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公布2010年高考暂行照顾录取政策
2009-11-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11月9日讯(记者 王端鹏)11月20日起,2010年普通高考将开始网上报名。日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2010年高考暂行照顾录取政策:8类考生在明年的高考录取中,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分,或享受降低投档分数线的照顾。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该照顾录取政策只是暂行方案,今后如有调整将及时通知并按新政策执行。下列考生在录取时可以享受增加分数或降低投档分数线照顾:

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其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高中教育阶段见义勇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凡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考生,可以向学校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之内的考生可以向学校投档。

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劳模青年,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之内的考生,可以向学校投档。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下列奖项且同时符合保送生资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如未被保送录取参加高考录取时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范围以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中公布的竞赛名称为准)一等奖以及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烈士子女,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20分以内的考生,可以向学校投档。

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可以向学校投档。

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低于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以下10分之内的,可以向学校投档。

考生若同时具备上述几项享受加分和降分照顾条件,只选其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不重复计算。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考试资格以及录取资格,并追究有关参与者的责任。此外,下列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高等学校应优先录取: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位于胶州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内,淮河路1007号,学校地处胶州湾北侧,加之北邻胶东机场,南接胶州湾跨海大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约503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0.3万平方米。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约为12.9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7.08亿元,一期教育装备总投资0.89亿元。2020年3月22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批复》(鲁政字〔2020〕46号),同意设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管理为主。2020年5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教发厅函〔2020〕22号),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2020年10月10日,学校首批学生入学。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人才培养及办学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学校深入研究办学定位,基本明确了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规划。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将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丰富专业内涵。学校2020年首批5个招生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在高质量办好教育类专业的基础上,对接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发展商贸类、旅游类等专业,2021年新增7个招生专业,分别是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中文、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目前,学生总数1460,教职工120人。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潍坊市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潍坊市政府主导举办、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的山东省首所理工类混合所有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坐落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主校区位于渤海岸边、莱州湾畔,毗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森达美港和白浪河游艇旅游码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822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8300余万元,实验实训室89个,打造青年教学能手、课程主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专任教师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学校荣获2018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系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办学实践试点单位、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二批信息化教学试点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办学单位;是山东省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中职轮机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牵头开发单位。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探索本专科人才联合培养新路子,采取“2+2”、“1+2”两种模式,开展2个本科、3个专科专业的合作办学。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立足山东,面向海洋,“立德树人”,服务“海洋强省”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打造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激活办学活力。全面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服务新航运产业建设高水平专业群,育训并举培养新航运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积跬步,至千里”为校训,以“建设知名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成就个人梦想”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让学生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发展理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培育了“崇德尚能,教之有道”的教风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风,努力建设 “体制机制灵活、育人质量优良、服务功能强大”的全国知名高校。专业设置学校设有航海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港航管理学院、邮轮游艇学院、航空学院、京东·新迈尔电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7个高职二级学院和五年制大专学院、中职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健康管理、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会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电子商务、空中乘务,高铁乘务、表演艺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等37个高职专科专业和部分五年制大专专业。办学特色及亮点“以海为本”,聚焦服务新航运产业发展。学校积极履行国家“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智慧海洋产业发展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面向新航运产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航运人才,学校在“一海、二港、三配套”的基础上,明确了“围绕产业办专业”的专业群建设思路,目前开设涉海专业17个。学校是山东省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航海技术、轮机管理三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牵头开发单位。航海类专业群立项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航海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航海技术专业立项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海上基本安全》等5门课程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参加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学校坚持育训并举,紧密对接智慧海洋建设,面向船舶驾驶、水上救援、邮轮乘务等地方产业需求,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学校具备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16个培训类别33个培训项目资质。近五年,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6%以上,2020届涉海类专业学生双证书比例96.2%;大副大管学员考证通过率100%,涉海类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收入达到3000美金以上,得到包括中外运长航、马士基等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近三年,涉海社会化培训达到每年2万人次规模,培训收入1200万元,年培训规模占到全国7%、全省26%。各项指标在环渤海地区船员培训机构中名列前茅,成为我省经略海洋涉海培训重要力量。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山海模式”。2016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单位,教育部、省政府研究室、财政厅、教育厅等主管部门多次到学院实地调研,帮助总结推广经验。2016年1月12日,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动态》、2017年7月,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决策参阅》刊发推介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经验。2016年以来,共有26个省市区300余家院校企业政府部门前来交流学习,累计为15所职业院校提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方案。2018年1月学校牵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讨会,发起组建了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被推选为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2018年4月,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获得2018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院长王敬良凭借“引进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到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园区”荣获潍坊市第十四届教学成果个人奖一等奖,凭借“引进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职教资源”,荣获潍坊市第十五届教学成果个人一等奖。 凭借“多元投资主体共建混合所有制海洋技术大学”,荣获潍坊市第十六届教学成果个人一等奖。凭借“组建全国职业教育混合制办学联盟,引领改革创新”,荣获潍坊市第十六届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2020年4月,校长王敬良在全省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题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专题发言,得到省委书记刘家义的高度认可。在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已成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新亮点、潍坊市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发挥混合所有制办学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为各种资源进入职业教育搭建了平台,激发了办学活力,形成了“大混套小混”的创新发展新局面。2015年以来,已引进社会资金4亿余元,提升基础建设。2016-2018年,引进北京东方通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700万元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师资团队,合作共建“航空学院”和“北京通航北方实训基地”,面向全国年培训规模4000-6000人。引进京东电商专业师资团队和1000余万元仪器设备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和“电商学院”,打造区域电子商务交易、大数据分析挖掘、企业电商进校园和远程电商教育平台。引进广东汇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200万元设备,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和广东汇邦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引进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万元仪器设备,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与香港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嘉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850万元,引进爱尔兰国家海事学院师资,共建国际化、股份制的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是全国首家此类社会化培训机构。学校与特大型央企招商局集团、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一体化育人,联合举办航海技术等专业定向委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有效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规则框架个性发展,推崇良好习惯养成”为德育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结合海事类院校和行业特色,全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锻造“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特别能服从,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 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品牌。2019年,学校征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位列全省高校第9,荣获“2019年度全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每年在校学生参军人数达200人以上,为海军、海军陆战队提供众多优质兵源。我校国际邮轮与旅游学院2019届毕业生张鑫、港航管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卢长鑫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全面发展。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比赛奖项共计83项,学校田径代表队自2015年参赛以来四次荣获2019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乙组团体第一名;2016年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山东赛区选拔赛中,2015级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王雯雯同学获得第一名,在该项目全国选拔赛中孙欣同学获得全国第十名;2015级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张肖涵同学,在上合青岛峰会期间全程参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及18位元首用餐主餐厅的服务工作,是全省64家星级酒店选拔的90多名服务人员中唯一的在校大学生。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冯子恒同学、电商学院王鑫同学分别获得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银奖和铜奖;2016级电商专业王鑫同学,利用所学电商技术,将家乡农产品生产与互联网销售相结合,积极投身中国乡村赋能工程建设,年营业额近1850万元,成为当地著名的“互联网+水果销售大王”;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许传仁同学凭借突出的表现荣获京东校园好客服评选全国第一名(11月份个人收入15000元);港航管理学院徐琴同学经选拔成为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志愿者(全市5名);近五年,共有350余名毕业生考取专升本,累计1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在满足学历教育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落实社会培训法定职责,年培训规模突破3万人次。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安置,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把人才培养和储备前置到学校,通过设立企业冠名班、委托培养班的形式,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派遣行业专家进校教授专业技能,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连续几届毕业生被抢订一空,近5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7%以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率达60%以上、平均月初薪达到1500美元;电商学院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组织550名学生入驻京东总部开展职场化实践教学,关涉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 41名学生获得京东就业直通“绿卡”。学校过硬的人才培养品牌、毕业生优秀的技能和素养得到各大行业企业的高度认可。
  • 学校简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公司唯一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天下泉城济南,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校如同翱翔苍穹的苍鹰,雄踞在这座城市的最高端——兴隆山脚下。  自1958年建校以来,公司是电力行业的龙头和主导企业,学校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深融企业、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校训,按照“师资雄厚,装备一流,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在辉煌的60多年办学历程中,探索开创了一条“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和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十万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成为光明的使者;无数有志青年在这里放飞人生梦想,为我国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公司、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极大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1860亩,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29亿元,图书80.6万册。学校荣膺“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等称号,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教育先进百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资源整合构筑“行企校”一体化办学新格局  学校诞生、发展、成长的历程,是公司坚持“科教兴企”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6月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迁校易名。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实现了山东电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实现了山东电力科技与教育资源的整合。2008年12月,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校上划直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承担起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2012年-2017年,学校先后设立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区域分院,及山西、湖北、天津、江西、丰满等五家合作基地,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  以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为发展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发展方向,历经多次战略整合,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整体运作”,成功搭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一体化的办学平台与体制,实现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打造成为了国家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起了电力行业大职业教育格局。  作为公司发展链、人力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作为公司重点建设的企业大学,学校与电网行业、各省电力企业建立“共同体”,实施“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国家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直属产业公司等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撑;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组专兼结合的“双栖型”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新员工入职培训、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教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生学员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体化,师资统筹培养、使用,设施统筹建设、使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产业链培训服务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技能等级评价中心、知识集成中心;成为东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具有强电专业的大学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分段联合培养基地,以及面向公司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服务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2008年以来,培养学生2万多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0万人、技能鉴定1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支撑了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一流的专业与装备支撑特色办学  一流的企业大学,要有一流的专业与装备。  学校按照“对接产业、结构合理、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 基于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电力生产全过程,围绕学历教育与培训、技术服务并举,优化建设了热能与发电、输配电线路、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电力营销、信息通讯等紧密对接电力能源产业的六大专业群。  依托电力行业企业,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开发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按照“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现场一致、适度超前”的原则,建成覆盖电力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全生产流程,与中国特高压、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及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相适应的各类实训基地279个、工位8340个,包括全国首座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运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智能配网运检、智能微网控制、火电机组仿真等国际一流实训基地。建有全球能源互联网展示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有公司网络大学及其运管中心,公司系统60多家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为公司员工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灵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建有主干万兆、桌面百兆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先进单位。专兼结合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平添办学活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了“德育辅导者、实操带领者、业务传授者、现场工作者”四者合一的“双栖”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33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43.8%,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1%,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占47.3% 。每年从各电力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专业领军人才等至少320人次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以1228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库。专兼结合师资互动,师资共培互用,既能开展学历教育也能做技术技能培训,既能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完成教研科研,指导学生、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又能对接企业技术、胜任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形成了“周期制”挂职锻炼、“洄游式”挂教授课机制。“行、企、校”共同体,建立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课程改革与产业技术进步联动、教学改革与生产真实应用联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联动。  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学员为主体,以做为主,“做、教、学”一体,在“真环境”中做“真任务(项目)”,按照“真工艺”“实练实做”,让学生学员主动动起“手、嘴、脑”,做出“真产品”,直接获取现场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公司新入职员工从2009年起,采用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2015年起,根据需求,学校每年为新疆、蒙东电力公司“定向”培养110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助力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近年来又先后与北京、浙江,国网南瑞合作,共同培养电力人才。共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过程共管,质量共控,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了企校双方在招工即招生和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上的一体化、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育人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培养责任双主体、培养计划双方案、培养施教双导师,培养地点双场所、培养效果双认证等“五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企校双方共同培养和共同评价的一体化。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深受市场青睐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学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举文化抓育人,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变电运行、电能计量等技能大赛与技术比武,增强学生技能。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公司新入职员工,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保持了95%以上的高就业率,主要分布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公司、大唐电力公司、华能电力公司、山东钢铁公司、魏桥创业集团等大中型行业企业。实施科研促教强校战略,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监督、新技术推广和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  当前,公司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将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现代高职教育,坚定不移地深化“行企校”一体化办学道路,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市德城区
    学校简介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三十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得到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从建校之初五个人三千元,发展到主校区、青岛校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为社会培养15余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一、学院历来重视党建工作,是较早成立党委的综合院校之一,党建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学院先后获省文明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宣教基地、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市党员活动培训基地、先进党组织、团省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董事长也先后获得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领军人物和感动中国模范人物等称号。2018年,学院作为上合青岛峰会上唯一安保志愿者高职院校,服务峰会,并参与中国国际渔博会服务学生在各领域表现优秀受到表障,充分展现了学院风采。二、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创立了“1十3十N,教学做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規范化管理、全方位育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依托市场设置专业,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技能为核心、以双创为目标,加大教改力度,突出高职特色,建成国家、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和专业群建设成果20余项,教师和学生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00余项。仅2018年以来,国家、省级高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六十多项,其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山东省第二名,网络技术大赛获省特等奖。“双11”,电商专业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营销,销售额近六亿元。三、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先后聘请多名教育界专家担任学院管理职务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在管理中,重视章程建设和民主管理,推行目标管理绩效承包责任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员工的极积性,极大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四、突出的办学业绩,吸引了众多学子就读。2018年,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六千多人,报到率达92%,在校生规模近两万人。在招生业绩连创新高的同时,毕业生就业立足山东、南联长三角、北接京津冀,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五、学院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多位领导多次来学院视察并题词表彰和鼓励,省委书记赵志浩亲笔题词“创办高校,敢为人先”、“社会办学,创新典范”;副省长邵桂芳题词“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动手能力”并指出:你们凭借三千元五个人通过十年来的发展办成知名学校;李铁映副委员长赞誉“走出中国职业教育一条新路子”令人震惊。领导的关怀极大激励了广大教师员工干事创业、教书育人。六、学院办学得到社会普便认可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后勤管理、公寓管理、安全保卫等先进单位和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全国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和规范化管理示范院校等国家、省、市荣誉上百项,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視台东方时空栏目分别以“中国职业教育一面旗帜”和“大学生双证就业”为专题全面报道学院办学事迹。七、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从倡导孝道文化入手,以诵讲践行《弟子规》为途径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忠诚干事。建立了“孝亲尊师大讲堂”,聘请“全国十大孝贤”、“全国十大孟母”道德模范来校授课,通过校报、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学院国学会和志愿者团队做带头表率,参加义务清扫校园、餐厅、宿舍,捡拾垃圾等公益活动3000多人次,参加义务献血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努力培育“培养智慧孝子的高校”这一特色教育品牌,打造高校传统文化示范基地。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服务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结合学院实际,更新理念,垮入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为将学院创建成为优质品牌名校,培养千千万万知名的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1+X证书试点高职院校”“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单位,“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团”牵头组建单位,山东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院位于美丽的泉城济南,现有槐荫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50亩,建筑面积4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面积95000多平方米,实践基地、实训室168个,实习实训工位61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4亿元,新建智能制造产线五轴数控、工业机器人、3D打印、CAD机械设计、货运代理、虚拟现实技术、电气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等20多个高端实训室(中心)。学院服务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设有智能制造系、电气及自动化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现代城市系、工商管理系、劳动经济系、职业教育系、基础(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技师部等11个教学系部。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主体,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自动化、汽车维保、现代商贸流通、城市艺术设计和智慧财经7个专业群,有41个高职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是全国率先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高职高专院校,大专毕业生经考试合格,能同时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推出“卓越技师”培养计划,10%的优秀学生组建卓越技师班,形成“专科学历+技师资格”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经验。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27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4.5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领军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省技术能手30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教师40余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个。学院聘请包括山东省首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赵峰、姜和信、王钦峰在内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拔尖人才等,建立了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能大师的绝活传承,发挥带徒传技和高端引领作用。学院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师资、科研建设,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参加4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资源库8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36门。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余门。国家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骨干专业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群6个,牵头或参与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7项,实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7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市级及以上教科研立项142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9项,公开发表论文990篇,取得国家专利300余项。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是第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山东技能大赛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300多个奖项。其中,国赛一等奖25项、二等奖25项,省赛一等奖76项。学院60余名师生因竞赛成绩突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的师生数量居于全省职业院校前列。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在3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联想集团、瑞典斯凯孚、豪迈集团、开泰集团、日立电梯等国际化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分别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院凭借扎实的专业人才培养、良好的社会影响、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形成了就业领域广、专业对口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就业格局,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获“改革开放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称号、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2019年度高职院校品牌影响力50强”、齐鲁晚报“综合实力前十强国办高职”“2019年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称号,新浪山东“最受网民欢迎高职院校”称号。职业教育实践和创新赋予学院深厚的底蕴和内涵。站在新起点上,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高端引领、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办学方针,大力倡导“卓越技能,出彩人生”人才成长理念,为每一名学子铺就技能成才报国之路。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