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天津:2021年高职院校春季招生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防疫与安全须知
2021-03-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考生须于3月13日起,登录“招考资讯网”(www.zhaokao.net)下载个人健康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并自3月13日开始,如实填写个人健康卡,签署安全考试承诺书。于考试当天入场时出示并交给监考员。

2.考生须于3月13日前申请天津“健康码”,并每日进行更新,持有绿码方能进入常规考点和考场参加考试。考生进入考点时,须主动出示“健康码”,手机要在亮码后按照考点统一要求关机存放。

3.3月13日至26日,考生尽量不要离津,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尽量避免与外地来津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所聚集。

4.考生须于3月24日至26日,登录“招考资讯网”(www.zhaokao.net)下载并打印《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考生证》,并携带文化课考试《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5.考生须听从考点教师统一指挥,按要求进入考场。如厕时均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考生之间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考生可将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带入考点。

6.考生须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如体温达到或超过37.3°C,须服从考点应急处置安排。

7.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口罩,鼓励考生全程佩戴口罩;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须全程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

8.考生若在3月13日至26日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病状,须立即报告报名单位,并到指定的医院就医。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考生,须携带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参加考试。

9.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如具有中高风险地区或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且未满14天地区等重点地区旅居史的考生,须根据本市相关规定持相关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常规考场或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10.3月13日至26日,考生须每日配合报名单位进行身体健康监测。对于刻意隐瞒病情或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和接触史的考生,以及在考试疫情防控中拒不配合的人员,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行业优势,以能源、建筑、城市管理三大类专业建设群为主,围绕天津区域能源产业强大的综合实力,凸显了行业优势的办学定位,助推了学院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办学格局。学院是天津市“十三五”提升办学能力“国内一流水平优质校”、“世界先进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具有教育部“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是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院党委带领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八项举措,坚持思想引领,打造了一支干事创业的育人团队,多次承办了全国有影响力的技能大赛及“职教周”系列活动等,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得多个全国及天津市奖项,成绩斐然。 学院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三等奖,天津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获批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荣获天津市文明学校称号等;教师荣获全国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奖项,获批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学生荣获天津市高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决赛一等奖,天津市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特等奖等。 学院把人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做足做优做特建筑类专业,发展能源类专业,开发城市管理类专业办学定位,开设31个相关专业(含4个三二分段专业)。在专业培养方向上,学院突出体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增强办学活力,在内涵全面提升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着力推行“政行企校研”五元融合的办学模式,将“工匠精神”和“担当、守正、有为、共进”企业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院加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整合资源、效能开放,推动打造职业文化环境,建设美丽校园,促进职业院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 学校实施“温暖工程”,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等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建立了能源集团“聚能爱心助学金”,不让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提升学历的愿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构建了便捷、通畅、完善的学历提升体系,学生可通过推荐、高职升本、专接本等多种渠道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深造。 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优秀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与全国各地26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建院以来,学院为全国各地能源、建筑、电力、交通、城市管理等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欢迎您报考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简介自2006年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奉行“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学、善思、厚德、笃志”的校训,坚持“以规模立基、以管理立业、以市场立身、以人才立命、以特色立名、以文化立魂”六位一体的办学方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追求卓越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再加上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理性批判与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与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耐受挫折能力等六项能力。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各环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承载新的梦想,新征程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天财珠江的在校生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增长才干,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希望天财珠江的毕业生同学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希望天财珠江的教职员工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天财珠江,为学院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让我们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共同创造天财珠江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市北辰区
    学校简介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同时也是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示范院校、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院校和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院主校区坐落于北辰区京津公路引河桥北侧,分校区(天铁校区)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施齐备先进,住宿条件干净舒适,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学院设工业技术系、机械工程系、工业与信息化系、智能技术系、经济管理工程系、基础课部、思政课部和体育部八个教学系(部)。我院治学严谨、校风优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获得“市级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市级劳动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学院拥有一支以国家授予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天津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教师”等为骨干,以毕业于全国名牌大学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在职教工共计367人(含天铁校区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3%,“双师型”“双素型”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56.70%。教师承担各级科研立项课题达1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77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截止目前,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学生6819名,中职学生137人。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丰富专业教学内涵。在专业建设中,以黑色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五个龙头专业为核心,强化专业群建设,凸显特色。做好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和以环境工程技术为主体的优质专业群对接优势产业建设项目,努力形成符合“一基地三地区”,契合“五业联动”的优势和特色的专业集群。目前,学院设有五大专业群,涵盖27个专业体系。学院拥有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和微机教学系统。学院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共设96个实训室(含实验室和实训车间),总面积12657.90平方米,实训基地设备总数2314台(套),实际工位数3055个,可开设各类实训项目889个;校外实训基地10个,面积为15000平方米。另外,学院还是“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冶金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天津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第六十六所”“天津市技师流动工作站”“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推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桥梁。2019年学院与埃尔贡乌干达技术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与乌干达中资企业天唐集团签署建设“鲁班工坊”合作意向;并在2020年12月10日进行“云揭牌”暨鲁班工坊正式运行。学院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近两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共有84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31名学生因在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免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院设有大学生奖学金、优秀大学生干部奖学金,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在校生。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博爱奖学金、白芳礼奖学金等。根据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的文件精神,为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指导学生申办助学贷款。学院为贫困学生在校园内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院毕业生技术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院与大众集团、青岛海尔集团、天津电力机车、天津航天液压等众多百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
  • 天津大学天津市南开区
    学校简介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曾到学校视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30多万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科生19091人,硕士研究生13840人,博士研究生5371人。现有教职工4960人,其中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7人,青年拔尖人才25人,教授887人。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现有74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1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由学校牵头的天津应用数学中心成为国家首批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学校持续深化医教协同,现有多家直附属医院及合作共建医院。在最新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成果奖7项,其中2项成果获一等奖。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7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至2020年,共获国家三大奖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6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获批建设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学校获批10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药学院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与“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学校与世界上50个国家、地区的256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
  •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河西区
    学校简介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 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是天津滨海新区唯一一所本硕博教育体系完整的大学。建校60余载,学校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形成了"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优良办学传统。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加强与区域及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为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作贡献。 一、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首批四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曾隶属原中国轻工业部。1959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的主要师资和实验室设备调入我校,成为我校该专业的主体力量。1964年,在轻工业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中,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发酵工学专业、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先后调入我校。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71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全部调入我校。1972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盐化专业和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的中国轻工业部塘沽盐业专科学校合并后划归我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校区并投入使用,2006年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6个整建制学院整体迁至滨海校区。200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科技教育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协议》,确定科技大学在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学科专业,整体战略东移。2013年,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并入,进一步扩大了滨海校区的办学规模。2018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学校目前设有滨海、河西2个校区。其中,滨海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双城之一的"滨城",邻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新生态城、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河西校区位于天津城市副中心之一的海河柳林地区,邻近天津文化中心、国际设计中心、国家会展中心、滨海国际机场、海河教育园区等。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300亩,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1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7.18亿元,体育场馆和专项训练设施齐全,建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各项生活设施齐备。 二、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94人。现有双聘院士5名、国家特支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16人,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等在内的省部级人才近90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涌现出了"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专业学科学校现有14个专业学院、71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业设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自动化等11个专业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包装工程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排名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建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学科与工程、海洋科学3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和营养与健康、智能轻工装备等7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分别在全国24所和79所参评高校中位居第三和第八。四、教育教学学校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教书育人、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天津市率先启动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出台了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等一系列新举措。建立本科专业"新结构",实行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新方式",构建学生素质"新体系",建立了"十加一"育人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后备领军人才。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国内国际创新创业赛事中屡创佳绩。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帮助解决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促进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确定设立海南少数民族特招班,每年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40名学生。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天津市级一流课程47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14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多个国家相关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录取硕士、博土研究生1840人,在校研究生总人数达4941人,累计授予博士、硕土学位人数13000余人。建有天津市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个,获批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示范实践基地1个。 五、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鼓励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本科教学。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要求,大力推动实施"强校计划",已逐步构建了"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 我校科技平台持续发力,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大健康生物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5个国家级科技平台,还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5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6个。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及社会科技奖励150余项。科研项目不断攀升,主持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屡有斩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2018年获批立项"天津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020年实施许可一项千万元级别的专利技术包,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2020年,获批"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天津市高校首家"国字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综合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获批天津市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全国各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产学研合作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世界500强企业万华化学、正威国际集团以及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现代产业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持续加强推进省校科技合作,与20余个省区市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津南、东丽、武清、宝坻、蓟州等区县签署了科技全面合作战略协议,与相关区县300余家企业促成科技横向联系,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总共规划近22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一期19830平方米的建设,依托轻优势学科,围绕营养与健康、合成生物学、石油化工、生物可降解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文创等领域打造特色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同时,科技园内引入产业基金,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联动,吸引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整合校内、校友和产业资源,培育创新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六、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日常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理念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学校思政工作"十加一"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批首批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与滨海新区政府积极打造定点化、常态化的校地实践服务体系;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新时代·实践行"、"暑期三下乡"、"情满滨海"等品牌活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75个,每年100余支团队、近6000人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学校三次荣获全国优秀单位;学校自1999年在新生中全面组织开展义务打扫公厕劳动,现已成为一项传统品牌活动,参加学生达11万余人次,累计劳动时长约52万个小时;至今累计11086余例血样载入中华骨髓库,位列天津市首位,21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选送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84名,五次被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学校扎实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秉持"铸军魂、塑脊梁、插翅膀"的理念出色地完成国防生培养工作,征兵工作形成了"四爱、四进、四上、四抓、六到位"的工作格局,近三年参军入伍学生人数达到195人,连续受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表彰。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凝聚创新创业团队600余个。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百强榜单",连续三年获评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优秀工作案例和优秀团队。每年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60余场次,近三年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重要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奖励32项,天津市级奖励186项,居全市高校前列。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每年定期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迎新晚会、专场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建有一支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在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中屡创佳绩。 七、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思路,目前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泰国、波兰、德国、瑞典、芬兰、西班牙、捷克等40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拥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举办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多所高校签订"3+1+1"、 "2+2"、 "1+2+1" 等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开展科技合作和重大项目研究;学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批准,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学生资质,先后接受了8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校学习和访问,每年长短期留学生1000人;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蒙古国育才中文学校共建孔子课堂;学校建有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三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2020年我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正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努力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