具备教学、实训、科技开发、生产四位一体功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础设施按在校生3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设专业:学校面向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渝经济圈和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需求,开设了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计、财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护理、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90余个及专业方向,并通过整合专业教育资源,推进专业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交叉性、融合性专业增长点,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现设有互联网+学院、中德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芯片学院、慧科智能应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谷雨时代智慧建造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医护学院、药学院、康养学院、国际技术应用学院、天府艺术与传媒学院、铁路交通运输学院、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道云财经学院、中诺思电商物流学院、星厨国际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完美世界艺术学院、能源学院、锲科体育学院等24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专业链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对接。 师资力量:学校实施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名师战略,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内培外引,制定和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把培养教授、博士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养体系,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与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世界科技型民企合作,互派师资,聘请总经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及专业带头人,学校双师型师资比例达53.56%,确保了本专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模式: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平台实景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课外作业综合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并成功实践了“先技能,后理论,技能理论一体再提升”三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水平显著提高。学校重视以技术创新赛事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教育、科技创新、知识转化的协同增量效应,引入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重视实务能力培养。近年来,学校在校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数百项。其中,我校学生在“蓝桥杯”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荣获一等奖。 人才培养:我校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的核心,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办学的重点,把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运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实施以校企双主体办学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六个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作为全国1+X证书试点院校,我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发有关职业技能课程,将课证融通,形成了50余个专业技能证书的培养、评价考核体系,在校期间你可以报考多个职业技能证书,抢占就业先机。 科研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又支持他们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近三年来,学院获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纵向课题120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0篇,主编参编教材50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11项。学校大力推进“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研发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承担企业科技研发10余项。学校与中国社科院四川分院合作成立“四川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院”、“天府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法规研究院”,与眉山社科联合作成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天府新区视高园区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器”。 学生就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方针。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齐心推动的就业工作格局。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讲座、就业指导课、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孵化园”,各二级学院分别建立了创客空间,通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每年举办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毕业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有人单位的青睐,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国际合作:随着国际一体化形势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学校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继续在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引进多名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力图以国际化的视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品牌形象,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世界知名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合作办学。 学校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实现学校“创百年学府,育科技精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市东兴区
    学校简介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综合类高职院校。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遵循“厚德、精业、行健、致远”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方性专科高等院校。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素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内江。学校地处内江中心城区汉安大道东段、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距高铁站仅4公里,5分钟车程,40分钟可直达成都、重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2人,专兼职教师46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33人,“双师素质”教师23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内江市拔尖人才”2人,“内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2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864亩,规划建筑面积26.7万㎡。固定资产总额8.3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2939元。拥有实训场地总面积13749.58平米,总投资近10亿元。现有校内实训室10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126个。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场地。学校教学体系完善。现有8个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智慧财经与管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文化艺术与旅游学院、通识教育与公共服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办公室3个教辅部门。现有专业38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1+X”试点证书考核站点16个。学校育人成果丰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立德树人根本,坚持“双核并重、贯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600余项。2021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2项,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4位。2021年106人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88人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位居全省高职高专第一名。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月平均待遇达到4000元以上。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7人,其中高职10324人,中职595人,技工128人。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重要岗位领导。学校教学满意度、学生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水平、企业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社会认同度等主要育人指标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态势。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围绕内江市“5+5+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坚持不懈推进“六方合作”,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是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省教育厅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全省首批“党员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围绕“双高”培育建设目标,对标竞进、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是在原攀枝花钢铁公司冶金工业学校(简称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川西南滇西北办学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的企业党校。 1973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建校;1988年,攀钢冶金工业学校与攀钢技工学校合并,之后相继整合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矿中专、攀矿技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8所四川首批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2010年,学院与攀钢党校合并。2015年,学院从全国近1300余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跻身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行列。 学院建成了包括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4个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的37个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的8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和1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副高级和硕士以上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及攀钢高级技师组成的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思想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培养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中国宝武、成铁集团、宁德时代、京东方等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是学院稳定的就业基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
  • 四川工商学院成都市郫都区
    学校简介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10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转型改革 学校于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2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8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10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3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8项、双创竞赛获奖111项、学科竞赛获奖6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万余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学校声誉 近三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十大本科高校。2019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