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超四成考生能上本科每100人有15人上一本
2015-07-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青岛早报讯(作者:臧旭平)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中,昨天,记者从省招考院获悉,今年我省夏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为224332人,预计超过41%的考生将有机会上本科,与去年基本相当。

41%的考生能上本科

按照省招考院透露的数字,今年山东省夏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224332人,专科(高职)招生计划171744人;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12778人,专科(高职)招生计划35893人。

据悉,今年山东共有545993人参加夏季高考编排,按科类分,文史类151702人,理工类281394人,普通文理类考生共计43万余名,如果不考虑弃考及实际录取上的变数,仅从编排考场的人数和招生计划考虑,今年大概有41%的普通文理类考生能冲进本科。

记者从省招考院发布的填报志愿指南中大致计算出今年高考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本科提前批文史类计划为862人,理科为4000多个;本科一批普通理科计划为5.2万余个,文科1.2万个;本科二批普通理科计划8.4万个,文科2.9万个。据此计算,今年我省普通文理类考生上一本的概率为14.8%,也就意味着仅从计划上看,每100名考生有近15人能上一本,根据往年录取情况,这个概率极有可能会升高,因为每年都会有高校在山东追加计划。省招考院也明确表示,经过前期与高校沟通,重点高校将在我省追加招生计划。

本科招生计划略减

去年高考,我省本科层次共录取考生249859人,其中,文科录取46343人,理科录取147624人,体育录取4142人,艺术文录取35250人,艺术理录取5787人,春季高考录取10713人。去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57957人,其中,夏季高考报名人数为558259人,春季高考报名人数达99698人。从数字看,2014年山东本科录取率约为37.97%,其中,春季高考本科录取率约为10.75%,夏季高考本科录取率约为42.84%。今年春夏两季高考本科招生总计划为237110人,比去年实际录取人数要少一点。不过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本科录取人数与2013年相比已经出现了减少,今年是减少还是回升目前还无法判断。

热门院校

  • 潍坊理工学院潍坊市青州市
    学校简介潍坊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2005年。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文化优先、体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学校设有主校区(青州)和中心校区(潍坊),总占地16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九州之一——青州市,占地11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紧邻青州市云门山风景区,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健全,绿化覆盖率高。中心校区坐落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与白浪河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被誉为公园里的大学。中心校区占地6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国际交流中心、新松机器人展览馆、数字化图书馆等智能化设施。中心校区学生公寓创新性采用书院制建设方案,建有松林书院、翰林书院、博雅书院、鸢都书院、云门书院、求是书院(待建)和培真书院(待建)等七个书院。学校设有新能源工程学院、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服务与酒店管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新松机器人学院、大数据学院、现代农业与环境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二级学院,继续教育与对外合作学院、数理学部2个教学机构,开设45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独具潍理工特色的教学科研架构。学校下设潍坊理工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潍坊潍理工综合高中两个独立法人机构。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人工智能、新能源、现代农业与环境三个研究所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业务。潍理工综合高中是经潍坊市教育局和潍坊市行政审批局批准成立的,由潍坊理工学院主办,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级中学。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外聘教授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3人,教授47人,副教授2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85人,形成了一支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和精干高效、严谨规范的管理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1项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30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6项、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5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在新能源等领域荣获专利31项。近三年来,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总决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奖励40项;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省部级竞赛奖励168项,1300余人次获奖。学校以建设零碳校园为目标,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在获得2017年世界绿色大学全球第21名、2018年第17名的基础上,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绿色大学评比中,均位居亚洲高校第一名。与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瓦格林根大学等世界名校同榜排序。学校绿色校园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2019年获评“山东省十大就业竞争力本科高校”、“融媒传播最具创新力高校”;2020年获评“年度融媒影响力奖”、“年度融媒传播最具吸引力高校”、“年度招生宣传最具吸引力高校”。学校以引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己任,紧跟社会需求,全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专业群。坚持“校企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聚合新松公司国际领先技术和潍理工人才与专业综合优势,探索校企人才共用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数百名研发工程师与数百名大学教师交流互通、在校大学生与应用型技术员瞬时转换,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全力打造潍理工新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样板,为提高潍坊市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021年5月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签署全面合作战略协议,紧抓山东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潍坊市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院校、院地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科技样板”。学校稳步实施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办学思路,精准把握新时代开放办学工作的任务和使命,广泛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青岛大学签署全面帮扶、合作协议,二级学院对口帮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潍坊医学院等省内外大学知名教授担任我校本科授课教师,大大提高了本科教育水平,考研率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加强与东南亚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拓展我校师生学历提升渠道,先后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菲律宾碧瑶大学、菲律宾国立新怡诗夏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培养硕士、博士项目,全面与国际接轨,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深造和学生就业空间。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构筑起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在校内还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其他资助,保障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潍坊理工学院以“勤朴端勇、求是创新”为校训,牢固树立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正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名牌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历下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4.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0.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余册。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专家10人;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干事创业好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7个。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90多部;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立世界领先的玉米基因诱变突变体库,联合培育高蛋白玉米品种(系)6个,推广面积超过217万亩。学校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是教育部国家名校长领航工程基地、“国培计划”精品项目基地;建有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任务,每年培训80余万人。学校强化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深化。
  • 学校简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始建于1957年,1990年成立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的两所高级技工学校之一;2006年成立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加挂烟台市技师学院校牌;2015年,被批准为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山东省首批金蓝领培训基地”、“山东省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基地”、“烟台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60多年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现设机械工程、电气与新能源工程、信息与传媒、经济管理、汽车工程、航空服务、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业技术应用八个系,精心打造智能制造与控制、数字商贸、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交通、现代服务、文化传媒、应急管理等专业群。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拥有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示范和品牌专业群3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教改项目37项,省级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省首席技师”2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技术能手”5名、烟台市首席技师9名、烟台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突出贡献技师7名、高级技师144名、市级技术能手21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85%。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得政府科研成果奖103项;纵向科研立项378项,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313项,合同金额4325万元;出版著作、教材261部;发表学术论文2243篇(其中SCI、EI等856篇、北大中文核心247篇);取得专利授权667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取得专利授权606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4项,2019年、2020、2021年“专任教师取得专利数/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36.93、38.89、34.02,连续五年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位数。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完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将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实施系、院、市、省、国家五级竞赛机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人参与的竞技文化。学生近三年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过600人次,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全省前茅。毕业生合格率、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领证率达到98%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广泛分布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LG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学院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开放办学模式,依托行业、产学研联盟,以项目为纽带,坚持“广精尖”的校企合作理念。与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正海集团、艾迪精密等烟台市及周边170多家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学院建有147个实验、实训室(车间),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应用技术研究院,40个校内实践基地,11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学院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合作,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学院;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施耐德电气学院;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淼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现建有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山东省现代学徒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正海磁材有限公司合作,电子商务专业与烟台星商电子合作)。学院与阿里巴巴和eBay共建跨境电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共建智能控制实训中心,正在推进与华为合作共建物联网及5G技术实训中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训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与中集来福士合作共建焊接技术自动化实训中心。与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与业内顶尖企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助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主动融入省市、烟台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与科大讯飞、国兴智能、尔湾海洋、博锐机器人等公司合作组建了“烟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加工、智能海洋、智慧城市等方向的研究,助力企业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应用和生产转化;依托信息与传媒系,联合北京青苔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烟台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研究院”,围绕实施阿里云认证培训、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组建专家智库等方面,打造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依托机械工程系,与西门子公司深入合作,全力共建“烟台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龙头企业优势,采取“一个专业联合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研发平台”的模式,集聚各方资源共建产教融合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推动烟台市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学院设有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备完善的“奖、贷、助、减、补”等多位一体的助学服务体系和“校、系、班级、宿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学院建有各类学生社团172个,建有志愿服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10余个。每年举办大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节,形成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学院秉承“好学敏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建设“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养成“厚德、精技、严谨、关爱”的教风和“明德、尚能、友善、笃行”的学风,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实绩,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教兴鲁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全省高校文化单位先进保卫组织、“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胶东半岛烟台,有两个校区,分别在著名旅游风景区烟台养马岛和素有“梨乡”美誉的莱阳,占地965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校资产总额7.86亿元。学校建有藏品丰富、底蕴深厚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拥有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践教学中心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68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校风和“勤学慎思、惟真惟新”的学风,坚持“立足山东、辐射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精技善能”的育人方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培养“品优技高”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办学实力、办学效益、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4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64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4人,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9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当选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70余人,受聘高校硕士生导师3人。学校建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1个。主持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社区教育课程8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4门。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护理、针灸推拿等17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名,生源来自全国15个省市。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升本工作成绩优异,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学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院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国家卫生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试点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监督执法培训基地、山东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办公室。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学院前身为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创建于1956年,2011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占地53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在校生1.1万人,教职工409人,主要举办专科层次医护类高等职业教育,现有2个教学部、6个系部,开设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1个招生专业和中医护理、老年护理等10个专业方向,是山东省康养产教研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医护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第二家国际护士培训基地。学院设有3家附属医院、5家紧密型教学医院,在省内外63家综合性医院及医药企业集团建立了实习基地,先后与中航东星、泰智医学、山东九州通、泰山医学科学院、泰山医养中心、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山东万佳宜康康养发展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2021年有713人升入本科相关专业,升本率达到84%,比全省平均升本率高13个百分点;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3.88%。学院共建成2个全国职业院校骨干专业、1个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7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智慧医养”高水平专业群被省教育厅立项,连年保持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全省首家“钉钉未来校园”等荣誉称号百余项;被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评为泰山国际护士培训基地,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被表彰为“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在2020年山东省首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中,学院在全省74所高职院校中居第35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