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关于做好2020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在陕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0-07-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杨凌示范区招生办公室(考试管理中心),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各县(区)招生办公室,各市、县(区)公安局(分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2020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在陕招生工作,根据公安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20〕139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9〕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资格条件

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考生,除必须已报名参加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四)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五)热爱公安事业,立志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刻苦学习、拼搏奉献;

(六)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七)年龄为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1998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期间出生),未婚;

(八)思想政治素质好,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政治条件;

(九)身心健康,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检和体能测评标准。

除上述条件外,报考新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的考生,必须是应届毕业生,民族为汉族,思想政治素质好,符合公安机关涉密要害职位录用人民警察政治条件的学生党员、团员。

二、招生院校及专业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5所院校及浙江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新疆警察学院和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公安专业。

三、志愿填报

高考成绩达到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对应录取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必须于7月24日12∶00至7月27日12∶00,登录“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http://www.sneea.cn)填报志愿。登录“陕西省公安厅门户网站”(gat.shaanxi.gov.cn)填写本人基本信息(也可在陕西省公安厅门户网站扫描二维码后按要求填写)。其中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治安学、禁毒学和警犬技术专业除外)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治安学、禁毒学和警犬技术专业、铁道警察学院的本科专业、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和新疆警察学院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报考铁道警察学院的专科专业和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专业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志愿在提前批次填报,其中,本科志愿填报在“提前批次文史类、理工类本科A段”栏内,设置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专科志愿填报在“提前批次文史类、理工类专科”栏内,设置3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录取中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公布相关院校及专业缺额情况,符合条件且尚未录取的考生可以上网填报征集志愿。

四、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

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由省公安厅政治部组织实施的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考察、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执行。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有关要求与制式表格见附件1至3。

网上填报志愿结束后,省招办根据考生志愿和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省公安厅政治部确定的比例,即在陕招生计划数的4倍,分院校、分科类、分性别确定参加我省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的考生名单,名单将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公开。

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新疆警察学院除外)的考生须自行下载打印《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考察表》(以下简称考察表,见附件1);报考新疆警察学院的考生须自行下载打印《2020年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人才定向招录培养考察表》(附件2),两表必须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表中基本情况部分由考生本人填写(不得涂改),考生表现情况、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表现情况,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通过网上核查、档案审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开展考察工作,提出考察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在考察实施机关负责人处签字并加盖公章。市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在审核意见栏内,填写考察审核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市、县公安机关考察工作在体检、体能测评前完成。考察合格考生的考察表密封交考生本人,在面试时交省公安厅政治部。省公安厅政治部对考察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作出考察结论。各市、县(区)招办,各市、县(区)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要高度重视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考生的考察工作,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推诿、不得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

为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减少人员聚集,参加体检和体能测评的考生要提前进行预约。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考生(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专业除外)须于7月28日9∶00至24∶00,登录陕西省公安厅门户网站扫描二维码后按要求预约体检、体能测评时间;报考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专业的考生须于8月5日9∶00至24∶00,登录陕西省公安厅门户网站扫描二维码后按要求预约体检、体能测评时间。扫描二维码未预约成功的考生,也可在测试时间内至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现场报名(预约)。预约成功的考生按预约时间,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准考证、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公安机关审查合格考察表、《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表》(由各县(区)招生办负责提供复印件,一式两份)及《本人患病经历和有关情况说明》(附件4,由本人如实填写)到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进行体检、体能测评。体检、体能测评合格的考生进入面试。在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工作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具体时间及地点安排如下:

省公安厅政治部须在8月4日和8月12日前,分别将公安院校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的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结论均合格的考生名单报送省招办,并移交《2020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合格考生登记表》(附件5)和合格考生数据库(库结构见附件6)。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结论均合格的考生名单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上公开,考生如有异议,由省公安厅政治部负责解释。

五、投档录取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实行远程网上录取,投档比例不得超过院校招生计划的120%。

公安部所属各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在提前批次文史类、理工类本科A段,与公安院校同时投档录取。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必须遵循本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规则。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进行录取。对统考成绩达到学校投档线,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合格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招生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解释。省招办向学校投放考生电子档案,监督学校对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六、其它

新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定向招录培养,按照《关于印发〈2020年定向招录培养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政治〔2020〕127号)规定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招生政策,由省公安厅政治部联合省招办会同驻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督察部门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工作的领导和全过程监督。

(二)各级招办、公安机关要切实重视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确保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三)要强化信息公开、公示的力度,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招生宣传和舆情引导,保证招生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对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因工作敷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坚决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本通知未尽事宜,以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公安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20〕139号)精神为准。

附件:

1.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考察表

2.2020年侦查学专业(维语方向)人才定向招录培养考察表

3.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有关要求

4.本人患病经历和有关情况说明

5.2020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合格考生登记表

6.2020年陕西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考察、体检、体能测评和面试合格考生信息数据库结构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省公安厅政治部

2020年7月17日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西安电力学校,1980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升格为大专,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成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学校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公司人才建设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职责,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电力类高等职业院校,享有“西北电力黄埔”美誉。学校总占地404.40亩,教学校舍总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拥有电网运行、电力营销、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等153个实训(实验)室,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100个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92个工种技能鉴定资质。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政策与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电网事业发展为使命,以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突出“根植电力,校企交融共育人”的办学特色,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电力人才培养模式。9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4个专业被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个教学团队被确定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先后有6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高等教育师德标兵。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澳合作办学技能竞赛等大赛中获奖。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全国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07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为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8年成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2010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业技能实训基地,2013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先后荣获2010年度和2016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入选“中国企业大学50强”,2020年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陆续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陕西培训中心、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学院西安分院等机构依托单位,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位居陕西省高职高专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亦名列前茅,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员工。
  • 学校简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古长安,东依历史文化厚重的少陵塬,南眺秦岭,西临现代化大学城,北与市区融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学校共开设3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文、医、教、工为主,理、经、管、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国际学院等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意见为指南,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为主,兼顾医学、艺术学、理学的学科布局;形成教师教育类、计算机类、健康护理类等专业群。专业建设坚持分层建设、扎实推进的思路,按照国家一流、省级“一流专业”、校级重点专业三个建设层次,系统推进专业建设。现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人才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专业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认证,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坚持能力导向,搭建了“平台(通识课、专业课、方向课三个平台)+模块(方向课有两个以上的模块供学生选修)”的课程结构体系和“三平台(课程实验平台、实验课平台、实习平台)三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实习实训与就业的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陕西省康复医院携手合作,发挥学校和医院两种资源优势,进行“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大连东软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嵌入式”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严密有效学校制定10余个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涵盖了教学督导、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试卷质量检查与评价、教材选用质量监控和评估、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十条规范等方面。形成了“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期初、期中、期末、专项四类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五类监控手段,教学质量监控无死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强化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等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512项;教师在全省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创新大赛、微课比赛以及其他行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坚持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为指导,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全面服务观念,不断更新理念,制定和优化科研管理政策,推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着力提升科研水平。2005年,学校创办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刊》,该刊是我校主办的教育教学综合性理论刊物,目前常设栏目有特稿、高建群研究、人文社科研究、理工医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文艺欣赏等栏目。校刊自创办以来,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2018年学校成立了以当代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机构——高建群研究中心。中心立足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高建群文学艺术馆,通过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名家、文化学者高建群先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展示、研究和传播,致力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建群研究的文学文献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2019年学校成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校社科联的成立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同时标志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对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11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了最新完成的“武书连2020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教师创新能力排行榜”,共包含401所学校,其中民办大学158所,独立学院243所。我校教师创新能力排第38名,陕西同类院校第1名。
  • 榆林学院榆林市
    学校简介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曾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72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95人,专科生972人,硕士研究生197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0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创新城校区规划 3540亩土地打造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首期1180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建设资金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2021年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努力奋斗。
  •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市未央区
    学校简介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65年来,学校践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注重学生军工品格的锤炼,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输送了14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800余人,本科生约1.8万余人。学校现有15个教学单位,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学校有5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目前,学校有5个学科获批国家国防特色学科,1个学科入选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位于省属高水平大学前列。学校6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6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学校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门。学校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学校2009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10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2012年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成为“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成为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成绩优异。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平台和团队建设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研究基地23个。2019年获批共建“轻合金新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是我校首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省级研究中心。拥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4个,在光学先进制造、特种加工、高性能轻质合金新材料、兵器测试与控制技术等学科具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学校目前承担着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军兵种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千余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至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2017年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列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高校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2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级人才19人,其中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项目入选者2人,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2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省青年科技新星9人、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教学名师19人。“十二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学校成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2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获批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2015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2017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2018年,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获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优势学科、专业、团队和平台 科研及教学成果: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获奖33项5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光电成像技术、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军用关键材料、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武器系统与工程。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机械电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会计学、产品设计。6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课。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学、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机械设计基础、光电仪器设计、书法创作实践。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机械电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会计学、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书法学、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材料化学。9个省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17门省级一流课程:创新创业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材料研究方法、行书教程、超空泡射弹水下试验测试虚拟仿真实验、齿轮智造虚拟工厂仿真实验、火炮基本运动机构创新设计与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涉危化品实验关键单元操作规范的虚拟仿真、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中外城市建设史、创新工程实践、机械设计基础、光电仪器设计、中国现当代文学、书法创作实践。21门省级精品课程:光学零件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工科电路分析、物理光学、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软件工程、光学零件工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市场营销、工程测试技术、书法、仪器制造工艺学、大学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材料加工基础、信号与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25个省级教学团队: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实验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书法专业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工科数学教学团队、机械电子教学团队、材料物理专业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对抗技术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团队、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软件设计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学校简介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复原。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为我国航空产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莲湖、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纸质图书107余万册,电子图书172余种;有航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飞机结构实验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及实验室14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7个;设有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办工厂;拥有特种泵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泵类装备研究中心、陕西省液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学校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63人,副高职称人员26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725人,其中博士189人,专任教师674人;学校聘用客座教授47名,其中院士2名,著名专家学者40余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优秀教师3人,优秀青年教师1人,师德标兵3人,师德先进个人3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10人担任陕西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设有飞行器学院(民航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士官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部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35个本科专业,覆盖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电气、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19个专业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19门。获得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800余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8项,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授权专利71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79篇,其中SCI、EI等检索收录441篇,核心期刊收录857篇。学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824项,省级奖978项。近五年,学生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340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0项。学校获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西安市众创空间等。厚植优势,特色发展。学校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吉利博越班”“翔腾IC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与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合培养“士官生”,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于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陕西省首个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推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奋力谱写学校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