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详解高考天津卷变化:外语听力两次考试 时间调至3月
2010-03-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颁布。据了解,今年高考命题贴近新课改理念,稳中有变、稳中有新,考试内容略有调整,题型及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其中英语考试变化最大,听力部分单独组织考试,时间提前至3月底且分值减少10分,与此同时,阅读分值增加10分,且每个考生有2次考试机会。天津网-城市快报记者请南开中学、天津一中等市重点中学名师,从《考试说明》中解读今年高考命题的变化。

  

 

  语文:“稳”中有“新” 四点解读

  循序渐进、稳中有新,是今年《考试说明》的语文命题原则。“稳”体现在试卷结构与往年大体保持一致,“新”是指试卷结构新、选材理念新、设题角度新。

  变化一 今年《考试说明》变动最大的是在“背诵默写篇目”中,除了增加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9篇之外,相较于去年,背诵篇目也有适当调整。

  变化二 和去年相比,增加了选修模块中“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文化论著研读”三个内容。

  变化三 今年的《考试说明》将“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修改为“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适当地降低了难度。

  变化四 在“试卷结构”上,明确指出没有“文言断句”一项,但是增加了“简答题”,主要是筛选整合信息、提炼中心、分析文体特征等。

  数学:变化不大 微调有二

  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来看,今年的数学与去年无太大变化,仍为理科必修课程约占60%,选修课程约占40%;文科必修课程约占70%,选修课程约占30%。

  变化一 增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尤其是对绝对值不等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理科考生加强不等式的学习,重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证明方法及绝对值不等式(包括含两个绝对值符号的一次不等式)解法。文科考生注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证明方法及绝对值不等式(含一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解法。

  变化二 强调根据定义解决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简单计算问题。要求理科考生在掌握利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角的同时,也要加强运用几何方法求角的能力训练。文科考生要重视立体几何中运用定义法求角的能力训练。

  外语 :听力两次考试 时间调至3月

  听力的“变脸”可以说是新版《考试说明》最大的变化:

  变化一 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单独组织考试,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时间由6月8日调整至3月27日。

  变化二 内容。①听力分值由30分调整为20分,试题由20道小题调减为15道小题。②将过去两节共十段材料减少为两节八段材料,而听力考试总时间不变。③仅朗读一遍的第一节每小题1分,朗读两遍的第二节每小题1.5分。

  变化三 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由A、B两套试卷组成,每套试卷的分值均为20分,两套试卷的题型、题量相同,考生可参加两套试卷的考试。A、B两套试卷的考试安排在同一场次进行,且分别记分,取其中较高的分数作为听力的最终成绩,增加了考生考试机会。

  变化四 调整试题播放方式。试题录音的播放方式由通过广播电台统一播放调整为由各考点按照规定时间以磁带或光盘的形式播放。

  变化五 对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由2009年的7个,增加到8个,将“根据上下文识别指代关系”单独提了出来;在阅读表达的要求中,也提出了识别指代关系的要求。听力降低的10分,全部加在阅读理解部分,使其分值由40分调整为50分,而阅读篇数和题量与去年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过去答错一个阅读理解题被扣掉2分,现在则被扣掉2.5分。因此,阅读愈发凸现出决定整个高考试卷成败的作用。

  理综:物理七点变化 化学中等难度

  变化一 增加共点力的平衡考点。

  变化二 在万有引力部分新增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且为Ⅰ类要求。

  变化三 在电路部分新增电流,且为Ⅰ类要求。

  变化四 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Ⅰ类要求改为Ⅱ类要求。

  变化五 在光学部分新增光的色散,且为Ⅰ类要求。

  变化六 在碰撞与动量守恒部分新增动量定理,且为Ⅱ类要求。

  变化七 新增波粒二象性部分,包含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两个Ⅰ类要求。这里新增加的内容多数为Ⅰ类要求,难度变化不大,包括变化比较明显的波粒二象性部分。

  今年化学命题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为考查重点和载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用化学视角关注、观察和认识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能力。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有一定的区分度。

  文综:地理添两个考点 政治与去年持平

  地理命题原则,在整体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与去年基本持平的基础上,把相近的考试内容合并,并让以往范围较大的考点更明确,成为2010地理考试的主要变化。此外,新增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考点。此外,重新明确了部分考点,如改变了“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项,而去年并没有“自然”二字。删除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海底地形”“人种及其地区”“中国地震带”等考点。

  政治学科要求与去年基本相同,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

  变化一 预计更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把握。

  变化二 除了加强对国家大事的考查外,还将重点考查带有天津地方特点的知识点。

  变化三 将加强考查内容开放的考题。这也鼓励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热门院校

  •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西青区
    学校简介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筹建京津冀生态文明研究院,启动建设“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服务天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智能科技信创为特色的师生团队进驻天师大科技园。学校4个智库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9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高标准开展“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学校获天津市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和优秀帮扶班组称号。 站在历史新起点,学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不懈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河西区
    学校简介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 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是天津滨海新区唯一一所本硕博教育体系完整的大学。建校60余载,学校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形成了"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加强与区域及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为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作贡献。 一、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首批四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曾隶属原中国轻工业部。1959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的主要师资和实验室设备调入我校,成为我校该专业的主体力量。1964年,在轻工业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中,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发酵工学专业、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先后调入我校。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71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全部调入我校。1972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盐化专业和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的中国轻工业部塘沽盐业专科学校合并后划归我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校区并投入使用,2006年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6个整建制学院整体迁至滨海校区。200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科技教育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协议》,确定科技大学在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学科专业,整体战略东移。2013年,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并入,进一步扩大了滨海校区的办学规模。201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学校目前设有滨海、河西2个校区。其中,滨海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双城之一的"滨城",邻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新生态城、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河西校区位于天津城市副中心之一的海河柳林地区,邻近天津文化中心、国际设计中心、国家会展中心、滨海国际机场、海河教育园区等。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300亩,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1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7.18亿元,体育场馆和专项训练设施齐全,建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各项生活设施齐备。 二、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94人。现有双聘院士5名、国家特支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6人,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等在内的省部级人才近90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涌现出了"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专业学科学校现有14个专业学院、71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业设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自动化等11个专业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排名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建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学科与工程、海洋科学3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和营养与健康、智能轻工装备等7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分别在全国24所和79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三和第八。四、教育教学学校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教书育人、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天津市率先启动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出台了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等一系列新举措。建立本科专业"新结构",实行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新方式",构建学生素质"新体系",建立了"十加一"育人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后备领军人才。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国内国际创新创业赛事中屡创佳绩。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帮助解决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促进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确定设立海南少数民族特招班,每年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40名学生。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天津市级一流课程47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14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多个国家相关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录取硕士、博土研究生1840人,在校研究生总人数达4941人,累计授予博士、硕土学位人数13000余人。建有天津市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个,获批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示范实践基地1个。 五、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鼓励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本科教学。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要求,大力推动实施"强校计划",已逐步构建了"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 我校科技平台持续发力,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大健康生物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还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5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6个。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及社会科技奖励150余项。科研项目不断攀升,主持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屡有斩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2018年获批立项"天津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020年实施许可一项千万元级别的专利技术包,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2020年,获批"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天津市高校首家"国字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综合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获批天津市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全国各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产学研合作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世界500强企业万华化学、正威国际集团以及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持续加强推进省校科技合作,与20余个省区市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津南、东丽、武清、宝坻、蓟州等区县签署了科技全面合作战略协议,与相关区县300余家企业促成科技横向联系,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总共规划近22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一期19830平方米的建设,依托轻优势学科,围绕营养与健康、合成生物学、石油化工、生物可降解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文创等领域打造特色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同时,科技园内引入产业基金,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联动,吸引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整合校内、校友和产业资源,培育创新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六、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理念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学校思政工作"十加一"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批首批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与滨海新区政府积极打造定点化、常态化的校地实践服务体系;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新时代·实践行"、"暑期三下乡"、"情满滨海"等品牌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75个,每年100余支团队、近6000人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学校三次荣获全国优秀单位;学校自1999年在新生中全面组织开展义务打扫公厕劳动,现已成为一项传统品牌活动,参加学生达11万余人次,累计劳动时长约52万个小时;至今累计11086余例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位列天津市首位,21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选送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84名,五次被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学校扎实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秉持"铸军魂、塑脊梁、插翅膀"的理念出色地完成国防生培养工作,征兵工作形成了"四爱、四进、四上、四抓、六到位"的工作格局,近三年参军入伍学生人数达到195人,连续受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表彰。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凝聚创新创业团队600余个。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百强榜单",连续三年获评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优秀工作案例和优秀团队。每年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60余场次,近三年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重要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奖励32项,天津市级奖励186项,居全市高校前列。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每年定期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迎新晚会、专场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建有一支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在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中屡创佳绩。 七、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思路,目前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泰国、波兰、德国、瑞典、芬兰、西班牙、捷克等40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拥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举办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多所高校签订"3+1+1"、 "2+2"、 "1+2+1" 等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开展科技合作和重大项目研究;学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学生资质,先后接受了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校学习和访问,每年长短期留学生1000人;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蒙古国育才中文学校共建孔子课堂;学校建有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三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2020年我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正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努力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 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区
    学校简介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百年校庆之际亲临南开视察。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校区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33万平方米。学校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有专业学院27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进入前10%,其中5个学科进入前5%;在全球学科评价体系中,前1%学科15个,化学和材料科学进入前1‰。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南开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体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599人,其中本科生16902人、硕士研究生10966人、博士研究生4731人。有本科专业9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2个,“强基计划”专业7个,各类国家级实验教学、教材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基地平台10余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7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6项。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家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15人、硕士生导师844人,教授930人、副教授86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8人、青年拔尖人才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5人、青年学者2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0余人。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研基地70余个,积极推进基础研究中心、交叉科学中心等培育建设。2007-2020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其中周其林院士领衔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学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优势,积极服务新时代治国理政,推动文化文明繁荣发展。学校现有各类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中心、实验室等50余个,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茅,一批优秀智库成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人才库”。学校全面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校立足“两个大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与33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协同科研等方面开展高层次交流与合作。学校现有专兼职外国专家400余人,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承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孔子学院等8所海外孔子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等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并深化实质合作。先后授予陈省身等10余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政要等受聘我校名誉教授,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南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一代南开人的历史贡献。
  •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北辰区
    学校简介天津商业大学原名天津商学院,由国家商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创建。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学校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占地面积近1340亩,建筑面积近5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6亿元。图书馆现有中外文藏书220.87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报刊756种(册),中外文数据库56个,电子图书463.73万册。 学校在校生2.29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艺术学院、高职与继续教育学院14个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3个教学部。现有59个本科专业(方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以及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资格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具有鲜明的商科特色。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冷链物流、现代服务业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7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天津市高校智库,另建有多个校级研究院、所、中心。 学校坚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建立起了“意识、知识、能力、体验”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课16门。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获批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专业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2个专业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天津市“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学校建有“国际酒店管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旅游及饭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10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天津市A级(优秀)高校众创空间1个。近年获市级教学名师奖13人,市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15个。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40名,其中正高级158名,副高级30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470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一层次人选12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5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团队1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现有兼职博导19名,合作博导11名。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等学校开展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酒店管理(中美合作)专业被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2014-2015年、2017-2018年中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经世之商才,授致用之术业”的办学理念,以“笃学 弘毅 明德 济世”为校训,立足区域性、应用型、商科特色的办学定位,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建设商科特色鲜明、对接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学校简介自2006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奉行“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学、善思、厚德、笃志”的校训,坚持“以规模立基、以管理立业、以市场立身、以人才立命、以特色立名、以文化立魂”六位一体的办学方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追求卓越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再加上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理性批判与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与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耐受挫折能力等六项能力。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各环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承载新的梦想,新征程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天财珠江的在校生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增长才干,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希望天财珠江的毕业生同学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希望天财珠江的教职员工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天财珠江,为学院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让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共同创造天财珠江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