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9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指南
2019-06-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学院概况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英文名称:China Fire and Rescue Institute,办学地点: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雁路4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部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根据中央跨军地改革部署,2018年9月30日转隶应急管理部领导,同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科研等任务,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7000人。2019年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面向江苏省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本科提前批次进行招生,设有消防指挥、消防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4个本科专业,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文科外,其它均为理科。

二、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政治立场坚定,志愿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三)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品行;

(四)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截至2019年8月31日);

(五)参加由江苏省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组织的政治审核、体格检查、心理测试、面试,结论均为合格。

三、报考流程

(一)凡达到江苏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志愿填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考生,6月25日17时前在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南京市雨花台区振兴路88号)报到,逾期视为放弃。考生需携带高考准考证、身份证、户口簿、高考成绩单、1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报到当天,考生填写《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表》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体格检查表》中的个人基本信息。

(二)6月26日至27日在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南京市雨花台区振兴路88号)对拟报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考生进行心理测试和面试。6月27、28日上午7时在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南京市雨花台区振兴路88号)集合,统一组织前往江苏省消防员招录办公室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须缴纳体检费用,体检费用由医院按标准收取)。考生对体格检查结论有疑问的,可按规定进行一次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对可通过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不予复检, 考生的初检结论为最终结论。

(三)体格检查标准参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陆勤人员标准)执行;政治考核标准参照《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院校接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执行;面试标准参照《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工作实施细则》执行,心理测试标准参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四、重要提示

(一)考生需参加由江苏省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组织的政治考核、体格检查、心理测试和面试且均合格,高考文化成绩达到2019年江苏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等级为BB(含)以上,才可填报该校志愿。

(二)按《中国消防救援学院2019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章程》规定,报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考生,均需有明确的生源地。考生的生源地为其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

(三)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江苏省计划招生12名。其中,消防指挥专业1名,消防工程专业6名(含1名女生),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3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名,共招收男生11名,女生1名。

(四)若考生需咨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报考的相关事宜,可拨打咨询电话: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生办:010-69787118/69787119;江苏省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咨询电话:025-86335135。

江苏省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

2019年6月11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是在1993年由卢国忠同志等8位职教工作者注资举办的基础上,于2002年得以时任广电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和江苏省广电厅厅长周顺生领衔举办的影视艺术类全日制普通高校,办学至今,已有20多届毕业生,毕业学生近20000人。学校位于无锡市藕塘职教园,南临钱胡路、西临钱藕路、北临文良路、东临恒新路,凭借无锡万亿元城市的实力优势、影视之都的市场优势、藕塘职教园的教育优势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成为江苏唯一、无锡独有的培养“影视-文化-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的特色院校。学校专业优势明显,设置音乐和表演类、影视和传媒类、动漫和数字技术类、美术和艺术设计类、空乘和高铁乘务类等20多个招生专业,开通专科接读本科和国际“3+1”、“3+2”读本读硕通道,富有优越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校办学条件优厚,投资一亿多元建设的彩虹剧院,占地80多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ART小镇,富有古典风范的民俗街,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光影空间”,具有实践和体验综合功能的艺术大世界,以及校内外景拍摄基地“怡馨园”等,云集各专业的经典设备设施,为教学实训提供了保障。学校教育资源丰富,高级职称教师、海归教师、企业转制的教师比例均高于国家规定,百家校企合作企业、影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工程教育研究院等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发展空间,学生就业率、毕业生平均月薪、高薪就业率等指标均列同类院校之首。学校坚持办学方向,确立“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从作业-作品-产品的知识转换”和“从课堂-工作室-企业的角色转换”以及“从学生-准职员-职员的身份转换”,培养有信仰、有道德、有志向、有文化、有能力、有纪律的“六有新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为学生“建一个好平台、找一份好工作、取一份好回报”为服务质量标准;坚持教育为地方建设服务,领衔无锡市传媒艺术教育集团、全国航空乘务教育培训专委会、全国东西部艺术教育联合专委会、成立无锡市政行企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联合体、无锡市大学生文化科技创业园和无锡市太湖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惠山泥人艺术中心等,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在繁荣地方文化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我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江苏省依法治校试点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教育工委党建考核优秀等级、江苏省就业创业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优秀文艺成果奖、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中标单位、江苏艺术基金资助单位等。网址:www.jnys.cn、www.jnys.edu.cn咨询热线:0510-83275908、83889908招生热线:0510-85551188、85551881
  • 学校简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创办于1998年,坐落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这里铭刻“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大学校训,这里坚守“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花香与书馨是不变的风景,特色与创新是永恒的追求。学校的举办方——百年名校南京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过去一个多世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院系、部门的关心支持,雄厚的办学支撑,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托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创办以来,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历年在同类院校中招生录取线高居全省榜首,综合评价稳居江苏第一。学校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先后被列为“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强化应用、注重创新、交叉融合、彰显特色”为专业建设指导方针,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不断探求新的应用学科增长点。现有传媒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下设27个系、43个专业,文理工医经管艺等多学科并举,并培育了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历次参加全省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抽检和专业综合评估均获第一,7个专业获评全省星级专业,4个专业获评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还策划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增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影响:成功举办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暨首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等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引发社会热烈关注。连续5年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发布会,成为应用型大学有效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生动范例。在接收南京大学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学校投资数千万兴建了媒体融合、量化金融、同声传译、现代通信技术、虚拟城市、装配式建筑BIM实验室、护理教学技能、数字媒体等一批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建立了200余个产学研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国联通、香港有利、方正电子等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众多教学名师与知名学者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由中科院院士郭子建任主任委员、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学工作,与广大教师共同维护着教学质量生命线。在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学校采取多元化培养举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结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施“优秀辅导员成长计划”,形成教职工多渠道发展的“三提升”计划。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和“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秉承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学校开设“金陵博雅讲堂”,两院院士、知名学者和业界名家、社会名流以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莘莘学子。一批南京大学中青年管理骨干构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事业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推出提高培养质量的新举措。2011年承担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全面学分制改革”项目,充分借鉴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实施“专业+”行动计划,构筑“新闻无人机”等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装配式建筑”等为切入点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打造一体两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承担多项国家课题立项项目和教育部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和省级重点教材,出版了《工程数学》等50余部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教材。学校于2015年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2019年成立学科交叉研究院,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布依绣娘”品牌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开始与黔西南州政府合作共建,作为高校主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一道亮色,其研究成果在“挑战杯”省赛中荣获金奖;影像文化研究中心活用红色教育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孙明经班”川西红色影像教育实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创意作品征集等特色创新育人实践,得到了中新网、交汇点、江苏卫视国际频道和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关注报道。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一系列突破进展。由艺术学院主创的2013年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老城南记忆馆展陈设计,得到省市专家高度评价;同年11月,传媒学院制作的微纪录片《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亮相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凭借充沛的人文情怀和冷峻的历史表达,获得最佳文献纪录片奖。学校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南京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连年获得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多项立项,并大力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校生各类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领先全国同类院校,在各种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并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获奖之多,奖项之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信工院团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历年斩获20项冠军。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派出两支商院参赛队伍均以江苏决赛金奖的优异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成为连续7年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江苏唯一高校。金陵学子志愿服务青奥会、亚青会等多项国际赛事,更是赢得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高、去向好,特别是国(境)内外升学率高,毕业生升学去向有清华、南大、复旦、国科大等国内顶尖名校,亦有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法国土伦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商学院等50余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交流生与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未来发展打造多途径、宽口径的“立交桥”。每年传媒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麦金教授等学界权威讲学,在新媒体领域产生热烈反响。成功举办13届“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西班牙与拉美各国使领馆官员定期来访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中央电视台西语频道两次进行专访报道。与阿根廷驻沪总领馆联合举办两届短篇故事竞赛,受到阿根廷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全程采访报道,正面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形象。学校目前所在的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拥有“三湖两园一山”等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南京最美十所高校”之一。名人园中,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上百位世界知名人士和学术大家亲手栽植的树木蔚然成林,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3.1万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2400座的科学会堂气势恢弘,是展现师生风采的最佳舞台。先进的各类实验室,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南北风味俱全的餐厅,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 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市姑苏区
    学校简介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2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7.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28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49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800多人。现有教职工1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高级职称699人,博士6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学校以“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声学技术、应急管理及电商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2个。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1.5”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3所高校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就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创办于2000年4月,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依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师范大学办学,秉承“崇德尚能、明志笃行”校训精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2018年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荣获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在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6位。学院现有泉山、潘安湖两个校区,总占地1324.5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3301万平方米,新建的潘安湖校区位于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城市重要核心科教创新区,紧邻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湿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拥有电气工程、自动化、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专业实验室29个,多功能智慧教室、网络教室178个,语音教室、微金课教室等7个,基础科学实验室33个,并建有功能完备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中心。新启用的现代化图书馆设计雅致、功能齐备、资源丰富、服务便捷,为学生提供了宽敞、明亮、温馨的学习空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1000余人,开设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管、经、法、艺七大学科门类,面向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18个省(市)招生。学院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和创新型产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加强专业集群建设,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金融工程、市场营销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徐州市特需专业。学院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与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现有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工程实验室两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超过90%,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等多项,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5部,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优异,教育教学成果丰富。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每年均有数百余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院校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高达97%以上,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宽合作办学领域,已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为广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东软集团、徐工集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的紧密对接。2018年学院与东软集团合作的“产学融合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从9947个立项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20项优秀案例,受到教育部推介、表彰,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是直属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着全军指挥军官中级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南京,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市浦口区的扬子江北岸,学院交通便利,毗邻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学院景色迷人,环境优美,是一座园林式的营院。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和发达的经济环境,是广大学员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占地160万平方米。院区教学设施、体育场馆、文化娱乐中心和生活服务设施布局合理、配在齐全。院外还有战术训练场、野外驻训和综合训练场。专业教学楼集战术训练模拟系统、合同战术专修室、外军研究专修室、作战指挥专修室、人武指挥专修室、语音实验室、研究生专修室、电化教学中心、室内模拟野战指挥所为一体,与野外战术驻训点、综合战术训练场、教学管理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相配套、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主办的《指挥学报》,面向全军发行。图书馆设备先进,藏书30余万册。1979年以来,共完成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规划课题20多项;编写全军通用教材50多本;出版著作8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有150多篇在国际、全国和全军学术讨论会上获奖。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合成军队指挥员战术训练模拟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