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省12所独立学院将单独发毕业证
2009-08-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大众网济南8月20日讯(记者 隋乔)记者今天从省招考院获悉,今年,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后,将颁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我省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共有12所。这些独立学院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自2008年起,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学生,将颁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就是说,今年入校的新生入学后将不再获得母体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从目前的情况看,独立学院的毕业文凭含金量在毕业求职及相关工作中,含金量稍微逊色于母体院校颁发的证书含金量。

  同时,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方式及运作模式,独立学院的收费标准一般要比普通高校的收费标准明显提高,甚至有些独立学院的学费比一般院校的学费高一倍还多。

热门院校

  • 山东职业学院济南市槐荫区
    学校简介山东职业学院简介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 学校简介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艺术学院、交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在3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学校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我校党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学校根据山东省及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目前,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7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基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类四大优势专业群。四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项目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培育项目2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2个(汽车智能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市级职业体验试点培育项目3个(3D 打印体验馆、汽车体验中心、建筑-城市-人居体验馆项目)。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81人,“双师型”教师367人,兼职教师413人,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柔性引进博士36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2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军人物4人,引进首席技术、技术能手等4人,引进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学校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投入巨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在校内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科研基地8个,建立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99个,与校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00余个。这些实训、实习、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转化活动。近五年,主持承担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课题123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项目1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课题12项。承接行业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横向委托科研课题49项,到账经费1200万元。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8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5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54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9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3项。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实施了一把手抓就业创业工程;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四是初步构建了1+X“多证”获取体系,学生可获得毕业证+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学校荣获首批“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学院”称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的发展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三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7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82项。站上新起点,奔向新目标。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院校、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校园占地2400亩,在校生3.5万余人,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达525人,硕士及以上1345人,双师型教师611人,80人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博导硕导。现设14个二级学院、58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其中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16个。建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质量著称的应用型特色名校办学定位,按照“规矩兜底,科研先行,激励护体,内涵发展”基本思路,围绕“减专、增本、申硕”目标,以“青春潍科,为新毅行”为文化引领,以党建、业务、管理、作风“四位一体”为抓手,全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校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和“申硕”目标,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重点打造“贾思勰农学院”,建设山东省种业发展智库。自主研发28个蔬菜花卉新品种,15个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备案登记,“潍科”系列番茄项目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校园内建设了寿光市软件园,年接纳师生实习实训6500人次,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获特等奖、一等奖200多项,本科生考研率始终在30%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稳定集体二等功等100多项荣誉,连年被评为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在2021年山东省综合评估中位列省本科高校分类考核第二名。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 学校简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淄博师范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0年原淄博师范学校与原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升格为全省第一所以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为主的新型师专,2006年9月学校迁入现址。成立师专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东、面向小学、面向幼儿园,培养培训小学全科教师和高素质幼儿教师,逐步形成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分科主修、全程实践、一专多能”、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全程实践、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非师范类教育,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建设基地。学校占地1361亩,固定资产6.54亿元,建筑面积24.19万m²,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715万元,纸质图书94万册,校内实训室122个。学校设有10个教学院系,21个招生专业,目前在校生9397人。现有教职工577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6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3人,省级各类协会会员51人。学校校园生态优美,环境幽雅,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树木花草种类丰富。学校建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另有校外实习基地130处。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现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31项。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课题220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3项。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学生成绩优秀,共有41人获得一等奖;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快”。学校招生工作连续六年在全省专科院校中按最低投档分排序,录取线均位列全省第二位。学校先后与11个国家和国内15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其中与韩国湖原大学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已连续举办九年。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学校坚持固本强基、特色强校,努力做优做强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群,始终巩固提升发展“师范”这一根本;坚持全面建设、提质培优,对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努力加强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发展中升本”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建立完善各项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七园”建设、打造精品,积极推进文明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艺术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着力建设美丽淄师。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