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招办主任谈“高考红绿灯”
2011-03-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高考”这是一个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每个家庭、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高考故事。那么在掌管全省高考事务的省高招办主任眼中,高考又是什么样的呢?背后又有什么精彩故事呢?30日,福建省高招办主任林其天做客东南网,和众多网友分享了他眼中的高考。

  揭开高考的神秘面纱

  在很多人眼里,高考是件很神秘的事情。林其天在进高招办前,对高招也不太了解。在他未任招办主任时,同样感觉高考很崇高,很神秘,不知道里面工作人员要做什么,录取程序是什么样的。

  等到接触高考事宜时,他发现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大家对高考缺乏了解,“高考承担着重大责任,涉及到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极高。如,试卷怎么出,如何阅卷,怎么录取?外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自然会感觉神秘。”

  据他介绍,为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省高招办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一开始就坚持做到阳光高考、阳光招生。如,评卷、录取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老师、学生、记者到场观摩、监督。

  再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高考信息,招生录取结果,做到信息一天一更新。此外,对外公布高考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值班,回答考生、家长疑惑。

  “其实,考生只要经历过一次,高考的神秘面纱也就解开了。”林其天说。

  最怕考前试卷出现问题

  在高考中,最怕出现什么情况?

  林其天告诉记者,最怕考前试卷出现问题。据了解,高考试卷属于“绝密”,在考试结束前,任何人都不能泄露考题,更不能提前将考试内容上网,任何泄露考题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因此,在考卷运输过程中要做到绝对的保密,否则带来的后果“不亚于自然灾害”。林其天表示,在高考前10天,他们便要绷紧神经,进入高度紧张状态。试卷要武装押运,分送到各地考场时,行程达几千公里,要确保试卷的安全保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一旦发生考卷丢失,造成试题泄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据了解,省外曾发生过考前一两天试卷丢失事故,幸好试题未被扩散。

  高考期间的天气也让林其天非常担心。福建6月正是多雨多雷天气。在运试卷时就有可能遇到道路受损需要绕道的问题,试卷也有可能潮湿。碰上这种情况时,就更需要注意了。

  此外,考试时还要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因为考场很有可能会遭到雷击突然停电,延误考试。在考英语听力时,还要怕打雷对考生的影响。林其天记得前几年有一次考英语,离听力考试只有几分钟了,这时候还在打雷。“英语听力对周围环境要求太高了,打雷势必会影响到考生,这让全场工作人员非常焦急。”林其天至今对此仍记忆犹新。幸好后来在考前三分钟,雷声停了,考试得以顺利进行,不用启动应急预案。

  “除了天灾外,人祸也让我们很紧张。”林其天将考生作弊称为人祸。他告诉记者,现在高科技作弊愈演愈烈,工作人员随时要和作弊生斗智斗勇,维护考试公平。据了解,在去年的高考中,我省共发现违纪舞弊行为59例。在考前,公安部门还联合招生部门成功端掉6个犯罪团伙,抓获作案分子58名。

  高招工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

  在一些人眼里,高招办主任权力很大,可以帮忙调志愿,可以帮忙投档,甚至可以帮忙进一所好的大学,因此都会想找招办主任帮忙。

  这让他也很无奈,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时,他都会跟家长们讲政策,告诉他们高招有一系列严厉的规定,谁都无法更改。“事实上,即使我想帮你也不可能的,任何改动都会在系统上留下痕迹,谁都不会去触犯这个天条,冒这个险。”

  作为招办主任,自是承担了这个职位所特有的辛劳与心理压力。林其天说高考期间,他们都是高度紧张的,不要说吃不下饭,有时候连觉都睡不好,生怕出事,真有种坐在火山口的感觉。

  林其天告诉记者,招办主任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考生。“说到底,我们的工作都是为考生服务。100个考生中,有1个考生出现状况,我们的工作就是不合格。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而让考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的工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他表示,只有每个考生顺利考完,顺利进入大学,他们才能松一口气,给自己打上一个合格的分数。

  高考见闻写成书拍成电视

  林其天作为省高招办主任,自是耳闻目睹众多考生的喜怒哀乐,接触到局外人难以遇到的种种高考见闻。此外,每年他都会接到众多学生、家长关于高考的咨询,他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一一解答。于是,有媒体记者建议他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也可以给众多考生提供参考。刚开始,他在报纸上连载高考见闻,第一年写了三十多篇,第二年又写了三十多篇。2008年的时候,有出版社找到他,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取名《高考红绿灯》。后来,他又写了三十多篇。《高考红绿灯》在修订的时候,又把这三十多篇收录,整本书刚好是一百篇。

  不久之后,网友们也将能从电视上看到这些高考故事了。3月18日,根据《高考红绿灯》一书改编的百集电视剧《高考万花筒》正式开机。据了解,《高考万花筒》计划拍摄一百二十集,此次开拍的为第一季预计年内可与广大观众见面。第二季、第三季也将在年内投入拍摄。

  “我们希望能为考生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使考生、家长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合理有效的缓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保持平常心态,以轻松自如的心态应对高考,以取得最佳效果。”林其天表示。

  招办主任提醒:家长更需要排解压力

  现在距离2011年的高考差不多还有70来天,林其天也特地通过本网提醒广大家长,要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

  林其天认为,距离高考越近,家长反而越焦虑,考生们因为有自己的任务和安排,表现反而更好。他提醒,家长们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孩子。此外,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孩子的生活作息和学习状态已经长期养成习惯,如果这时候家长要改变他们,可能会打乱他们的节奏,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家长们更应该想清楚,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高考、读大学也只是一个过程,孩子将来要做什么,往哪方面发展,这也是家长们要考虑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填好志愿。”林其天表示。(作者:谢添实)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闽南理工学院创办于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月,我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坐落在台湾海峡西岸、滨海城市石狮宝盖山风景区,校园占地面积11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余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学校以“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为办学定位和“融入泉州、立足闽南、面向福建、辐射全国”为办学面向,学科专业定位为:以工为主,以理为基,经管文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经济学、商务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资产评估、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阿拉伯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艺术教育等46个专业,形成理工、经管、服装艺术三大学科群和专业群。学校秉持创办人许景期董事长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并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基层的“能说、会做、好就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服务型人才。目前,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项目3个、培育项目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学徒制项目1个,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等。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近三年来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1500多项。学校长期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东北大学流程工业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柴天佑院士工作站”,与厦门大学签订《教育教学资源合作协议书》,与福州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学校自1998年办学以来,长期得到长春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惠州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与国内260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签定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多次在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九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绿色生态合作研讨会、福建省第二十次鼓岭科学会议、首届海丝建筑文化高端论坛等重要活动。已连续五年承办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学校曾获省级文明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电子信息类、建筑类、机电类、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共建单位。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并被评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学院创办于1929年,前身为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并更名为现名。在93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以“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080亩(含福州校区和厦门基地),建筑面积21余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8073人,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8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7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8%;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首届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新遴选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荣获福建省工信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能手2人。学院“水利大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院目前开设有专业46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库建设,主持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系、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864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221人次获得15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院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8.2%,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75篇,其中SSCI(1区)论文1篇,SCI国际权威论文10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其中主编124部,参编128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39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2015年以来学院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0项。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橘园和伟海电力4个产业学院;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班“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经过九十三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台江区
    学校简介福建农林大学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门户、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福州,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省委省政府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学校设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790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七次捧得“优胜杯”。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9人,万人计划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7个学科进入榜单,其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4个学科进入前10%-20%。6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科研计划项目5000多项,科研经费超1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部省级自然科技奖215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其中,主持获部省级自然科技奖140项。在全球破译小菜蛾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龙眼基因组、甘蔗基因组、四倍体栽培种花生基因组、睡莲基因组,首次解析了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学校是菌草技术发明单位,选育出的甘蔗、黄麻、杉木、甘薯、花生、茶叶、蔬菜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主要产区。依托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团队支持计划,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服务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学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有来自39个国家近150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高校开展20余个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互换项目,学生还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国际组织项目等资助公派出国留学。学校还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三面山林环绕,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校园产权占地4500余亩,非产权占地1200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余亩,教学林场5.5万余亩,资产总值40.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309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40万册。
  • 莆田学院莆田市荔城区
    学校简介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办学条件:新校区占地2970亩,中部核心区投入使用,校部机关和一馆九院6800多名师生顺利搬迁。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校舍建筑面积7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5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10多万册。拥有4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实习实训基地304个,其中包括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需求、贴近产业、强化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相关支撑学科建设,构建以工、医为主干,文、理、经、管、艺、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红色、品质、文化、活力、美丽”五新莆院建设,建成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1万人。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3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5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03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8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教学改革: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5个本科专业,获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荣获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36人次、国家级奖项1021人次、省级奖项1964人次。科研工作: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2021年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推荐,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6名,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77名。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1个,其中工信部科研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1个,服务地方团队39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25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46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0多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授权专利567项。2020年全校科研经费总投入1.07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达到9.4万元。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与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2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跻身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与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等7所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莆田市城投集团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贴近莆田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16个。通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妈祖祭典和重大赛事活动的表演、组织服务工作。
  • 学校简介● 全国“双高校”● 全国“优质校”● 全国“双创”示范校● 全国首家高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 全国首家高职院校与百度合作成立“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 中心”● 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全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 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福州同济技术转移创新中心”“福州同济跨企业技术 服务中心”“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坐落于福州市大学城,校园面积1122.08亩(其中400亩征迁中),建筑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中欧航空学院、机器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学校面向本省及浙江、海南、江西、安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17个省、自治区招生,招生专业43个。现有教职工60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274人(其中国际留学生37名),各类成人学历在校生12414人。学校为首轮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连续五届获评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培育创建高校。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标杆院系、5个样板支部和2个“双带头人”教师支部工作室被列为省级培育对象。连续11年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2017、2018、2019年并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16、19、26名。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就业创业竞赛中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单位。学校契合产业设专业、产教融合建专业、凝练特色强专业,以七大专业群对接福州七个产业链,并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纽带构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专业集群,对应“数字福州”产业集群,以数字化赋能传统专业升级,专业信息化、智能化特色鲜明。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广告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6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现代商贸专业群、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机电技术专业群等3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类双师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工程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文化产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践行“明德、利器、厚实、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理事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理事长,30个政府相关部门以及36家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联合组建了4个行业、3个园区“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以及福建省电梯职教集团,并与阿里巴巴集团、百度、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中欧航空、安恒网络、北方天途、迅达电梯、福州地铁、东南汽车、宁德上汽、宁德时代、福建金科集团、网龙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全国首家高校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全国首家高职院校与百度合作成立“百度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中欧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荷兰)、福州隆祥航空产业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欧航空学院”。联合市总工会成立“福州工匠学院”,开展“二元制”职工学历提升计划;成立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罗源校区,进一步培养智能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福州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开展“3+2”专本衔接项目,与新西兰商学院、林肯大学(林肯大学、梅西大学二选一)联合开展“3+1+1”专本硕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高校合作开设海外“鲁班学院”或分校。与多个国外院校开展留学生、交换生、师资和员工培训等交流与合作,面向“一带一路”及非洲友好国家招收和培养专科学历国际学生,涵盖国际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2个专业。学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三大文化内涵,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两个传习基地和福建曲艺教学示范基地,学生曲艺社团入选全国高校曲艺社团联盟理事单位。校园文化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并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优秀案例集》。“励园文化”品牌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100强,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福建省唯一一所学校)。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促进作用。与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华南女子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周宁职业中专学校结对子,在党建思政、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学校重视社会服务与品牌形象,大力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学校3个专业获批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目前建有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支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2021年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政府挂靠学校成立了福州市社区大学,打造成为省市终身教育品牌,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逐年上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