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职扩招有关政策解读
2019-06-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高职扩招实施的背景? 

答: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明确提出“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4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持。

2.高职扩招实施的意义? 

答:高职扩招百万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关键时期,落实高职扩招任务,对稳定就业形势、厚植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3. 高职扩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力资源红利,整体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的生力军。

4. 高职扩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高职扩招丰富了生源构成,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大融合,倒逼高职教育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办学条件改善和评价机制改革,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成为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

5.高职扩招专项计划如何安排,参加扩招的院校有哪些? 

答:扩招专项计划实行单列安排。各招生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所处地域和考生报名情况,申请招生计划,省教育厅核准单列高职扩招专项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布。(《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45号)附表中的招生任务数是指导性的任务安排,扩招专项招生计划将由省教育厅另行发布。)

省内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具体名单如下:

序号地市院校名称
1合肥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2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3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4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5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6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7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8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9安徽外国语学院
10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11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1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13徽商职业学院
14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15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7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8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19安徽农业大学
20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21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22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3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24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5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26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27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8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29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30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31安徽新华学院
32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33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34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35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36安徽三联学院
37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38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39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40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41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42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43蚌埠市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4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45蚌埠学院
46芜湖市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7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8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49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50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51淮南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52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53淮南联合大学
54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55淮南师范学院
56马鞍山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7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58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59皖江工学院
60安庆市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61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62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3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64安庆师范大学
65宿州市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66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67宿州学院
68亳州市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69亳州学院
70阜阳市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7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2阜阳科技职业学院
73黄山市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74淮北市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75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76铜陵市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7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78宣城市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79六安市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80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8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82池州市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83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84滁州市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85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86安徽科技学院

6.高职扩招主要面向哪些群体? 

答:具有我省户籍或在皖务工(需提供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证明)、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按照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中有关高中阶段“同等学力”认定的要求执行)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未参加今年高考报名的高中阶段毕业生等群体(以下均统称“考生”)。

新入伍士兵,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小学、幼儿园教师,商务领域从业人员报考分别按照《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关于对新入伍士兵开展“入伍即入籍、退役即入学”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小学、幼儿园教师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做好商务领域从业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执行(上述文件考生可登陆安徽教育网http://jyt.ah.gov.cn/通知公告栏查阅)。已经参加2019年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再参加此次扩招考试招生报名。

7.高职扩招对高中毕业生的优势是什么?

答:高职扩招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升学机会,选择更加多样,不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8.高职扩招对中职毕业生的优势是什么? 

答:高职扩招使中职毕业生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通道,终身发展有基础。

9.高职扩招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是什么? 

答:高职扩招使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让更多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

10.安徽省扩招专项考生报名时间? 

答:今年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扩招专项考试招生报名时段为2019年5月28日至5月31日,2019年6月11日至6月17日。具有报考意向的人员可在上述时段到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履行报名手续(报名工作时间由各地确定)。

2019年10月将再行组织一次扩招专项考试招生报名,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11. 高职扩招考生报名办法? 

答: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地点进行报名。具体的报名办法按照《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扩招报名工作的通知》(详见https://www.ahzsks.cn/ptgxzs/3351.htm)相关要求执行。具体报名流程如下:

(1) 报名点

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以下统称“各级招办”)在本辖区设置高职扩招报名点,接受考生报名。报名点名单详见:https://www.ahzsks.cn/ptgxzs/3439.htm

(2)采集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并采像

考生报名时须仔细阅读并签署《安徽省2019年考生诚信承诺书》,交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留存,完成读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采像等后续报名环节。

考生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民族和出生年月)采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直接读取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获取。报名点通过单机版软件读取考生身份证信息,考生基本信息采集后不得修改。

考生的身份证信息、照片信息是考生上网填报信息的必要条件,无身份证信息的考生或无照片的考生将无法上网填报信息,后续也无法上报录取信息并注册学籍。

凡身份证无法读取的考生凭临时身份证或户口簿暂行通过录入的方式先行采集,待身份证办妥后补充读取确认身份证信息。通过录入方式采集身份证信息的考生必须签订《身份证信息确认承诺书》,并由报名点留存备查。无身份证的考生不得报名。

(3)上传数据

报名点将采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后,通过采集软件的上传功能将采集的考生身份证信息、照片信息上传省考试院。

(4)下发报名序号

报名序号是后期编制考生号的顺序依据。报名序号由省考试院统一设定,形式为A+四位顺序号的形式。各报名点将编制的报名序号按顺序下发至报名考生。

(5)上网填报

报名点上传身份证信息、照片后,考生方可上网填报报名基本信息。

(6)信息现场确认

考生报名信息确认与考生信息网上填报同步进行。考生报名信息在网上录入完成后现场打印《安徽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信息确认表》,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由报名点统一上交当地招办留存。

考生报名信息网上填报有误的,由报名点工作人员现场删除考生报名信息后重新上网填报。

考生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各报名点应逐一核对考生签字的报名信息确认表,确保信息一致。

(7)生成考生号

考生号由省考试院根据考生报名基本信息统一生成。其中第九、十位固定为“99”。

(8) 打印、领取《考生报名信息表》

考生号生成后,由各报名点打印《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信息表》,考生于6月19日-21日工作时间到报名点领取。

12.招生院校现场报名及测试录取办法? 

答:考生持身份证、《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信息表》、户口簿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按招生院校章程规定时间,到招生院校现场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核。

招生院校在考生现场报名时须对照考生填报的类型审核考生资格并采集考生志愿信息。报名结束后,通过省考试院数据报送平台上报报名数据库并下载考生报名基本信息。招生院校现场报名须在7月5日前完成。

招生院校按照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和招生章程针对不同类型考生组织不同形式的测试,并在7月20日前公示预录取名单。成绩信息和录取信息于7月30日前上报省考试院。

一名考生只能被一所高校录取,各高校要做好协调,确保录取信息不重复。

13.扩招专项计划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如何进行? 

答:教育部门负责普通高中、中职应届毕业生的宣传动员,教育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公安部门负责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信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退役军人的宣传动员,审核退役军人身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分别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动员及身份界定工作。

14.考生如何获取扩招准确信息? 

答:考生可关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高职院校招生网站,各大主流媒体发布的扩招专项信息及宣传报道。甄别虚假宣传,不要参加各类社会机构举办的任何补习班,谨防上当受骗。

15.高职扩招的各类群体如何考试? 

答: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须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职职工、残疾人等,文化素质考试免试,须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具体考试时间和方式由招生院校确定,请考生关注所报学校的招生章程和相关信息。

16. 高职扩招录取办法? 

答: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高职院校依据经审核公布的招生章程,按照文化素质成绩与职业技能测试成绩,择优录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职职工、残疾人考生,由各招生院校根据技能测试成绩择优录取。新入伍士兵,由高职院校组织现场测试,合格后予以录取。

17.高职扩招针对特珠招生群体,有无免试入学?

答: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取。

18. 2019年高职扩招开学时间? 

答:根据考试招生时间安排确定新生入学时间,10月份以前录取的新生,可在2019年秋季入学,10月份以后录取的新生,可在2020年春季入学。

19.高职扩招报名、考试、学费等费用怎么收?   

答:本次考试不收取报名费与考试费。学生取得招生院校的录取资格后,按有关规定收取学费。

20.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 

答:高职院校要严格执行高考考试招生政策规定。针对不同群体考生特点,严格人才选拔标准,严肃考试招生工作纪律,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违规行为。

21.高职院校对扩招入学的学生采取哪些教学形式? 

答: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针对不同生源群体,采取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实行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和弹性学期制,采取适合成人、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招生培养可以由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可依托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和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22.高职扩招学生入学后学籍管理如何规定? 

答:高招扩招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不得转入非扩招专项班。

23.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考生不同群体,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在高职学校全日制上课,学制为三年,退役军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可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不低于三年),学分制管理。

24.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能获取其它证书? 

高职院校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实行“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大赛获得奖项、各类荣誉实行学分转换。

25.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授课?

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可单独编班,进行单独授课。

26.扩招考生是否与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27.考生修满学制后获取什么毕业证? 

学生在校期间符合高职院校毕业条件和要求的,可获得高职院校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28.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享受哪些资助政策? 

答: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9〕19号)等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资助。同时学校结合实际,通过勤工助学、“绿色通道”、校内资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教育部、财政部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现代物流实验实训基地·教育部美国大学AP考点·中澳美国际合作办学基地·安徽省教育厅安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留学基地·安徽省首批分类考试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自2009年起年年被评为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海物流合作基地·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职业训练基地·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合肥学院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原名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680亩,建筑面积29.16万平方米,图书7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80万元。现有专任教师43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45人,外籍教师7人。学院下设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工程系、信息与计算机系、国际学院、基础部和思政部等,开设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产品开发等39个专业。现有省级质量工程30余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立项2项、校级百余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项目2个,教育部高职教育行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项目2项,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69个。目前,各级各类在校生近两万人,建院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学院不断丰富“涉外”内涵。自2001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高校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合作,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开展中澳合作办学,并与科廷大学、科文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实行学分互认、互派留学生制度等交流合作。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国内外近500家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7%以上,且就业质量高,连续五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引领作用,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制定了资助奖励办法,以赛促学。近年来先后摘取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3个。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先后获一等奖44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64个。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2013—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院均荣登全国Top300名榜,始终位于同类院校首位。学院高度重视党团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设计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尚能立业和创意创新等四大项目,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涌现出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大使、联合国实习生查天然,“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安徽省优秀青年”、“感动安徽十大人物之一”的好学生卢帅,“革命烈士”、“见义勇为模范”、“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合肥市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的好学生何九春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何九春烈士的英雄事迹作为中共安徽省委“两学一做”首场报告会在安徽大剧院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亲切接见学院领导,并对学院立德树人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庐阳区
    学校简介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2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3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包括金奖在内的一系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学生桥牌队多次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学校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一室一中心”)1个。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五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合肥工业大学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为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而继续奋斗!
  • 学校简介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市中心,北枕相山,南临濉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置、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党校、干校、职工教育中心,业务主管单位是安徽省教育厅。学院前身创建于1978年,现有机电工程系、能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培训部、成教处、实训中心等教学单位。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东、西、新三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学术报告厅、电教馆、餐饮洗浴大楼、标准化学生公寓和价值3000多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校内建有总建筑面积达238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和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有电工、电子、PLC、液压、通风等40多个实验室和语音室、大型微机室;有矿机、矿电、机电修配、数控、钳工、家电等30多个实习实训车间,可以同时为6000人提供实习实训,充分满足教学、实训、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除此之外,还拥有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学院现有纸质图书13.42万余册,电子版图书1.5万册以上,建有电子图书系统、校园一卡通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院现有教师188人,在现有教师中,专职教师160人,兼职教师28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85人。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依托煤焦化电盐行业,辐射周边区域行业和企业;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度发展非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工科、理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职业道德养成为核心,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淮北矿业”杯(煤矿安全),圆满完成了六个赛项的比赛任务,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参赛院校的广泛好评,因此安徽省教育厅获国家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北矿业集团被国家二十三部授予“特殊贡献奖”。我院选手在大赛上取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骄人成绩。2009年,首期设置工科类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六个专业,计划招生800人。经过4年的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专业的需求,科学调整和增设专业,专业设置增加到29个。多年来,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具有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知名、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皖南医学院地处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的历史名城——芜湖市,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学校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成为安徽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学校现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4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也是我校办学的主校区。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法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 个二级学院。学校初步形成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医、理、工、管、经、法6 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 个。学校是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5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和应用心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培育专科20个,3个专科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百强。现有各类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969人,研究生1421人,成教学生6355人。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269人(含直属附院),专任教师1091人,高级职称718人,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名教师荣膺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和技术带头6人、后备人选11人。1个教师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2个教师家庭荣获“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拥有一批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有创建了我国首个神经病专科病房、撰写首部神经精神专著的刘贻德教授;有我国定量药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孙瑞元教授;有潜心本草研究六十载,辑复了经典名著《新修唐本草》的尚志钧教授;有国医大师、全国七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的李济仁教授;有德技双馨、我校捐献遗体第一人的汪桐教授,更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正是一代代皖医人的薪火相传、无私奉献,奠定了学校事业的基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 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6个、省级精品类课程41 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省级智慧课堂(含试点项目)12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有10个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疾病非编码RNA转化研究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皖南地区植物药活性筛选与再评价工程实验室、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8.6万册、电子图书430万册、中外文报刊1116种。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与合作,与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近年来,组织选派200余名教职医护员工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交流、进修、访学、培训等;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陆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先声药业集团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2020年,与芜湖市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高水平大学。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0所。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建于1888 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南及皖江地区医疗、预防、康复、急救的中心。该院于1926 年创办“芜湖医院护士学校”,1936 年更名为“芜湖医院怀让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曾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时有“北协和、南怀让”之称。第二附属医院建于1949年,原为宣城地区人民医院,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整体划归我校,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一批有较高声誉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实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近七万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皖医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发展目标定位,深入贯彻创新、特色、应用、开放、协同发展导向,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引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1904年,桐城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先生遗志,在桐城学堂创立师范班,开启了近代桐城的师范教育。100多年来,历经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44年)、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1年)、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1957年)。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桐城师专。2015年在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合格评估中获得良好等次。2021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位于桐城市东部新城的新校区办学。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坐落在桐城市东部新城学苑路,这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北距合肥90公里,南至安庆70公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京港高铁、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德上高速、岳武高速、206国道贯通全境。桐城师专新校区规划建设1000亩,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占地650亩、16个单体建筑共16万平方米的建设。校园整体建筑设计以灰白为基调,端庄沉稳,兼具师范教育气韵和桐城人文特质。学校现有思政教学部、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6个教学系部,全日制在校生5569人,教职工2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4名,其中教授4名,硕士以上学位122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11名,“双师素质”教师52名。学校共开设专业17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艺术设计),教育部“专业与课程改革”示范项目1项(小学教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设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学前教育、小学英语教育),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2个(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企业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示范教研室2个,省级示范课5门。桐城师专建有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图书馆藏书33.7万册,数字资源量36549.5GB,现刊500余种;建有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建有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财会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视频课程制作室等13个信息化实训室和系属63间实验实训室,开设76门网络实践课程,网络信息点788个,无线接入点211个,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总值共10202348.37元,生均2040.47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30个,校外实训基地167个。桐城师专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体卫工作双优学校”、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全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安徽省“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2000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余名,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95%以上,办学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安庆跻身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地区行列奠定了优良的师资基础,为皖西南乃至安徽省基础教育的振兴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师范主体、区域特色”的办学定位,牢固树立“质量先导、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开放办学”的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精品特色专业”为重点,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高素质师资和创新型应用人才,积极服务基础教育新发展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