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10年高考7高职自主招生 3月5日前申请
2010-02-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天(2.1),重庆市教委表示,2010年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学院有7所,增加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两所高职学院,其他5所分别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中职学生可在3月5日前,向7所高职学院申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单独招生专业和申请流程都可在各高职学院网站进行查询。但通过这次自主招生并被录取的学生也不能再参加高考了。

热门院校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市江津区
    学校简介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院校代码:14237),学校前身是2001年创建的原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斌鑫学院。多年来,学校传承了军事院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以崭新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学校位于重庆高新区、西部科学城核心的双福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距离市中心仅20分钟车程;距离轻轨5号线1公里,毗邻重庆大学城和西永微电园,文化氛围浓厚,集现代工业园、物流园、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园区;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2000人;校园绿化覆盖率80%以上,学生公寓宽敞明亮,带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宽带等设施;学生食堂、生活服务中心、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设施先进规范,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学生优先选择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专升本专业,升本渠道畅通;两校的合作与贯通已形成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合作发展典范。学校形成通信工程与物联网、大数据与数字媒体、汽车维修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商务信息化管理等专业学科群。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安装调试、运营维护、手机APP等形成了通信类专业特色与优势;适应网络产业需求,专业建设将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完美融合;汽车的电脑控制与监测、车联网、智能制造已成为汽车类专业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智慧城建类专业特色优势鲜明;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学校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7大专业群,凸显“电讯”特色与优势。依托“互联网+”产业经济变革与升级,商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普及化已成为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鲜明的“电讯”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流高水平的高职院校。undefined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778人,专任教师705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副高以上职称1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5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283人;近五年,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累计317项;承担市级教改项目22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2项、市教委科研项目20项(重点2项);公开发表论文592篇,其中核心论论文37篇,EI收录7篇。建成一流课程、金课、在线课程累计148门,公开出版教材专著120余部。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越。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了1万5千平方米的独栋数字化图书馆,功能齐全,美观大方,馆藏各类图书近78万册,近2000个阅览座位向读者提供全面服务。学校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建成了11大基地148个实训室,教学科研实训设备价值8300多万元,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达到160个,实训工位万余个,可满足15000余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其中,在民办高校中率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21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8000余万元新建成了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与物联网、数字媒体技术、汽车维修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智慧城建、数字经济、现代商务运营管理、智慧健康管理、数字化航空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一站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由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和宣传最新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负责贫困残疾学生精准帮扶政策落实,开展征兵入伍工作政策的解读与组织,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6%以上,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选拔,支持学生参军,扶持学生自主创业。在重庆高校中我校率先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2015年获重庆市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就业示范中心”。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稳定性好,学生就业薪资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 学校简介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位于万州的塘坊校区、沙河校区,位于云阳的梨园校区。现有在校生10998人,教职工601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3人,博士(含在读)、硕士学位教师269人。23个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办学历史悠久。始创于1914年3月,时称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8年,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视察川鄂政务,来校书写“树之表旗”匾额,题写校训“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校训碑至今矗立校园。百年来,弦歌不辍,声名远播。红色文化厚重。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革命先辈萧楚女、恽代英、朱德、刘伯承等曾在学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革命先烈刘伯坚、蓝蒂裕、赵明恩、彭咏梧、开国上将陈伯钧等在学校接受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中有11位“红岩英烈”;51名学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走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追求真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志的红色师魂光耀三峡。师范文化深厚。建校之始,依据《奏定师范学堂章程》开设师范教育课程。百年来,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坚持培育幼教英才,研究幼教科学,服务幼教事业,追求卓越发展,探索“校地园协同、学训教一体”,以坚定的教师职业思想为引领,严格锻造教师职业技能基本功,积淀形成“三种素质、五种能力、十五项基本功”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办学条件齐备。占地1070.35亩,固定资产2.0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5391万元。学校建有微格教室、三笔字、钢琴、舞蹈、美术、手工教室等基本技能实训室533间,仿真实训室、心理观察、游戏、陶艺、动漫制作、数字媒体等专业实训室92间。建有国家级书画等级测试站、重庆市普通话等级测试站,每年测试考生1万余人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9.81万册,电子图书51.03万册;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0Mbps,有网络信息点3120个。办学特色鲜明。坚持“姓师”,举办有10个师范专业,培育师资及管理人才。坚持“为幼”,以学前教育为特色骨干专业,培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支撑专业,致力于服务三峡库区乡村学前教育和托育事业振兴。坚持“服老”,积极响应国务院对老年康养事业发展的新规划,开设“智慧康养”专业群,致力培养服务城乡老年护理、老年康复、康养管理人才。坚持“向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一线,服务“一老(老年人)一小(婴幼儿)”。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立项市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市级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市级专业能力提升项目2个;市级双基地建设项目2个,市级立项教改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60余个。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卓越乡村幼师项目发挥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升综合效能。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教师荣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69人次。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319个,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0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44项,市级一等奖54项、二等奖94项。学生排舞获全国排舞联赛多项冠军,学校被评为全国阳光排舞五星级示范学校。2017年、2019年两次参加重庆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均获一等奖;2019年、2020年两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赛项,连续获一等奖。社会影响显著。承担建设国家级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重庆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基地、重庆市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基地、重庆市幼儿园园长二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重庆三峡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学前教师教育专委会会长单位、重庆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机构、重庆市美育改革实验学校、重庆市教师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喜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正在为早日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德国工程学院是重庆移通学院的二级学院,设有经教育部批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两个本科项目,与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等10多所德国合作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已顺利送出近千名学生至德国合作大学就读,在校预备赴德国留学学生1700余人。2014年1月,经教育部(教外办学函[2014]5号)批准,重庆移通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MOE50DE2A20131577N)获准正式对外招生。2021年3月,经教育部(教外函[2021]8号)批准,重庆移通学院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MOE50DE2A20212159N)获准正式对外招生。办学特色:国际化育人模式学院按德国高校标准制定科学、规范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精选国际师资队伍(双语教师:60余名、语言外教:20余名、德方合作高校教授:10余名,德国合作院校教师授课比例高达56%),采用原汁原味的德国育人模式(超小班、双语教学、研讨式)。小而精的教学体系学院引进德国先进的教学方式,采用超小班,中德、中英双语教学,课堂师生比例1:15,双语授课比例90%以上,让学生渐进式接轨国际课程,助力海外学习。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学生为本,设有学生导师、项目导师、出国导师、企业导师等组成的导师团,全方位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导师团覆盖率100%高质量升学就业学院赴德学生毕业率100%,毕业生拥有外语、专业及国际跨文化优势,高质量就业率100%,硕士研究生升学率50%,世界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率15%。
  •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两所1951年开始办学并保持良好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近3500亩,已建成校舍建筑总面积约68.7万平方米,在建校舍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主校区位于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地处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腹地、重庆建设科学城的智核所在。东邻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有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配套。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4万多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96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万余种,并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学校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第一批重庆市文明校园。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博士550余人。有各级各类人才100多人,柔性引进院士5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3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7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人才)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6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9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重庆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有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34个。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160余人。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数理与大数据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体育部、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等16个学院(部)。有化学、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艺术设计等67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级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4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教学平台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3门。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体育竞技舞蹈等竞赛中获得了400余项国家级奖励。2015年、2019年两次获得第9届、第14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2016年包揽第十届世界网络炼钢大赛中国大陆赛区前5名,连续获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理、工、经、管、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工业发酵微生物、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稠油开采、油气生产安全与风险控制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3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201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3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000余件。“十三五”期间,年科研经费均超过亿元。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美国伯特利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美国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等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组织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协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环境,先后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精心打造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节、体育文化节和民族传统文化系列、现代大学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公寓社区文化系列活动、“红五月”主题系列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类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元旦晚会等传统活动,积极举办英语配音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各类专业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校是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坚持以“立德立人、求是求新、载文载道、为国为民”为办学宗旨,大力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的学校精神,紧扣“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万州区
    学校简介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被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工学、文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理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3039亩,校舍建筑面积72.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6.73万册,电子图书178.25万种。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及以上学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27人。有6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数学),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土木水利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教育、土木水利、旅游管理7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412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0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2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9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9人。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4人,学术团队12支。在职教职工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英才5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名师1人,优秀教师1人,骨干教师13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学校近2届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一流专业2个,省部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省部级特色专业、一流专业等2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部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43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6项。近5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500余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部及以上奖34项;获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特等奖;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10连冠,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团体13连冠;巧固球队代表中国组队参加第三届东亚巧固球竞标赛,男、女队均获第一名。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近5年,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31项,其中,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9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549项,获批省部级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2个,获国家授权专利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652篇,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1294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65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336篇,CSCD来源期刊文章326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