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志愿填报篇|带你了解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2023-05-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目前,《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已发布,为方便广大考生及家长了解相关政策,我们将大家关注的考试、评卷、志愿填报、录取等环节的要点进行了梳理。本期是志愿填报篇,快来一起看看吧!

志愿填报

(一)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共设3批,其中本科2批,专科1批。高校录取工作分批次依次进行。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等部分普通类本科院校(专业),体育类本科院校,艺术类本科院校。强基计划、综合评价(A类院校)等类型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前进行。

2.本科批次。其中,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B类院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之后本科批次开始之前进行。

3.专科批次。其中,体育类、艺术类、定向培养军士等在普通类批量投档前完成录取。

(二)志愿设置

1.普通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其中,本科提前批次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别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此外,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B类院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志愿实行传统(顺序)志愿方式,分历史等科目类和物理等科目类,设置1个院校志愿,包括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2.体育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方式,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3.艺术类设置传统(顺序)志愿、平行志愿两种方式。录取批次设置为本科提前批次和专科两大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下设3小批,具体情况如下:

第1小批: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和原“211工程”院校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非美术类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行传统(顺序)志愿设置。

第2小批: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省内外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

第3小批:除第1小批以外的其他院校校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实行传统(顺序)志愿设置。

(2)专科批次

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的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专业,实行传统(顺序)志愿设置。考生只能在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或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中选择其一填报。

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传统(顺序)志愿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包括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4.各批次志愿录取结束后,设置征求志愿,征求志愿设置与相应批次志愿设置一致。

(三)志愿填报

各批次志愿填报采用“院校专业组+专业(类)”模式。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考生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1.平行志愿[含艺术类传统(顺序)志愿]。考生在获知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位次信息、各批次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或专设网站,分两个阶段网上填报志愿:

第一阶段: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包括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计划、其他院校等;体育类或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普通类本科批次志愿。

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凡未被第一阶段各批次高校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包括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专科批次志愿。

2.征求志愿。在各批次平行志愿[含艺术类传统(顺序)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及计划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志愿。

考生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我省公布的招生规定、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考生应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等个人信息,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体育类、艺术类考生可兼报普通类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志愿。

(五)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根据报考科类、院校专业组及专业(类)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成绩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体检结论等情况,慎重选择,准确填报。

(六)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考籍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网上填报平行志愿[含艺术类传统(顺序)志愿]和征求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可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七)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办、中学及有关单位要结合本意见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考生填报志愿的宣传、组织和指导工作。

(八)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志愿填报,按教育部及我省相关文件执行。其中,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4类志愿之间不得兼报;符合多项入选资格的,只能选择其一填报。

(九)报考少年班、残疾单招、体育单招等考生,因有特殊要求或其中学阶段学习经历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由招生高校自主确定成绩要求、自主确定志愿填报方式。

(十)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含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下同)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年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留学生近400名),教职工760余名。这里有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是宜学宜教之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获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3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和工业设计等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教育部立项。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集成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校内建有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园内建有技术应用中心、校企合作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师资培训中心等;校外设立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联合200多家单位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等职教集团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探索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新路径,开创了“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新模式。学校聚焦常州及江苏智能装备制造业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关键,以搭建国际化合作为突破,在服务区域经济、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实现学校发展的正向循环。2020年,学校牵头建设的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职教集团,成功入围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加强“四有”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两名两金”人才工程,实施“名师名匠”计划,引进培育“双高”和“名匠”高层次领军人才;实施“金牌金雁”计划,培养“金牌”青年教师和“金雁”团队,打造政治思想坚定、教学理念先进、专业能力突出、师德师风高尚、整体结构合理的结构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5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5人,江苏工匠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 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3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创新团队”等被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超2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20年,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和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AHK等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德龙镍业等“走出去”企业,建设“常州机电-德龙镍业”印尼学院和印尼SMK国际师资培训中心,积极开展跨境培训。与韩国亚洲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师生互访,累计招收老挝、孟加拉等“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500多名留学生。学校通过挖掘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产业文化,强化价值引领,拓展弘扬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育人阵地,逐步构建起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师生认同、同行认可,体现高职特征、工业特点和常机电特色的“知行”文化,被教育部文化建设委评为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办学成果。近年来,吸引了数百个国内外职教机构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知行并进、智造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更创新、更国际、更包容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常机电”方案。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 肇端于1902年张謇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1952年转为公立,翌年改名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1958年与创办于1905年的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与发端于1906年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2014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创建于1902年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学校创办一百一十多年来,文化积淀丰赡,优秀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的美誉。曾经汇聚了王国维、陈师曾、朱东润、刘延陵等一代名师,涌现出以刘瑞龙、吴亚鲁、刘季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革命志士,以袁翰青、严志达、韩德馨、魏建功、吴俊升为代表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以李吉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尤其是1984年在全国率先施行五年制师范教育模式,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在我国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其教学成果《四方协同情能兼修 前后贯通:卓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由南通校区、如皋校区、开发区校区组成。南通校区位于濠河风景区(国家5A级)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如皋校区“师范学堂旧址”古建筑群系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区校区四面环水,书院风格,融合了中国元素、南通元素、师范元素和生态元素,是南通的文化地标之一。全校占地面积574亩,建筑面积27万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0.71亿元,馆藏图书83万册;教职员工616人,专任教师47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8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302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设有学前教育第一学院、学前教育第二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8个师范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文秘等20个非师范专业;从2014年开始先后与南通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通过“3+2”及“5+2”模式合作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另外,学校作为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基地及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挂靠单位,常年承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至今已逾20万人次。   历经百余年探索,学校从引进西方师范教育模式到形成本土化师范教育体系,从沿袭技术性师范教育到倡导人格化师范主张,形成了祈通中西、沉毅勇为、砥砺自新的文化特质,凝聚为智民兴国、坚苦自立、强学力行的师范精神,赓续传播于杏坛巷陌,激励着当代师范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求实奋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五个师范”建设,深化内涵发展,做精做优师范专业,做实做强非师范专业,正在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师范院校征程中长足前进、跨越发展。
  • 学校简介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依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师范大学办学,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校训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2018年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在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6位。学院现有泉山、潘安湖两个校区,总占地1324.5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3301万平方米,新建的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城市重要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拥有电气工程、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29个,多功能智慧教室、网络教室178个,语音教室、微金课教室等7个,基础科学实验室33个,并建有功能完备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中心。新启用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雅致、功能齐备、资源丰富、服务便捷,为学生提供了宽敞、明亮、温馨的学习空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1000余人,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管、经、法、艺七大学科门类,面向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8个省(市)招生。学院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和创新型产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专业集群建设,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徐州市特需专业。学院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与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现有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工程实验室两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90%,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优异,教育教学成果丰富。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每年均有数百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院校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宽合作办学领域,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东软集团、徐工集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的紧密对接。2018年学院与东软集团合作的“产学融合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从9947个立项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20项优秀案例,受到教育部推介、表彰,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 学校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9666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发挥合作办学优势,稳步落实“工本位”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正大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为核心,特种车辆、物流、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制药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契合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协同发展新兴合作模式,合作领域涉及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咨询与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构建的“正大浦江互助共赢网络服务系统管理平台”,推进“工本位”办学理念落地,全面提高师生社会实践能力、工作把控能力和职业形态认知能力。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为浦江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为遵循“新高教40条”的教育发展思路,强化辅修专业改革,落实“工本位”的培养要求,打造浦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实用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模式,熟悉企业管理基本规律,掌握实用工商管理知识,培养企业家精神,锤炼遨游市场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达成我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了解企业运营规律、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体育树正气、以艺术养情操、以文化全礼数、以传统育创新。与太极拳文化极为浓郁的武当山武术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立了九式太极并全校推广,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谐的意识。在全校范围普及围棋文化,成立全国首个围棋学院,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基础围棋”模块,帮助学生观全局、修心性、懂进退、长才干。学校重视学生“正派、明白、积极”的基本素质养成,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开设“浦江人文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来校讲座,倡传统文化、树校园正气,壮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 学校简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的南京。学院创办于1953年,办学历史悠久,2001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六十余载,成就江苏交通“黄埔军校”。学院占地921亩,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600余人。学院秉承“知行合一,明德致远”的校训,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5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该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连续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并先后荣获江苏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省五一劳动奖状、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体育特色高校等荣誉称号,多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50强”。学院办学主要核心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68年的深厚积淀和创新探索,学院硕果累累:国内首个服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的基桩检测培训基地,交通运输部支持的国家级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华东地区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培训中心,全省公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资格鉴定中心等。学院为江苏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了1000余名交通土建类企业总工程师、总经理,60%的全省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60%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财务干部、60%的全省汽车4S店高级管理人员均来自我校,为江苏打造交通建设品牌工程、交通服务品牌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接综合交通转型升级趋势,助推江苏交通率先发展。按照专业群结构逻辑性和对接产业吻合度的要求,重组建设交通土建、汽车服务、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建筑工程等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发展轨道交通类专业、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等11个交通及紧缺专业。努力推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初步建成紧密对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特色专业群布局为特征的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提升至70%,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覆盖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高职院。学院拥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5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参与“1+X 证书”项目试点25个。汽车专业群、交通土建专业群、运输管理专业群办学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施“4+0”“3+2”“3+3”等9个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打通江苏交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江苏交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7项。产教融合校企共赢,引领交通职教创新发展。学院是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和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单位。学院牵头组建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江苏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南京交通高职教育联合体,形成“政校行企”集团化办学范式,引领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院先后成立了“江苏交工学院”、“万宇学院”、“康众学院”等10余个校企联合学院,探索实践“双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办学,组建了“舍弗勒班”“宏信班”“江苏交工班”等20余个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企业订单班,辐射带动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南京交职院拥有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2个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项目。建有“江苏省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能源与无人驾驶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级和地方科技研发中心6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路桥工程新技术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江苏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培训中心、苏宁培训中心等10个区域性行业培训中心。自2012年起每年承办汽车类专业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承担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公路水运类等职业资格考试,承办全国、全省公路水运高职路桥、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大型活动。近3年开展技术服务项目近1000项,年均培训30000余人次,年均技术服务产值近6000万元,居全省高职院前列。综合办学实力雄厚,铸就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实训实习条件先进,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交通运输厅实训基地10个。2021年“绿色智慧交通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教育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名师18人。入选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33人才工程”、省“青蓝工程”、省交通“100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45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0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师67人,一级注册结构师、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79人,90%专业教师具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或企业一线顶岗实践经历。兼职硕士生导师42人。建有523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教学资源丰富,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省部级重点教材35部、开发建成学校优质核心课程150门。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云班课”“云教材”等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发“云教材”25部,获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含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近20项。以生为本广育英才,保持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学院新生投档线、报到率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就业期待吻合度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月收入和就业竞争力指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建有“天印大讲堂”“交院大舞台”等素质教育平台,实施“一院(系)一品”行业文化、“一人一艺”训练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三进三走”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创新实施“8S”素质教育,推进“理想引航、职涯起航、价值导航、标杆领航、解困助航、关爱护航、数字云航、朋辈共航、科创远航”九大育人工程,实现“100%师生参与、贯穿学生在校千日、满足万名学生人人有效发展”的育人素质教育目标。建立“赛教融合”培养机制,构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能力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竞赛获奖年均近100项,获奖级别、数量、含金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20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0项。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拓展国际化办学新空间。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大型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中江国际、省交工集团、苏交科集团等开展深度国际合作,选派师生参与中国阿联酋“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建设,以及赞比亚、安蓬等10余个海外项目工程。联合东南大学申报获批教育部、交通部“中非友谊”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培养30名非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从业者。坚持深化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院校合作,新增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等4所友好院校。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新路径,新增英国考文垂大学“3+1+1”升本升硕、马来西亚马拉工业大学“3+2”升本项目、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创新理工学院汉语培训项目等联合培养、交换生和短期游学项目4个。与英国考文垂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韩国清州大学、中国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开展了多项实质性合作与交流活动,2021年44名学生、5名教师赴境外学习交流。系统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汽车工程学院建成6个专业国际标准化体系,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国际学院”首批学校,在泰国兰纳皇家理工大学举办“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经世学堂项目,开展境外本科层次留学生培养。 12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54门专业课程标准、2门实训课程标准通过德国工商大会、舍弗勒公司、英国考文垂大学、马来西亚马拉工业大学认证。学院被表彰为“国际货代培考‘双证’工作先进单位”。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团队连续第6年获省级优秀教学奖。加强境外留学生招生工作,新增中亚地区留学生生源基地1个,在校全日制国际留学生82人。面向留学生开放特色专业,找准留学生培养定位,为“走出去”企业储备海外员工。当前,学院正紧扣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对接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迫切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升级内涵建设,深入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水平骨干专业集群建设工程、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国际化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等“七大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综合交通特色、产教深度融合、国际有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类一流高职院,为江苏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