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体育专业考生可填普通理科志愿
2011-03-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在今年的高考中,体育专业考生在同一批次填报志愿时,可选择填报体育类志愿或普通理科志愿(2选1),普通理科考生不能填报体育类志愿。

  据省招考院专家介绍,如果体育专业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达到了本科一批线,他就可以放弃体育类志愿,去选择填报普通理科志愿;如果体育考生达到了本科二批线,也可以放弃体育类志愿,而去选择填报普通理科志愿。

  同时,艺术类考生今年也可在同一批次内选择填报艺术类志愿或普通文理类志愿(只能选一类),文理科考生不能填报艺术类志愿。对此,专家解释说,每年艺体生中都有文化课分数超过一本线、二本线的,其中艺术生中居多,630分甚至640分的都出现过。

  这种规定改变了体育、艺术考生只能填报体育类、艺术类志愿的现象,让他们有了很多选择。(尹玉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历史办学历史沿革学校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完备目前,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6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7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1369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6.94万册、电子图书141.67万册、数据库193个。学科门类齐全现有21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列,其中2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另有1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列。13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等次,为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23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4个学科居省内第一,8个学科列省属高校第一。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连续5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2021年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9位。学校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4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先后分别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中国百强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3年迁址青州市办学,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潍坊理工学院。历山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已培养14届毕业生20290余人,赢得良好社会声誉。教学成果丰硕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1个;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78项。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坚守师范教育特色,建立起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三省一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育人质量过硬建校以来,培养5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挂靠学校;学校获评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工作示范高校、理论宣教基地、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全省“抗疫榜样”2个、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1个。近年来,学校3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26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列全国高校第87位、师范类院校第4位。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3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先进集体奖;连续三届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并获得一等奖多项。连续7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连续五届获得残奥会冠军,连续14次获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和超级联赛等全国赛事冠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精良现有14名双聘院士。近50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7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1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0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科学研究科研实力雄厚“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999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日照市东港区
    学校简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山东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日照广播电视大学(日照经贸学校)和日照水产技工学校并入我校。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6582人,教职工1056人。学校设有海洋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现代汽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10个二级学院,现有招生专业51个,涵盖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旅游、文化艺术等13个专业大类。先后与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开展了5年制本科贯通培养。学校面向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30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连续三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荣获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世界职教院校联盟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卓越奖。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与诊改制度建设优秀案例、全国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优秀案例50强,在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获A级等次。 专业(群)建设方面,学校根植地方产业发展,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形成了“地方发展和培育什么主导产业,学校就设置和建设什么专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聚焦日照主导产业,按照“衔接产业、优化布局、重点突破、梯度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对接“向海经济”、现代高效农业、现代建筑业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打造水产养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对接精品钢铁、汽车零部件、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建设省内领先、骨干培育的智能制造、汽车服务、文化创意设计、软件技术等高水平专业群;对接现代服务、精品旅游等产业领域,建设基础支撑、特色发展的旅游服务、会计、商务与管理、航空工程与管理等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建设了国家示范专业5个、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牵头成立了海洋与渔业、艺术2个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大师名匠引培、卓越教师培育、“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教师成长“五大工程”,深入推进人才招聘、考核评价、职称聘任、岗位竞聘、绩效分配“五项改革”,全面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1个,拥有国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29人,教授60人、副教授303人,博士29人,10名教师被聘为市社科首席专家,54名教师被聘为日照市社科及行业评审专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0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承担“国家星火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93项、市厅级项目725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00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取得国家专利460余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发展紧密型校企联合体为重点,与5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办二级学院、办专业、办订单班等合作形式,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等合办二级学院6个,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合办了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专业16个、企业冠名订单班38个、共建以教学和实践训练为目的的生产型校内外“教学工厂”4个、共建“集教学实训、产品生产、员工和社会培训、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6个。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牵头成立文化创意、海洋与渔业2个省级职教集团。合作企业向学校投入办学资金和设备累计超过1亿元,年提供实习岗位5000多个。 社会服务方面,先后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共建了建筑特种工培训、交通行业特种工职业技能鉴定、二级渔业船员培训、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中心、退役军人技能技术培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等21个国家、省、市级培训考核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年开展长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5万余人次。建设1个国家众创空间、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十三五”工程技术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技能技艺传承平台。通过开放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每年培养MBA硕士、成人本专科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员2000余人。设立日照社区大学和日照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日照终身学习在线”平台,面向社会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终身学习教育。在市区建设了8个社区读书站、9个社区教育基地和2个养教结合基地,常年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年公益培训2万余人次。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学校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和现代汽车集团原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与27个国家、地区的119个政府组织、高校及教育机构、企业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举办汽车、建工、物流、旅游、机电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派200余名专业教师出国(境)学习培训,利用学校中澳师资培训中心开展200人次线上国际化培训。选派400 余名在校生赴美国、韩国、丹麦、新西兰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连续举办12届国际汉语夏令营,吸引500余名国(境)外师生来校展开文化交流。学校是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院校,在巴基斯坦、柬埔寨分别建设了“五征学院卡拉奇分院”、“普拉科索马克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和技能培训中心”。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招收学历留学生100余人。加入“技能非洲计划”项目,与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联合培养。 “十四五”时期,学校确立了“率先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成功创建职业技术大学,打造创新日职、技能日职、绿色日职、智慧日职、幸福日职”的奋斗目标,学校将立足日照,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枣庄职业学院枣庄市薛城区
    学校简介枣庄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枣庄技师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为主的技术院校。枣庄职业学院与枣庄技师学院两位一体,由枣庄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省市两级管理。我院是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被中国民协授予“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被山东省民协授予“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学院建有枣庄新城和台儿庄古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有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140个。在校学生14000余人,教师55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十大劳动之星、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学院下设医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和11个党政群管理机构及1个独立法人单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了农业、机械制造、旅游、化工、医药卫生、电子信息、建筑等12大门类42个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3个(数控技术、旅游管理、口腔医学),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医药卫生专业群、机电专业群),专本对口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个(数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国家骨干专业3个(数控技术、旅游管理、口腔医学);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学院秉承“尚德尚能,励志励学”的校训和“至诚至善,唯实唯新”的校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能并举、学做一体、合作共赢、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健康养老产业,服务旅游产业,构建了“政校企行联动,课岗证标贯通,做学教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书院制”素质教育改革,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承办2019年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第五届“黄炎培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第十七届“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山东省选拔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学生先后获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100余项,其中2018年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8年口腔医学专业荣获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2019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一等奖。2019年荣获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团体一等奖。拓宽办学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牵头组建了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成立了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漫博通学院、滨海迅腾智慧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山东汉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艾立特教育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山东舜和集团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院成立了枣庄市大(中)专学生创业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院先后成功承办中国首届焊工电视大赛、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国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选拔赛等,被确立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集体。深入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建设“鲁班工坊”、“墨子创客空间”、“奚仲创新工作室”,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成立各类社团70余个,打造以工匠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校园文化;学院“工匠精神培育”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 “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优秀案例。“班墨奚文化”入选2019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特色案例,校园文化建设入选“山东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坚持文化引领 培育工匠精神 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获评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展“优秀典型案例奖”。
  • 学校简介山东政法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1955年7月20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鲁人丁(55)字第1618号通知,决定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59年2月2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成立山东政法学院的通知》〔鲁发59字169号〕精神,山东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题写校名。1979年12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下文《关于建立省司法厅和省政法干校的通知》〔鲁发(1979)81号〕,决定恢复建立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0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教计字80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改建为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5年2月,开始筹建山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16日和4月26日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发文同意正式设立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5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俊采星驰,薪火相传,历经60余载耕耘不辍,山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及法律硕士、专科和留学生教育;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多学科的普通本科高校。一、办学定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发展思路,实施“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发展战略,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二、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定位:突出特色,做强法学学科,统筹法学外学科发展,构建“法学类专业群为核心,经管类专业群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群为两翼,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外国语言类专业群为基础”的法为核心、分类建设、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特色鲜明的“122”学科专业体系。法为核心。学校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法学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学校法学学科是省属高校中首个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法学学科现有“十三五”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学校是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立法学、刑法学会、经济法学和网络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报《政法论丛》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融法特色。以法学学科为龙头,辐射带动学校其他学科发展,如经济学类专业侧重商法结合,政管类专业强化法政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突出法治新闻方向,信息技术类专业突出电子证据方向,外国语言类专业突出法律英语方向,非法学专业均具有鲜明的融法特色。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英语、商务英语、日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中法学专业、监狱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知识产权专业群是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闻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监狱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三、人才资源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遵循“博学笃行 刚健中正”的校训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校风和“学在前沿,大爱施教”的教风,教师队伍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4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和惩戒委员会委员2人,省委省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6人,山东政法智库专家1人,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专家2人。全省社科理论界“百人工程”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青年创新科研团队3个。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 32.3%。四、人才培养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2000人左右。学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学养好,素质高,基础扎实,作风务实,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高。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100%。法学专业本科生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40%左右;研究生考试录取率20%左右;国家公职单位考取率20%左右,学校每年有400名左右毕业生进入以政法系统为主的各级国家机关工作。自1955年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16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搭建理论与实务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建有校内教学实训中心7个,法学教学实训中心是山东省唯一的法学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山东省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律师事务所、监狱系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325处。创办大法官讲坛、大检察官讲坛、大律师讲坛、企业家讲坛等实务讲坛20余个。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靛青工程”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学生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工程”将素质拓展学分化项目化,年均活动项目500余个,年度参与25000余人次,供学生自由选择,为个性发展和素质拓展提供路径支持。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坚持学术立校,强化科学研究,积极服于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贡献度不断提升,成立“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研究中心”,组建 8大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智库研究和法律服务。聚焦社会治理创新,与山东省法学会联合成立“山东省法学会民商事调解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中日韩自贸区发展战略与法律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社会治理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立法研究院、司法研究院、司法会计研究所、案例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20多个研究服务机构。山政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立项近300项;国内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2016年以来,横向课题的数量40多项。六、山政文化学校坐落在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位于中央商务区,毗邻奥体中心、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场所,山水清音,人杰地灵,人文环境得天独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五位一体”统筹规划和建设,开展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促进满足师生文化需求和增强师生精神力量相统一,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学校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大道之行,高山仰止。山东政法学院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大学建设单位,目前学校正立足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向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的目标前进。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威海市乳山市
    学校简介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中外合作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5月更名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为学校名誉校长。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校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目前,学校设威海和济南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威海市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乳山银滩,背依多福山,面朝大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校区占地面积2115亩,校舍建筑面积56.7万平方米。设有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城市学院、护理学院、艺术学院、STEM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武术学院、综合学院、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等16个教学单位。开设59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文学、经济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建有应用外国语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验实训中心、旅游管理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工程实训中心、健康护理实训中心等8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其中,应用外国语实训中心为部级示范实训中心,整体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有13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46个多媒体、E化互动教室,26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字化校园实现了全覆盖一体化智能管理。电视播控中心能够同时转播11种外语节目。图书馆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馆藏图书352万册(纸质202万册,电子版150万册),中外文报刊700余种,重要的电子数据库33种。建有完善的图书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球类运动场36个,体育馆、健身中心等各种体育设施十分完善,每年有多场国家级体育赛事在校内进行。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和留学生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达到较高水平。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1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其他高级职称的483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专业课教师581人,业界兼课导师234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52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专业教指委委员4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2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6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15人,还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外籍专家驻校任教。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体系。现有省级特色、品牌、高水平专业(群)12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近年来完成省部级教改课题23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在最近一轮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7个一级指标均为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通过。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搭建各种科研和技术创新平台。电子商务与技术研发中心是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外事研究院获批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学校还建有人工智能研究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国学研究所、外语翻译研究中心、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牡蛎研发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孙子兵法研究院、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院先后在学校落地。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89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422篇,出版学术专著75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1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61项。学校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6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在国家党政机关服务的优秀公务员,也有身价过亿的企业界领袖;既有像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的第27任“雷锋班”班长牟振华一样的英雄卫士,也有像“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常彦磊一样的青年创业带头人。他们正在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设立了外语培训中心、译林翻译公司,为社会提供多语种、多层次外语培训和翻译工作。近年来,校企已与地方政府及200余家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集团、苏宁云商集团、中国平安等知名企业均在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其中,京东校园实训中心荣获“全国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互联网+双创实训基地”荣誉称号。学校还与中国商业联合会易货贸易分会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易货贸易产业学院;与华为集团、济南博赛集团合作成立了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为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每年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的各类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培训20000余人次。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对外合作伙伴涉及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合作项目包括专升本、专升硕、本硕连读、交流生、交换生、短期研修等众多形式。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实习与就业项目,为学生努力搭建赴新加坡、迪拜、美国、韩国、日本等高端就业项目及香港五百强企业实习、互惠生、带薪实习、邮轮等多个实习项目的平台。近年来,选送2303名学生出国留学或海外就业,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校依法设立了董事会、校务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各司其责开展工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多门课程荣获“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被中共山东省委命名为“山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并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学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类奖励752项,其中国家级奖104项。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5%以上。由于管理规范、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诚信示范院校”“最受欢迎的本科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校长孙承武教授荣获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