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高考三类考生可享优先录取
2014-05-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贵阳日报讯(记者 白桂莲)近日,记者从省招生考试院获悉,同等条件下,三类高考考生可享受优先录取政策。

据悉,可享受优先录取政策的人员涉及退役部队现役的考生、高中阶段获得的地级或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此外,部分军人、警察子女也可享受该项政策,即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热门院校

  • 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
    学校简介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Gui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内涵建设。着力培养,“立德、立业、立应用”韦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学院坐落于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市洒金河畔,规划占地651亩,分南、北两个校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是家长乐送、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快乐校园”。 学院从打造鲜花校园建设入手,建有杨梅园,桃园,玫瑰园,三角梅园等4个特色园区,四季成荫、鲜花盛开、风景如画,着力打造鲜花校园,快乐校园、智慧校园。是广大学生成长的理想场所。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教师70余人,“双师双型教师60余人”。学院设有教学事务部、学生事务部、综合事务部、党群工作部四个部,含党办、院办、人事处、团委、就业处、学生处、宣传处等10余个管理机构,设有护理系、汽车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化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部,开设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护理、应用化工技术、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药品生产技术、体育保健与健康、旅游管理等20多个专业。“十三五”期间,学院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紧扣时代脉搏,确立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追求精益、职教报国”办学宗旨;确立了“立足黔南、面向贵州、辐射西南”办学定位;确立了“感恩、阳光、严谨、责任”校训;确立了“学以致用、用以致远”校风,确立了“立德、立业、立应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确立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育人方针;确立了“把学院打造成为,以化工为特色,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医护等专业群技柱,多专业(群)协调发展,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好评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10000余名学生、400余名教职员工的办学规模。学院先后荣膺贵州省民政厅“4A级社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级安全文明校园、黔南州“文明单位”,国家第三批1+X证书试点单位、贵州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黔南州“平安校园”创建先进集体、贵州省三创赛“优秀组织奖”、贵州省高校首批“学术先锋”等荣誉称号。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成为国家第三批1+X证书试点单位,5个专业成为贵州省教育厅“商用车销售服务”“汽车油漆调色与喷涂”“数字化管理会计”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这为我院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提供了典型示范;现代化工专业先后成为贵州省第27条、32条产业链建设项目,这为我院服务贵州省形成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贵州制造”产品、打造“贵州制造”升级版提供了平台。教研科研方面,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达100%,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达60%以上。立项建设了10项校级教改课题;完成了6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结项;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专利5项;公开发表的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为我院长期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致用、以研育人”工作原则做好铺垫。技能竞赛方面,学院大力支持师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大幅度增加,并且获奖等次由最初的零增长到今天的4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这为我院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三全育人凸显成效。学院实行开门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与百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共同培养学生,为学生实习、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办学以来,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毕业生扎根贵州大地,主要服务于基层一线,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涌现出了潘龙、吴道缊等诸多优秀校友。面对职业教育进入以质图强的新时代,学院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批示,赓续立德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 学校简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9495人(含高职扩招生源)。现有教职工933人,其中专任教师825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245名,高级职称369人,中级职称334人,硕、博士415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市管专家6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2人。学院设有农学院、药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铜仁市技工学校、铜仁工业学校等13个二级办学分院(校),开设高职招生专业3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5个、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和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9门。学院拥有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民委民族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23个,拥有国家茶产业体系(铜仁)茶叶综合试验站、铜仁市食用菌繁育工程中心等市级研发平台6个。有生态农业示范园、药学及药品生产开放性实训基地、NIIT大数据与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等203个实训基地,其中国家开放实训基地3个。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42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3个。与中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与美国阿兰特国际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印度尼西亚甘加马达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卓越奉献、敢为人先”的新时代铜职精神,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深内涵、提质量;控规模、优结构;善治理、增效能;重创新、强贡献,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铜仁标志”的以优质专科为主体,以特色本科为引领,“中—高—本”有效贯通的一流职业高等院校。2011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2年,获批全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同年,获批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同年,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中,跻身全国高职25强。2014年,作为唯一一家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张景春院长还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接见;同年,领办的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验收,学院成为高职、中职国家级双示范院校。2015年,荣登“见证2014——我们眼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亮点”年度学校榜首;同年,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铜仁职院协议,学院成为南方唯一一所国家民委与地方政府“省部共建”的高职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7所试点院校之一。2017年,成为贵州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获批“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荣获“2016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获批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8年,荣获2017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 “服务贡献”50强;当选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019年,荣获2018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项,成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顺利通过全国诊改委全国诊改试点院校诊改复核。2021年,成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截止2021年9月)联系电话:0856-6909046传 真:0856-6909043网 址:http://www.trzy.edu.cn/E - mail:gz_trzy@163.com地 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自由路2号邮 编:554300
  • 学校简介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录取的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坐落于贵州省贵安新区(航空小镇),紧邻机场大道和观安大道,旁边规划建设有通用航空机场。学院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贵州、服务贵州、面向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民航业发展及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规划用地533亩,总投入8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工程实施建设。学院建有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运动场、地下停车场等。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有航空管理学院、航空机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务学院。开设专业有: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航空物流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将围绕航空服务、航空港管理及信息化产业等方向增设新专业。学院拥有综合素质较强、学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建有各类实训室,拥有空乘与安检教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ICT网络工程教学、基础教学等实训中心,建有贵州教育领域规模较大的华为ICT实训室。学院与贵州多彩航空有限公司、贵州航泰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九元航空有限公司、云南能投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 学校简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建于1978年的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合并成立,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学院地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诊改试点学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开展中职教育和职前职后培训,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经济管理、食品工程、旅游服务等专业为主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现设有信息工程系、轻工化工系、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建筑工程系及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中职教学部、国际学院等七系三部一院。学院现有高职招生专业30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有专兼职教师7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33%,硕士、博士占比52%,“双师型”教师占比81%,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人物1名,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国家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院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开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城双创园)、贵州省第101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大数据院士创新工作站、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酿酒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与省直高校共享大学城优质教学资源,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吉拉达学校、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等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展优势明显。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深耕轻工,融入贵安,服务贵州,开放发展”办学定位和“文化浸润技术,理想托起技能”育人理念,紧紧抓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四新”抓“四化”和打造特色教育强省发展的要求,强化质量内涵,推动“双高”建设、职业教育本科发展,服务产业升级,奋力打造“创新协同、智能智慧、开放包容、生态美丽”学院事业发展升级版,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市红花岗区
    学校简介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15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实体藏书204万余册,电子馆藏133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10559人,其中正高485人,副高1219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6人,省管专家(Ⅱ类)30人,二级教授26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140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现有本科专业32个,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是目前我省高校医学专业认证以来的最好成绩,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开设南山班,全力推进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引领的全类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起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药学进入全国前40%,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均进入全国前50%,25个专业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专业榜单,附属医院12个学科进入2020年度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前100位。学校现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8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学校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学校附属医院是贵州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方向)建设单位。以穿支皮瓣技术、颈椎微创技术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消化道内镜早癌筛查、神经内镜等技术在西南处于领先水平,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的三甲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也是贵州省首家中国“微笑列车”行动A级合作医院。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浙江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与茅台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2015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贵州-东盟医学教育学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立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原遵义教育与卫生干部学院),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74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硕士培养和2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分布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5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选派6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推动遵义率先实现全省整市脱贫,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贡献了遵医力量。学校附属医院八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大方县人民医院建设,精准帮扶大方县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的高度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三省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抗疫人数达6200余人次,3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荣誉称号,共有22人、7个集体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1名同志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改革,着力凝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核心竞争力,奋力推进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