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招不再补录 省属高校招生18.5万人
2010-04-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昨天从福建省高招办了解到,从今年开始,高职高专院校将适当增加扩录计划,不再组织补充录取。由于去年福建省本科院校已经不组织补录,因而,今年福建省普通高招全部不补录。

据了解,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2010年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9.2万人,比2009年和2008年分别减少1.4万人和3.4万人。根据教育部核定,今年福建省省属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185000人,比去年增长5%。加上部属和省外高校投放到福建省的招生计划,今年福建省招生计划总数将超过去年。继去年之后,今年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继续下降,而高校招生计划总数继续增加,因此今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将高于去年。据统计,2008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已超过65%,而2009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逾七成。

今后,本一批名牌高校将逐步缩减统考统招的计划,扩大在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长生等领域的招生计划数;而一些本二批、本三批的省属高校招生计划将保持相对稳定,其现有的办学模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高职高专批的院校招生则会逐步放开,譬如今年福建省有三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单独招生。这种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也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

此外,由于福建省从去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在高招录取期间已经分段多次公开征求志愿,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降低高分考生落榜率和新生报到流失率,因此,从今年开始,高职高专院校将适当增加扩录计划,不再组织补充录取。

另据了解,《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已经省招委会讨论通过,福建省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就业情况,确定重点支持专业和布控专业,坚持做到长线专业不增招、紧缺专业促扩招,推动学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同时,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关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来闽招生宣讲

香港浸会大学将于4月10日(周六)9时至11时在福州西湖宾馆贵宾楼二层清风厅举行招生说明会。同时,该校还将于4月11日下午5点在福州一中新校区报告厅、4月12日晚上7:30在泉州七中举行高招政策专场说明。届时,浸大招生负责人将全面解读该校2010年内地招生政策,包括申请流程、专业特色、奖学金分配等考生与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意报考港校的考生家长可前往咨询。

据了解,浸大今年将面向内地招收约140名高考生,招生名额与往年持平,仍采取自主招生形式,各省市不预设名额。申请日期截至5月31日。

浸大今年仍采取自主招生形式,不占用学生的高考志愿,将在7月7日内地提前批录取前公布录取结果。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及定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福建省体育局举办,教育教学业务由福建省教育厅管理,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省属公办体育高等职业院校,承担为体育行业、健康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同时根据省体育局的要求为大院内六个省运动管理中心优秀运动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学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毗邻省奥体中心,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学校是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并承担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是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全国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考试考点,设有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托学校开展工作。办学条件学校环境优美,拥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武术馆等13个全国一流的专业运动场馆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能训练中心、医疗康复中心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满足专业训练和职业教育的需要。办学规模学校设有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等7个教学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余人。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运动数据分析、体能训练和运动健康指导等12个专业,以及户外运动、游泳指导救助、体育培训推广、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在三明、漳州等地设有6个教学点,已和永春县人民政府合作启动永春白鹤拳学院(二级学院,位于永春县)建设,和厦门路桥体育产业集团合作共建厦门路桥海上运动学院(二级学院,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于2021年开始招生)。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0多人。有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省级创业导师2人,曾获全国以上体育赛事冠军的教师10余人。多位教师具有赴国外开展赛事执裁、训练指导、体育推广等工作经历。教师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多个教学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结合专业建设,还聘请了一批国家级教练、世界冠军等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对接体育行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体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现建有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培训项目等改革项目各1个。学生职业技能扎实,在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团体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及个人一等奖17项、二等奖20多项,综合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招生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文、理科体育类文化课平均分明显高于同类本科投档分。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明显高于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毕业生已经成为我省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注重学历提升工作,学校与集美大学自2013年起联合开展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工作,近300名学生先后获取了集美大学自考本科学历。教研科研学校以担任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及秘书处驻点单位为平台,积极开展体育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受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牵头组织完成了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体育类11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修)定和体育行业职业教育体能训练指导、运动康复指导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近年来教职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89项,主持或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1部。为促进凸显学校专业特色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成立了运动康复科研中心和体医融合运动康复技能名师工作室。2020年,学校2项教学成果分别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福建省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等培训基地和福建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能培训,每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约3600人次。以“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为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运动员职业转型项目“繁星计划”,面向全国退役运动员开展职业培训,促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转型。依托体育场馆设施及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办福建省两岸高校师生羽毛球邀请赛、省运动会(大学生部)乒乓球赛、全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选拔赛、省直机关青年体能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主动开展“八段锦”工间操进省直机关单位、科学健身进社区等群众健身指导,持续为福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志愿服务,打造“党建引领体育惠民”党建特色品牌,努力发挥学校服务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的功能。所获业绩近些年来,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曾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福建省直机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2017年12月,学校在当年全省14所参评高职院校中以总分(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于2015年被推选为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持单位,自2018年起还承担了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并于当年被选为全国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学校领导及内设机构(一)现任学校领导党委书记:邹志红 党委委员、副院长:沈振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三平副院长:杨志彬(二)内设机构党政管理机构: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场馆管理与保卫处、财务核算中心、监察审计处、工会、团委教学机构: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育部、成人教学部教学辅助机构:计算机与电教中心、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求提升。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立足体育、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办学定位和“以体育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体育需求为目标,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办学模式。在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育产业和建设健康中国的政策指引下,学校将充分发挥行业和地区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专业品牌和学校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体育院校中最具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争创一流的示范性现代体育高职院校。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86年创办于晋江市金井镇的“晋江摩托培训学校”,1994年发展成为“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2002年“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暂定校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函告福建省人民政府,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目前拥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邻高铁晋江站。学校基于学科综合优势,开设14个本科、14个专科专业。2020年有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近600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000多万元,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9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6个,图书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文献达百万册。拥有福建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在福建省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学校在福建高校中最早实施“双院制”管理模式,学院抓专业学习,书院抓素质教育。目前有中营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能源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商学院、文化旅游与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大学院,有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丰泽六大书院,双院协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训导。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与产业(企业)结伙成伴,服务产业之所需,解决产业之所急,通过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育人、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等举措,课堂与生产实践充分融合,课内与课外互为融通,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以“创业者的摇篮”为育人定位,把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备创业者素质和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两届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年一届),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
  • 学校简介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学校渊源深厚。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黎明高级中学开学,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并任学校董事,梁披云任校长。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文化教育界名人先后来校考察、讲学和写作。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学校办学历经宏基初奠(1984-1994)、规模扩张(1995-2005)、内涵提升(2006-2015)、品牌优化(2016- )四个阶段,朝着科学办学与创新发展之路击楫中流、渐著辉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福建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名,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五年总评中位居全省第一,荣膺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昂首走在全省前头、全国前列。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轻工学院、航空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51个专业,形成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专业3个,成为1+X证书试点院校,参与28种证书的1+X证书试点,覆盖27个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成为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学校高度契合泉州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形成9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两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按“一院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产教融合典范,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学校参与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15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主持备选库1个。立项省级示范专业9个,精品专业7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专业示范点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5个,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个。学校是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可开展38个工种的考试与发证工作。学校持续推进东海校区扩建工程和鲤城校区提升工程建设,扩建工程土建学院大楼、智能制造学院大楼、新材料与鞋服学院、信电学院大楼、图书综合大楼、轻工学院大楼、16#17#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中环路及周边景观、黎明湖、黎明栈道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用,实现一院一楼的格局。拟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已入选“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及13#~15#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均将于2022年部分建成。学校不断优化“学校统筹、专家咨询、学院实体、专业协作”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模式,着力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牵头组建建筑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外语教学等3个福建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和省级多元投资主体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参与7个职业教育集团,在4所优质中职学校设立分校,与华中数控等联合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试行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与政府部门共建泉州商标馆黎大校园体验馆,与北斗开放实验室合作共建“北斗导航技术应用推广平台”,与华为公司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安踏集团、钰齐集团、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成为福建省首家上汽通用汽车ASEP校企合作项目院校。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占81.85%,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6人,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优秀教师8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8人、专业带头人15人、高校“杰青”3人,省教育评估专家23人,省会计专家1人,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土木建筑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创新平台22个,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科研平台数、授权专利数、科研项目数、科研到账经费、技术服务收入等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同行首位。《黎明职业大学学报》获“全国高职成高学报优秀社科学报”,以福建省同类期刊首位入选RCCSE核心期刊。不断做强新型“黎明智库”,集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加强国情、省情、市情、校情研究,实现咨政成果进政府决策、进行业应用、进企业实践、进学校教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贴近福建和泉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省情、市情研究和对接,强化学校党的建设,为八闽大地特别是泉州的繁荣发展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福建工作占93%以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专技名望。学校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高,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8.66%,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9.12%。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2160项,其中国家级687项。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26位。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获高级证书比例等关键指标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首位,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最美学生”、全国易班十佳站长、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
  • 学校简介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师范办学历史的老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冰心、林默涵、邓拓、翁良毓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以及时代楷模吕榕麟等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培养了一代代表演艺术家和全国道德模范王锦萍等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为我校题词“严谨治学,桃李芬芳”。学校为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发展潜力排名高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现有旗山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福清校区、光禄坊校区、工业路校区六个校区,占地1174.28亩, 建筑面积36.76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2个,福州市艺术学校、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和附属实验小学、4所附属幼儿园等7个直属管理单位以及附属永泰幼儿园、附属永泰小学等2个指导单位,并立项建设附属中学1所。在编教职工683人,高校专任教师444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中国戏剧“梅花奖”2名,省级各类名师17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校是福建省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实施校,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福建省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男生培养计划的专科院校,是全省唯一承担闽剧表演艺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学校开设师范类、工科类、艺术类、医护类专业38个,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非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培训学员年均2万人。其中,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21项,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2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3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个、省级示范性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研究中心3个。学校坚持政校企协同育人,成立闽江文旅演艺职教集团、福州闽江职教联盟、福建省闽剧艺术发展联盟、福州幼教集团。建有华为信息技术学院、物联网智慧生活体验与研究中心、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实训基地、福建省VR/AR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海外华文师资培训中心、食品与药品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成立以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为董事长的校董事会,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紧密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办学机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担福州市委、市政府“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重点项目。实施海丝沿线国家华文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留学闽师”“一带一路”双语商贸人才培养等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培养沿线国家中小学与幼儿园教师、打造海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品牌。2021年,柬埔寨华文基础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立教八闽,涵育四海”为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冰心文化”闽师素养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其中2020年省赛成绩居全省第二;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79项,省级奖项577项,成绩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就业创业竞赛中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理事单位。闽师百年,匠心育人、初心筑梦。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应有贡献。●荣誉表彰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21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2021年、2018年)福建省共青团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福建省首批服务产业小学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2017年)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福建省校园安全稳定先进集体(2015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福建省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福建省五一先锋岗(2012年)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校(2012年)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2011年)福建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点(2019年)福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福州市综治责任目标管理考评优胜单位(福州市属高校唯一)(2018年)福州市“五一先锋号”(2018年)福州市先进职工之家(2018年)福州市先进职工小家(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工会小组)(2018年)福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2017年)首批列入高雅艺术进校园参演院团的省内高职院校福州市5A级平安校园(2016年)福州市“巾帼文明岗”(2013年)福州市“五一先锋岗”(2012年)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校(2012年)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会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福州市教育系统工会经审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教育系统女工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福州市“诚信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0年)福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福州市“平安先进单位”(2010年)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福州市文明学校(2008年)福州市“平安校园”(2008年)●项目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小学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首批承办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教育试点文旅类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东南亚华文师资培训中心中柬华文师资培训中心海外办学点福建省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承办单位●全国协会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文学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理事单位全国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体全国十城市高考备考协作体●省、市级协会学会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福建省合唱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福建省工程力学学会理事单位福建省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会员福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单位
  • 学校简介厦门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创设的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凝练并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以培养“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学校位于被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经济特区,依山临海,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完备,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成果显著。校园总占地面积885亩,其中现有校本部面积520亩,二期规划用地365亩,目前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5亿元,图书馆藏书近65.9万册,电子图书达56.4万种。学校师生数已达万人。学科专业建设已具规模。现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基础医学部、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机构,设有继续教育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等4个教学辅助机构。现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海洋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学和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助产、药品生物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10个专科专业,已形成“医、护、药、技”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面向全国招生。2021年起,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师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医护员工2787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23人,有博士学位122人,硕士学位2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5%;有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1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4%;另有外请教师1400余人。学校聘请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名誉院长。学校共有3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厦门市“双百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厦门市杰出人才、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市台湾特聘专才、厦门市杰出青年、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等人才和荣誉称号。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先后获得一批教育教学荣誉和成果。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4项,本科教学团队2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一流课程34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5项。市级重点专业5个。2018年以来,在第四、五届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在2021年全国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在福建省第四、五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2021年福建省首届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项奖3项,成为全省唯一包揽三项专项奖的学校;学校三度获“最佳组织奖”。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现有国家CMA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654项,横向课题76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医学创新奖等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自然社科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1856篇。医教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1所教学医院和91个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51.65%,录取率31.39%,高于全国录取率7个百分点,录取院校共45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双一流院校18所。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近50%,上线率44.3%,录取率30%。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海峡两岸各类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一等奖34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58项,优秀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7项,优秀奖10项。学校第一届、第二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其中理论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20-30个百分点,临床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均达100%。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已同韩国大田大学、韩国大邱韩医大学、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慈济科技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互派学者、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目前,厦门医学院正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力争在未来3到5年,办学规模超过一万人,通过高位嫁接,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建成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高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