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云南: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九轮征集志愿将于9月17日进行
2020-09-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实际录取进度,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九轮征集志愿工作定于9月17日进行。本轮征集志愿涉及文理科高职专科批部分高校和艺术体育类高职专科批部分高校。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经研究,本轮征集志愿瑞丽市辖区内各报名确认点考生和现居瑞丽市的考生不进行现场确认,采用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进行确认。瑞丽市辖区内各报名确认点具体确认方式由报名确认点告知考生;现居瑞丽市,报名确认点不在瑞丽市辖区内的考生,可委托他人确认或提交相关申请由确认点代为确认,具体确认方式由考生与报名确认点联系后确定。其他考生仍需按要求进行现场确认。考生应严格遵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人员聚集。

考生填报、确认开始时间为9月17日8:00,考生填报截止时间为9月17日18:00,确认截止时间为9月17日19:00。

瑞丽市辖区内各报名确认点考生和现居瑞丽市的考生应在9月17日18:00前依照报名确认点要求提交确认申请。

成绩要求如下:

(一)文理科

文科不低于200分,理科不低于200分。

(二)艺术体育类

1.文化成绩

文科不低于200分,理科不低于200分。

2.专业成绩

音乐学:125分;美术学及艺术设计:180分;

舞蹈类:150分;播音与主持:215分;

体育舞蹈:170分;单考专业:按学校合格名单执行;

体育类专业最低控制线:60分。

填报资格要求如下:

已投档和录取的考生不参加本轮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应认真阅读招生院校招生章程,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填报。

本轮征集志愿投档按照艺术体育类高职专科批、文理科高职专科批的顺序依次进行。被投档至艺术体育类高职专科批的考生,不再参加文理科高职专科批的投档。

考生可通过云南省招考频道登录“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http://work.ynzs.cn/ZSGL/)参加征集志愿。填报志愿相关操作参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https://www.ynzs.cn/html/content/3979.html)。

附件(点击下载):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下设9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国际化大学。荣誉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并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同时获批云南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定位学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恪守“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政治可靠、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具有良好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合作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名企资源,建立起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华为、京东、360、Adobe、科大讯飞、金蝶、特斯拉等行业一流企业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并连续三年获得华为“优秀ICT学校”称号,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被华为列为前1%的合作伙伴。展望“十四五”时期,云南工商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云南省“三个定位”、“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党建、控规模、调结构、抓内涵、提质量、出特色、创品牌、上层次”为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培育师资队伍为保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 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市呈贡区
    学校简介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1.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2198人,硕士研究生1977人,博士研究生23人,留学生181人。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涵盖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26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00余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现有纸本藏书110余万册,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校本部有教职工800余人,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名中医1人,岐黄学者1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千人计划产业人才1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2人、名医专项15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人、后备人才10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培养对象3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7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有4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60余年来,几代名医名家倾囊相授,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有的植根云岭,造福桑梓,有的远涉重洋,光大中医,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兆云;旅法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朱勉生;军中国医名师宁亚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陈本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王向明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校友。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个,工程实验室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18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6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学校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学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2017年7月,国家汉办批准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建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国中医药领域海外办学的先河,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持续开展面向区域内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从2007年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又于 2016年、2018年举办2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先后获批“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药中心。在中医西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已连续举办9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商务部认证的“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云南)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省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昆明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学校将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三大战略定位,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鲜明特色、面向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71-65918241,邮编650500;本科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本科招生办公室电话:0871-65918999。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 学校简介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于2001年,是由昆明理工大学申办、云南省国有大型企业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校以工科为主,经、管、文、法、理、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法学院、理工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2个教学部,开办40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630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共922.42亩,分为高新、空港两个校区。 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研考证、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现设有云南省国资委干部培训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相继获得“云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云南省民办示范院校”“云南省民办首家按学分收费院校”“云南省教育厅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学校”“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等称号。近年来, 年又相继获批“云南省高校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绿色铝模板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BIM装配式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数字化学习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电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及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BIM装配式建筑概论”获批国家级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办学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依照学院章程依法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抓手,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校师生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大力推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六个三”工程,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学院发展、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校“三风”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凝聚师生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强化应用、多样培养,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主体构建了能满足知识、能力、素质及人文教育等多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证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培养、国际交流培养、互联网+教育培养五位一体的多样性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搭建了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学校投资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滇中经济开发区、地方机构五位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三是形成了课内教育、导师跟踪、企业联合、实践、产业匹配五位一体的培养全链条;整合和优化资源,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 专业建设 学校目前共设置40个专业,分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单位2个,校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学校现有40个校内实践基地,华为、思科2个网络技术学院,学校专业中,60%以上的专业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40%以上的专业服务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布局,30%以上的专业对应云南省五网建设工程。为相关产业的全面配套提供了较强的人才保障与支撑,专业群建设与“一带一路”、国家中西部和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重点产业布局匹配度高。 师资队伍 学校实行专家治校,海内外延揽名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现已建成一支由1名云岭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领衔、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6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2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67%;双师型教师达4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4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30%。学校教师队伍具有优良的理工类高校影响力和教育教学声誉,保障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学校广泛开展与海外、省外、校企、校政、校研和校校多元化合作 , 与投资方下属 11 家企业签约形成产学研教育联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学校还与校外企业建立了 80个校外实习基地。 国际交流 学校以“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声誉、增强社会效益”为宗旨,开放式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多元合作、多样培养,实施应用型、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专业联合培养、课程嵌入、成建制式海外学习+实习、海外实习+就业、4+2本硕直通车、硕士奖学金、汉语志愿者等项目,正在逐步形成培养外向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学生管理 学校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学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了“津桥讲坛”,“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坚持开展“两大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文化活动月”、“四大体育赛事”、“五大文艺汇演”、“六大教育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每年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团学干部培训班”,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立涵盖科技类、创新创业类、表演艺术类、文体活动类等6个类型社团。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资助 学校构建了奖、助、贷、勤、免、补学生奖助体系。品学兼优学生可按照学校及相关文件申请国家、省政府、学校及社会(康旅奖助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进校完成认定后可按照学校以及相关文件要求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学生户口所在地相关政策执行)、勤工助学、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资助。另外,按照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每年获奖助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以上。 培养成果 建校二十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国外各个领域。截止目前已有26446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98.17%。,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25%。 学校连续七年荣获“云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校相继培养了荣获第一届“云南省创业省长奖”的刘尧;荣获“云南民办教育十大人物”,创办了云南长水教育投资集团的张韶维;荣获“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被墨尔本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的吴思思;荣获“云南省创业之星”的侯易非;创办 M60 文化创意园,荣获第七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提名奖的方彬;荣获第十二届“云南省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戚盛楠等优秀学生;被复旦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工作后担任泰和泰(海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兼律所行政委副主任,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监事,中国民主建国会海南省委法制委员会委员的符棋锋。 学生出国深造、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也不断攀升。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发展契机,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推进改革,坚持提高生源数量与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开拓创新,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跨越式发展战略。同时,找准学校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云南领先,区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 学校简介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于2017年在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专科层次特殊教育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残疾人和公共服务事业专门人才为主的省属高职院校,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开展全日制中、高等职业教育,兼顾继续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学院根据产教融合和发展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订单专业,以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学院以立足云南,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为办学目标定位,坚持“学院—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残健结合、共同发展、融合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残疾人就读、就业需求和残疾人事业、公共服务事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职业能力培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着力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自食其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秉承“残璋为玉、诵弦成华”的校训,着重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强自立,通过职业技能的学习,回归主流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以“残健融合、互助共进”为理念,构建高品质智慧校园和无障碍环境,着力打造助残共享和谐校园,以助残扶弱、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培养有爱心、有耐心、有事业心的残疾人事业、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专门人才;学院更有一支师风师德高尚、践行“育人先育己、助人终自助”理念的,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168人,其中硕士学位37人;高级职称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46%。学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人文蔚起博爱塑魂,由呈贡校区和西山校区组成,呈贡吴家营校区院址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吴家营街道万峰街1606号;西山棕树营校区院址为: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近华浦路和顺巷。两个校区合计净用地面积151.05亩,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近5万余平方米,学院建有公共机房8间,教学用计算机580台,多媒体教室53间;校内实训室15个,校外实习基地41个,合作企业75个。学院教育科研工作立足行业特色、服务政府决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院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现有思想政治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两个教学部,以及特殊教育与公共服务、经济信息和艺术三个系,在招专业: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开发、网络舆情监测、艺术设计、美容美体、书画艺术、民族传统技艺11个专业,中专部招生专业有西餐烹饪、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美术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6个专业;目前高职在校生2000余人,中职在校生400余人,2022年单招单考计划招生100人。办学以来,学院以高质量特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先后获得多项重要教学荣誉,平均每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门人才,涌现出“冬残奥运三金冠军”杨洪琼、“第十六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晁开蝶等优秀学子,得到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的一致肯定,同时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 学校简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52年,长期积淀形成优良的工科办学传统和浓郁的工程文化氛围,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形成了丰富的优质工科办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较高,为社会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办学条件优。学校位于春城昆明,占地125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米,环境优美。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在编教职工近千人,教授80余名、副教授近300余名,拥有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教学团队,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贴省贴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源充足,教学资源丰富,每个专业均建成体系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3个,实习实训条件处于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保障。内涵建设强。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现有国家示范专业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1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2个,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教指委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连续2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工程测量赛项,均荣获教育部当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学生个人、团体获奖均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招生就业好。学校得到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及信任,是云南省高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院校,省内普高录取分数线居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学校连续10余年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单独考试招生方式,生源稳定、质量高;学校积极拓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批量就业,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确保本土化就业增量,积极推进国外省外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云南省就业典型经验10强高校”等表彰奖励,连续十余年获得云南省高校就业工作一等奖。社会声誉高。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云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示范学校等,赢得了“冶金矿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云南高职教育排头兵”等社会赞誉,社会给予毕业生“做人诚、做事实、有闯劲”的良好评价。在历年的全国高职院校综合排名、学科竞赛排名、办学满意度测评中,学校连续保持云南省高职院校第一名,跻身全国领先行列。学校连续荣获2017、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示范引领好。学校以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祖国西南边陲,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育训创并举育英才,产学研一体促产业转型升级。学校以 “双高计划”为契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面向澜湄区域和南亚东南亚输出中国职教品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