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艺考生 赴考温馨提示
2022-12-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据气象部门预报:因受冷空气影响,我省近期均为雨雪天气,贵阳市27日至31日最高气温将维持在2—4℃,较常年同期偏低5℃左右,体感湿冷。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艺术类专业统考,特提示如下。

1.考生应提前规划赴考路线,预留充足时间达到考点,避免迟到错失考试机会。

2.考生应提前检查参加考试必须的证件和物品,避免影响考试。

3.注意防寒保暖。

4.注意出行安全。

热门院校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
    学校简介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Gui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内涵建设。着力培养,“立德、立业、立应用”韦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学院坐落于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市洒金河畔,规划占地651亩,分南、北两个校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是家长乐送、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快乐校园”。 学院从打造鲜花校园建设入手,建有杨梅园,桃园,玫瑰园,三角梅园等4个特色园区,四季成荫、鲜花盛开、风景如画,着力打造鲜花校园,快乐校园、智慧校园。是广大学生成长的理想场所。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教师70余人,“双师双型教师60余人”。学院设有教学事务部、学生事务部、综合事务部、党群工作部四个部,含党办、院办、人事处、团委、就业处、学生处、宣传处等10余个管理机构,设有护理系、汽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化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护理、应用化工技术、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药品生产技术、体育保健与健康、旅游管理等20多个专业。“十三五”期间,学院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紧扣时代脉搏,确立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追求精益、职教报国”办学宗旨;确立了“立足黔南、面向贵州、辐射西南”办学定位;确立了“感恩、阳光、严谨、责任”校训;确立了“学以致用、用以致远”校风,确立了“立德、立业、立应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确立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方针;确立了“把学院打造成为,以化工为特色,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医护等专业群技柱,多专业(群)协调发展,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好评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10000余名学生、400余名教职员工的办学规模。学院先后荣膺贵州省民政厅“4A级社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级安全文明校园、黔南州“文明单位”,国家第三批1+X证书试点单位、贵州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黔南州“平安校园”创建先进集体、贵州省三创赛“优秀组织奖”、贵州省高校首批“学术先锋”等荣誉称号。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成为国家第三批1+X证书试点单位,5个专业成为贵州省教育厅“商用车销售服务”“汽车油漆调色与喷涂”“数字化管理会计”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这为我院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提供了典型示范;现代化工专业先后成为贵州省第27条、32条产业链建设项目,这为我院服务贵州省形成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贵州制造”产品、打造“贵州制造”升级版提供了平台。教研科研方面,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达100%,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达60%以上。立项建设了10项校级教改课题;完成了6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结项;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5项;公开发表的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为我院长期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致用、以研育人”工作原则做好铺垫。技能竞赛方面,学院大力支持师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大幅度增加,并且获奖等次由最初的零增长到今天的4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这为我院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三全育人凸显成效。学院实行开门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与百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共同培养学生,为学生实习、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办学以来,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毕业生扎根贵州大地,主要服务于基层一线,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涌现出了潘龙、吴道缊等诸多优秀校友。面对职业教育进入以质图强的新时代,学院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批示,赓续立德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贵阳市清镇市
    学校简介贵州财经职业学院是2020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于贵州省财政厅。学院由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新建,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是一所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8000人。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贵州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与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管理。学院位于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云站路50号,占地面积556亩。目前,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完成投资5亿元、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包括图书综合楼、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酒店实训大楼、学生宿舍楼等工程,实现能够容纳8000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学习和生活。学院现有高职招生专业12个,“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聚焦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精准对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科学布局专业,以服务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体,重点打造数字财经专业群和数智商贸专业群,合理发展公共管理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和文化艺术专业群,塑造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学院专业(群)架构,错位发展,形成一批具有鲜明财经特色、服务财政主业和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较强的专业群。到2025年,专业总数稳定在25个左右。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04人,其中在职在编15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40人(其中正高3人),占比2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48人,占比32%;双师素质教师68人,占比44%。现有“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十佳个人”1名,省级“最美班主任”1名。还有一支由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凝聚磅礴力量。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数字化校园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1个,与贵州爱信诺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浪潮、美团等共建产业学院,与正保集团、俄速通公司、顺丰速运等共建培优班。校内建有财经博物馆、财务共享实训室、新商科、黔影工坊、心理实训室等实训场所46个,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发展。学院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续承、融合、赋能”的理念,发扬“家国情怀 担当奉献”的财职院精神,依托财政、立足财经,面向农村经济、街道社区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培养“讲政治、守诚信、精技能、记乡愁”的基层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财经人才,以“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全国可示范、国际可交流”的国家示范位标准,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助力贵州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实现跨越发展,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中彰显财职担当、贡献财职力量!
  • 凯里学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始终坚持"三性一型"(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现有16个学院,在校生10824人。设置本科专业56个,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重点、重点支持)学科8个,校级一流(培育)学科11个。  学校注重科教融合与创新发展。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同时,拥有"全国地方高校优秀期刊"-《凯里学院学报》和全国第一家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命名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五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01项,地厅级项目348项,横向项目74项。出版著作294部,发表学术论文4216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500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6篇、SCI论文55篇);获专利授权984项。科研成果获奖136项(其中省部级21项、地厅级115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等项目合作关系。从1992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累计培养了来自德国、韩国、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历生、语言进修生、交换生等300余人。2020年,与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与中文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凯里学院柬埔寨分校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雅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项目,每年拟招生120人,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先后入选成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凯里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发展"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及其他战略部署,秉承"立德树人、自强奋进"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铜仁学院铜仁市
    学校简介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菁菁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托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853亩,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实验实训中心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93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9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校政协同办学示范学院)和写作研究院(专攻写作与沟通的特色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国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4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化工与制药类、林学类、教育学类、计算机类实现了大类招生。学校现有在校生9011人,教职工996人,博士190人,硕士409人;正高级职称183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校内研究生导师57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市管专家12人,“梵净文化人才”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8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贵州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1人,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4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1个;贵州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管理团队1个,铜仁学院基础教育创新团队、铜仁学院民族学创新团队等校级人才创新团队22个。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2个(美术学、学前教育)、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农村区域发展)、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视觉传达设计)、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学前教育、英语、园林、农村区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4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3项、省级204项。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教育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省级重点学科5个(含支持)。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工程中心4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教育厅国别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基地1个、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1个,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以以及梵净教育研究院、梵净民族文化研究院、梵净生态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13个。三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0754.3万元、承担课题9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7项、省部级课题106项。发表学术论文2148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57篇;获得授权专利875项,出版专著133部、教材9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项,其中,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贵州省科技奖4项。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经教育厅批准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计培养100余人,与重庆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100余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2020年审核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主动服务贵州省乡村振兴和大数据、大生态发展战略和铜仁创建绿色先发展行示范区的定位,不断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三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过6210万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至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499人次;与柬埔寨教育部、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老挝沙湾那吉省教育厅、沙耶武里省教育厅、万象省教育厅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境)外7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选派学生494人次、教师121人次赴国(境)外交流访学;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围绕十大重点学科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立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老挝国别研究机构即“老挝研究中心”。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记”思政工作体系,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和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第一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后涌现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张蕾,贵州最美警嫂、铜城仁者田仁碧,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陆艳、梁正其,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龙禹,“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时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林婷娟,“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等一批明德楷模。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展望未来,铜仁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铜仁学院的澎湃力量!
  • 学校简介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贵州医科大学与贵州神奇集团合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全日制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有笋子林、惠水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2亩,校舍面积共31.8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64万册,电子图书28.63万册。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4万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学院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置有19个本科专业,形成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医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院现设4个二级学院,12个教学单位。现有在职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硕博学位占比38%,高级职称占比33%。 学院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奉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神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苗药工程技术中心、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20年,经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批准,学院成立了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长年有3-5名院士驻站,指导开展生命健康及脑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个,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胎盘组织及其提起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鸡胚胎生长因子抗衰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为神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学院采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签约数十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投资建成了4个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中心,100余个实验室,满足教学的需要。 2012年4月,学院顺利通过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由贵州省民政厅组织的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在全省参评的近400个机构中名列前茅,被贵州省民政厅授予5A等级单位。 学院办学17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重德尚学,维新育才”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四新”抓“四化”,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省内一流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