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16高考招生工作意见发布 明确加分项目等政策
2016-05-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5月13日讯(记者成竞)《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相关信息已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浙江考试发布,“意见”对浙江省今年高考招生的各类别考试科目、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志愿设置、投档录取以及高考加分的具体条件等细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考试怎样安排?

2016年浙江省高考将继续实行在全科学考(会考)的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考试科目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一类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自选模块;二类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三类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体育类考试科目分本、专科两类。艺术、体育类本科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艺术专业/体育术科;艺术、体育类专科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文理科一类考试科目中的自选模块考试:设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每门课2个选修模块)共18题(每个模块1道试题),由考生任意选答6题。

考试时间考试在6月7-9日进行,具体的考试安排为:6月7日上午开考语文,下午开考数学(文/理);6月8日上午开考综合(文/理),下午开考外语;6月9日上午进行自选模块的考试。具体考试时间按教育部发布的执行。

分值设置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综合素质评价考查哪些内容?

参加高中新课改的应届毕业生需进行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与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全省统一标准的“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经考生所在学校公示后,形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

其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个方面采用等第评价,分A、P、E(分别表示好、合格、需努力)三等;学习能力主要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等第(A、B、C、E,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反映。

往届生和未参加新课改的应届生需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由考生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做出全面真实的鉴定,内容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中。

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犯罪记录被公检法部门封存的考生不提供相关材料。

高校自主确定是否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如有要求须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网上填报志愿如何进行录取?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实行分类分批划定并公布分数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录取分批次进行文理科统一招生录取工作分三批进行,分别对应三个考试类别科目组。

第一批为“985”、“211”高校和经批准列入该批的本科高校专业,对应一类考试科目;第二批为其他一般本科高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对应二类考试科目;第三批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对应三类考试科目。提前录取的学校按规定分别安排到各批提前录取。艺术类录取分三批进行。

第一批为29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院校、清华等13所高校的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其他专业校考和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及经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二批为专业省统考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三批为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体育类录取分本、专科(高职)两批进行。已被上一批次(包括各类提前录取和单独录取)高校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录取。

各批分数线如何划定?志愿如何设置?

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当年高校在浙江省的招生计划数和考生成绩,分类分批按一定比例划定并公布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按美术、广电及其他类分别划定文化最低控制分数线。

第一次划定文理科第一批、艺术和体育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确定其他各批最低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后续其他各批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最接近确定比例的分数划定。

志愿设置实行平行志愿和传统志愿相结合的方式。文理科第一至三批均设置平行志愿,各批的提前录取院校为传统志愿。艺术类第一批为传统志愿,艺术类第二、三批和体育类的本、专科批均为平行志愿。

根据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进行征求志愿。对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视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

各批平行志愿(即平行一志愿,下同)、征求志愿(即平行二志愿,下同)以及降分征求志愿(即平行三志愿,下同)均设置A、B、C、D、E等5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院校服从志愿)。文理科每所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艺术、体育类每所高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文理科各批提前录取院校设5个院校传统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艺术各批提前录取院校设2个院校传统志愿,第一批设3个院校传统志愿。每所高校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填报志愿要注意哪些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在网上进行,“浙江省教育考试网”()是唯一的填报志愿网站。

考生需按选报的考试类别在相应批次填报志愿,考生未选报的类别只能参加对应批次征求志愿填报。文理科第一批和第一批的提前录取院校、艺术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体育类本科、高职单考单招的院校同时填报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6月26日至6月27日。文理科第二批和艺术、体育类专科批同时填报志愿,文理科第三批单独填报,具体网上填报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网上志愿填报后不进行现场确认。注意,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合格考生以及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合格考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在6月26日至6月27日与文理科第一批等的志愿填报同时进行,不再进行现场确认;已填报志愿但又放弃的考生,该批只能通过填报征求志愿参加录取。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高校的各项具体要求和奖贷学金等方面的规定,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学校的要求慎重填报学校,专业志愿。填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专科专业志愿的考生,还应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提醒广大考生:平行志愿、征求志愿和降分征求志愿网上填报时间截止后一律不得改动。考生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信息。

投档录取具体怎样进行?

浙江省录取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院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体制。录取于7月上旬开始,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办法:按科类及考试类别,根据考生总分(文化总分加政策加分)从高到低依次对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逐个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高低依次投档,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再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依次投档。单科顺序:一类排序文科为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自选模块,理科为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自选模块;二类排序,剔除自选模块,其他科目排列与一类相同;三类排序文科为语文、数学、外语、技术,理科为数学、语文、外语、技术。同一学校总分、文化总分和单科成绩均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档。

各批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考生每次填报的5个志愿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到其中一个院校,其余4个志愿即失效。若投档后被退档,其他志愿也不能再投档。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的退档考生和档案未能投出的考生可参加后续的征求志愿填报。高校自主选拔、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考生,分别在第一批提前录取的最后一天单独投档。

已确认保送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他高校不再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在6月25日前完成录取工作,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后续各批次填报志愿和录取。未纳入统招的香港、台湾高校的招生工作,须在7月7日前完成。凡被录取的上述考生,后续其他高校不再录取。

今年高考有哪些优惠项目?

2016年浙江省高考加分对于考生资格的审核实行主管部门审核负责和教育考试机构集中公示制度。体育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体育管理部门负责,少数民族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三侨一台”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分别由侨务、台务管理部门负责,学科与科技竞赛类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科协负责,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政部门负责。所有申请体育加分的考生均须参加全省统一认定测试,认定测试未通过的考生不予加分。报考体育类专业考生不享受体育项目加分政策。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一项高分值加分,不得累加。

今年高考加分项目具体如下,考生需符合相应的条件方可获得加分资格,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

1.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教育阶段在政策限定的各体育类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中获得奖项或称号,且符合省招委等六厅局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文件(浙高招委〔2010〕5号)规定资格的高中应届毕业考生。

2.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3.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以外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我省所属高校(不含浙江大学、公安海警学院)的。2017年起取消这一政策。

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3分投档:

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我省所属高校(不含浙江大学、公安海警学院)。

优先录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线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见义勇为牺牲或致残人员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顺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辖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双师型”教师占83%,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3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委员12人。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组建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专业全国引领优势,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全国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贯标活动,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8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六年来,全校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被SCI/SSCI/EI/CPCI收录68篇,被CSSCI收录3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41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0余次,其中获省委、省政府批示2次;获各级奖项151项;累计授权专利数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仁爱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三项工作育人成效入选浙江省教育厅主编的《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健康产业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依托专业优势,率先成立区域卫生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两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体推进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区域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与宁波市商贸委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共赢互助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合作。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承担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学校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宁波分中心、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宁波分校、宁波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已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老年人公益性终生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10000余人次。作为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办学近百年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项100余项。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二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始终居全省前五,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三;毕业生一年后职业稳定度居全省前四,离职率(最低)保持全省前四。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76.47%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位列第一。学校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上升到全省第16名(A等)。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28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51号邮编:315100Add: No.51,Xuefu Road,Yinzhou,Ningbo,315100 P.R.China电话(Tel):86-574-88126008;86-574-88126009传真(Fax):86-574-88126127网址(Web) :www.nchs.edu.cn
  • 学校简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和特色应用场景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红船精神研学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和创办于1985年的嘉兴丝绸工业学校。两校于1998年合署办学,1999年筹建高职。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1955年以浙江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浙江省杭州蚕桑学校并入浙江省立嘉兴农业学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之畔,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学校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87亩,其中校本部872亩。学校有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海盐学院在建校舍面积13万多平方米。学校设有航空与轨道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互联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现代商贸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海盐学院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同时建有国际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放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院、老年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嘉兴市红船精神教育实践中心)、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学校设有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旅游管理、园艺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41个全日制招生专业和方向,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优势特色专业10个。学校现有实验实训中心29个,共建企业学院18个、合作企业280余家。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2300余人,教职工715人。其中,专任教师530人,硕博士学位491人,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双师型”教师45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学校有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51”人才和专业带头人等23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全国教指委教学成果奖10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合作发展”为核心,以“专业点+企业群”合作为基础,着力推进以现代学徒制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并形成了“点群协同、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十三五”以来,学生创新创强能力突出,先后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25项(其中一等奖8项)、省部级奖项554项,国家授权专利1165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公开发表论文408篇。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坚定走集团化办学之路,“集群对接、合作发展”的合作模式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模式”。学校牵头组建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浙江省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积极探索“多元参与、资产纽带、共建共享”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共同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合作载体建设,建成“正原电气学院”“澳杰联盟外贸学院”“嘉欣丝绸学院”等41个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专业产学合作全覆盖。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与中电科36所、加西贝拉等单位合作建成桃园数字产业学院、加西贝拉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以智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教职工累计承担各类课题84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1项;承担横向项目339项,累计到款1513.65万元;公开发表论文903篇,其中SCI、EI等检索论文36篇;获得授权专利1624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3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学校在武书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构建完善的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依托“一校两院两基地”优势,实施农民大学生学历提升工程,连续招收农民大学生十四届,累计录取1291人,毕业1045人。学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规模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涉农培训,年培训量超过2万人日。学校构建“三级联动、六院一体”责任体系,采用“一院对接三地”的模式,组建管理和技术服务两大团队,实施“红船领航”东西协作工程、对口帮扶工程、山海协作工程、乡村振兴服务工程,开展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行动。学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得到省电视台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升本创大”的要求,正奋力争创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努力把学校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红船旁高职名校,助力推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 学校简介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坐落在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金东区多湖高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485.7万元,纸质图书75.9万册,建有20个专业实验室、4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攻读博士学位100余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超过80%,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设有统计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外语系、公共基础部等六系一部。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3个本科专业、5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74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通过各类社团和志愿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上海财经大学访学项目,持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全覆盖的学科竞赛,持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持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已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及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校十余年,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坚持“双学双融”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力优化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奋进。
  • 学校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学校现为浙南闽北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专升本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学校现有高教园区校区、鹿城校区、瓯海校区、瑞安校区、永嘉校区等五个校区,校园总占地超1300亩,在编教职工近9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设计创意学院(温州设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经贸学院、鹿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瑞安学院、永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秉承“厚德长技,励学敦行”的校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与国家发展同频,与区域产业对接,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与国际顶尖接轨”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工匠人才”的办学实践,被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当地离不开。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政治修养、职业素养、生活涵养、健康培养“四养融通”,形成了“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6个实力雄厚的专业群,40个招生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专业等国家级专业2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24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教材40余本,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41个。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家,各类国家、省市人才超200人次,并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深入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年超98%,留温率超60%,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薪酬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居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学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创业者联盟”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百强。学生近五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创业大赛金银奖等国家级大赛奖项150余项,德国红点奖等国际奖项60余项。学校以扎根区域为特色的办学实力业内都认同。学校打造了“东西南北中”产教融合办学布局,牵头成立浙南职教集团,牵头成立的全国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服务联盟获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牵头成立的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列入教育领域长三角公共服务重大平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位列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科技创新榜第一名。设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56个,其中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校企共建省级企业研究院(中心)28家,企业研发中心140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第一,科技成果转让数居全国所有高校第71位(含普通本科高校),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00余项,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服务企业50000余家,年培训超30000人次。学校坚持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全国首个运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和首个入驻省特色小镇的高校、全国较早与县域政府合作办学的高校。与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50多个行业深度合作,校行、校企共建温州设计学院、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家具学院、温州酒店管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5G+”产教融合研究院等9个产业学院,吸引政府、企业等资金投入10多亿元。温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自运营以来惠企数达数百万家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浙江省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连续五年获得省优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称号。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首批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2个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学校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合作办学国际可交流。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连续2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试点院校。实施“中企走出去温职院伴随成长计划”,以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为重点,牵头成立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和柬埔寨研究中心。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意大利培训中心、南非培训中心,向南非、柬埔寨等国家输出各类标准50余个;成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意大利、南非等地温商企业和温州海外人才引进,创下全国第一所伴随中企在海外设立丝路学院、全国第一批为南非政府提供教师培训、浙江省第一批与南非政府建立留学生合作培养的高职院校等“三个第一”。学校获得世界职教卓越奖、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学校、中美“百千万计划”、中国-东盟特色项目等荣誉。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坚持固本强基,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标准+特色”党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六维”党建品牌塑造体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四个融合”行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得省级培育创建单位5个,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示范群和特色品牌2个,各级党组织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级及以上党内集体荣誉20余项。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批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服装CAD》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建有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名师工作室2个,与浙江日报联合打造《课程微思政》栏目30余期,每期点击率超30万次,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品牌,《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专题推广学校“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学校持续推进“双循环治理”体系建设,成立高职院校治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顶层-中层-基层的治理结构,以“温职之制”开辟“温职之治”,《“双循环治理”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强化“彰显新职教类型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办学使命,引领“活力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坚定扛起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一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窗口”。
  • 温州大学温州市
    学校简介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9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9.02万册、电子图书188.4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97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895人,教职工2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353人(博士880人,占65.04%;高级职称744人,占54.99%)。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9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6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285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1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2金2银的成绩。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5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6项,其他国家项目730项。出版各类著作368部。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先后创办2所独立学院,其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于2021年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办有附属学校11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促进文化建设全面繁荣。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校史校情教育,建成合理有序的新媒体宣传矩阵,连续3年获“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形成“国旗文化工程”等“三全育人”品牌。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等特色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是第一部通论性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论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坚持“内外联通”,持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迄今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在意大利开设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特色显著,努力建设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教师代表应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互联网+思政“一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建成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把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连续2年获评温州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连续3次荣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2021年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学校,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9个基层党组织入选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建设单位。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四张责任清单”,形成“四责协同、一体落实”的从严治党新局面,荣获2020年度温州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