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专科自主招生将报名 四大观念误区别再犯
2011-02-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晚报记者 张茜茜

  上海今年将继续实施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今年将有26所学校参与招生,与2010年相比又增加了2所。今年的招生计划为10266名,含招收退役士兵计划80名。据悉,考试报名将自2月18日启动。本期升学周刊搜罗了考生在报考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常见的四大误区,帮助考生把握机会,进入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学习。

  误区一:把自主考当“练兵”

  不少 “练兵”心态的考生认为,依法自主招生考试是高中生和三校生同考一张试卷,对三校生不划算。而5月份的 “三校生”高考试卷难度要比这次简单,到时学校和专业选择会更多。还有些高中生只填报一个最好的院校志愿,如果考不上就决定等到六月高考后的专科录取,届时招生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性更大。

  建议: “练兵”心态不可取。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最开始只针对应届高中生,随后逐年放开,报考对象可以是历届和应届高中生、三校生等。而5月份的 “三校生”高考报名对象主要为应届三校生。加之今年的招生院校增加,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对一些成绩一般的高中生来说,等六月高考本科阶段录取结束后,会有一些本科线下生一起参与竞争专科当中的好的学校和专业,学生的竞争难度反而增大。

  误区二:民办比公办院校差

  很多家长都偏好公办院校,他们认为公办院校的教育质量有保障、学费也低。有的家长更是表示非公办院校不填。

  建议:在专科志愿填报中,考生不妨以专业选择为优先考量。具体而言,考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挑选出来,看有哪几所学校招收这个专业,然后一一咨询这些院校,将彼此的师资、办学条件、就业情况等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高校,没必要迷信公办院校。

  误区三:热衷选择“管理”专业

  物业管理、工商管理、涉外事务管理、金融管理……相比技术类偏强的专业,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都会挑选那些听起来是“坐办公室”的专业。有些家长一听一些技术性专业名字就会将之和“工人”联系起来,怕小孩“吃苦”。其实,很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工科专业知识为基础。如动漫专业,它就是基于电子信息类知识的一门学科。

  建议:考生不要光青睐“热门”和“时髦”专业。有些看似“冷门”专业,其实就业前景非常好。还有不少学校与企业合作,推出了“就业承诺班”对学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这些企业工作。

  误区四:考本科院校有利专升本

  虽然是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但往常却有很多家长瞄着本科而来。一些家长误认为只有本科层次的院校才能专升本,这也是不正确的。上海目前每年有十多所院校参加“专升本”招生,对所有院校的专科学生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

  建议:专家指出,考生首先要明确所填报的专业方向,今后希望往哪方面发展。其次,考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后,要主动了解学校,上学校网站并最好到学校实地考察。最后,则要看录取的可能性,设计合理的志愿坡度。

热门院校

  •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2900余名。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2.9%。学校实行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并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李斌技师学院。学校致力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地近14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27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交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1992年8月,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办,校名为“杉达大学”,并于当年秋季面向全国招生;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建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上海杉达学院”,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校29年,学校恪守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建立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保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学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12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8万册。学校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现设有胜祥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部、体育教学部、沪东工学院、嘉善光彪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部)。现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3.2%,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2.1%(博士33%)。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5.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成立时尚学院、金棕榈数字化产业学院、华钦学院、华为ICT学院(2021年3月又与华为签订深度合作框架协议)、曙光大数据学院、创新与创业学院等平台;2021年,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获批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培训和毕业设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模式,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政府扶持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配套投入,完成90余个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项目,拥有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以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40余个。学校借鉴国际办学模式,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互认;引进外籍教师和具有国际背景优秀教师,组建中外教学团队,利用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校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合作项目,各二级学院均有合作交流项目。2002年,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的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16年,学校与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合作开展高级管家课程培训;2017年,学校利用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教育资源,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展财务管理(CIMA方向)班教学项目;2017年,学校金融学专业与高顿财经合作,开设了金融学(CFA方向)实验班;2021年,学校与英国基尔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分别开设了会计学(双语教学)及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班级。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首批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酒店管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8个)、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护理学、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金融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上海市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8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上海市教学名师、“海外名师”项目;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教育教学成果。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管理、引导自信、导向自主学习,形成外语、计算机能力特长,养成团队精神与人际沟通等基本素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奖项。近五年,全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均高于全市和同类高校水平。面向“十四五”,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学校的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学校以2021年(迎接建校30周年)为起点,至2030年(迎接建校40周年),初步建成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至2040年(迎接建校50周年),全面建成在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办学优势和广泛吸引力的民办高校。学校是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上海市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中共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杨浦区
    学校简介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姚耐先后任院长。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上海市政府签署共建上海财经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翻开了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目标奋进的新篇章。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占地812.9亩,共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现有各类在校生20470人,从学生分类看,全日制本科生8066人,硕士生6509人,博士生1335人,留学生501人。有专职教师1001人,正高级234人,副高级358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上财人铭记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坚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财经管理和相关专业人才。学校正在为建设成为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校训】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愿景】基于卓越的研究和教学,努力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使命】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探索真理,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匡时济民,参与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发展。传承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理念】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战略】坚持现代化战略。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化建设为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坚持信息化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持续提升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市宝山区
    学校简介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03年,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1984年,张惠莉女士传承爱国教育先驱的教育理念创办了“震旦教育”。在完成了对民办教育的初步探索之后,张惠莉不忘初心着力举办高等学历教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学院秉承马相伯先生倡导“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的校训,育就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震旦教育”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19年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高职院校。2018年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及《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为有利于学校发展,学校选择了机制体制相对灵活的营利性学校属性。学校将继续秉承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办成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职院校。党委书记黄晞建教授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名誉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校长冯伟国博士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教授。是上海市著名职业教育专家、三届上海市“双名工程”职教名师基地主持人、入选“上海市改革开放职业教育40年40人”杰出贡献名列。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较高,教师赴国外培训近100余人次。2009年以来学校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市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上海市085重点专业5个。学院一贯重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学院建有占地面积50亩“震旦创谷”,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和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合作,享有临港特别优惠的税收政策及震旦教育基金会提供的创业基金双享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舞台。学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的本土人才。迄今已与十多个国外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合作办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同年获批与美国锡耶纳赫兹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营造氛围 打造品牌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本校的校训、培养目标、教育理念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在师生员工中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转化为共同愿景、奋斗指南和行为规范,从而提升本校文化软实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7个注册社团会员2200余人,各类社团活动参与率高,达9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等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每年以学生会团委27个社团组织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社团专场汇报演出、社团招新、社团嘉年华等社团活动。天使之翼社团连续十二年传承上海悦苗寄养园、罗福养老院爱心志愿行动,满天星青春健康同伴社连续三年承接中国计生协“与爱同行”青春健康高校项目等。武道社参加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以及上海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高校本科组中荣获8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的佳绩。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2020年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21年JFC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华东赛区季军、2021年再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15-2019年读上海市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全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先进典型佳绩频传,红十字会社团参加2021年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暨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初赛4个项目均荣获一等奖,决赛获团体二等奖和救护演讲项目三等奖。多途径专升本学院本着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愿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设计了多渠道深造的路径:1. 助力升本:毕业前参加“专升本”考试2. 绿色通道:艺术类考生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一等奖免英语4级参加面试专升本3. 入伍复员升本:上海兵源服役两年后,可免试专升本入学,毕业后可落户上海政府及学院奖优帮困政策学院认真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学生资助的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优秀学生可申请奖学金(详见下列表格),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毕业后可在上海就业毕业生毕业后学院可推荐在上海就业,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在缴纳社保6个月后,就可以由个人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办《上海市居住证》。获得居住证后,再由单位为其申请居住证积分,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具体政策详见上海人社局网站)就业方向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8%左右,且专业对口率高、起薪标准高,大量优秀毕业生已就职于知名企业。面向世界,国际视野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迄今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瑞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十多个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元化的出国深造渠道赴境外带薪实习的机会直接感受国际先进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学院建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新闻演播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实训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中心、4个上海市教委教学高地,23个实验中心、109个校内实训室(涵盖所有专业并得到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支持)、17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3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3余万册、报刊杂志360余种以及电子图书855GB;拥有完善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建有400米标准化田径场、室内篮球场、1200座大礼堂、100余座实验小剧场、影视观摩厅、体育艺术活动中心、文化长廊、教育超市、咖啡吧、面包房和生活服务一条街等。学院为学生提供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学生公寓室内置有上床下橱、写字台、空调、电扇以及供应冷热水的卫浴间。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奉贤区
    学校简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创于1954年,是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同类型高校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凸显“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科技创新文化,追求“卓而独特、越而胜己”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建有以“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为引领、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为协同的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700余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大力弘扬“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的大学精神和“明德 明学 明事”的大学校训,聚焦未来工程师关键能力,构建“爱科技”“六融合”“双协同”卓越引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6个,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1个;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42门;获批教育部和上海市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个;近两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单位)、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近五年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3000余项,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长期处于上海高校和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科研实力突出。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依托、服务和引领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拥有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香料香精化妆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6个,拥有香精香料及化妆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物理气相沉积(PVD)超硬涂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光探测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学科平台16个;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产业研究院、上海市大学科技园、上海创业学院、中欧知识产权学院和各类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平台。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2021年学校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上海市同类高校第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86人,博士生导师37人,“双师型”教师812人;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159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22人次、省部级人才137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国际交流活跃,影响日益提升。设有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分互认高校数达51所;近年来,共派出2000余人次学生赴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国际化妆品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共建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老挝铁道工程人才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铁道工程技术人才,获批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和协同科创工作,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谱写新篇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为使命、以开放合作和数字赋能为路径、以大学治理体系优化为保障,努力打造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优选地和特色学科专业培育地,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民族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