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2010年阳光招生百问:第一、二、三、四批院校招生
2010-05-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第四部分 第一、二、三、四批院校招生

  58. 第一、二、三、四批院校投档的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二、三、四批院校均有两个志愿。首先投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按志愿优先的原则投档,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再投第二志愿;第二志愿,按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投档。第二志愿投完以后,生源仍不足的,省招办向社会公开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

  59. 什么是志愿级差?

  “志愿级差”是指院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有志愿级差规定的高校一般在招生章程中有说明,近年来,在鄂招生的少数高校实行志愿级差。

  60.高校是如何分配考生录取专业的?

  学校对进档考生专业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志愿优先,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不满时,再录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二是分数优先,即将所有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不考虑专业填报顺序,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也有部分院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院校规定专业级差为2分,院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2分,将第三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4分……,然后,所有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数优先原则确定专业。

  61.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护理学本科专业怎样录取?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当学校调档线上填报该专业志愿的生源不足时,可在批次线上录取填报了护理学专业志愿的考生。

  62.教育部批准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如何进行自主招生?

  经教育部批准的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自主选拔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试点学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入围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考,成绩达到高校所在批次线。

  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向社会公布。

  (2)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可由所在中学推荐,也可以自荐或经过专家推荐。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和确认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3)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推荐的考生材料进行审查,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试点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4)学校将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报省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学校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公示。

  (5)入选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至少达到学校同批次线,才能作为自主选拔对象录取。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6)考生填报志愿。学校一般要求本校自主招生入选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本校。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志愿填在试点学校所在批次志愿栏内,如武汉大学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志愿填在第一批本科志愿栏,华中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入选考生的志愿填在提前批本科志愿栏。

  (7)试点学校自主招生录取在院校同批次进行。录取前,省招办将自主招生入围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批次线的第一志愿考生名单提供给院校,院校将拟录取考生名单确定后报送省招办,省招办按学校的名单投档。投档录取时间在面向全省同批计划第一志愿投档完成之后、面向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投档之前。

  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围考生,可自行确定高考录取成绩的要求,并与其他入选考生名单及相应录取要求一并报送省招办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63. 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如何投档?

  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面向武汉市招生,考生填报合作建设招生计划志愿与填报第一批本科院校志愿同步进行,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8日-7月3日。

  合作建设招生计划录取设平行志愿,由8个院校志愿组成,不设二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投档时间在高校面向全省招生计划一志愿投档之后、二志愿投档之前。

  64. 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西藏班如何录取?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生源范围为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恩施州、五峰县、长阳县)办理了少数民族优录证明的考生,同面向全省招生计划一起投档,由院校在填报了少数民族预科班专业志愿且符合条件的考生中录取。面向全省招生计划第一志愿投档后,其中少数民族预科班生源不足时降分按计划差额的1∶1投档,最低可降到校调档线下80分,降分投档的对象为第一志愿中填报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且符合条件的考生。

  少数院校在我省有民族班、西藏班招生计划,民族班和西藏班同面向全省招生计划一起投档,由院校在填报了民族班或西藏班专业志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面向全省招生计划第一志愿投档后,其中民族班或西藏班生源不足时,再将第一院校志愿中填报了民族班或西藏班专业志愿且成绩在校调档线下40分以内的考生档案按计划余额的1∶1补投给高校。

  65. 江汉大学、三峡大学、黄石理工学院、襄樊学院、荆楚理工学院面向当地的招生计划如何录取?

  江汉大学20%计划面向全省招生、80%计划面向武汉市招生。投档时先投面向全省招生的20%计划(投档比例在20%计划的1∶1.2以内),后投面向武汉市招生的80%计划(投档比例在80%计划的1∶1.2以内)。

  三峡大学有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宜昌市招生,面向宜昌市招生的投档录取办法与江汉大学相同。

  黄石理工学院面向黄石市招生的本科计划,在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黄石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

  襄樊学院面向襄樊市招生的本科计划,在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襄樊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

  荆楚理工学院面向荆门市招生的本科计划,在批次线上生源不足时,可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荆门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

  66.第三批本科生源不足院校征集志愿时什么情况下可以降分?

  第三批本科生源不足院校征集志愿时,若批次线上有效生源不足,可以安排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填报,按征集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批次线上有效生源是指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且填报了三本志愿的未录取考生,为完成三本招生计划,如果有效生源小于三本征集志愿的计划总数,则降到批次线下征集志愿。三本征集志愿是否降分,请考生关注省招办公布的三本征集志愿信息和填报要求。

  67.高职高专如何进行补录?

  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高校的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规录取结束后再组织补录或换录,高职高专因新生未报到而空出的招生计划可以进行补录。2010年我省本科不进行补录;在常规录取工作结束后,对高职高专新生不报到所空出的招生计划实行补录,补录仍执行院校所在批次线。

  各高校在9月10日前完成新生报到工作。9月18日至19日高校将未报到考生信息(包括本科、高职高专)报省招办,省招办将未报到考生的录取信息予以注销,被注销考生相应取消录取资格,不能参与补录,这些考生电子档案状态由“录取”改变为“未报到注销”。9月22日省招办将需补录的高职高专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公开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于9月22日至23日按县(市、区)招办规定上网填报征集志愿,9月24日—29日进行高职高专补录,补录仍实行远程网上录取,高校不进驻录取现场。补录分批次进行,按考生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

  68. 参加高职高专补录的考生要注意哪些问题?

  (1)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补录。只有未被任何高校录取、高考成绩达到高职高专相应批次线的考生才能参加补录。已被录取的考生(包括不报到的考生)即使填报了征集志愿也不能参加补录。录取考生要按高校规定的时间报到,不能按时报到的要主动与高校联系,否则9月18日以后就会取消录取资格,录取资格一旦取消,既失去了入学资格又不能参加补录。录取到本科专业的考生不到录取高校报到,也不能参加高职高专补录。

  (2)了解补录批次和志愿设置。补录分提前批专科、高职高专(一)和高职高专(二)两个批次进行,每个批次均设置多个平行院校志愿和1个“愿意调剂到其他院校”志愿,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成绩以及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合理选报学校,排好学校的填报顺序。

  (3)补录征集志愿在网上填报。考生一定要上网填报,网上填报的志愿才是有效志愿,到补录高校登记的志愿无效。填报志愿时要遵守网报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保证志愿的安全有效。

  (4)记住填报补录志愿的时间。填报补录志愿只有9月22日和23日两天,23日下午5∶00截止,过时不能补报。

  (5)艺术、体育考生要关注艺术专业补录信息。艺术、体育高职高专录取考生未报到空出的招生计划也将视情况进行补录

  (6)注意查询补录信息。补录期间,考生可以登录湖北招生信息网实时关注自己的电子档案运行状态,查询录取结果。

  (7)谨防在补录时上当受骗。补录由省招办按照志愿和分数集中投档,采取远程网上录取。考生不要轻易相信学校和个人的录取承诺,有些高校可能会自行组织生源,这些考生如果不上网填报志愿或填报了志愿但达不到学校的调档线,是不能投档录取的。特别是不要相信不法中介和个人不符合补录政策的承诺,小心他们以补录为幌子,骗取钱财。

  (8)考生不要因为有补录,就轻易放弃常规录取阶段的录取机会。参加补录的学校、补录计划数和调档线都是不确定的,补录不一定能录取到期望的院校,甚至还可能落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补录上风险太大,一旦补录不成功就会失去今年的升学机会,后果无法弥补。

热门院校

  • 荆州学院荆州市荆州区
    学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4年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转设更名为荆州学院。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它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学校环境秀丽,景色宜人,是湖北省园林式高等院校。学校立足湖北特别是荆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开设有35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项,校级精品课程项目18项。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培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湖北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把特色办学贯穿学院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积极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近三年,在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103项,获奖368人次,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发表论文156篇。奖助体系: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设有中国人寿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等企业专项奖助学金;设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个人奖项;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还可获得各种专项奖励。奖学金最高额度可达8000元/年,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比例可达30%。家庭经济困难生可获得2200—4400元的国家助学金,也可进行生源地贷款,金额最高为8000元/年,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深造渠道: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设有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考研深造;专科毕业生可按规定参加“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提升学历层次,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套本”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本科学历学位。学校依托长江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有交流协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便利条件。就业前景: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广辟就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校企、校政资源,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机制,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将依照既定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坚持走“质量与特色立院”的发展道路,不断拓宽办学思路,丰富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将我校建设成为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
  • 学校简介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一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5.87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1万册,采用了成蹊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21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备,宿舍区运动场集中连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生活便利,条件优良,是读书求学理想之处。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9615人,其中本科生13998人。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4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1家。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34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42人,博士、硕士678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学校现有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智慧农业与优势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物联网工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广播电视编导等4项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7项,“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国家级校外实训基地1个(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是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有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0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118项、省级328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41篇。承担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研究与实践)1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学校建有一批省市科研平台。其中,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湖北省企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9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1个,荆门市产业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4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8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26项;拥有各类专利651件(该数据为近5年数据)。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44篇,被SCI等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317篇。《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其“荆楚文化研究”栏目荣获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学校先后与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爱尔兰高威梅奥理工学院、泰国乌汶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长岛大学、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卡昂大学等2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达到157人。开设有口腔医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四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并针对留学生汉语言水平,开设有国际汉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立足荆门,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二大协同育人体系,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应用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四个融合,形成了“1234”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成为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学校入选“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市荆州区
    学校简介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1年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江汉平原最负盛名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5000余名。办学成果丰硕。学校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优质高职院校、省教育厅和荆州市共建改革试点高职院校;是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项目牵头单位、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荆州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和发起单位;学校先后荣获“高职院校满意度全国20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科技进步奖。是就业数据免检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坐落于荆州市学苑路21号,荆州东接武汉,西望三峡,北依千年古城,南掬秀美长江。是著名的滨江城市。荆州水陆空交通立体便捷,气候四季宜人,文化底蕴深厚,高教资源丰富,是学知识、强技能的理想之地。办学条件一流。学校占地1996亩,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学校馆藏图书73万余册,电子资源逾95T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亿元。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整体接入带宽7G。学生公寓功能完善,空调、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人。其中,担任全国行指委委员1人、专指委委员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70余人,博士硕士220人,“楚天技能名师”18人。教师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建有计算机、会计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电子商务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优质师资培训基地各1个。学校参加全省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4次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专业门类齐全。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机电工程学院、护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生物化工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48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护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为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护理、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为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完善。学校建有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机电应用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2个省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海尔智能化学院、华为网络学院、红叶服装学院等名企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2个,“校中厂”式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6个,“厂中校式”实习实训基地18个。人才培养成绩喜人。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突出。2017年,学生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8项,一等奖数列全省高职第二名;2018年学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获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排全省第五位、全国第二十一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于90%,全省名列前茅,优秀毕业生正在成为学校最好的名片。办学目标志存高远。荆州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将支持我校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投资16亿余元,支持学校高标准建设“9+1”工程。学校立足内涵质量发展,规划推进“1711”十大质量建设计划,努力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 学校简介武汉科技职业学院(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逐步形成了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特色,新技术、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工、经、管、文等专业协调发展,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群,初具办学特色,享有良好地社会声誉。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93年,其前身是武汉科技工程学校,200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以武汉科技工程学校为基础,联合东湖大学筹建武汉科技职业学院,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组建武汉科技职业学院。学院位于武汉市繁华的徐东商圈,紧邻风景秀丽的东湖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所在地铁机路,周边遍布铁路企业,有良好的办学氛围。学院承接中铁武汉局的电力机车司机考前培训任务,开展有内燃机车司机培训,与各铁路局、地铁公司、智能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采取订单培养,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学生进校就意味着就业,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逐渐形成了“读科职,好就业,就好业”的良好口碑。2019年3月份,深圳地铁来我校招聘,是湖北参与面试高校录取比例最高的一所,充分证明我校学生获得企业的认可。学院设有4系2部:轨道交通系、新技术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与培训部。现开设专业有:铁道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室内设计、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学院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指导,引进和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育理念新、实践能力强、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育队伍。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内修有供教学使用的铁路,有转向架、轮对等铁路设备,拥有地铁模拟驾驶室、无人机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15个,教学仪器设备668台(套),教学设施齐全,能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和恩施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后,州机电工程学校、州民族体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州商校相继并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秉承“笃志厉行,厚德善技”校训,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所在地——湖北恩施,位于神奇的北纬30°,有“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之称,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航班直达国内主要城市,41对动车开往全国各地,境内通车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14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湖北省“双高”建设学校,荣获“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殊荣。学校占地79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富硒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在岗教职工77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20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双师素质教师213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近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下设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人文教育、旅游管理、体育、医学等9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示范点1个(旅游管理)、国家骨干专业2个(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省级品牌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特色专业4个(大数据与 会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校共开设经济管理类、机电工程类、生物工程类、信息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旅游管理类、人文教育类、体育类、医护类专业36个,面向湖北、浙江、海南、四川、湖南、安徽、重庆、西藏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20000余人。近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41人次、三等奖89人次;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2项。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以科研为引领承担起为恩施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以非遗基地为载体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学校正稳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开放的办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加大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等四项改革;扎实推进优化生源结构、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党的建设五大工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