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提前批征集志愿将于8月8日18:30至9日9:00进行
2022-08-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区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提前批体育类、艺术类和其他类专业将于8月8日18:30至9日9:00征集志愿。届时汇总的计划缺额信息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下同)的首页“通知公告”和“普通高考—通知公告、招生信息”栏中公布,考生可登录了解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征集志愿。已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志愿征集。

高职高专提前批体育类、艺术类征集志愿

本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且体育统考成绩或艺术统考成绩达到我区相应科类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填报。

本次征集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规则均不变,即艺术类和体育类各设10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高职高专提前批其他类征集志愿

高职高专提前批其他类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且符合条件的考生均可参加征集志愿。本次征集志愿实行单志愿模式,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规则均不变,即设1个院校志愿,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降分投档原则及投档顺序、时间

征集志愿投档前,各院校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的生源仍不足的,经院校申请、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批准,可以适当降低文化分数(体育统考、艺术统考成绩要求不变)投档、录取,降分幅度将根据院校意愿、考生志愿和缺额数量等情况确定。投档录取时,优先投档录取线上考生,其中体育类、艺术类优先投档录取双上线(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体育统考/艺术统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考生。

投档录取时,高职高专提前批体育类、艺术类、其他类实行并行投档,即在同一时段进行投档,在同一时间考生只能被投档到其中一类,考生填报时应慎重选择。

高职高专提前批体育类、艺术类和其他类征集志愿具体投档时间分别为8月9日16:00、 8月9日21:30、8月9日22:00。

温馨提示广大考生和家长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在征集志愿填报、投档及录取期间要保持报名时所留联系电话畅通。

为做好政策解答工作,全心全意服务考生,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在招生录取现场设立了信访咨询组,考生和家长在录取期间如有招生录取方面的疑问,可在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拨打电话咨询。咨询电话:0771-5337942、0771-5337943。

另外,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已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柳园清风”发布了《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100问》,考生、家长如有招生录取政策方面的疑问,也可自行登录查阅。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2年8月7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百色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3月,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近年来,百色职业学院领导班子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带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学生“两会”(学会做人,学会技能)为培养目标,树立“四靠”办学理念(靠纪律育人整秩序,靠活动育人留学生,靠文化育人养才德,靠质量育人树品牌),深入实施“12345”的工作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定位:把学院建设成滇黔桂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两个整治:整治学风、整治教风,三个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廉洁从政,四个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品牌专业建设、五个提升:提升思想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学院知名度)。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学院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修订完善了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各项制度,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管理,通过抓管理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资培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科研骨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与4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施“吉利订单班”和“深百实验班”,开展校企、校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应用云课程、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大力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学院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校园育人环境显著改善。通过上级拨款,市政府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渠道,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实训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完善。二是学生学风显著转变。时间观念增强,学习实训兴趣日趋浓厚,违纪厌学现象急剧减少,学生巩固率近三年来保持在98%以上。学生讲文明、学先进蔚然成风。三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共获科研立项项目97个,其中自治区级88个(重点13个),市级3个,校级6个,已结题25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7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36篇),参编著作76本。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新突破。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5项;在第七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比赛广西赛区比赛中,我院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并晋级国赛。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四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4人。在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欧亚公开赛(国际赛)中,获铜奖1个,在实现了我院师生在国际级技能比赛获奖零的突破。五是学生群团活动获得社会赞誉。高职2016级机电专业学生曾祥原被团中央授予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是全区所有高校荣获该荣誉的9名学生之一。 六是学院吸引力显著增加。近三年,招生人数急剧增长,2019年秋季学期在校生人数突破6000人。
  • 学校简介广西艺术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现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广西特色优势高校,广西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前身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阳太阳、陈烟桥、陈良、黄独峰、朱培钧、陆华柏、李志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长期耕耘在学校,他们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宁市的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西校区和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为659.57亩。学校下设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培训中心等16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现有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11个高职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在国务院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美术学一级学科评定为B+、音乐与舞蹈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评定为B,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评定为C+,美术学和音乐与舞蹈学是广西一流学科。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项。获得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获得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5人,专任教师951人,博士103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获聘自治区八桂学者岗位,2人获聘自治区八桂青年学者岗位,5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人入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有2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及2位卓越学者。有1个名师家庭入选全国首批100个教育世家,1人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7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6人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8人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1人为副主任委员,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4人,委员20人。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艺术创作,六年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800余项,获得专利50余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68项,立项数目在全国几千家申报单位中名列前茅,并实现了在校生获立项的突破,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数百部,平均每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项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荷花奖”等各级各类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得大批奖项,六年来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5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共有46件作品入选。以学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漓江画派”已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为扩大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报《艺术探索》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学校先后与21个国家及地区的60所国(境)外院校和国家级艺术团体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由学校举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已成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201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在我校挂牌成立“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专门为东盟国家培养高端艺术人才。2017年,我校与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促进区域文化艺术和教育交流,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学校以实践促发展,将学生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先后涌现出陈永馨、杜氏清花、安迪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留学生,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学校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充分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东盟的跨文化交流资源优势,打好 “东盟牌”“民族牌”,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大学”不断迈进,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桂林市七星区
    学校简介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学校前身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信息科技学院创建于2001年,2004年,教育部下文确认学校为独立学院,2006年,学校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学校传承、赓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校生12500余人。现已开设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外贸与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教研部、体育教研部9个二级单位33个专业。办学定位。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建成以工为主,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求学环境。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条件完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全国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学生食堂和公寓被评为“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专业建设。秉承“面向行业、技术引领、能力导向、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学校始终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构建起“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及其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创意设计”等八大专业集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被列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专业被评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云计算和服务器应用》《管理学》《逆向工程技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设计讨论》被评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平台建设。分别与TI、NI、讯方等公司合作,获2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通信等6个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1个大学生爱心茶室。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被评为首批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示范中心。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进一步助推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进程。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实施“3+1”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培育教学成果,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有力培育“知行文化”,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1项,广西金奖、银奖各1项。学生男子篮球队在2016年CUBA(阳光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中获第9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5次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次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综合水平高。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培养、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国际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计划,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等措施,构建起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00余人,37.80%具有高级职称、63.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中有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广西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1人。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我校教学团队一举夺得了大赛的最高奖——特等奖。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做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与英、美、澳、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参加各类长、短期出国(境)研修、交流、交换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奖助学金。为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10000元/年,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为6000元/年、3000元/年、1500元/年,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000元/年。展望未来,学校秉承“博文约礼、敬事益谦”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和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原由国家电力工业部举办、广西电力工业局主管,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直管。是广西唯一一所公办电力类高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本部校区位于南宁市高新区核心地带,正在建设的新校区位于国家级新区五象新区。办学41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笃学 砺能敏行”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0余人,成为全国电力类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实力较强、办学前景好的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556人,专任教师394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75%。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担任学校高级校事顾问,拥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南宁市首席技师1人。近三年,教师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86项 。学校设置有电力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财经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50个专业,建成对接“发、输、变、配、用”电力产业链和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体系。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分别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科技大学、贺州学院合办能源电力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7个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主持自治区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拥有省部级教学成果13项。学校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对接“数字广西”,与清华大学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与中关村软件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高科技企业共建智能化、虚拟化实训教学环境,与中国移动在多校区高速互联、5G+覆盖等方面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教学应用全覆盖、学习应用全覆盖、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的“信息化+电力职教”新生态,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和认证项目院校,成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大力实施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的“三层对接” 教改工程,深入推进资本融合、技术融合、标准融合、人才融合、创新融合的“五融合”模式,牵头组建广西能源电力职教集团,与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能建等世界500强电力企业和宝钢、柳钢、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等用电大户在培养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和研发电力技术等方面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服务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学校成为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与中国大学共勉”项目广西唯一的合作高校,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在广西唯一的合作办学高校。是清华大学在广西合作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首个高职院校,是上海电力大学在华南地区对口支援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首个高职院校,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广西颁发电力行业火电、变电仿真培训基地资质唯一的高职院校。目前,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学院1个、北斗产业学院1个、ICT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积极响应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芬兰、英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学者互访研修、专业共建等各种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等平台,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当地企业开展多期培训,实现了技术输出、人员培训、师生交流、学分互认及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新加坡东盟AI中心共建“新加坡东盟AI中心-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与泰国两仪糖业集团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营”活动。2019年获批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及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面向东盟、衔接欧美、对接港澳台的多元多层次开放合作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40%以上的毕业生被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能建、中广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广西50强企业录用,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8%;连续12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连续8年在广西电网校园招聘录取人数位居全国第一。培养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唐劲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琼,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获得者巩晓阳,广西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获得者兰海,自治区90后人大代表马宁等一批典型的优秀毕业生,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建成工业控制、移动机器人、电气装置3个自治区世界技能竞赛平台,近三年在校生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360余项。在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学校龙狮队荣获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高桩冠军、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暨水上狮王挑战赛铜奖,并受教育部邀请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慰问演出;学校乒乓球队荣获全国高职院校乒乓球锦标赛亚军、广西学生运动会冠军;学校足球队荣获广西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并进入全国总决赛;学校篮球队荣获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篮球锦标赛冠军。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技能鉴定与培训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服务了国家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近五年来,学校每年为电力行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万人日。同时,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南宁市上林县、河池市环江县等地开展脱贫攻坚,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和认证项目院校、教育部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教育部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广西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院校,加快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校围绕国家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正汇聚全国能源电力行业和区域优质资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努力建成人民满意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能源电力高等院校,更好地服务广西乃至国家能源电力产业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 学校简介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创办的广西商业专科学校(1962年9月更名为广西商业学校)和1963年成立的广西财经学校。2004年,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广西财经学院。学校现有三个校区:相思湖校区、明秀校区和武鸣校区,占地面积1,281,627.09m2,其中学校产权546,986.73m2。校舍建筑面积500,888.93m2,其中学校产权489,802.13m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1,059.93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7.32m2;学生宿舍面积153,900.3m2,生均宿舍面积7m2。固定资产总值114,681.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1,511.34万元。数字终端数12,998台,其中学生终端数10,127台。纸质图书184.285万册,电子图书1,461,838册,生均纸质图书78.46册。教室420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390间。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202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会计、金融、税务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98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064人、硕士研究生521人、普通专科生127人、留学生52人、预科生225人。现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1人、函授本专科学生11,00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764人,其中专任教师1,27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5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83.96%。拥有一批以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等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学校大力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匹配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获批为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建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智库4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9-2023年)4个。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2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区高校前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数智财会产业学院获批为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6项,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奖项400多项。学校注重内涵式发展,秉承“诚以修身、信以立业”之校训,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大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