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即将开始
2023-03-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帮助我省广大考生适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答题方式,减少考试失误,让有关中学、教研机构、招生考试机构了解考生的学习情况,帮助考生进一步做好考前复习,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省招生考试院将继续按新课改后全国统考的组织管理模式举办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报名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应性测试分文史、理工两大类。艺术、体育专业的考生,根据高考报名时确定的艺术文、体育文及艺术理、体育理科类,艺术文、体育文的考生参加文史类测试,艺术理、体育理的考生参加理工类测试。

二、全省适应性测试按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由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和制卷。

文史类测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

理工类测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

各科合计总分720分(不计英语听力分值30分)。

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测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英语测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120分。本次适应性测试不包括英语听力和其他外语小语种科目。

三、适应性测试报名时间为3月20日至24日。

四、测试时间:4月8日至9日。

五、测试方式:由县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测试。

六、适应性测试采取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gkbm.eaagz.org.cn)和网上缴纳考试费,考试费为30元/生。

七、适应性测试防疫工作按当地卫健部门要求执行。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3月成立,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贵州省商务厅。学院是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原贵州省商业学校)的基础上,与贵州省物资学校合并创建而来,办学史可追溯到1947年。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财经、商贸、信息、艺术、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职(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兼招中职学生。学院现有清镇、花果园、二戈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71.15亩。目前下设7个系(部),开办有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室内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数字媒体艺术、财务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33个专业,办学规模达到10582人;现有教职工486人,专任教师30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2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37%。学院建有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文教体育“六大”实训基地49个实训室,1个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设有“贵州省第3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全国电子商务师考点”,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资质。学院是“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牵头领办有“贵州省商贸职教集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抢抓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建成区域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市观山湖区
    学校简介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4月,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贵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学院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学历在校生人数12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09人,校内专任教师56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27人,博士、硕士317人;双师素质教师328人,省级及以上职教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大国工匠”工作室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经过十余年发展,形成以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技术、数字经济、旅游管理专业群为支撑的“两核心+三支撑”专业群。
  • 学校简介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是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学院位于贵阳市清镇职教城,占地500亩,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红枫湖畔,毗邻国家4A级景区时光贵州古镇。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对学院发展寄予深切厚望,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全校师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以高标准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始终以省级理想教育信念基地为依托,打造学校特有的“忠诚工匠”文化品牌,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和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和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双高”院校建设为动能,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职业教育政治高地、贵州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学校在贵州省职业院校中拥有多个唯一:是贵州省唯一一所由机械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授牌的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中心授予的贵州省唯一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唯一拥有数控、汽车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的装备制造类职业院校;唯一一家承建省级装备数字化军民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单位。同时,学校是贵州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职教集团成员共71家;是贵州省装备制造协会职教分会会长单位;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是贵州省高职院校专升本依托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贵州赛区、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装备制造类赛项和贵州省技能大赛主要承办单位。建有省级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省级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数控技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黔匠工坊”等机构,是贵州27个产业链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7500余人,其中直接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学生4000余人,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本科专业1个,首批招生150人。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4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69人,“双师型”教师14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91人,其中有全国机械中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12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裁判员27名。学校科学合理制定办学布局,深度对接我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自动化三大装备制造专业群,开设高职专业26个(其中装备制造类12个,电子信息类3个),建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个,黔匠工坊1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美的”、“360”、“吉利汽车”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与“061基地”、“011基地”、“航天电器”等军工企业协同育人,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00余个,校内实训场地达到45个,教学实训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万余元。学校的贵州省第七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贵州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平台,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学校坚持以赛促学,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50余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驱动高质量发展。对接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打造贵州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行业领先、贵州一流,特色鲜明,全国示范”的高水平高职学院。成为服务贵州先进装备制造的“新脊梁”,成为贵州先进装备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 学校简介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3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82.1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余册,电子图书168.8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7万人,教职工259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8人,师资中有教授309人、副教授699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6个本科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基地9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3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历经八十年风雨,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28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红花岗区
    学校简介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原遵义农业学校、遵义市财贸学校、遵义农业机械化学校、遵义商业技工学校、遵义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合并组建),占地面积833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累计招收来自16个国家的留学生70余人,是一所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贵州省优质校、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首家探索授予副学士学位的高职院校、贵州省乡村治理与发展学院、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位居贵州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位于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坐落在遵义市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和门户城区——新蒲新区。簇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大捷战斗遗址、四渡赤水、苟坝会议会址等全国著名红色文化资源,毗邻景色宜人的白鹭湖公园、天鹅湖人民公园、遵义大剧院、遵义美术馆、遵义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等,周边机场、高铁、客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是成就出彩人生、实现以技报国、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学院现有经济管理系、现代农业系、汽车工程学院、人文旅游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系(部),2022年开设25个专业。目前有教职工5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教授13人,副教授66人。“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劳模1人、省级职教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遵义市“15851”第二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市管专家3人。先后聘任学院知名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为名誉校长,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全国职教专家董大奎等为发展顾问,柔性引进二级教授陈集双、陈功锡等大批专家学者、行业技能大师、企业生产专家。学院秉承“笃学践行、崇德尚能”的校训,坚持“立足黔北、服务城乡、强农兴工、助推三宜”的办学定位和“立修身之德、授就业之能、育创业之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现有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和校级骨干专业9个,5门省级、29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3个。有智慧教室、智能温室大棚、卓越经管人才培训基地、动物医院、黔北麻羊协同创新中心、建筑结构实训中心、汽车科普与职业体验中心、学前教育实践基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实验(训)室、车间、基地等123个。学生、教师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全国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荣获2017年、2019年第一名,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排行榜位列第98位。2015年至今共获奖163项,国赛获奖1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其中2021年获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取得优异成绩。另外,我院近年来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获省赛奖14件,国赛奖5件(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2021年获省赛奖3件,国赛奖2件(大学语文团队《探寻古建筑中的诗情画意》获国赛二等奖,儿童文学团队《儿童文学作品创编与表演》获国赛三等奖),省赛及国赛获奖率100%。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独具特色的“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的校园彩虹文化。2018年校园彩虹文化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2020年,学院党委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学院荣获贵州省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献血优秀组织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样板示范党支部1个,省委教工委省级示范党总支1个。学院是全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长征精神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教学会职教分会全国职教联盟红色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建设学校。60多年来,遵职人不忘初心、艰苦创业,不断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专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韩正、陈敏尔、赵克志、陈宝生、胡忠雄、时光辉、魏树旺、邹联克、谢俐等领导同志先后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对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足新发展阶段,学院抢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省市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紧贴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遵义全面融入成渝,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和省会城市全力唱好“双城记”的黄金时机,加快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活校、双技亮校的五校发展战略,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拼搏的劲头,全面推进学院各项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创建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而顽强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