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全省军校和国防生招生体检面试29日开始
2012-06-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陕西日报讯 (记者 齐小英 通讯员 张海泉 郭建生)全省军校和国防生招生体检面试工作将于6月29日上午在我省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和西安五个点同时展开。

  据了解,各地面试时间地点分别为:榆林体检面试点在榆林市第四医院,6月29日为榆阳、神木、横山、米脂,6月30日为靖边、佳县、绥德、子洲,7月1日为定边、府谷、清涧、吴堡;延安体检面试点在延安市人民医院,6月29日为宝塔、甘泉、富县、延长、延川,6月30日为吴起、志丹、安塞、子长,7月1日为洛川、宜川、黄陵、黄龙;西安体检面试点在第四军医大学,6月29日上午为新城、莲湖、雁塔、未央、灞桥、碑林,下午为临潼、长安、阎良、周至、户县、高陵、蓝田县,6月30日上午为宝鸡市,下午为渭南市,7月1日上午为咸阳市、杨凌示范区,下午为商洛和铜川市;汉中市体检面试点在汉中市3201医院,6月29日为汉台、南郑,6月30日为城固、洋县、勉县、宁强,7月1日为西乡、略阳、留坝、佛坪、镇巴;安康市体检面试点在安康市中心医院,6月29日为汉滨、旬阳,6月30日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白河。

  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批次控制线(如报考一本院校,成绩未达到一本的考生不得参加)、1992年8月31日后出生、政审合格的应届考生,可参加体检面试。考生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审查合格的《政治考核表》、条形码以及近期免冠彩色同底一寸照片3张。

  考生应根据划分的县(区)时间参加体检面试,防止因各类表格未及时发放耽误时间。上午参加体检的考生禁食当日早餐,下午参加体检的考生禁食当日午餐。政审不合格考生不参加面试,面试不合格考生不能参加体检,体检单项不合格考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参加随后项目体检和心理测试。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业务受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是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2010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通过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检查复核,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陕西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院地处世界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最美城市——汉中市,占地面积730余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招生覆盖16个省份,办学规模稳居陕西同类职业院校前列。校园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一所集汉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式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立志成才的理想之地。学院下设13个党政管理部门及15个教学教辅机构。开设有医学类、经济管理类、农林类、教育类、机电类、土建类6大类40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3个。近年来,学院紧密结合汉中实施航空装备制造提升、汽车制造扩能、智能装备制造培育三大工程建设,及时优化专业布局,开设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专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高度契合。学院现有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1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31人;“双师素质”教师311名,获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汉中市“三一一”人才12人;3名博士获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名教师被评为“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名教师被评为“汉中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学院紧紧围绕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是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设有汉中市职业教育中心,是陕西省和汉中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汉中市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汉中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汉中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18个,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40多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及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有陕西溯源法医司法鉴定所、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秦巴食用菌研究所等省、市级服务、研究平台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拥有1所三级综合附属医院、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以学院为理事长单位的汉中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科研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获批教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1600余篇,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主编参编教材150余部,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1项,汉中市青年科技奖1项,汉中市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各1人,建成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1个,1个博士团队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王国托马斯·摩尔大学、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德国法兰克福护士学校、荷兰方提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菲律宾国家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学院紧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历史机遇,全面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奋力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德能并举、岗位主导、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体系,创设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25个,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近两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4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中获得冠军两项,多名毕业生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务实创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自强、乐业、创新”的校训,发扬“以厚德尚行之传统修身育人,以大国工匠之追求精益求精,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乐业创新”的学院精神,在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奋力建设陕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
  • 西京学院西安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西京学院坐落于古城西安,是省属普通民办本科高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学校创建于1994年,2005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2011年学校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被陕西省确立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202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诚、健、博、能”的校训,以创办“有使命,有远见,有智慧”的高水平大学为己任,形成了“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西京精神。学校立足为区域经济服务,坚持特色发展,确立了以“三大专业群”建设为主的专业发展规划,即以智能制造为牵引的工科专业群,以审计学、会计学为引领的经济管理专业群,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轴心的现代艺术设计。学校现有5个专业硕士点,39个本科专业,多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解决一定复杂问题的一线工程师或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明确了“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四个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立足陕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何积丰院士工作室、国防科技研究院等学术科研平台,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核心科研团队。《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多项科研指标保持在全国民办高校前列,西京学院科研竞争力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落实“四模块五平台三机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统领的“专业+、通识+、一院一品、社会实践”书院育人体系,助推学生成人成才。学校是“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是全国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先后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坚持创业“全面覆盖、点上突破”和就业“三全一化”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一融入二协同三促进”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是“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陕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共青团陕西省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学校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多元文化素养为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短期访学、学期交换、专升本、本升硕及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2016年设立新加坡汉桥学院海外培训基地,为师生打造了海外学习及研修平台。
  • 学校简介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从事统招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现代学院继承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以创新模式兴教办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新青年的优选高校。二、本校的外围环境本校位于中国著名古城西安的南郊。这里远望终南(秦岭),近伴沣水,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处。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近在咫尺,“终南捷径”成语故事的原型就发生在校区之南的秦岭内山。据我国文化史专家研究,中华文化的主流源在西周,西周文化的源流出自沣水,这就是有名的“沣镐文化”。古城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地,而各个王朝都把学校所在地一带划为皇家内苑。现在还有叫“内苑村”的地方就在本校附近。进入现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盛赞这里为古城的“后花园”和西安的“绿色肺”。现已被西安市规划为人文旅游科教区,重点发展科研教育事业。近年来相继有电子科大、西工大、石油大学、建筑科大在这里建校。据环境专家监测,这里的空气洁净度和氧含量属于最适人居范围,这里的地下水源自秦岭,有益微量元素丰富,水质上乘。在这里就学四年,对于身体发育正处在关键阶段、因学习而极度用脑的青年学子来说是最佳选择。三、本校的校园建设本校校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教学区,由韶光门、大型教学楼(文法、经管、艺术、传媒)、大型图书楼组成。其建筑群为欧式古典风格。南大门(韶光门)为我国大学中最为雄伟经典的校门之一,也是本地区少有的一座面向南开的大学正门。进门后向东、西各一条主干道,名东部大道、西部大道,再向外为次级干道,名东南大道、西南大道。四栋教学楼分别在这四条主干道的南端形成的东西两翼园区内。每栋教学楼均由五层主楼和与之相连的两边两层裙楼构成。教学楼宽敞明亮、座位充足。教学设施中的多媒体生均座位数远超过国家标准。图书馆位于东西部大道南端之间,为超大型建筑。图书馆正门南开,宽大台阶拾级而上,六根巨型罗马大柱耸立楼廊。楼内中央为特大天井,阳光通过玻璃幕罩洒入大厅。书库分列两侧,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财务金融、文学艺术、报刊杂志等,另建有高校中少有的特色书库——国学书馆,馆内收藏国学、儒学、关学方面丰富的书籍,可供研究生和相关学者阅览。图书馆全馆藏书量达百万册之巨,超过国家标准。图书馆北侧为本地区高校中少有的水景景观——天然泉水汇成的终南湖,湖面青莲片片,芦苇丛丛,湖水碧波荡漾,湖心岛上松柳相映,在本地区高校中罕有的古典式钟塔耸立于湖心岛上,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古城之南的风景尽收眼底。湖周环山林荫夹道,花木竞秀。校园北区为生活区,建筑群为现代风格,色调温馨明快。主轴线上有超大型餐饮楼,一层为大众食谱,二层为特色小炒,各层均为同学们提供经济实惠的饮食服务。二层中北部建有全国高校罕有的特色免费就餐区——“忧念园”,每位同学每学期都有机会通过吃“忆苦思甜”餐而忧念父母是否健康,忧念学业是否精纯,忧念祖国早日强大、忧念天下永保太平。餐饮楼北侧为大型综合服务楼,内有超市、通讯、医疗、邮政、银行、书店、日用品商店及其它各项服务。本校校园东、西部大道北段外侧为东、西公寓区,有高规格的大型公寓楼十二栋,宿舍为宽大高档四人间、上床下桌、每人单桌双衣柜,茶几沙发,空调水暖、卫生间和洗漱台。本校道路命名独倾心血:南北方向为道,东西方向为路,道已如前述,教学楼周围路按四季命名有春风路、夏阳路、秋水路、冬雪路,其他各路按历史文化时序道德观念命名,计有晨光路、尊亲路、时光路、尊师路、文博路、励志路、仁爱路、勤朴路、温泉路、沣水路等等。道路两侧密植雪松、国槐、苦楝、海棠、丹桂、银杏、油松、梧桐、栾树、合欢等优异树种,现在的校园内四季有花(冬天为腊梅和枇杷),四季长绿。本校校园建有特色景观,在图书馆前文化广场上建有开展各种活动用的天台,天台之南立有八口学业事业人生警示洪钟,所有这一切使得本校的文化底蕴深沉厚重。经典大气的建筑,美丽灵动的校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四、本校的组织管理本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西北大学作为申办方,在本校设立了分党委,派出党委书记负责党务工作、政治稳定和思想教育,派出董事参与学校的决策,派出教学副校长负责本校的教学、招生和就业工作。学校董事会聘任校长(由西北大学推荐)负责全盘工作,聘任副校长分管总务、财务和安全保卫等工作。本校设立了建全的处级部门,这些部门又分别下辖若干科级机构。本校建立了各级团学组织,校团委负责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校园文化活动。本校设立了工会筹委会,以保障教工的权益和福利。本校教学主体单位为六个二级学院、三个教学部、一个中心,包括导演表演学院、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与摄影动漫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本校按照现代非企业机构进行人事聘任和管理,所有教工均纳入合同制管理,实行全额“五险一金”待遇保障,组织起一支敬业的教工队伍,本校聘请西北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骨干教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五、本校的标识和标志歌曲本校有校训:“公诚雅健”,前两字取自西北大学校训,后两字为本校专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本校有校歌《现代韶光》,其词经典凝练,其曲昂扬激越,高度浓缩了学院的特色和追求;本校有教工之歌《无限责任》,充分表达了“现代”教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本校有标志性歌曲《紫香槐之歌》,歌声深情悠远,体现了本校情感教育的特色;本校有《军训团之歌》,代表了“现代”学子通过军训而奠基大学理想的心声。本校办学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经典影视片,其中包括“敬重,让我们告别平庸”“认真,让我们迈向成功”“英雄主义的呼唤”“大学誓言”“诚信考试誓词”“忧念词”等等。本校还确定了一系列CIS标识系统,计有校花、校徽、校旗和校服等。这些都整体性地代表着本校的办学理想和追求。本校主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对外发布信息,这些信息平台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尤其视频栏目全国高校罕见,网站点击率早已进入陕西高校前十名,现已成为国内一个知名的大学网站。  六、本校的专业设置本校开设了深具特色的专业三十多个,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财务管理、金融工程、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等等。这些专业或为西北大学的强势专业,或为国内的热门专业。社会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七、本校的兴学理念本校具有系统的兴学理念。早在办学初期就提出了“替家长着想,为学子负责”的办学立足点,设定了“一切为了毕业后的成功”的办学着眼点。确立了“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人才目标。本校系统地提出了涉及大学各个方面的兴学理念,包括:思想政治:坚守主流,传承红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校园文化:清新、进取、高雅、祥和;综合素质:人文情怀、科学理性;素质特点:忠诚负责、融通协作;成功智慧:用心借力、顺势作为;学生管理:细致周到、严格关爱,交流沟通、引导升华;对待学业:只有学好的责任,没有荒学的权利;对待自由:从自理到自律,从自主到自由;对待课业:融会贯通、理解应用;对待考试:诚信第一、成绩第二;对待亲情:铭记、感念、升华、回报;对待师情:礼貌、尊重、谦虚、真诚;对待友情:诚挚互助、谅解宽容;对待校情:认同珍重、归依感念;对待生活:有条有理、自主自为;对待行为:文明雅健、理性自律;大学经历:丰富充实、得到尊重;人生追求:修身、齐家、治业、济天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理念和理想既来自实践,也有对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深沉思考。用这样的理念和理想指导办学实践,使本校的办学行为始终处于正确高效的路径与方向上。八、本校的教学特色本校重视成才教育。西北大学派出院级领导主管教学工作。本校设立了督导委员会,总督学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主干课的教师多半来自国家重点大学。本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在同类院校中最早成立了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在学科建设、教师培养、教学计划修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校实行领导干部定额听课制度,以形成全员重视教学质量的局面。本校实行有组织上晚自习制度,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本校倡导师道尊严,对新任课教师进行院领导约谈,对专职教师实行坐班管理,开展学生和教工评教活动。目前本校给教师的课时费标准在同类院校中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及时支付。为保证成才教育的有效落实,本校实行专家治学,聘请著名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如原西安电视台台长担任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担任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话剧院院长担任导演表演学院院长;原西安美院设计系副主任担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担任文学院院长等。本校以特色教学引领成才教育,重视同学的考研考公务员与创新创业发展,明确制定了“双考”和“双创”教育的兴学方略。“现代”学子从入学起,就得到了成功“双考”和“双创”的各种支持和鼓励。本校成立了“双考”“双创”指导中心,专业分析“双考”的录取情况和“双创”的社会信息,有效指导同学们的“双考”复习和“双创”发展。本校调整课程和课时,加大“双考”理论课的教学,强化“双考”英语和相关课业的学习。本校专设“双考”自习室,“双考”公寓区,专配“双考”指导老师,网站上开辟了“双考”专栏,为同学们潜心“双考”提供多种方便。本校在校内辟出专区设立“双创”基地,为同学们的自主创业提供广泛的支持。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本校同学近年来的“双考”通过率连年递增,在本地区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许多同学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更多的同学则考取了中央、省、市、县各级公务机构和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同学通过自主创业,已经成功地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双考”“双创”,“现代”学子将大批跻身于社会的高阶群体,为自己开辟出美好的未来。九、本校的就业工作本校在本地区同类院校中率先成立了就业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就业中心,就业中心设立了四办一部:外联办、就业办、安置办、征兵办、培训部等。本校每年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引入百家以上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提供数千个工作岗位。大型招聘会后,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接着进行专场招聘会。除此之外本校还派出工作人员与各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联系,推荐我校毕业生就业。为了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校高度重视同学在校期间的就业培训,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名企人事主管来校为同学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同学就业。本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 董事长亲自为同学们讲授如何才能成功应聘与就业,董事长还带队走访聘用我校毕业生的单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看望我校就业毕业生。由于本校的高度重视和我校同学的良好状态,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居于高位。由于卓有成效的就业工作,我校被中国高教研究会评选为“全国首批创新•就业型大学”。十、本校的奋斗目标本校目前已成为国内实力雄厚的独立学院之一,本校今后将在十年左右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品牌型大学。届时本校的毕业生将成为职场上的优胜者,家长们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就学,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就业。让我们全体“现代”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天时地利人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将在朋友们的关注下,在社会各界的期待中,一定会走向成功,迈向辉煌!
  •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是2017年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全国全军唯一边海防高等教育院校(副军级),是全军“2110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一所兵种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服务面向是陆军边海防部队指挥军官岗位,培养陆军边海防部队基层指挥军官和少数民族指挥军官。是我军边海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边海防理论研究创新基地、边海防精神文化弘扬中心和边海防对外交流合作窗口。学院前身是1941年7月在山西兴县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于抗日烽火中诞生,从延安窑洞中走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贺龙元帅及我军开国大将陈赓,上将周士第、王震、彭绍辉等曾担任学院领导。2011年9月改建为边防学院。2017年7月以原边防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昆明综合训练基地为基础,转型重塑组建陆军边海防学院,总占地面积近4万余亩。院本部坐落于古城西安、秦岭北麓,乌鲁木齐校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昆明校区坐落于春城昆明、长春山麓。建校近80年来,始终坚持毛主席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抗大办校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弘扬“忠诚使命、为国戍边”的校训,累计为全军培养输送30多万名军政人才,走出了200多名将军,涌现出“全军战斗英雄”庞国兴、“共和国卫士”王锦伟、“献身使命的模范团长”胡筱龙、“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云燕、“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等近百名英雄模范。进入新时代,我院以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为使命,大力建设“边海防战略”与“边海防指挥”两个军队重点学科专业。学院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作战指挥4个本科专业。学院人才济济,教学科研能力厚实,现有教授、副教授多达130余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0人,军队院校育才奖获得者69人,60余名专家教授进入全军各类专家库,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0余项,首创的《边防学》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军军事领域研究空白。编著的《边防学》《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国边防史》《边防安全战略研究》《边境防卫管控学》等系列专著,有力指导了边海防建设管理实践,也为培养边海防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系统配套的大学物理、语言、计算机等基础类,指挥信息系统、火力控制工程专业类和作战模拟类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网络学习室、演播厅、标准化运动场、室内体训馆(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拳击和器械训练场为一体)和游泳馆等。以及完善的餐饮、超市、蔬果、快递、理发等公共服务体系。新起点新征程,陆军边海防学院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紧盯边海防部队建设发展实际,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按照政治建院、特色办院、人才兴院、融合强院、从严治院总思路,围绕提升边海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打基础,扎实练内功,聚力创特色,大力培养素质全面的边海防部队初级指挥军官,培育忠诚可靠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训地方急需的边海防专业骨干,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边海防军事院校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等4所学校合并而成,渭南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的“同州实业中学堂”,学院为“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陕西省高职一流专业建设院校”,渭南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院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分布在教育、卫生、农林、畜牧等各个行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如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寇遐,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原陕西省副省长王双锡,原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张克俭,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陈吾愚等知名校友。学院研究员刘寿山编撰的400余万字专著《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开启了近代中药研究先河,被誉为“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综合性中药文献巨著”,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学院地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东临华山,西望西安,北依渭水,南眺秦岭,风景秀美,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院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6700余人。现有教职工942人,其中专职教师531人,教授、副教授20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9人,双师型教师441人;聘请兼职教师202人,行业导师60人,客座教授56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市级以上称号人才23人。拥有馆藏图书99.48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600台,校内实验实训室219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215个。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下设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4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6个,涉及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食品药品与粮食、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生物与化工、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等14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类,形成以医药、教育类专业为主干,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两翼,建筑、农林类等专业为延伸的专业格局,基本构建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专业体系。近年来,学院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主参编教材52部,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3部。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奖155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4项,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1项。连续三年承办陕西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55项,横向课题4项;取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21项;获市级优秀论文成果奖32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30项,校级教改项目102项;发表论文668篇(其中核心论文139篇,SCI 11篇)。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推进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渭华干部学院等9家单位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渭南本土红色资源和校史红色资源优势,涵育校园文化红色特质,深入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和育人品牌,不断巩固和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学院以“明德、笃行、精技、强能”为校训,秉承“顶天立地、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坚持“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办学思想和“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的办学思路,不断践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服务行业、企业、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服务”办学宗旨,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与开发的重要基地。学院坚持全日制普通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并重、培养与培训并举,搭建在校生、社会考生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立体互通平台,开展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多证书”教育。除独立举办高等成人继续教育外,还与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元选择。学院不断优化校企合作运行体制机制,政校行企联动,推进产教融合。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130个、开发教材30余部、制定课程标准200余项,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21个。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医药卫生、农业、教育等专业优势,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相关院校开展交流合作项目;承接渭南市人民政府对几内亚的援助项目,建设渭南“一带一路”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完成几内亚农业技术人员为期一年的留学培养工作,新华社、《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了我院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成果。学院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多角度、多模式、多举措开展帮扶工作。学院驻大荔县南黄村工作队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优特色农业发展为目标,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多种方式有效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对帮扶澄城县,以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志愿帮扶、信息帮扶、人才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等八大帮扶为抓手,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促进县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连续被评为全省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援藏工作部署,主动对接阿里地区。2020年,与阿里职校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从“马背诊所”和“云端幼教”两个精准教培项目入手,为藏区培养乡村医生和幼教师资。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在举办高职教育的16年中,历经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级示范校建设、国家优质校建设、双一流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提质培优等历程,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培优项目为抓手,以服务区域和全省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推进“双高”建设进而发展本科职教为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