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高考学生可预约查分
2013-06-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你还在为第一时间无法查询到高考考分而烦恼吗?”记者日前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获悉,为方便今年高考学生及家属,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将加入12580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短信营业厅两条渠道,以便开展高考预约查分和正式查分。

  据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梁杰介绍,从6月8日及6月22日,考生及其家属可预约查分,云南移动客户拨打12580并选择9号键,通过电话语音登记准考证号码及密码。高考分数公布后,系统第一时间自动发送考试成绩至预约人手机。

  6月23日-6月30日,高考正式查分。考生及其家属拨打12580并选择9号键,根据电话语音提示,输入准考证号及密码进行查询,系统通过语音播报分数和发送短信两种方式告知客户考分信息。同时,还可编辑短信CF*准考证号*查询密码发送至10086进行查询。

  据了解,云南移动高考查分服务项目截止2013年已经启动4年, 2012年高考有效服务考生及其家属9.52万人,占2012年高考考生总人数的45.01%。考虑到能服务更多高考查分用户群,总结前3年服务经验,中国移动云南公司2013年将加入12580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短信营业厅两条渠道开展高考预约查分和正式查分,以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作者:李跃辉

热门院校

  • 德宏职业学院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植根边疆以医学和工科专业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全省12所“国门大学”之一,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成员,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占地面积830亩,下设13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党务机构,9个教学机构,10个教辅机构,2个科研机构,3个群团组织,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200余个。目前有教职工512名,其中专任教师437名;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5082名,其中全日制学生13277名。学校设党委1个,党总支7个,直属党支部4个,非直属党支部14个,党员518名。学校获批设置三年制高职专业4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20个、三年制中职专业5个,涉及医药卫生、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资源环境与安全、教育与体育11个专业大类。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学前教育、针灸推拿、傣医学6个国控专业,护理专业是云南省“A级五星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和护理3个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骨干专业”,中医学专业群进入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建校以来,学校立足边疆沃土、厚植爱国情怀,累计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技能型人才,为邻邦缅甸培养了500余名医务人员和技能型人才,毕业学生为边疆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边民和睦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始终秉承“德技并修、学以致用”的校训,弘扬“向上、向善、阳光、正气”的校园文化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和沿边开放前沿,主动服务区域跨越发展,突出学校区域性、民族性、国际化特点,积极打造国门大学,“十四五”期间以全国“双高”建设和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为目标,力争建成沿边高水平示范职业大学。
  • 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云南艺术学院成立于1959 年,是全国8所综合性普通 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有呈 贡、麻园2个校区,占地面积共930余亩。现有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艺术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12 个教学单位,1 个附属艺术学校。有本科专业35 个,涉及艺术学、文学、管理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现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设计学 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 8 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云南省培育建设单位,2019 年获批艺术学理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省级重点学科 5 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2 个、省级 A 类高原学科 3 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基地、智库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8 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10 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多项指标在参评院校中名列前茅。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在26个招生专业中占比57.7%。2020年,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有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位列云南省第三,全国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学校六十余年办学历程中,主动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抢抓“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海涵地负、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务实、求新、尚美”的校训,“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校风,“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学风,“德厚艺精、授业树人”的教风,坚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面向全世界”战略定位,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高等艺术院校。
  • 学校简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国家级重点中专保山卫生学校基础上升格的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学科特色鲜明、中西医专业协调发展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属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项目首批建设单位、云南省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中心” 首批单位,为省级“文明学校”及省级“平安校园”。学校创建于1965年6月,现有校本部、中医药部、继续教育部三个校区。正在建设占地544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新校区。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3102万元(不含土地、房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01万元,馆藏图书25万册,年订阅期刊600余种。设11个党政管理机构、5个教学科研单位、2个教辅部门、4个党总支和2个群团组织。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10所,实习医院和企业85个。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7个(校内3个、校外4个)。建成了“一室一园两馆六中心”(中医综合实训室、百草园、中药标本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针推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检验技能实训中心、中药实验中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学校搭建了校园数字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行政办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等的自动化,建成了“校园手机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开通了连接国际互联网的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网站(域名www.bsctcm.cn)。学校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护士上岗资格、英语等级资格、计算机等级资格等多种全国性资格考试考点。是全国首批“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保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云南省第236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双证型”毕业生的培训、鉴定基地。学校普通专科批准招生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共21个,现主要招生的专业有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等11个专业;同时开办有成人专科专业3个(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合办成人本科专业7个(临床、护理、检验、药学、中西医临床、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专业和中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与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合作,为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学生开通了三所本科院校相应专业的“专升本”通道,学生可直接报考三所本科院校相应专业的本科,年“专升本”率达12%以上。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近几届年终就业率均达99%以上,护理、中药专业就业率达100%, 2011年—2015年连续五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等奖。建校以来已为云南省边疆地区培养了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2万余人,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教职工238人,专任教师220人,其中,教授12名,副高职称人员47名;云岭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5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师2名;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78名。先后聘请了11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聘请了医院、企业1282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学校设有“医学社会学研究所”, 自办《保山医药》刊物。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课题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6项,厅、市级科学研究项目70项。有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李铭中医药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站”1个。自2010年起,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6项,有云岭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5名,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7部,省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提升专业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个(针灸推拿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临床医学专业),省级提升专业产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个(护理、中医、中药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基地7个等。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项,获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三等奖” 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云南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有校级教学名师7名,校级特色专业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示范课程9门,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项等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教育领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印度尼西亚卫生教育学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瑞典马尔默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各方在师生交流、行政访问、应邀讲学、教师培养、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签署合作协议5份。近年来派出出国(境)学习交流培训团组15个共计137人次;接待国(境)外访问团、专家、短期留学生130余人次;招收医学专业大专学历教育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留学生75人,招收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缅甸留学生95人。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选派4个教师团组共110人次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培训学习交流。学校积极实施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临时生活补助、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省临时生活补助等资助政策,建立贫困生档案,努力推行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贫困补助、特别困难补助、临时生活补助、节日补助、勤工俭学补助、人寿保险公司助学金、保山血站助学金、世纪金源集团助学金、社会捐资助学金等制度和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敦行致远”的校训,弘扬“团结务实、勤勉传承”的校风,坚持“慎思明辨、严谨求真”的学风,以人为本、励精图治,在基本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验性教学基地建设和招生就业、内部整合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专科教育为主、与本科院校合作积极探索本科继续教育、适度开展中专教育、兼顾成人继续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及鉴定的办学格局,办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生源数量充裕、质量优良。未来发展,学校将始终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面向基层,辐射周边,建设滇西沿边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四大发展战略,坚持“医教融合、夯实基础,校院(企)合作、铸实技能,全程实践、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大学体制机制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内涵提升增质工程、就业创业建设工程、‘丝路医药’建设工程、绿色生态开放共享文化校园建设工程”六大工程,落实九大具体规划,推动学校跨越发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着力建设滇西中医药人才培养(训)中心,滇西民族医药研发、展示与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周边国家的中医药与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区域交流中心,云南面向西南邻国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
  • 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1.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2198人,硕士研究生1977人,博士研究生23人,留学生181人。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涵盖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26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00余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现有纸本藏书110余万册,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校本部有教职工800余人,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名中医1人,岐黄学者1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千人计划产业人才1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2人、名医专项15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人、后备人才10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培养对象3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7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有4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60余年来,几代名医名家倾囊相授,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有的植根云岭,造福桑梓,有的远涉重洋,光大中医,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兆云;旅法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朱勉生;军中国医名师宁亚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陈本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王向明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校友。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个,工程实验室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18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6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学校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学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2017年7月,国家汉办批准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建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国中医药领域海外办学的先河,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持续开展面向区域内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从2007年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又于 2016年、2018年举办2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先后获批“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药中心。在中医西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已连续举办9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商务部认证的“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云南)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省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昆明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学校将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三大战略定位,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鲜明特色、面向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71-65918241,邮编650500;本科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本科招生办公室电话:0871-65918999。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 昆明城市学院昆明市嵩明县
    学校简介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批独立学院之一,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2001年7月开始招生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昆明城市学院。建院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最好的应用型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愿景,致力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家国情怀又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初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院实行两校区办学,在校学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30%以上。现有7个教学单位,8个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教育和人工智能为2022年新增设专业;专业分布为管理学13个、经济学4个、艺术学14个、教育学4个、文学10个工学7个、理学1个、法学1个。学院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通过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及学科专业评估",结论为A;2016年被列为"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同年"工商管理"学科被列为"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被授予"云南省足球学院"。2008年-2017年连续十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获得云南省"就业创业目标责任考核优秀高校"。2019年经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连续多年荣登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十强,2017-2021年连续五年排名第二;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Ⅲ类第二。多次被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评为"综合影响力独立学院"国际影响力商学院"。学院现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C级专业5个;云南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学术工作站2个;云南省教学名师3个;云南省乐团教师人才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单位207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0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个。2009年、2017年学院分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应用型、地方化、个性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学生为中心",变革本科教育,推行'3+1×N"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开设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聘请全球政要、国际著名学者、大学校长、行业精英、知名艺术家担任客座教授到校交流,开阔师生国际视野; 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英、美、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升学需求,牵手世界名校。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致力于办"两最"大学愿景,为广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提供优质的选择性教育和服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