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高考报名12月15日全面启动,高考呈现十大变化
2011-12-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笔者从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于今日开通了2012年高考网上报名系统,标志着我区明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正式开始。我区明年高考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变化。

  一、我区高考十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报名时需要采集考生本人的笔迹。在确认报名阶段,考生要在体检表上写一段话,然后由招生考试机构扫描在电脑中,网上阅卷时调出该考生笔迹来进行比对,通过笔迹鉴定来查处替考行为。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提醒,考生一定要本人写这段话,不得由他人代写;蒙语授课、朝语授课各报考类别考生在指定的笔迹采集区域分别用蒙文、朝鲜文书写相应的指定文字内容,其他考生在指定的笔迹采集区域用汉文书写指定文字。

  变化之二包括艺术类美术专业统考在内的所有科目考试都在标准化考场进行,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回放录像。

  变化之三是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中美工设计类参加美术统考。以前这部分考生不参加美术统考,今年要参加我区组织的美术统考,并单独划线。

  变化之四是非美术的其他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评方式有所调整。每所学校建立参加测评的教师数据库,参与评分的教师由自治区教育厅纪工委派出的巡视员随机抽取;区内院校现场出分,网上公布。

  变化之五是双语教学考生考试科目及记分办法有变化。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学高考学生考试科目及记分办法>的通知》,自2012年起,“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即以蒙古语授课或朝鲜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高考考生须参加蒙古语文(甲)或朝鲜语文、民族汉考三级(代替高考汉语)、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共五个科目的考试。记分办法是:总分1: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均按100%计入总分,蒙古语文(甲)或朝鲜语文和民族汉考三级各按50%比例折算作为一科成绩记入总分。总分2:蒙古语文(甲)或朝鲜语文、数学、文综或理综均按100%计入总分,外语和民族汉考三级各按50%比例折算作为一科成绩记入总分。

  2012年起,“三语”实验班学生高考时使用蒙古语文(甲)试题,执行双语教学一类模式考试科目及记分办法。

  双语教学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文(乙),高考学生须参加语文、蒙古语文(乙)、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共五个科目的考试。其中蒙古语文(乙)和外语各按50%比例折算作为一科成绩记入总分。

  变化之六:民族汉考取消听力考试。

  变化之七:网上阅卷。高考文化课及全区美术类统考全部采用网上阅卷的评阅方式。

  变化之八:高考录取批次做适当调整。据了解,2012年我区高考的录取批次将根据实际情况,在2011年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变化之九是指导考生考试及填报志愿等又有新途径。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将出版《2012年内蒙古高考指南》,包括政策解答与数据分析两部分,考生可在网上报名页面进行征订。这两本书对于考生了解政策以及网上填报志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变化之十是加大考生民族成份核查力度。汉族考生如按少数民族身份报考,经查实确为虚假伪造情况的将严肃处理。考前发现的取消考试资格,考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乃至取消学籍。考生实际身份不是少数民族,但二代身份证是少数民族的,先按二代身份证扫描,由旗县区招生考试机构出具证明,传真至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信息中心修改民族成份。

  二、报名基本流程

  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报名时间为:2011年12月15日上午8:30至2011年12月27日下午18:00。分为网上预报名和到旗(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照相确认信息两个环节。

  考生首先要进行网上预报名,登录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www.nm.zsks.cn)填写相关信息。结束后系统将生成《考生预报名表》,该表由所在学校或单位(往届生和无工作单位的社会考生交乡镇、街道办事处)审核鉴定加盖公章。考生须使用农行银行卡进行网上交费。

  照相确认报名环节时考生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原件、《考生预报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到旗(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签字确认本人基本信息和报考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并在《体检表》的指定区域内按要求书写指定文字,以采集考生本人的笔迹信息。

  三、考生报名注意事项

  1、网上缴纳报名费要用农行的银行卡,保证交费前卡的余额充足,考生报考费是190元,考生在缴费前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参加口语测试,是否参加美术统考,或者是体育专业测试,这些需要在基础费用上额外交考试费。一定要正确选择科类,以免考试课程和实际不符。

  2、网上交费时,为了避免交费不成功,考生不要在同一窗口为几个人交费。给一个考生交完费用,必须关闭浏览器再为另一个考生交费

  3、高考确认报名时一律要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没有的要在当地的公部门赶快办理。

  4、提醒密码一定不要泄露给其他人,联系电话和手机以及通信地址一定是本人或家长的。

  5、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已经制件了今年的高考报名报志愿的视频培训教材,并下发到中学,考生一定要在报名前认真学习观看。

  据统计,截止12月15日17时发稿时,我区已有116497 名考生完成高考网上预报名。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锡林郭勒盟9所大中专院校整合组建而成。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前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曾莅临学院,对学院的办学工作及成绩给予肯定。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609亩,建筑面积43.85万平方米。设有医学系、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护理等51个高职专业及部分中职专业。实训、图书资料等条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77人。已基本形成了以高职为主、中职教育和合作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为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2019连续三年入选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入选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职业院校官微五十强院校”;2020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得了教育部老年护理、汽车维修、Web前端等11个专业1+X试点高校;是“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基地”、自治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三风一训”:校训:今天的实力,就是明天的机会学风:学中做 做中学教风:博学善教 敬业爱生校风:立德树人 明礼诚信教育理念:成就每一个人奋斗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学校简介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昭乌达盟农牧机械化学校。1988年,改建为“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2004—2005年,赤峰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赤峰财经学校、赤峰民族技工学校、赤峰黄金技工学校并入;2011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晋升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占地面积503亩,固定资产总值1.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建有大型实习实训车间13个、实验室59个、校外实习基地40多个,实训教学面积约3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藏书28万册,电子图书17万册,职业教育视频资源近千集。学院是赤峰市花园单位,校园环境优美,建有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综合体育馆以及标准草坪运动场等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校园建筑总面积12.3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在校生5737人,其中高职4514人;中职和技工教育1223人。教职工493名,其中专任教师392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15名,副教授及高级讲师20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9人,“双师型”及一体化教师220人。学院拥有数控应用技术和会计两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名自治区“草原英才”;2名自治区级专业带头人,13名市级专业带头人;2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学能手,12名市级教学能手。 学院实施院校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机械与自动化系、经济管理系、新能源与电子信息系、轻工化工系、冶金与工业设计系、建筑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智能制造学院等九个教学系(部、院),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为辅,同时开展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办学格局。专业设置立足产业急需,现开设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会计、财务管理、新能源装备技术、电子商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34个高职专业,已形成以机械、电力、冶金、矿山、能源、化工、建筑、财经为主体的专业体系。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为自治区骨干专业,会计电算化、机电技术应用、工业分析与检验、工艺美术为赤峰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示范专业,《基础会计》、《西门子-PLC技术》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建校60余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工科特色,综合发展”的办学定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4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到我院视察;2014年5月30日,实行集团化办学,成立赤峰工业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6月,挂牌成立内蒙古民族工业技师学院;2016年12月,获批成立自治区级机械制造技术院士工作站;2017年5月,成功举办赤峰市首届工业品博览会;2018年7月,承办2018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智能制造及3D打印造型技术两个赛项的中国区决赛。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秀竞赛基地、增材制造(3D)打印造型师培训鉴定培训基地。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2015年度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第二届“信用赤峰·诚信单位”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美丽的鹿城——包头,始建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实训设施完备,智慧校园基本建成;学校的千亩校园是国家AAA景区,200多个各类实训基地的设备规模过亿元。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成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形成了一万五千名各类学生、近千名教职工的办学规模,拥有国家骨干专业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0个,设有15个教学系部,覆盖食品药品与粮食、生物与化工、农林牧渔、装备制造、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资源环境与安全、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5个专业大类51个高职专业。现有专任教师近700人,高级职称教师230人,“双师型”教师370人,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3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4名、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1名、自治区技能大师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6名、包头市公共安全首席专家1名、鹿城英才7名,拥有一批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学团队,自治区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和2012年,先后以优良的办学状态通过了教育部评估,2013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成为自治区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发展活力,形成了党建工作“五落实”制度、学生党建“七进”等一系列具有轻院特色的党建工作方法,全校党建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中加强,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组织、阵地、经费、任务、考核“五落实”,切实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行党建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进企业、进网络、进社区、进营区“七进”新模式,立足高职新特点,积极探索“学生学习生活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方法,着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新形式,着力打造主题教育基地和主题教育活动。由600多名党员群众捐建的“初心园”在2019年7月1日建成开园,成为师生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学校各党组织以党员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支教助学、组建乌兰牧骑小分队、为党员发放“党员政治生日卡”等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主题活动有内涵,干事创业有激情”的良好氛围。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的发展之路;坚持“以育人质量树品牌,以社会服务促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进步”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轻工特色优势,面向现代服务领域,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程,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知识为支撑,具有专业特色、职业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在发展过程中,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践行“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的育人方略,创新“招生工作、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和“德技并育、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实施“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要素育人”,推进学校“1251”育人工程。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双创”实践平台,打造“双创”师资队伍,营造良好“双创”氛围,取得了一批“双创”成果。在2016年,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进入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行列,成为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示范校。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拓展合作和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学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成立包头轻工职业教育联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信得过”的人才。学校与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专、本科函授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校与包头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创办了包头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包头市志愿服务学院、包头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基地、包头市旅游学院等。学校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与蒙古、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学校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在总结办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提出了“崇尚实践、崇尚技能”的校训、“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尚能、爱生善教”的教风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吃苦、学会创造”的学风;将“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的大爱情怀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以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用专业技能养成培育敬业精神,用志愿服务文化培育服务精神,用“双创”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时代精神。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进入首批自治区文明校园行列。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报告显示: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教学服务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就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己任,为企业、社会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服务,努力把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土默川腹地,是自治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国家城市建设部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举办本科层次教育,更名为内蒙古建筑学院。1961年,由于经济等原因自治区政府决定进行院校调整,将内蒙古建筑学院又恢复为中专建制,更名为内蒙古建筑学校。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197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采暖通风和建筑企业管理等专业举办本科层次教育,连续培养了6届本科毕业生。199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六所建筑类重点中专学校之一。1999年7月,经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关系由自治区建设厅调整到自治区教育厅。2002年3月,学校更名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内蒙古建筑工程技工学校并入学院。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在办学能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学生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11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8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试点院校;2016年5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校;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6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是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行指委市政工程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理事长单位。建校64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励学力行,善建筑成”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本科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成人教育的办学定位,着力打造建筑业现场工程师和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筑业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基地,建设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建筑类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和自治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业已形成“育培并举,五大基地”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山水绿景生态建设学院)、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交通与市政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部、军体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等14个教学和教辅单位,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等17个管理服务职能部门。学校现有生态、新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94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3月,固定资产总额近10.6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图书62.2万册。设有建筑施工、材料、测量、装饰、艺术、采暖、通风、供热、给排水、机电、消防、交通、管理、信息、传媒等校内专业实训室94个,内蒙古建设行业开放性综合实训基地、内蒙古BIM应用与研究中心等政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与行业企业建立校外稳定实习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149个。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9门,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X试点专业18个。近年来,学校《集成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互联网+土建类职业课程”》等5项教改成果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四方协同,匠心营造—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模式》等5项教改成果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现有教职工583人,专任教师480人,高级职称2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9人),硕士以上学位340人,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逐年攀升。现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6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3人。获得自治区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荣誉称号26人。学校坚持“融通校企资源、共育塞外鲁班”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工为主,建筑特色,在保持建筑类专业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各专业群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现已建成以土建大类为主,兼顾交通运输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信息管理等8大专业群、46个高职专业的布局。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通过合作办学形式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目前,分别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合作举办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会计学等7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学校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内蒙古、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自治区“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400余人,其中职业本科学生663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年内跟踪就业率达100%,连续多年位居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8万名毕业生,自治区建设行业业务骨干中我校毕业生超过75%。学校内蒙古建筑职工培训中心(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年承接社会和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近万人次。学校在“发明杯”“挑战杯”等国家级“双创”大赛上获奖25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多所区内外院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先后与美国盐湖城社区学院、美国福克斯谷社区学院、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等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正积极探索中俄、中蒙校际交流机制,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提升质量和融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与英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以联合办学、专业共建和课程引进等方式开展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维稳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五一劳动奖”荣誉称号、察右前旗人民政府2018年度“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定为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2020年10月修订)
  • 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市
    学校简介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植根呼伦贝尔,紧扣区域和行业需求,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推荐学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76.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3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95.2万册、电子图书40.81万册、数据库2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036.33万元。学校设有23个学院、20个党政管理机构、3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47人,其中本科生12944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16人、专科生703人、留学生6人、成人教育学生195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159人,其中专任教师69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1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8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579人。教师中有全国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8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3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学校近几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科研论文4090篇(其中SCI、EI等检索101篇),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6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有自治区“草原英才”3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3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2人。学校与呼伦贝尔市所属旗市区开展校地合作,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合作,围绕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有优势、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一定声誉,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