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批等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2018-07-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带领全省教育系统招生考试战线,认真落实教育部2018年高考工作的具体部署要求,高考报名资格审查严格,考务组织规范有序,考试安全有序,评卷统分科学准确,志愿填报服务精准到位,高考前期工作安全平稳,实现了教育部“三无一稳”的平安高考目标,顺利进入录取收官阶段。目前,我省普通文理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艺术类第一、二批,体育本科批等录取工作顺利结束。

一、录取工作进展及成效

我省录取工作自7月1日正式开始,预计8月16日结束,整个录取工作将持续一个半月时间。

普通文理科、艺术、体育三类录取工作齐头并进。截至7月22日晚10:00,已完成普通文理科本专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艺术类第一、二批,体育本科批,共录取32606人。其中,普通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含军校、公安、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和其他五类)录取3227人,专科提前批录取2446人,艺术类第一、二批录取17448人,体育本科批录取2711 人,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录取6774人。提前批次录取情况良好、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军校招生录取再创新佳绩。海、空军共招收飞行学员113人,超额完成部队招收飞行学员任务。提前批志愿填报前,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军事院校招生政策,体检、政审合格生源充足,军校共录取583人。

专项计划录取再有新增长。完善专项计划资格审查流程,实行多轮投档等,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已完成,录取人数再创新高。现已录取考生6774人,较上年增录230人。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录取4749人,较上年增录8人;地方专项计划录取2025人,较上年增录222人。高校专项计划随自主招生录取正在进行中。

三是优质生源计划争取再显新成效多年来,我省一直积极主动与在皖招生的中央部委及有关省市高校对接,力争更多优质生源计划投放我省。今年,教育部下达我省秋招计划共38.96万人,其中本科计划20.86万人,较上年同口径分别增加1.24万人和0.34万人。另,前期已录取应用型本科对口升学考生0.44万人和高职校院分类考试考生7.57万人。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前,经三次模拟投档,与学校反复沟通,真诚服务,已落实增招计划超过1000人。据目前统计,我省艺术、体育类录取人数较上年均有增加,其中艺术类第一、二批多录1082人。体育类本科批多录59人。在后续录取过程中还将争取高校调增计划。

四是多措并举高质量完成计划。这些举措有:多轮投档。本科一批进行了三轮模拟投档,与在皖招生院校反复沟通,确定投档比例或增加计划,尽最大可能满足考生志愿。特别是提前批的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分别进行了8轮和7轮投档,争取完成好每一个计划,提高录取质量。加强录检。审核院校每一条预录取、预退档信息,做到录取有理,退档有据,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精准服务。针对病残考生的特殊情况,跟踪服务,主动协调相关高校给予录取照顾。

二、下一阶段录取工作安排

招生录取工作是高考全过程的最后环节,历时长、涉及面广,社会高度关注,领导高度重视。7月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录取工作动员会,要求全体招生录取参战人员,以最高标准、最严明纪律、最严谨作风,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从7月22日开始,一本批次录取工作全面展开,7月22日晚上22:00,完成本科一批平行志愿第一轮投档,共投档考生74609人。其中文科14415人,理科60194人,一次性出档率分别达到96.7%和97.9%。目前,全体招生录取工作人员正夜以继日进行一本批次审核、计划调整、录检等工作。与此同时,艺术类第三批次、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招生考试一头连着考生、一头连着高校,为考生和高校做好服务是招考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将继续多渠道、立体式及时准确公布录取进程、信息公开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和录取结果、未完成计划志愿征集办法、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等信息。委派考试院熟悉业务的同志,接受考生和家长24小时电话咨询,接待考生和家长来访等,继续加强与考生家长社会的多向沟通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对考生和家长反映的问题耐心解释,及时调查,快速反馈,缓解家长焦虑,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优化高校服务。投档、计划、录检等功能组将继续加强与在皖招生院校的沟通联系,明确只要不违背国家相关招生录取政策,对高校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予以满足。通过优质的服务,感化高校,争取在皖招生院校尤其是部委属优质高校将预留计划更多地投向安徽。接下来的录取工作,我们将多渠道争取优质生源计划的举措,贯穿录取全过程,让安徽的考生“多走一个、走好一批”,使安徽人民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的红利,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热门院校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市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2003年6月设立的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现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2012年4月,科大讯飞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并主导办学;2016年4月,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位于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芜湖市,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近500人。设有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设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环境设计、英语等24个在招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经、管、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图书馆纸质藏书102万余册,电子图书104万册,电子期刊18万余册。现有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79个实验(实训)室。建有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以及8000余平方米的室外素质拓展基地和室内拓展训练室;校外实习基地225家。建成具有一定示范性的涵盖智慧教育、智慧管理和智慧园区的智慧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自2012年科大讯飞主导办学以来,学校明确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校董事会确立的“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提出安信工九条独特的教育教学原则,探索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三·三”制人才培养结构,开拓“四通道”个性化培养计划,不断迭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和增设夏季小学期,较大幅度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设立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开展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并逐步实施“4L4D+Cx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和实施大学生养成计划,以强化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换道超车”发展与改革,实现“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的近期目标。 “十三·五”期间,共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8项,其中“基于信息技术,以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特等奖,“以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的IT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7项成果获一等奖。近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位于安徽省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平均就业起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五年学科竞赛成绩位列全国1200余所本科高校242位,400余所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3位,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第14位,其中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次进入国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校生学科竞赛参与度达59%。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2019-202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并位列第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和《人民网》等央媒报道。 科学研究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面向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的横向课题、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面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建设为三大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累计获批各类纵向课题145项,包括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等;承担横向课题205项,到账经费821.44万元。申请各类专利354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582件,占比44.61%;累计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416件。2019年和2020年学校分别位列安徽省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10和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第95。获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省厅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个。 学校先后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芜湖市第十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是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借鉴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发力面向产业的工程应用、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建成教育改革旗帜鲜明、产教融合特色明显、信息技术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拼搏、持续奋进。
  • 学校简介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凤阳师范学校,始建于1908年。2010年、2014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滁州卫生学校和滁州艺术学校相继并入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师范学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部“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自2000年以来,学校连续9次获评安徽省省级文明单位。区位优越、环境怡人。学校坐落于国家五A级风景区琅琊山脚下,北与千年名亭醉翁亭隔山相望,南有中央湖、花博园,西侧紧邻长城影视基地,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涵养德性的佳地。学院规划总占地1127亩,建筑面积35万㎡,目前已建成占地785亩,建成教学、实训、图书、行政中心等,建筑面积27万㎡。办学定位、发展理念。学校以文化教育类和卫生类专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类专业,立足皖东,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力图建成安徽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办出特色作为立校兴校的战略重点;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设备先进、资源丰富。学校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国家级校企创新发展项目1个。馆藏图书34万余册,电子图书51万多册,数字资源总量达9580GB,还拥有省级普通话测试站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专业优秀、结构合理。学校现设有七院两部两中心,即:教育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等医学类专业,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高铁乘务等城市服务类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护理和小学教育等5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师资雄厚、育人卓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专兼职教职工487人,硕士学位以上222人,博士生3人,高级职称以上13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4.4%,全国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教坛新秀19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学院建有实验实训室218个,面积近3.9万平方米,设备值4622万,为学生提供模拟环境、实施情景教学。学生在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银奖,2018-2019年分别荣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二等奖,近三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智慧校园、服务社会。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实施无线wifi全覆盖,实现了电子办公OA系统、学生工作业务系统、“一卡通”校园系统、图书馆管理、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全面对接,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学校普通话测试站年均培训、测试3000余人次,另设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为滁州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初,学校顺利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将始终秉承“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恪守“修德立身,精技立业”的校训,弘扬“尚德启智,敬业爱生”“勤学明理,慎思笃行”的教风学风,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提升、文化校园提升、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早日实现,为早日建成一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市蜀山区
    学校简介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原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巢湖卫生学校、巢湖农业学校(安徽省土地管理学校)、巢湖财政学校三所省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我省成立较早的高职院校之一。随后,安徽省汽车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巢湖分校和巢湖商业干部学校先后并入。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后,2012年4月,教育部批准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是合肥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是省教育厅确立的安徽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档),是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单位,是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学校获得“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学院”称号。学校现占地面积1220.30亩,总建筑面积约56.2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2亿元;现有教职工712名,其中专任教师654人,教授(正高)6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20人,“双师型”教师334人。兼职教师375人;拥有纸质图书114余万册,电子图书1000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680余种,电子期刊15000余种;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6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9个,教学用计算机4000余台。学校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设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有医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与传媒学院(物联网学院)、经贸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学院56个招生专业。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尚德重技,质量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9年,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骨干专业、护理骨干专业、会计骨干专业、工程造价骨干专业、校企共建一汽大众汽车4S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健康技术实训基地、护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的“承担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批准的“NIT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计算机系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考点、安徽省安全生产资格考试考点。学校建有安徽国家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机构。2015年,学校被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公安厅和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大客车驾驶专业首批试点学校。学校按照合肥市委提出的“拉高标杆、加大力度,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确定了“国内一流、职教样板”的建设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合肥市支柱产业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办学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取得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良好社会效应。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提出了“一校两区一园”(“一校”是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两区”是合肥汇心湖校区、巢湖鼓山校区,“一园”是合肥金寨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的战略构想,并且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8年9月,合肥汇心湖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合肥汇心湖校区主要围绕合肥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专业群,目前已建设涵盖机电、信息、经贸旅游、轨道交通、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群,打造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巢湖鼓山校区结合巢湖市区域发展定位,以发展学院传统优势医学相关类专业为目标,保留生物、建筑、汽车等专业,进一步拓展医学相关类的专业领域,打造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金寨路双创园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提供专业实习实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成合肥市高科技职业院校产业园。学校大力弘扬“让争先成为师生自觉,让优秀成为合职习惯”的核心文化,将通过“一校两区一园”的办学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全力进军职教本科,最终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职教样板”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为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和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助力,争取早日成为安徽省高职教育排头兵!校 长:邵一江教授 校长邮箱:syj@htc.edu.cn地 址:合肥新站高新区大众路(汇心湖校区) 邮政编码 230012 合肥市巢湖市姥山南路(鼓山校区) 邮政编码:238000
  • 学校简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于2002年,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和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同年立项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2020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检查中获A档。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升本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高职扩招标杆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2108人,社会扩招学生2203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9998人。专任教师485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1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9人,“双师型”教师265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63门。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17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147项。我校体育健儿在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2人3次打破2项省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半年创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近三年大学生孵化项目存活率超过60%以上,省教育厅两次推荐我校参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连续合作23年,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13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职教集团获首批“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并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15项,签署各类横向课题115项,签约经费近1000万元。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均超过20000人次。横向课题、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综合到款额累计3290万元。出版著作21部。获专利授权 858 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据“高职发展智库”(专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威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显示,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55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发表三类以上核心论文200余篇。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论文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发表论文数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20位,省内同类高校第1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6S文化、志愿者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和创业文化,形成了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为“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秉承“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植根滁州、服务滁州、贡献滁州,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式、数字化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 解放军装甲兵学院蚌埠市蚌山区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原名蚌埠坦克学院,1978年在安徽省宿县建校,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982年迁址至安徽省蚌埠市,1986年9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是一所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 她坐落在淮河之滨的安徽省蚌埠市燕山脚下。   学院共设4年制大学本科班、3年制大学专科班、2年制中专班3个培训层次。学院拥有微机监控的教学指挥中心、教学实验楼、电化教学楼、模拟楼和图书馆,给配套教学提供了条件。学院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合理。26个实验室可完成物理、化学、电子、机械、计算机等课程的60多种实验。大型训练场,为每年的学员训练和毕业综合战术演习提供了理想场所。图书馆藏书10多万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