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高三年级4月7日统一返校复学!
2020-03-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3月31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四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回应了各级各类学校复学时间。

记者问:李总督学,您好!社会各界、广大师生及家长非常关注具体复学时间,请问,全省中小学特别是高三学生复学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随着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全省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我省学生返校复学时间安排特别关注。为此,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对全省学生返校复学问题进行了认真研判。一是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全省174个县(市、区)已全部调整为Ⅲ类县(市、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本地传播已基本阻断;二是中小学生返校复学条件基本成熟,从督导检查情况来看,目前我省各地中小学返校复学的防控条件和组织准备已基本到位,公共防控物资已按至少两周需求量备足,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能得到切实保障,达到教育部开学要求;三是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呼声强烈,目前,离原定开学时间已推迟近两个月,我们对各地各校以及部分师生和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绝大多数都希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返校复学,全国20个省份已陆续明确开学时间,加上高考日益临近,我省广大师生特别是高三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学的意愿十分强烈。

基于以上研判,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审慎制定了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复学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总体安排是:全省高三年级4月7日统一返校复学;中小学校(含市县所属中职学校)其他年级和幼儿园的返校复学工作由省辖市统筹安排,且不早于4月13日,原则上初三年级省辖市域内统一开学时间。高校(含省属中职学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其返校复学时间,需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研判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总体考虑安排在中小学校返校复学之后。需要说明的是,各省辖市、各高校的返校复学方案须提前10天报省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备案。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在返校复学问题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王国生书记、尹弘省长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多次过问,多次批示,多次研究,省教育专班就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进行周密安排。一是建立机制,明确标准。省教育系统工作专班先后建立了联防联控、督查督办、执纪问责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发布了学校防控指南和流程图、突发应急预案等规范标准,制定了校园出入管理、通风消毒、网格化管理等具体管控措施,为各地各校科学防控、返校复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二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履行属地责任,统一指挥、统筹部署;各部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分管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各校积极主动,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系列方案,完善防控设施,加强物资保障,开展应急演练。三是精准摸排,网格化管理。全省教育系统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师生健康档案,精准掌握每一名师生员工的健康情况和行动轨迹。建立“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工作体系,强化出入管理、体温测量、错峰就餐、分散教学等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四是加强督查,夯实责任。各级领导明查暗访,了解督促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片包干、分级督查;各级各类学校对标对表,扛实责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防控措施、师生信息精准摸排、防控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完备、学校安全管理等十个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卫健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返校复学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措施。一是盯紧窗口期查漏补缺。我们将持续组织开展全面督导检查,强化各地各校的责任落实,抓住重点和关键问题,发挥联防联控优势,加大物资调配力度,为全省学生返校复学创造更好环境。二是细化防控措施确保安全。严格落实中小学校主体责任,严格寄宿制学生封闭管理,加强走读学生往返学校途中防护教育引导,做好教室、餐厅、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管理与消杀,抓好教学安排、校园出入、健康监测等关键环节的细化与落实。三是指导高校完善复学方案。坚持“一校一策”和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细化高校师生返校复学方案;按照教育部统一安排,达到开学条件的高校毕业年级和有重要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可优先返校,其他年级学生有序返校。

总之,我们将持之以恒、慎终如始,全力以赴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返校复学后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百年商医 “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文化的根脉之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商丘市,坐落着一所传承百年的医学院校——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 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是河南省开办医学类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历经百年不间断的办学传承,培育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博士杨德忠、同济医科大学博士马志明等数以万计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学校也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2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千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跨越,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医学教学部、公共学科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护理、护理(英语护理)、护理(日语护理)、护理(ICU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护理(口腔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医学营养、康复治疗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2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744人。建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医用化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94.5万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学校是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院校等,同时也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药理学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外科学课程被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急救护理技术、药理学、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校本部现有专兼职教师9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326人,有全国及河南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及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36人,特聘教授12人。学校还聘请了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教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留欣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建有先进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中医及康复治疗等实训教学中心,建有国内领先、功能完善的生命科学馆、校内模拟医院等。学校还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学校老年护理培训基地是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抗病毒感染分子免疫学创新团队”被评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150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61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593部,其中主编117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34项,其中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25项。学校拥有4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豫东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是河南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商丘市儿科治疗中心;附属柘城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附属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同时学校还与国内130多所医疗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了临床教学和见习实习的需要。学校加强对外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自2016年起连续招收培养了三届本科生在我校学习。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18年我校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联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1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省级平安校园”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学校正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和百年校庆献礼,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医学院校”进而达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正在建设,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学校曾多次搬迁、数易校址,历经多年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艰苦卓绝历程,从北京辗转至河北,再南下河南,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坚持水利水电特色之办学传承,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力学院、水资源学院等24个教学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等169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及依法治校研究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干部培训基地、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设在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等。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服务。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5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3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5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8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160多项,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4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80多项,累计到账经费6亿余元。发表SCI、EI、 CSSCI等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近20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8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60余项,2019年、2020年连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5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建设新要求,积极参与重要水事活动为国家战略实施、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人才支持、人员培训、工程监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年来,学校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7余万人;河南河长学院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8000余人,助推河(湖)长制深入发展;连续举办承办“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水务工作培训班”等。学校承担的“地坑院”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受水利部委托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与开封市兰考县开展“结对帮扶”,助力周口市鹿邑县等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水利重大需求,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节水行动、防洪抗旱、河湖治理、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围绕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智慧水利等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学校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9个有关黄河问题的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黄河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参与承担三门峡等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参编了《水利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监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设计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陀螺、秋千等场地改造工程,得到竞赛组委会的表彰。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8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并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标志着我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境外办学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重视大学生体育美育和文化生活,2015年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赛艇队,获得2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赛艇运动成为学校特色体育运动的一个品牌;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1届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五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连续被评为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节水文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最具影响力社团高校”;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第十三届、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个团支部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艺术作品《孟瑞鹏》被评为第13届“红锣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近年来,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在学校设立;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第97位、第90位;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大学科技园获批为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华水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市创业孵化园”。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的发展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地理历史: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传承于1903年创立的豫南道立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10余年办学历史。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批、教育部备案,由专科层次的信阳教育学院、历经百年发展的信阳师范学校、创立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卫生学校合并组建。2009年,创建于1981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信阳商业学校整体并入。进入21世纪,为适应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借助信阳新区开发的难得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新校区。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六届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省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8月,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将学校确定为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护理专业群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025.43亩,建筑总面积70.92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校园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环境优美。设有医学院、护理学院、检验技术学院、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中专部19个教学院部,开设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应用技术和商贸服务四大专业集群,65个普通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93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89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有信阳外国语学校1所附属小学,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所附属医院。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2人。现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各1人。教育教学:学校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近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70余项。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1+X证书”试点专业3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还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秀课程”共13门,“省级立体化教材”2门。近三年,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84项,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19年,学校护理和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为国家骨干专业,5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科学研究:学校紧密对接地方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不同需求,大力建设产学研平台。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等产学研平台。近三年,引进博士硕士人才150多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能工巧匠、兼职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近20名和兼职教师120多名,培养培训“双师型”580余人,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师徒式”培养,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近三年,教师发表科研论文728篇(其中核心论文99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市厅级548项。获市厅级以上成果奖400项,申请专利102项。合作交流: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之路,实施“引企进校”工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先后与格莱科技、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10余家知名企业从招生、核心课程开发、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合作。已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新道商学院,与南京嘉环科技公司建立嘉环产业学院。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合作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先后与大别山干部学院合作成立大别山干部学院信阳教学基地;与德国约哈尼特学院(中部德国)、日本海老源医疗集团等海外高校和企业深度交流合作。先后有100多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赴日本、美国带薪实训、高薪就业。就业创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持续完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五五”就业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就业创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被河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省内外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原则,为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学校“大别山众创空间”被省科技厅备案为“河南省众创空间”,被教育厅列入2020年“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单位。传承百年薪火,续写职教辉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练内功、提内质、强基础、重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正朝着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全国一流职业院校奋勇前进。
  •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郑州市中原区
    学校简介河南地矿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国土资源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隶属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我国中部和中西部唯一以地矿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国土资源类、地质矿产类高等技能型人才。学院位于郑东新区白沙职教园区,占地387亩,一期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332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场所45个,纸质适用图书16万册,有完善的图书文献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院有专任教师210人,副以上职称教师60人(教授5人、副教授3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0人,双师型教师110人。在校生4497人。学院招生专业有水文与工程地质、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工程测量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字展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会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二十一个专业,其中特色专业涵盖了国土资源和地质矿产行业以及矿业、能源等部门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城建、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行业的工程测量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办学与行业特色明显。学院在教育厅领导和河南省地矿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和河南省国土资源部门、河南省地质矿产行业密切进行人才培养。 学院在登封有占地10亩,1万平米建筑面积的实习基地,能同时满足千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地质类专业野外实习实训要求;学院位置:郑州市白沙园区郑开大道与永继路交叉口向北1000米。
  • 学校简介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现隶属于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河南省省级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院校、河南省1+X证书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建设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河南省建筑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筑职业教育联盟主席单位。荣获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郑州市“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挂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干部培训学院。连续多年获得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五好”党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获省教育厅创新创业优秀单位、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两年在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获多个奖项,连续三年在河南日报集团组织开展的全省高校社会评议中荣获“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荣誉称号,形成了“求实严谨,团结奋进”的校风。6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向省内外建设行业和各行各业的建设领域输送了近十万名优秀人才,成就了一大批建设决策管理者和大型建筑企业的领军人物,许多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学校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工程管理系、设备工程系、建设信息工程系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44个专业及方向,已建成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5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秦继英工作室、工程造价专业王辉工作室两个技能名师工作室。专业建设上既强调按照各个专业的规律打造专业特色,又强调以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加强各个专业群之间的联系和贯通培养,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行业优势鲜明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4人,其中专任教师548人,高级职称教师110人。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学专家5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1人。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设备工程师等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300余人。学校教学实践条件优越,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场地456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720种,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10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45600㎡,仪器设备价值1.3亿元。现有建筑规划设计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等校企共建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物业公司等技能鉴定及社会服务机构和12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达116家,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技能培训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舞台。学校与省内外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响亮品牌。学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中,积极服务于全省建设行业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服务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等重点工作,培养建设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集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建设类职业教育基地,全省建设行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基地,建设领域科技推广基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应用型智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