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高考报名须提交“加分”证明
2010-12-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5日,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将正式开始。此次网上预报名,考生须填写已经取得的政策性照顾项目,未提供或未填写的将一律不予承认。

  其中,根据《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实施办法》规定,享受台湾籍青年、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归侨,奥赛省赛一等奖以上,2003年、2004年因公感染非典死亡或持有非典伤残证人员子女照顾项目的考生须在照相确认信息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证明材料要在2011年3月15日前提交旗(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3月20日前由盟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上报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3月底前完成审核认定工作。

  此外,2011年以前参加过高考的考生不再享受限定为应届毕业生所能享受的政策性照顾分。享受政策性照顾项目的审核认定表由旗(县、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通过招生考试办公平台打印。(李宏志)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锡林郭勒盟9所大中专院校整合组建而成。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前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曾莅临学院,对学院的办学工作及成绩给予肯定。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609亩,建筑面积43.85万平方米。设有医学系、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系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护理等51个高职专业及部分中职专业。实训、图书资料等条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77人。已基本形成了以高职为主、中职教育和合作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为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2019连续三年入选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入选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职业院校官微五十强院校”;2020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得了教育部老年护理、汽车维修、Web前端等11个专业1+X试点高校;是“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基地”、自治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三风一训”:校训:今天的实力,就是明天的机会学风:学中做 做中学教风:博学善教 敬业爱生校风:立德树人 明礼诚信教育理念:成就每一个人奋斗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学校简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是在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等办学资源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4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是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本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149.36亩(其中康巴什校区914.04亩,东胜校区235.32亩),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463.36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529.74万元。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目前有11个教学系部,2个教辅单位,2019年建成了大飞机学院,并依托现有本科专业开设了3个专业方向。学院目前开设2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交通运输、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机场现场运行管理方向、航空管制方向)、机械工程(机务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系统与机载设备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矿物资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医学影像技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社会工作、财务管理,开设3个专科专业,分别是: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形成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教职工478人,其中专任教师342人,占教职工总数比重为72%,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双师型”教师1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5%。教师中,中国工程院特聘院士1人,硕士生导师27人。内蒙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才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5人,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11人,“鄂尔多斯英才”9人,“鄂尔多斯市优秀青年人才”12人,享受鄂尔多斯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院拥有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即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特聘教授武强主持的矿山地质与环境院士专家工作站。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个,即机械与交通工程系“云·智工坊”,建成全区首家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现有在校生6978人,其中本科生人数为5800人。学生累计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9项,自治区级奖励63项,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总决赛金奖两项。毕业生中累计有29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学院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联合开展研究生和职业类本科教育协议。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中国商飞、神东集团、内蒙古兴泰建设集团、奇瑞汽车、联邦制药、包头稀土研究院、清华紫荆研究院等多家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 学校简介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专科学校,隶属于自治区体育局。2001年6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为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兼办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学生1079名。学院核定事业编制175名,其中管理人员编制66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09名。现有在编人员1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31人,中级职称55人,初级职称27人。学院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楼、公寓楼、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田径场、网球场、力量训练馆等配套设施和生理实验室、新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录播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4144册。学院高职设有运动训练、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等11个专业,中职设有田径、摔跤、篮球、足球、跆拳道、空手道、网球、曲棍球等19个专项。近年来,学院大力打造自治区体育系统“训练中心、文化中心、人才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较为圆满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任务。与中航联盟、达尔罕、奥威马业等企业深度合作,大力拓宽校企合作道路,积极实施“1+X双证书”制度;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为自治区领导提供智库要报4篇,完成教育厅、社科联、体育局科研项目36项,其中《内蒙古加快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荣获2017年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良好奖;建设并维护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编辑出版《内蒙古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体育名人录》、《体育箴言》、《记录内蒙古体育》、《改革开放内蒙古体育40年实录》、《马术运动史话》、《冰雪运动史话》等多部体育文化书籍。学院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还培养和输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81公斤级冠军张小平、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王浩、2017年柏林田径世锦赛20公里竞走冠军杨家玉、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拳击季军李倩、2017年天津全运会马拉松团体冠军宫丽华、何引丽、金铭铭、史立莹以及2020年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冠军宝音吉雅等优秀运动员,为自治区赢得了荣誉。“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自强、竞先”的校训,致力于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努力成为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通辽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备中等职业教育、电大开放教育和社会培训职能。学院成立于 2004 年,由原哲盟师范学校、哲盟卫生学校、哲盟教育学院、内蒙古电大通辽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始于 1951 年。2009 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园林式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成员单位。学院占地面积 803 亩,建筑面积 17 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外各类实验实训场所和实训基地 305 个;固定资产 6.49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 1.5 亿元,馆藏图书 65 万册;校园网总带宽达 6G,免费 Wi-Fi 实现校园全覆盖。近三年,学院加大建设改造力度,办学硬件全面改善,教学实训条件优良,文体设施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不断优化,职教特色更加鲜明,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师生安全和医疗卫生得到有力保障,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花园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学院现有教职工 8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467 人,副高以上职称 227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 244 人,“双师素质”教师283 人;聘请兼职教师 59 人。现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8 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 7 个,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5 人。现有各籍各类学生 1.5 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 1 万余人。学院开设医药卫生、师范教育、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技术五大类 32 个高职专业,并与本科院校合作联办本科教育。现有护理、药学、学前教育、会计、建设工程监理 5 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护理、药学 2 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认定的“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2 个,蒙汉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 个。自治区精品课程 13 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 5 门。承担国家级课题 1 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 161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 40 余项,其中全国职工创新优秀奖 1项,自治区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通辽市科技进步奖 3 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1 项,软件著作权 14件。学院下设护理系、师范教育系、药品食品系、医学系、机电 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技术系、体育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电大分校(继续教育)、附属中专等 12 个教学机构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 2 个附属单位。与国家开放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区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与吉林一汽、亚泰集团、奇瑞汽车、葵花药业、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瑞康医药、东软公司、中航国铁、宝岛眼镜、大连春和等 100 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外大学、企业的学历教育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通辽市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单位,是自治区扶贫办创业致富带头人定点培训机构、自治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东部中心、自治区“北疆靓姐”联盟成员单位,是蒙东地区体育职业技能、通辽市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蒙中医药产业及现代家庭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的培训基地,承办各级各类岗前培训、能力提升、在职研修和医养康复、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药种植、会计审计、电焊汽修、家政服务等职业培训及三、四、五级技能鉴定。开办通辽城乡社区大学、老年开放大学,形成了中高职紧密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的终身教育体系。半个多世纪的薪火传承、融汇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基地、自治区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全区普通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授予通辽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市意识形态工作突出贡献奖,并经自治区推荐参评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 个党总支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1 个党支部入选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内蒙古金奖等多项殊荣,涌现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冯庆芳老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周艳梅同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崇德尚能,树人成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实施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培训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五到十年内,把学院逐步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益显著、 服务发展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治区和国家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向全区一流、全国先进高职院校目标努力前进。
  • 学校简介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经过63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9万余名,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314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9万余册。学校设有23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134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21287人、普通专科学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专科生497人,留学生1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0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8人。在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6人;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校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学校坚持务实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业1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品牌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9门,优质精品课程3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9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9项,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奖12项。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平台26个,其中,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1个;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15个,其中,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0个;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奖励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获得人文社科类奖励110项,其中,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73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8项。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信誉等级涉外院校”。学校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35所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签订了博士教师联合培养、本科生“2+2”、本硕人才“2+2+2”、“4+2”等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蒙医药是我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15年蒙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20年被评为蒙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蒙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已成为蒙医药事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是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蒙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国家首批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有卫生技术人员2125人,开放床位1530张。有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附属医院和蒙医药学院分别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优秀单位。2021年,学校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直属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验收。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北疆,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