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省外院校艺考报名开始 74校在济设点
2013-02-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济南日报2月17日讯(记者 尹萍 王依然)记者从市教育局招生办获悉,我省2013年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测试工作明天开始报名。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为我市唯一指定报名点,考试时间为2月20日至3月6日。据了解,今年全市有5500名考生参加艺考,共设济南艺术学校、济南幼师高专(电大东校区)、济南第六职业中专、济南三十四中学4处考点。

  今年我省共设济南、青岛、淄博、潍坊4个考区,承担着全国400多所省外院校的艺术类招生专业测试工作,其中74所高校在济南设测试点。根据考试流程安排,测试报名时间为2月18日至3月5日,考生须持《山东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单及专业测试报考证》、身份证、《2013年省外院艺术专业测试报名卡》到济南商贸学校进行现场报名。考试时间为2月20日至3月6日,考生须携带报考证、身份证、院校专业测试准考证进入考点,三证缺一不可。

  市招办主任魏晶介绍,为解决考生报名时间与考试时间发生冲突问题,报名现场允许持艺术报考证复印件的考生家长、老师或同学代报名。并特别提醒考生,报名点工作时间为早8:30至下午4:30(中午不休息),报名2-3分钟即可完成,考生不必过早到报名点排队等候。

  市招办特别提醒考生,艺考是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维护考试秩序,诚信应考。禁止携带具有手法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一经发现认定为考试作弊,对任何违纪舞弊行为将依照《山东省艺术类专业考试违规处理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对违纪作弊考生实行当场公示制。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深造率平均在38%以上,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校现有在校生34262人,其中本科生2915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112人,继续教育类学生21532人。现有教职工2522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25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专业技术杰出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其他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泰山人才工程专家60余人,其中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5人、特聘专家21人、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8人。学校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及培育学科,农林学科连续5年入选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400强,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农村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创新基地,1个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农业农村部、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培训基地;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科教基地,5个省级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有96个本科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40.13亩,建筑面积114.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5亿元,图书馆藏书289万册,电子图书177万册。学校设有齐鲁学堂、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1个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5项。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李培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4位“长江学者”,12位国家杰青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26万余人。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崇高精神品质,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肯塔基大学、佐治亚大学、爱达荷大学、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多哥洛美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广岛大学等70余所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 菏泽学院菏泽市牡丹区
    学校简介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古称曹州,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是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菏泽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58年8月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历经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立项单位、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全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已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现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36亩,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4亿元。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实验大楼、工程实训中心、艺术演播中心、各类报告厅、体育场馆等。图书馆馆藏丰富,纸质图书219万册、期刊800余种,电子图书252万册、数据库44个。校园环境优美,春华园、秋实园、芳华园、牡丹园、银杏林等景观园分布错落有致、各具特色,亭台水榭、鲜花绿树交相辉映、赏心悦目,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趋于优化。设有21个教学单位,拥有63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拥有山东琴书传承研究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动物生理生化及应用、能源化工与污染控制等4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脑心精准医疗与应用技术、牡丹基因工程育种及应用等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鲁西南特色高效循环生态农业省高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水浒文化研究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琴筝清曲、山东梆子、山东琴书3个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形成九大应用型专业群和十大跨学科平台,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小学教育、财务管理等5个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生物工程、音乐学、体育教育等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项目,拥有省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面向29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余人。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日益壮大。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目前在职教职工1690人,其中专任教师119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36人,高级职称教师478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培计划专家5人,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学名师等8人,获批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1个。聘用“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高水平专家15人、“海智专家”43人。常年聘用高水平大学教师和地方高水平人才200人左右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超过600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推进“质量立校”战略,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构建“一体两翼三经五纬”育人模式,聚焦“立德树人”任务,达成“又红又专”目标,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四维协同”机制、“五育并举”体系的“一二三四五”育人方略。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每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600多项;狠抓教风学风建设,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学生就业和升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坚持校城融合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效能。校地校企共建了菏泽乡村振兴学院、牡丹研究院、非遗文化研究院、黄河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着力实施校城融合发展十大工程,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对接。“十三五”以来,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SSCI收录523篇,出版著作111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23项,获批专利665项(发明专利10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开放合作办学取得突破。实施“开放活校”战略,以开放促新局,以合作谋共赢。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开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新领域,国际友好学校达到72所。加入了泰中教育联盟和“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加强“海智工作站”建设。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开展国(境)外访学、学术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促进校地校企合作发展,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建新型产业学院。推进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建设,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按照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十大工程,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截至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济南纺织工业学校、济南市建筑工程学校、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公用事业学校、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五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已走过57年的办学历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山东示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的发展定位,面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黄河国家战略中心城市”的服务定位,励志耕耘,砥砺精进,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产教融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等3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下设土木工程学院、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146574”党建工作体系,打造五大特色党建阵地,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架构“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大思政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荣誉称号,辅导员获教育部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1人,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3项,省一等奖4项。聚焦产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及济南市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商贸服务、数字创意、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8个专业群,开设40个招生专业,其中2个“3+2”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5个,牵头开发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本、编写国家职业标准9项、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量质双优。学院现有教职工67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高级职称教师占50.7%,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山东省教学团队7个、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济南市拔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3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高级人才6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库,常年特聘10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为学院顾问、产业教授。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学院与十余家行业协会、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华为、京东、天元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SAP公司、浪潮集团、中建公司等大型企业校企共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试点基地、通力电梯北方培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9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183个。牵头成立全国工业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教集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是国家5G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全域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全国典型。学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善治理架构,构建了深度融合的专创培养体系,形成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山东创谷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创业实体总数91个,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荣获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11项,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4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中央电视台《纪录东方》、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报道我院双创教育事迹,学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泉城众创空间。学生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1人、第五届“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2人。对标接轨,国际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构建了多国别、多专业、多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开办中澳、中德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泰国建设海外分校--海右国际学院,“中泰‘海右国际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18-2020年)。与马来西亚6所高校开展“专升硕”联合培养,与国(境)外30余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资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累计2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学院连续三年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面向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院现有国家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及省市级建筑、交通、机电等岗位培训点,积极承担全国建筑门窗安装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出租车从业资格培训、驾驶员培训、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同时承担山东省春季高考服装专业技能考试、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师资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任务。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济南市职成教研究所、济南市就业指导中心挂靠我校。学院《对口帮扶莱芜区大王庄镇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对口帮扶的黄鹿泉村被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能并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突出,69名同学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名单,入选人数全省前三。近三年学生获大赛国家级奖项508项、省级奖项514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政治素养满意度均在95%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点赢得社会高度认可,很多毕业生被中铁十四局、中建八局、山东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浪潮、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获评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山东最具网民口碑的高职院校、山东家长最喜爱的十大学院。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范”、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地方应用技术积累与转化的“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
  • 学校简介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历下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4.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0.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余册。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专家10人;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干事创业好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7个。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90多部;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立世界领先的玉米基因诱变突变体库,联合培育高蛋白玉米品种(系)6个,推广面积超过217万亩。学校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是教育部国家名校长领航工程基地、“国培计划”精品项目基地;建有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任务,每年培训80余万人。学校强化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深化。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
    学校简介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2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开放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大任务为国际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