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今秋入学高一新生将启用新高考方案
2014-04-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林露)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出台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提出,2017年前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据了解,秋季开学前四川将公布新高考方案。

今年全面落实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政策

《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四川省将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的政策。2017年前将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前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也就是说,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开始执行新高考方案。

《意见》提出,将科学设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内容,增强考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程序及其办法,确保更加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发展水平。

为此,四川将研究探索招考相对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建立普通高校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建立优质校帮扶薄弱校的工作机制

《意见》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建立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的工作机制,适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督促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意见》提出,将研究制定四川省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施意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受教育的统筹保障机制。

《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领域五个方面20项改革,着眼发展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制度,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深入改革,预计2020年前四川省将基本形成政府统筹有力、责权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51年,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学校坐落于成都天府新区,占地面积730亩,现有教职工612人,其中专任教师486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占比39.95%、硕博学位教师占比52.63%、"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6%。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11346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铸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办一流高职、育大国工匠"的办学定位,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的校训,大力实施"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战略,坚定"瞄准产业、对接行业、牵手企业、成就学业、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六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标准,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工科高职院校,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强全省"主干",唱好"双城记"、夺取"双胜利"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紧盯省市重大产业,构建专业集群。立足"中国制造2025",紧贴四川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信息工程等7大专业集群,开设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1个专业,每年为成都市重点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体制。围绕重大产业功能区,走进园区办学,把学校建到园区,把课堂搬进厂区,在成都蒲江、龙泉驿、青白江、青羊分别设立装备制造、汽车工程、跨境电商、财经工贸4个产业分院,采取"政府投入、园区承载、企业参与、高校运营"的模式,零距离为产业园区培养人才。近两年为所在产业园区输送人才1300余人。学校着力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多元育人。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牵头领办成都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汽车、建筑、财经商贸等5个专业职教集团,吸纳区域内62所学校112家企业和行业协会,推进集团内"师资培训、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学生实训、考核过程、评价标准"六统一。引企入校,与成都铁路局、中国中车、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现代轨道交通应用技术实践中心、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中兴通讯ICT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内实践实训中心27个,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学校坚持国际引领,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与德国工商大会(AHK)深度合作,引入德国巴斯夫(BASF)、戴姆勒-奔驰、西门子等企业,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理念,建设"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师资培养、鉴定认证和技能竞赛。累计600余名师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一汽大众、京东方等大型企业培养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推动社会服务纵深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肯尼亚蒙内铁路培训当地技术人员;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突出技术技能扶贫,为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红原县、简阳老龙乡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成都产业工人、离岗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年均培训、技能鉴定近2万人、各类认证考试12万余人。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80%在成都地区就业创业。2016年,日本、韩国等7国主流媒体驻华记者团来学校参观访问。2017年,学校"基于技术应用理虚实一体的国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首批21条经验成果并向全省推广,人民日报以《职校里如何走出大国工匠》报道学校改革实践。2018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学校召开"四川省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2019年,"学习强国"和《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报到学校育人经验。学院现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成都市天府文化特色学校、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窗口学校。
  • 绵阳城市学院绵阳市涪城区
    学校简介绵阳城市学院的前身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西南科技大学和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绵阳城市学院。学校坐落于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现有安州、游仙两个校区,规划占地1200亩,建成及规划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800余万元,各类图书资源总量450余万册。学校设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共70个,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现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应用型示范专业项目4个,专业综合改革专业2个,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专业4个。其中,测绘工程专业排名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0个。2019年,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年会上展示交流。2020年,“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HEEC)“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优秀案例,并于长沙进行了现场路演与展示。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四川省首个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管理办公室”等称号,被国内知名媒体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独立院校。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两万余名应用技术型人才,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人数、质量和自主创业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前学校正值转型发展、提质升位的关键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凝练办学特色,向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断奋进!
  •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温江区
    学校简介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 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获奖情况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近五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校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省级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直属医院3所,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101所。 学校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董事会,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学校设有“葡萄牙宝德分校” “南非分校”“加拿大分校”等;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在黑山、德国、白俄罗斯设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在塔吉克斯坦建设“中国-塔吉克斯坦传统医药中心”;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十四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一轮“双一流”提速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围绕“调布局、优结构、提效能、促创新”工作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体系、传承创新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构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建设奋进、幸福、美丽、仁爱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 学校简介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是由希望教育集团出资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陈毅元帅的故乡,被誉为“蜀人原乡、三贤故里”的历史名城——资阳市,资阳市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市区距成都中心城区87公里,成渝、内资遂、遂资眉等6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乘坐成渝高铁从资阳出发20多分钟可到成都、1小时到重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距资阳城区仅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学院创建于2013年,2016年增挂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2017年通过了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成为了资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9年成为四川省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承训机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功获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021年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办学成果显著,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感恩、阳光、严谨、责任”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明德精技、求实创新”的校训。围绕资阳市工业“5+N”、服务业“4+X”产业体系,面向成渝地区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汽车类专业为龙头,机电类专业为支撑,经管专业为延伸,护理、学前专业为拓展的专业体系。依托学院建在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理优势,与附近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深受企业好评。学院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汽车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财会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面积达5万余平方,可满足7千余人同时开展各类实训教育。拥有“卢鹏汽车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李德义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两个资阳市技能大师作室,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科技创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学院连续承办了资阳市3届“工匠杯”、2届“十万职工大练兵.大比武”和多次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积极选派师生代表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四川省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承训机构 ”等荣誉。学院将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深入推进内涵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办学以来,学院秉持“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面向国际,根植中国文化,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育资源、重塑教学流程,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美德、人文底蕴、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关于标榜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健康产业,以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体育学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健康学院School of Health艺术与设计学院School of Art & Design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人文与教育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 Education体育与旅游学院School of Sports & Tourism五个二级学院,设置49个专业及方向,在校生近万人,有高水平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约600名。办学28年来,学院秉持“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面向国际,根植中国文化,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育资源、重塑教学流程,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美德、人文底蕴、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6万人,服务社会为逾10万青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历届毕业生国内国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成为中国教育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民办省级示范校。国际化的标榜对标国际,建校伊始各专业就以国际化为起点,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相关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职业标准,探索优质教育的真谛。学院先后与美国国际标榜Pivotpoint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德国汉堡职业教育研究院Hamburger Institute für Berufliche Bildung德国古堡学院Berufliche Schule Burgstraße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Академияхудоже ств瑞士国际美容师认证Switzerland CIDESCO台湾弘光科技大学HungKuang University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知名院校、国际认证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标榜学院借船出海,广拓国际合作。与泰国清迈大学、德国古堡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在语言提升项目和师生互访、专业交流等方面开展短期游学;学院积极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平台,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在护理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学前教育等专业定期开展研修项目,在专业设置、师生进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与泰国兰拍帕尼皇家大学、日本东京福祉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 、泰国那黎宣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开通专升本、专升硕、本硕连读、博士研究生培养等合作项目,多渠道提高师生的学历层次,初步形成多语种、多国家留学的合作局面。2018年4月,在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及外交部长的共同见证下,学院与奥地利克莱姆斯应用科技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学术科研成果共享、教学人员互访及学生交换学习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开启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征程。专业化的标榜秉承“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宗旨,学院建校以来围绕健康领域与行业建学科专业群,特别是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形成了“健康+”专业特色群,围绕“健康环境、健康艺术、健康教育、健康技术和经营管理”六大领域,设有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医学美容技术、社会体育、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家具设计与制作、建筑室内设计、国际商务、会计、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表演艺术、学前教育等37个专业,服务于人们美好生活与健康生活。其中“人物形象设计”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首创。文化自信的标榜学院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厚植中国传统文化,夯实办学基础,建成了“三园一体”育人环境。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浸润中,学院以其翰雅学堂再现了世外桃源的文化回溯。秀外慧中书香隽永的图书馆,将中国书院君子出没的育人环境与“霍格沃兹魔法学院”中西荟萃形神一体合二为一,润物无声的形成全人教育的文化阵地。记录近代民间美学生活技艺史的“古今发艺”、“当代土陶”、“女红工艺”、“民间传统养生技艺”、“川西古典家具”的五个教学研究型博物馆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东渐的校园建筑,无处不传递出学院传承与创新“有根的教育”价值。学院不懈深耕教育的文化,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学堂为主题的国家AAA旅游景区,福泽社会。“以文载道、以学厚道、以艺演道、以行通道”的人文理念,传承着中华美德,有效地传递着以文化人的正能量。学院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和“五贯通”的教学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养成学生“精专、博知、雅行”素质为目的,构建了“二维三分”人才培养模式。“以标榜为荣、为标榜争光”,成为了标榜学子共同理念和追求目标。师资精英荟萃的标榜学院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吸引了一大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行业精英。其中学科带头人有:叶建忠 教授图书馆与情报学专家和资深外交官庄红 教授护理学和老年医学专家张剑渝 教授经济与企业管理学专家徐伯初 教授艺术学专家徐明 教授体育学专家药朝诚 教授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专家沈治宏 教授历史学专家文丽 教授心理学专家近年来,还涌现出了 “红楼文化基因学说”的开创者、青年红学研究者马经义副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专家,如活跃在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医学美容技术和社会体育等专业讲坛上的副教授洪波、李娟、董蓉、王磊义、税明丽、姜科、秦佳梅、刘细丰等。新老两代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人才合理梯队,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非遗传人2人;师资精英荟萃,践行着“明德、尚美、笃学、博艺”校训。捷报频传的标榜“为国家争光,为祖国争荣,为标榜争气,不断创佳绩”是标榜师生的共同愿望。学院师生承担了2008年“百年奥运”和2009年“复兴之路”化妆造型的设计任务,史无前例地创造了超大型场面群体造型史的传奇,获得总导演“最靠谱团队”的赞誉,载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奥运档案》,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承担上海世博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西博会、欧洽会志愿服务工作,一次又一次赢得了组委会的肯定与赞誉。学院师生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得多项嘉奖,并荣立二、三等功。近五年来,标榜学子在国际国内职业技能大赛中,共有511人次夺得361个奖项。其中,藏族学生朋措旺佳曾获“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杯英语口语非专业组一等奖”,来自绵阳平武山区的女孩胡已雪为国争光,夺得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此赛事上奖牌零的突破。近三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9本;公开发表论文118篇,核心期刊19篇。学院青年教师有22人次获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15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学院现有2名教师成为了世界技能大赛评委。获批国家专利97项,专利数为在校生规模的1%;专利转化创造年产值2亿元。2017年学院教师科研团队分别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获奖数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名列第二。办学条件充备的标榜学院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设施,在原有1个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训基地、12个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4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26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购置了一批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十三五来年以来,又新增教学场地2.24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1个高水平国际化康养实验教学基地,新增6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搭建产、学、研、仿、创承一体化的实践资源平台,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校内5个活态博物馆实现了“馆、藏、展、用、研、学、体验”一体化,创建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园”、“文化旅游产品传承创新研发创业园”、“健康享老实验实训及创新孵化基地”、“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成都女红创意创客空间”形成了五园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十三五期间,学院还将不断引进图书资源,在纸质图书生均达100册以上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图书量,力争达生均160册以上,完成基于“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建设专业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打造具有标榜特色的“智能校园”。不断发展的标榜标榜发展“永远在路上”。十四五期间,龙泉校区将进一步扩建,中江生态与康养主题校区开建。在继续保持国家AAA学研游景区、成都市科普基地、四川省科教兴川基地、五个传统健康生活主题博物馆原有教书育人优势外,还将融校园、科技园、健康产业园、文博园和生态园为一体,将四川标榜学院建设成为立足中国传统、对标国际、融入发展、贯通中西现代教学思想、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价值的现代大学。十三五末,这座新型的既有古典美又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特色大学将以更气势、更雄伟的面貌屹立在成都新规划生态旅游区龙泉山脚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学院将以专升本为契机和动力,在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优秀文化特质的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过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健康梦”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