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关于2024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发布有关事宜的通知
2024-04-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粤考院办〔2024〕19号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考试院):

我省2024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评卷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考试成绩发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成绩发布

我省2024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将于4月9日由我院统一发布。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按考生卷面成绩(满分60分)÷3,四舍五入取整数后计得。英语听说考试成绩与英语笔试成绩合成考生高考英语科目的成绩。

4月9日上午10:00起,考生可通过以下方式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

(一)官微查询方式

考生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底部选择“小程序”栏,点击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按栏目指引查询考试成绩。

(二)“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查询方式

考生可通过微信搜索进入“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点击“成绩查询”,选择考生对应的考试类别,按提示查询考试成绩。

(三)百度小程序查询方式

通过百度App搜索“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打开“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智能小程序”,按栏目指引查询考试成绩。

二、考试成绩复查

(一)申请复查程序

考生查询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后,如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在4月10日17:00前凭准考证向所在中学或当地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考试院)提出复查成绩的书面申请,并填写《2024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复查申请登记表》(附件),在学校报考的考生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申请复查手续。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考试院)于4月11日17:00前登录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管理系统,选择成绩复查菜单栏下的英语听说复查登记功能,按要求录入申请查分的考生资料。

(二)复查结果告知

对复查后发现分数有误的考生,我院将对其分数进行更正,更正后的成绩由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通知考生本人。

附件:2024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复查申请登记表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

2024年4月7日

1.png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普通高校,创办于1964年。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鲜明的高职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公办高校,近年来,在不断的改革、超越和发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知识、品格、才艺、技能四元并重的办学风格。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做法应对竞争,谋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语商贸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在校高职生人数近8000人。外加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和一个培训中心,组建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在校学生规模超1.6万人,年培训超3万人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43%,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办学理念 坚持“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以“有教养、有本领”成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幸福人生;以公平教育、尊重主体的原则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把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培养目标 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直接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 学校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按照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的纵向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体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学习框架。教学方式 学校实施融“教、学、做、养”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由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构成的“三证书”制度和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教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中“养”,强化和落实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师资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输送大批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企业顶岗实践,选拔、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园管理 学校坚持“规则当家、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独创“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工满意度,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校园 学校历时十多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功能覆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教工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阻隔的交流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学生职业实践型社团 学校组建的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对应社会职业、链接人才培养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办公场地和设施完备,实施职业化和课程化管理,是学生校内职业实践和落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主要成绩 ●主持全国1280余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工作●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单位● 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并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收入其案例库●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全省第二名● 全国虚拟仿真软件竞赛一等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一等奖● 西餐宴会服务国赛一等奖,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并蝉联● CRP系统全国领先,自2010年起经教育部推荐已在全国80余所高职院推广应用,影响广泛● 获批试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广东省首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认证院校● 餐饮管理专业获批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中心”获教育部立项●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项目成功入选省协同育人平台● 拥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二类品牌专业共7个● 商务英语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五个专业成功入选广州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单位● 广州市高职院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获批立项● 2016-2017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未来构想——“一团三化”学校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围绕“一团三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以“信息化、国际化、协同化”三化集成、三管齐下,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 广州大学广州市
    学校简介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对接高质量发展、对接创新驱动、对接扩大开放),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5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74%。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63人,具有博士学位1500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4人;外国和国际机构院士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329人。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大土木学科群、信息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物质科学与装备制造学科群等优势学科群辐射带动,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3‰。学校位列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1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61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5-49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五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3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课程200门。“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穗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积极谋划在南沙的新发展。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3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2021年全校科研经费投入11.23亿元。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校30位和80位左右;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30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219项,授权专利2026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学校2021年SCIE/SSCI、CSSCI发文量2794篇。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00余项。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与风投资本对接,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76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56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448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阿里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新建合作关系。减振抗震、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工程或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8所,分布于五大洲15个国家17个主要城市。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澳门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帕多瓦大学、华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或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合、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学校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州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著名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地区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特别是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4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7个,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28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2338人。近年来还与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共17个专业,在校生4191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03%和32.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22%。同时,还聘请陈平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手拉壶大师谢华、陶瓷雕塑大师吴维潮、潮州菜大师方树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07.89万册,电子图书114.32万册。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校共建平台(广东省科技厅一事一议项目)等19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先进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有粤东乡村振兴研究所、“韩派名师工程”研究基地、潮汕旅游文化与规划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粤东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校级(院级)科研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0多项,省级奖励1400多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专业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和潮州文化”, 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资料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 学校简介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6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茂名市建设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茂名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 强技 求实 创新”校训,确立“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学校占地1003.79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北校区、南校区、人民南3个校区,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7500余人,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余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聘请客座教授70人,外聘兼职教师300余人。“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立足茂名,面向广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现有43个招生专业(其中,工科专业30个,现代服务业专业11个),专业与广东省及茂名重点规划产业的匹配度高达95.35%,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专业9个、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培训基地1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通过IEET认证。《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获得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立项;有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有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有广东省精细化学品(粤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化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26项,其中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66项。学校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整体就业率在96%以上。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建了永和建筑学院、星艺学院、仁源学院、茂名旅游学院、龙健音乐学院、社区学院、冼夫人女子学院(茂名)等7个产业学院,为巴斯夫公司、东华能源公司、深圳地铁、宝钢湛江公司、万豪酒店集团、仁源集团等知名企业开设订单班10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4个、1+X证书试点专业35个,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56个。“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达标提质上层次”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广东省及茂名市“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北校区(文明北校区)地址:广东省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邮编:525000)南校区(水东湾新城校区)地址: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海城路五路1号 (邮编:525027)学院网址:http://www.mmvtc.cn E-mail:mmzyb@126.com招生咨询联系电话:0668-2920126、0668-2920128 传真:0668-2920126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11月。
  • 学校简介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财经商贸类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理工类高职专科)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学校坐落于广州第二大学城——白云区钟落潭镇健康城高校园区,规划占地面积900亩,现已建成校园面积306.9亩、校舍面积22.62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79.9万元,纸质图书59.4万册,电子图书14.3万册。学校现有招生专业35个,其中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校级品牌专业2个,形成了以财经商贸大类为主,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新闻传播、交通运输等专业大类协调发展并具有新商科特点的专业结构。设有数智经济贸易学院、新商务管理学院、新商务外语学院、健康学院、云智信息技术学院、云智设计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教职工近500人,其中专任教师33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70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近三年教师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1支团队入围国赛遴选,1名教师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学校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努力打造“素质优,能力强,就业好”人才培养特色。近三年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参加国家、省、市及集团等各类大赛共获奖项122项,其中“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1项,广东省“挑战杯”杯8项(其中一等奖2项)、攀登计划15项、团日竞赛“百优”8项。学校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均配备空调,宿舍配备热水,提供网络接入。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组织开展“读书声”“跑步声”等多项特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托集团雄厚办学实力、优势办学资源和优秀集团文化,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年提升,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于2020-2021年连续两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评价”、“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显示,我校在全国1400余所公民办高职院校、广东27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排名由2019年的靠后位置稳步跃升至中上游位置。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愿景和使命,贯彻落实集团“人才为本,制度为纲,机制为魂”管理方针、“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全程信息有效跟踪”管理理念、“企业与员工共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存”发展理念,秉承“厚德、自强、勤思、敏行”的校训,持续改善软硬件设施,扎实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新商科类民办高水平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