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校敲定继续扩招 以后每个市都有本科大学
2010-12-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合肥工业大学在宣城要有新校区了,新建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公家办的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不用回乡中考了……如果说之前这些教育规划还停留在意向中,昨日的全省教育工作会无疑让这些设想的实现几乎板上钉钉。会上不但特别强调了解决幼儿教育“入园难”问题,还对之前教改规划中高等教育继续扩招”“的设想进一步明确。

  幼儿教育

  过半幼儿将上公办园

  “幼儿教育的春天来了。”昨日下午,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的感慨引起一片笑声。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在昨日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幼儿教育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及,俨然有凌驾高教和基教之势。

  昨日的会上,我省明确了未来幼儿教育的地位。针对私立园较贵的现状,公办园将成为未来兴建的主力。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将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让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园。幼儿园的大幅兴建将带来幼师师资的匮乏,一些师范高校也开始考虑设置新的专业。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汪敏就表示,学校将考虑增设幼教专业等。

  建议

  期待增加幼师编制

  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和基础教育相比,幼师的岗位编制比较缺。以我们学校为例,100多个老师,只有70多个是有编制的。幼师和其他老师不同,承担着双重任务,即“保”和“教”,建议在编制上予以倾斜考虑。还有就是学前教育的经费一直投入较少,这次规划纲要明确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但是具体所占比例却未确定。

  高等教育

  各市都会有本科大学

  “一个城市连一所本科院校都没有,城市创新发展将无从谈起。”昨日宣城市代表极力呼吁要在宣城建设一所本科院校。不过这个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根据我省的教育规划,高等教育的布局将更加优化,尚没有高校的省辖市都要至少拥有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

  据宣城市方面透露,该市将和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办学,在宣城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两个校区使用两个招生代码。初步计划新校区每年招生2500人,四年招满1万名学生。新校区由宣城市建设,交给合肥工业大学进行教学管理,预计2013年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和本科院校合作办学的还有亳州市,不久也将新添一所本科学校。

  我省高校将继续扩招

  合工大宣城新校区的成立只是我省高教扩招的一个缩影,在昨日的教育会上,我省已经明确高等教育还将继续扩招,并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到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3%。2009年我省本专科在校生共87.8万,到2015年,我省本专科各个年级的在校生总和将达到100万,而2020年则增至106万。同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建议

  省属高校自主招生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辉生:高考要想改革,得改革招生方式,可以考虑让一些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省属高校结成联盟,试点自主招生。这和北大清华等学校的联盟性质是一样的,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才能选拔出自己想要的学生,实现特色办学。

  资源均衡

  城乡学校以后没差别

  “促进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分配、削峰填谷、以高就低,而是通过改变落后、缩小差距、使得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要想公平首先要资源均衡,这将体现在农民工子女入学、城乡师资配备、区域之间的教育投入等多方面。而我省打算利用十年的时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办学差别。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上向农村倾斜,发达地区则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帮扶等。

  目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约3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250万人。对于他们的入学,将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保证随迁子女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在流入地参加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

  建议

  应试点免费师范生

  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汪敏: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师资的公平,但现实是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可以考虑在省内师范院校里试点免费师范生,同时制定一个专门政策用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的培养。 ( 张晓嵘)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皖北重镇宿州市,坐落在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区,这里曾是老(子)庄(子)出入论道和孔子游说之地;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饮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连寓居的东林草堂、苏轼留下的墨宝扶疏亭、刘邦藏身避祸的皇藏峪等均坐落此地;“鞭打芦花车牛返”的道德文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古绝唱等在这里写就。宿州,简称“蕲”,别称蕲城、宿城,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宿州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东邻宿迁、徐州,西连商丘、淮北,北扼菏泽,南接蚌埠。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交汇并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通济渠(汴水)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宿州有画家4万多人,是著名的书法名城,2015年中国演艺集团联盟在宿州成立。学院始建于1950年2月,2001年6月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7月宿州教育学院并入,目前是一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普通公办高职院校。学院现有教职工4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5人,博士及在读9人、硕士11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及省级教学名师12人。拥有较为完整配套的教学、实验、阅览、生活、运动和娱乐设施,特别是近年学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以来,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锦簇,楼房建筑错落有致,亭阁水榭相映成趣,处处明净整齐,安静有序,成了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殿堂。学院占地960亩,拥有图书资料(含电子书籍)199万册、校舍建筑30.61万平方米,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外语系、农艺系、动物科学系、基础教学部、中专部等9个教学机构和1个高等成人教育学院、2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农业博士工作站、1个智慧农业研究院、1个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基地,1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开设小学教育(其中五年制小学教育为带编制定向培养)、学前教育、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宠物临床诊疗技术、体育保健与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50个专业,全日制各类在籍生12714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600人。学院主办的《学报》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学院实行“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分别是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专科在校生,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本专科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学习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贴付)。基层就业国家资助(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绿色通道。 除此外,学院还设有院级奖学金、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特困学生全覆盖),对孤儿等特困学生按照学院规定经过审批后予以减免学费,以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提升技能水平。学院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针对在校生的本科学历教育,全力帮助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继续深造。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凝练了“开放共赢、创新立业、拼搏崛起”的学院精神,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勤学、善思、励志、践行”的浓郁学风,营造了“安静、整洁、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学院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道路,狠抓学生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现为国家和安徽省首批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实训基地、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农林畜牧类培训基地、安徽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2017年7月,农业部批准我院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是安徽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高校。2018年以来,先后荣获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院校、机械工业人才评价工作先进集体、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大学生禁毒知识竞赛暨大学生禁毒公益签名活动优秀组织奖、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集体、宿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宿州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宿州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宿州市文明单位、宿州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20年以来,学院抢抓发展机遇,争取政府非标专项债1.3亿元用于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2栋、教育系艺术楼1栋、标准化体育馆1栋。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宿州市首家高校天猫校园店和邮政服务中心,开设第三食堂,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学院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朝着创办“特色鲜明、主干突出、质量优良、实力靠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数据截止到2021年12月底)
  • 合肥学院合肥市巢湖市
    学校简介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报道。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29项,国际奖项17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全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4所高校获此等级。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八个转变”的做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现有科研平台4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含4个共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629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3.9057亿元。获国家授权专利867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发表SCI、S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积极为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落户提供服务。已同德国等国及台湾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1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接收2100余名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202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学校“双元制”高等教育已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与大众集团共建大众学院,持续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合肥模式。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从过去的单向留学发展到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与上海开放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在德国建有施特拉尔松德市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子学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代表团访问学校,累计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14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8届、韩国语演讲大赛1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4届。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6年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十大工程”以来,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在全省示范推广,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评估工作。2017年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先后入选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5年以来,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2021年11月
  •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核心区域——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紧邻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一、学院概况 学院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00多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机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8%、副高职称以上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5%,其中有多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8个,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人。 学院确立了“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学院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共获得各类奖项:二等奖10个,铜奖8个、三等奖22个。学院办学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目前设置五个二级学院和两部一中心,即管理科学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商旅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34个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学院发展规模适度,质量较高,应用特色鲜明,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二、专业建设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学院加大了专业建设水平上台阶的一系列举措,除了积极申报新专业外,还积极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中引进教授级的管理人才、教学人才、“双师型”人才,充实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了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来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专业模块。即:汽车电子类: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实验室投入500多万。2016年至2019年学院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建筑设计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监理、建筑设计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共投入800多万元。2017年至2019年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名列职业院校前茅。经济管理类:拥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特色专业。各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260多万元。商旅烹饪类:拥有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300多万元。2015年至2019年在参加省级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二、三等奖共18项。学前教育类:拥有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现有形体房6个、音乐教室8个、钢琴50架、语音实训室2个、专用画室和美术室8个、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3个以及手工实训室、奥尔夫实训室、科学发现实训室、幼儿保健实训室、幼儿园仿真模拟教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共投入500多万元。并在校外与合肥市多家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2019年,在芜湖市参加了安徽省高校首届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比赛,并在乙组摩登队列舞的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2019年,在参加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乙组啦啦操比赛中又荣获三等奖,同时获得大赛“体育道德风尚奖”。三、招生与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招聘会。由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十分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四、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合肥滨湖新区,是一所花园式的高等学校。学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被望月湖分隔成两大功能区域,全部有沥青道路贯通。学院塑胶跑道、篮球场、健身房等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新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1500人左右的大型文艺活动。学院社团25个,社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课外活动每学年安排井井有条,多方面、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 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迎江区
    学校简介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美誉。学校傍依浩瀚长江,毗邻宁安高铁、合安九高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和大别山区域唯一冠名“大学”的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揭开了百年育人的序幕。1901年,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成立安徽大学堂,后更名为安徽高等学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创办,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菱湖校区现存的敬敷书院和国立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行列。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844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专业门类,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48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优秀人才18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7200余人。学校教学水平优秀。全面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2.0计划,认真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不断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63”学院建设,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精品通识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等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5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其中4个专业为师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其中7个专业为师范专业。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近五年来,承担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6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1项。学校学科实力较强。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统计学、教育学、中国史、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教育、法律、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艺术、国际商务、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 应用心理、机械)。建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8项。学校开放办学活跃。与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等25所国外高校结成友好合作学校,在教师交流、学生互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还与国内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学校与安庆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3个产业学院(研究院),推进“一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校市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文化育人、服务立校”的办学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依托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桐城派与桐城文化、黄梅戏传承创新、教师教育、石油化工新材料等地方主导产业、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大学生顶岗支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校育人成果丰硕。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敬敷、世范、勤学、笃行”校训精神,深入实施修德、修智、修行“三修”教育工程,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五年来,学生在“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各类大型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0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事业全面发展,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是六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入选学校。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办学定位,遵循“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发展思路,坚持“优势文科、应用理科、新兴工科”发展布局,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或分别简称为“职业学院”、“技师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原由江汽集团出资举办,现划转合肥市人民政府举办。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打造汽车类职业教育品牌,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7年安徽省汽车工业技工学校升格为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期间学校于2000年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开始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十多年来,两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技术精良的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不断深化职教改革,不断创新教科研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学历学制教育、职前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与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学院。两院坐落在综合实力居全国中西部之首的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合肥滨湖新区毗邻。花园式的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楼群以及高标准的配套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两院以合肥产业升级及江汽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加工、广告设计与制作、商务礼仪、物流管理、仓储物流技术、幼儿教育、护理等专业。现有专业不仅覆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检测与维修、营销与服务等汽车行业产业链,而且在不断创新和拓展。其中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两院不断完善校内技能训练条件,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汽车营销、汽车维修、汽车整车装配、数控加工、计算机、物流、智能控制、电气控制、安全技术和形体训练等校内实训中心。同时建立了以江汽集团所属企业为主要实习场所的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了具有企业特色、有效适用的核心课程。同时学院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素质教育和品格育成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体系,为立德树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院重视拓展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职业学院分别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合作办学和与合肥工业大学等开展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职业学院还积极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鼓励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技师学院不仅培养二年制中级技工、三年制高级技工、四年制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师,还鼓励在校生参加合肥工业大学等举办的学历教育。两院自成立以来,为安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营销和制造等高技能人才。由于两院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2006年经安徽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2010年被授予国家级“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 2012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多次被评为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企业培训先进单位。新阶段,两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安徽“三个强省”以及“制造大省”、“技工大省”的重大战略需要,按照合肥市政府“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高水平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提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精品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努力为广大学子做好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