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本科省内招750人 报名陆续开始
2010-02-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艺术本科专业招生简章昨日公布。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艺术类本科专业计划在省内招生750人,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招40人,广播电视编导计划招80人。各专业报名工作今日开始陆续展开。

  山师招办表示,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须持身份证、专业报考证按规定时间到山师校本部报名。报名参加该校美术类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的考生,必须取得《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证》。关于2010年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类各专业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录取原则等详细信息请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艺术类招生简章》,也可登录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办网站查看,网址为http://www.zsb.sdnu.edu.cn。 (记者 徐玉芹)

热门院校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市槐荫区
    学校简介为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经教育部批准,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校(院)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主校区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在济南、青岛、济宁等地建有研究机构,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校(院)有在职职工19198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院士1人,国家海外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4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238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338人,博士学位人员2727人。校(院)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专业47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2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省思政课“金课”。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3人、研究生2670人、留学生457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等7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居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第10位。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50余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拥有附属医院多家,并形成山一大医疗体系,年均直接服务群众就诊1000余万人次。其中附属省立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居全国百强之列。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7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等防治工作;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校(院)是首批颁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来自美国、韩国、印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国际办学声誉良好。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校(院)第一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135工程”即坚持加强校(院)党的建设这一核心,夯实“人才、学科、文化三大建设”,实施“教育、科研、医疗、国际化、校(院)治理五项提升计划”,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为目标,全面推动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为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隶属于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是我省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也是全国残联系统开办最早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9年由全省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的山东省康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7年康复中专更名为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整合资源开始筹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9年,与济南大学合作,特殊教育专业实施“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多重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从事残疾人康复及教育等工作的健全学生,开展残疾人和残疾人康复及教育工作者的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在校生15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4万㎡。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占地面积5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8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60多万元,生均3.8万元。纸质图书14万余册,盲文书1700余册;电子阅览室9个,视障阅览室1个;校园无障碍环境设施健全,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完善。学院发展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残联的重视关怀。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原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韩寓群、姜大明、郭树清,中国残联原党组书记、原理事长王新宪、鲁勇,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省委原副书记、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文涛,原副省长王随莲等领导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关心学校建设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省教育厅的指导及省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机制,优化办学条件,形成了专业设置合理、师资队伍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认可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设艺术设计系、服装艺术系、医学技术系、特殊教育系、信息技术系5个系,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专业,含12个专业方向。工艺美术品设计、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两个专业为全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灸推拿、聋儿语训4个专业挂靠泰山医学院实施对口高职教育,开始承担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截至目前,学院已有20余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院共有编制260人,在职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3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21人,占16%;具有硕士学位的80人,占61%;“双师型”教师41人,占31%;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34人兼职教师库。教师中有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得者、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第四届口才之星大赛青年组一等奖获得者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获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各专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推行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积极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目前有3个大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和3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51个实训实验室,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深度合作,建立4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效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技能展赛中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获金奖24个、银奖17个,铜奖13个。在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服装艺术系两名听障学生与全省高职院校优秀参赛选手同台竞技,获得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三等奖。同时,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展现特教学子风采。艺术团参加山东省及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摘金夺银,体育运动队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29枚。获“坦洋工夫杯”全国茗星茶艺师年度总决赛 “城市冠军”单项奖和全国优秀奖。由于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建院以来,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院是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残疾人之家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振兴山东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等30多项省级荣誉。
  • 学校简介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东部,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了全力打造“仙境海岸”“文旅名城”和“康养胜地’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3月22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基础上设立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鲁政字〔2020〕48号)。5月11日,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教发厅函〔2020〕22号),正式开始高职专业招生。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唯一一所在技师学院基础上建立的职业高等学校,也是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重要成果,被授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工匠孵化基地、山东省文明单位和中国鲁菜学府等称号。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适应文化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专业设置契合产业、特色鲜明学院主动对接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烟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餐饮服务、智慧旅游、休闲康养、数字创意、现代商贸、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2020年学院首批开设烹调工艺与营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6个高职专业,拟招生1500人。同时学院还设置了单招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主要培养餐饮管理、厨房管理、食品烹调、营养配餐等技术技能人才。成立了烟台市鲁菜研究所、山东省技师工作站、中国鲁菜学府、中国鲁菜研发基地、山东省旅游饭店业鲁菜研发推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与产业标准化推广应用标准创新平台、山东省鲁菜文化与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传承和弘扬鲁菜文化、培育一流烹饪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是学院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特色优势专业,主要培养电视栏目、影视剧、影视广告、专题片等项目的制作管理技术人才。引进企业一流的影视制作实训基地、数字电影虚拟摄影棚、数字高清虚拟场景资产库等资源,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酒店管理专业与喜来登酒店、万豪国际酒店等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和百胜餐饮、凯瑞餐饮等国内品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主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深谙各地文化,熟悉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技巧,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实操经验的酒店管理高级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空中乘务专业是学院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上海教育培训基地校企共建的特色专业,为航空运输企业输送“品行正、修养好、气质佳、纪律严”,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中英文双语服务能力,完全胜任航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商务平台设计运营与管理、进出口贸易操作等岗位,以及旅游行业的网络营销策划、宣传页面设计与制作、旅游产品推广与营销、H5页面宣传与设计等岗位,培养具备营销推广、商务平台设计运营与管理、进出口贸易操作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现代邮轮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交流与沟通能力,符合国际海事组织 STCW78/95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邮轮乘务适任标准的要求,并能从事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课程体系能力为本、工学一体学院在全省职业院校较早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适应移动互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内容,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创新创业、文明礼仪”等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近三年编写校本教材60余部,评选精品课程16门,在省市教学竞赛获奖150人次,国家省市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其中,在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11个,连续7年获团体一等奖。三、师资队伍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院建立了“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新秀”选拔培养机制和一体化教师认定机制,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13人,硕士以上学位165人,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9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齐鲁首席技师4人,山东省技术能手6人,烟台市首席技师12人,烟台市技术能手30人。组建了“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礼仪名师工作室”和“烟台市制造业首席技师工作站”,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80余名企业能工巧匠和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一流的管理理念、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传递到教学一线,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四、立德树人形成品牌、成效显著学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全域德育工作体系,培育“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加强德育实践体系建设,通过五常管理、实习实训、企业走访、社会实践、集中家访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横向联动的管理体系。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升旗仪式、创新创业等特色德育活动贯穿教育全过程,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被团中央评为暑期“三下乡”全国重点团队。加强德育文化体系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行业文化进系部、企业文化进课堂、专业文化进班级”系列活动,建设礼仪文化研究中心、鲁菜文化等传统技艺体验中心,打造“一系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院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五、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民大会堂、山东航空、中集来福士、东岳汽车、山东核电、渤海轮渡、希尔顿酒店、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300多家优质企事业把学院作为人才培训和储备基地,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成立“百纳餐饮产业学院、时光坐标影视学院”等二级学院,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育人。坚持引企入校,引智入校,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契机,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工业级3D打印+先进制造业孵化平台、3D打印+义齿制造研发平台、中国海派鲁菜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中国葡萄酒专业导游研究中心和海洋旅游培训基地。六、社会服务平台多元、开放共享学院重点打造烟台市餐饮服务、智慧旅游、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构建多功能、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鲁菜学府、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鲁菜研发基地、中国鲁菜之都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烟台工匠孵化基地、烟台市医养健康人才培训基地、烟台邮政快递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烟台市莱山区社区教育学院等基地为平台,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广泛开展金蓝领、失业职工、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技能、退役军人以及老年才艺、家政教育、养老护理等培训项目,年培训总量近万人次。七、办学设施先进一流、功能完善2019年,按照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标准,投资6.8亿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占地500余亩的新校区建成并全面启用,实现了教学设施的全面改善和提档升级。校区建有17个标准化实训基地和160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实习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设有 98 家校外实训基地,267 家就业实践基地,充分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培训等多元需求。总投资1.5亿元的智慧校园工程于2018年启动,以创建“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为目标,建设了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在阳春三月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新的征程。学院将紧紧围绕烟台建设“仙境海岸”“文旅名城”和“康养胜地’的战略目标,紧密服务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理念超前、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职业高等学校。
  • 学校简介窗体顶端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7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720亩,建筑面积85.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726人。办学2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介绍经验;201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第一家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2019年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精心打造学生德、能培养的特色平台,依托学校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着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以雷锋精神红色文化育人、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以创新创业文化协同育人”的四文化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余元,馆藏图书29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建有博物馆一座,设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赏石展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校内建有2个人工湖,素有杭州“小西湖”之称。春季樱花漫道,夏季杨柳依依,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诗情画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与健康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前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目前共建有校内实验场所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了现有的所有专业,覆盖比例达到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实习学生3000余名,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11月曾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5.2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40.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市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席技师等45人,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20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70项,有省级“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 教学改革 质量为本 学校着力培育与打造亮点特色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为青岛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获批山东省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智慧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3大平台近1000门课程已经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其中,智慧树平台120门课程、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83门课程已经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辅导教学资源。出台《青岛黄海学院网络课程工作规范》,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0门。 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1735项,其中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连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山东省一等奖36项,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多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荷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冠军,学生连续多年代表国家队赴荷兰、匈牙利、印度等国参加国际比赛。同时,学校多次承办全国五人制足球赛、全国毽球比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全国花样轮滑等比赛、全国学生荷球锦标赛等比赛。 “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思政教学部入选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雷锋纪念馆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山东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我校荣获第五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2016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山东省商务厅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认定,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黄海e代人创客空间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众创空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 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排名中位列榜首 。 助学帮困 制度保障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求职补贴等“奖、助、贷、减、免、缓”助学帮困政策,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勤工助学活动实施办法》《特困生临时补助金制度》和《特困生学费减免政策》等相关资助政策,以帮助困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立订单培养、就业准入制度,创立毕业生召回制,形成完善的实习就业全过程服务体系,为每位毕业生打造了就业绿色通道。 学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积极打造由工程训练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实验中心(与华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工作室等构成的“大国工匠实践育人平台”,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阿里巴巴等100余家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各项政策措施为学校高就业率保驾护航,赢得了国家、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 办学26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荣获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中华诗词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校友会排行榜榜首等社会荣誉。 窗体底端
  • 烟台大学烟台市莱山区
    学校简介烟台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烟台,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于1984年建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学校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山东省建材工业学校、原山东省水产学校并入烟台大学。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药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2020年学校获批项目博士后招收资格,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法学、药学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高水平学科入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901—1000档位。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2100亩,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2亿元。目前在烟台开发区已开工建设烟台大学科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承先图书馆与逸夫图书馆,总面积4.23万平方米,现有图书总数273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学校建有5000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千米文化艺术长廊,孺子牛、八景园、三元湖、烟雨亭、钟楼、“升腾”雕塑等标志性文化景点遍布校园。学校是山东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山东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企校共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校园标杆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学校现设23个学院,72个研究院所,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管、教、艺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0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4万余人。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国家外专高端人才项目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工程入选者1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省“外专双百计划”入选者3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省优秀青年人才获得者9人,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齐鲁文化英才2人,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3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人。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专业群3个。6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4门,省级精品课35门,省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现有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2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5门,省级成人教育数字化课程16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1个,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62位,在全国省属高校中位列第99位。2018年、2019年连续荣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9年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科研实力强劲现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中,山东省高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法学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学科和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数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400。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0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2021年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入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服务地方深入坚持立足烟台、服务烟台、融入烟台,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与知名企业共建药学院、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和数字创新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专业34个。与自贸区烟台片区共建“自贸区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新型智库平台,作为主要单位推进共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大学(威海临港区)技术转移中心。发起成立烟台数字经济产教联盟、烟台设计产业联盟、烟台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主动对接烟台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生态。以现有35个校级文科科研机构为基础,整合建设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连续多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设有与德国、美国、韩国和意大利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和本科项目3个,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以及本科双学位、本升硕、硕士和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设有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预科项目和韩国留学项目。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是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是汉语水平考试(HSK)、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和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BEC)考点。我向海而生,你为梦而来!面向未来,烟台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山东省、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勤奋、创新、育德、守纪”的校风,发扬“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烟大精神,深入贯彻“一二三”战略部署,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九项工程”,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烟大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