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20年高考报名时间较往年提前1个月
2019-10-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考试院获悉,广东省招生委员会14日对外公布《关于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0年高考报名时间较往年提前1个月,将于2019年11月1日~10日进行。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政策对考生的学籍、户籍及户籍迁入广东省年限、报考地点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通知》要求着力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严格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坚决杜绝“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现象。

着力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

《通知》要求各地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高考报名各项工作,确保广东省2020年高考报名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学籍管理部门要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高考报名前要结合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对辖区内各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核查,核查结果由中学校长签字,并做好汇总统计工作。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协调公安、人社、学籍管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严格审核考生的学籍户籍等相关信息,严把报名资格审核关,着力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

《通知》要求,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做好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要对照高考报名条件认真审核报考人员的户籍、学历、学籍等信息及其他报考资格材料。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报名。对于凭虚假材料报名或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后等违规手段获取广东省高考报名资格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对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点(中学)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报名时间和方式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为:2019年11月1日~10日,其中考生网上报名时间:11月1日~6日,确认时间:11月6日~10日。高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各地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可根据本地实际,组织考生自行上网填报或在报名点(中学)集中填报。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地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哪一级出现问题,将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通知》要求严格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今年高考报名时,学籍数据将直接接入高考报名系统,为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各地学籍管理部门、各有关高中阶段学校应尽快核准完善本地学籍数据,确保10月25日前完成学籍数据的更新校验工作。高考报名前,各地学籍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各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坚决杜绝“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现象。各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管理规定,认真审核考生的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结果由校长签名确认。

加强户籍由外省迁入广东省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严防“高考移民”。户籍由外省迁入广东省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工作,按照省招生委员会、教育厅、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移民”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粤招〔2019〕11号)要求执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各中学要对照高考报名条件,认真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学历)和实际就读情况,凡不符合广东省高考报名条件的一律不予报名。要主动协调公安部门,严格审核考生户籍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重点核查高中阶段户籍由外省迁入广东省考生是否符合迁户政策。凡属弄虚作假或以高考为目的非法迁移入户的,一律取消其高考报名资格。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点应及时将审核结果告知考生,尤其是对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院校的考生,应明确告知后果(若报考,将无法报读本科批次院校)。

严禁非应届毕业班在校学生报考

《通知》还要求做好随迁子女报考资格审核。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管理和服务制度,切实加强随迁子女考生报考资格审核,严格规范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规定。随迁子女资格审核工作按《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7〕41号)相关要求执行。审核过程中,发现随迁子女提交的资格证明材料及证件不齐全或弄虚作假的,一律不予报名,已经报名的,取消报名资格。

此外,《通知》要求要加强考生毕业生身份审核。除高校少年班和数学英才班外,严禁非应届毕业班在校学生报考。凡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学生,在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考。发现中学有组织非毕业班学生报考行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责。

热门院校

  • 湛江科技学院湛江市麻章区
    学校简介❑学校简介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思路与目标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校名赋予的办学新功能,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联合发展“新医科”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增医学门类的学科专业增加“科技”新元素,通过新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为“新商科”赋能数字经济的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老专业,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艺术类等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中医学类专业具有一定基础;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民办本科院校。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粤西地区、扎根广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和主体,创造条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机构设置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4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4个行业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产业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1个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办学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现有麻章、新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新湖校区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现代化、智慧型、书院式”的建设目标,匠心独运打造中西合璧、湖光秀色的巍巍学府,将中国传统书院理念贯穿始终,以校园中轴线为脊,以文理湖为翼,以中轴延展至美丽的湖水为景,校园布局犹如“大鹏展翅”,表达了湛江科技学院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愿景。麻章校区建筑以明快的橙色为主色调,象征青年大学生青春活力,古朴的钟楼警示莘莘学子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寓意深刻,建筑群楼错落有致,彰显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办学底蕴。学校图书馆由麻章和新湖校区两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能够为师生提供藏、借、阅一体化和跨校区“一证通”借阅模式新服务,是广大师生潜心学问、探究真理的理想圣地。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7.55万册,电子图书108.43万册(种),学校长期订购纸质中外文报刊900多种,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等15个数据库,拥有电子博、硕士论文近200万篇,电子期刊12918种,形成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备、文字类资源和多媒体类资源互补、与全国图书馆资源文献共享三个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学校高水平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建成校内实验室168个,总建筑面积超21000平方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4个。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同声传译等实验室建设水平先进。❑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校之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推出“特聘教授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招聘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近20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近60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省特级教师及教学名师12人,民办教育优秀教师3人 。一大批“双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来到这所临海而建的现代化大学,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梦想,在朝气蓬勃的湛江科技学院挥洒青春。广大教师扎根杏坛、潜心教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已有5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深耕在湛江和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202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500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实操能力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毕业生以其“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学科专业学校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涉及经、文、工、教、管、艺、农、医8大学科门类,现有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有英语、会计学2个省级一流专业,有音乐学、园林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4项,开设有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科学研究近3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13项;发表论文1245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47项;出版专著23部。其中,2021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38项;发表论文481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29项;出版专著11部。❑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作为一所年轻而有活力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务实渐进地开拓国际市场,致力于打造学校国际化教育品牌。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保荐、双学位、交流交换生、短期研修、志愿服务等三十多个项目。近年来选派近800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同时吸纳外国籍学生到我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 (2022年3月更新)
  • 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市增城区
    学校简介广州华商学院(原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院校,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的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以“厚基础、精通识、重实践、国际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0年12月,学校正式获批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市增城区,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多亩。经过近1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现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30万册,中文报刊2135种,中文现刊(含报纸)795种,外文期刊60种,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33万种,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六个专辑,其中包含中国学术期刊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重要报纸全文等约4000多万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由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前校长陈新滋教授担任校长,师资主要来自国内“985”、“211”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优秀教师人才。现有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90多人,占比32.7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4.72%,其中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有31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南粤优秀教师6人。学校还聘任了一批海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及讲座教授,聘任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双师型”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2019年11月,学校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教授为名誉校长。 目前,学校有18个学院(系),共45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3000人。 学校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互联网+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试验区”,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在校内斥巨资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独具特色的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云计算、云桌面平台,以及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其中,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和开展各项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及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等国外和港澳台的多家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举办国际化活动,拓宽其国际化视野。现已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共同创办“3+1”、“2+2”等办学模式。近年来派出约1000多名师生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学习与交流,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学校现已获得招收港澳台留学生资格,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将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大环境。 建校以来,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万多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主要在财经、金融、商贸、管理、语言、外事等领域就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均在97%以上,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达96%。 学校的科研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教师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持续攀升,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的科研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学校现有两个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 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和“广东省最具综合实力学院”、“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排名第3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及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支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层次,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建成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校徽 华商学院的校徽,充分表达学院对学术及社会的开放态度。 校徽整体外圆内方,由传统元素配以庄重雅致的古典红融合而成,流露出浓郁厚重的文化气息,象征了活力,干劲及灵活性,准确体现"学院"身份。 校徽中心部分为一古体"商"字,取古代方鼎和权杖抽象变化而成。鼎为诚信之尊;杖为权威之证;两者融合,突显出华商学院诚信和权威的特质。杖、鼎的组合形态恰似正在开锁的钥匙,意寓华商学院肩负解惑育人、开启知识之门的神圣使命。 外圆内方,有容乃大。外圆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预示华商学院前景一片光明。内方而富于变化,意指华商学院行止有度但绝不墨守成规。 整个校徽风格稳中有变,意蕴朴实而博大隽永,十分贴切地表达出华商学院的独特内涵和远大抱负。校训 "厚德·励志·博学·创新" "厚德"--源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树立良好的做人的德行标准,诚以修身,信以立世。同时也表明华商学院将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崇高的道德、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厚己德以厚社会之德。 "励志"--"励",古语通砺或厉,意指磨练、振奋的意思,现代语指劝勉;"志":意志,志气;"励志"即勉励意志,磨练意志。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清贫饱学而胸怀天下,淡泊名利而志存高远,意志坚定而毅力超群,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做学问、求知识方面上,励己志以励社会之志。 "博学"--源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即指做学问之道。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 "乐学、好问、勤思、明辨",更新知识,加深学养,先博后渊。要继承和丰富优秀的知识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博己学以博社 会之学。 "创新"--"创",意指开始,开始做;"新",意指新鲜,过去没有出现和发生过的。"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敢做别人没有做的正义之事,敢走别人没有走的崎岖之路。引申为华商学院的师生要敢为天下先,在独立学院的教育领域中开拓进取,不屈不挠,闯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华商特色的办学之路,创己新以创社会之新。
  • 学校简介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茂名市西城片区,毗邻4A风景区“茂名市森林公园”,交通便利。校园占地456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规划合理,动静分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学院设有园艺技术实训中心、风景园林设计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水产养殖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7个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完善,专业实训设备先进。建有比较完善的智慧校园网络和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充足。学院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整合教育、农业、林业、渔业资源设立的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省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渔业工程等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开设有生物技术系、园林工程系、动物科学系、食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智能工程系等6个二级系,开设有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动物医学、烹调工艺与营养、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动漫制作技术、会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广告策划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20个专业,在校生规模超万人。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三水区
    学校简介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佛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三水国家级工业园区腹地,总占地面积962亩,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政府总投资11.8亿元,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超万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7个二级学院。学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基地总部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牵头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学会牵头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成功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秉承“修身 笃学 长技 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德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围绕“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质量为本、校企联动”的办学理念,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佛山区域重点产业,紧密对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服务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的专业建设原则,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经济管理专业群为两翼,以汽车专业群、新能源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和食品饮料专业群为新增长极的11大专业群,42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IEET认证专业1个。现有2个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1个省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设备总值达2.2亿元。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双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深度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引进一批高端机构、企业,如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德国西门子技术示范中心、德国KUKA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华数机器人示范中心、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周边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汽大众、长安福特、海尔集团、北汽福田、科勒陶瓷、佛山铁投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20余个,建立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3D打印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文化旅游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形成“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局面。学校为企业设立成人教育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班,为企业开展双转移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每年学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培训人员超6万人日。学校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验收——佛山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重要支撑单位,引领佛山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2017年开展海尔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获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海尔家电产业集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17-2020年度连续四年获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学校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粤港澳3D打印创新创业中心,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和珠江口西岸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中国职教学会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我校,搭建了增材制造高新技术重大研究平台,隆重举办了增材制造技术创新高端论坛暨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中国职教学会会长鲁昕、佛山市副市长许国担任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位院士受聘为委员。学校科技服务贡献与成果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参加全国和世界发明展览会共获5金11银18铜奖,在第24届发明展览会上首获金奖。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布局培育大赛中,1项晋升五十强并获最具投资潜力奖,2项进入百强;荣获第三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总决赛初创组二等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学校积极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推行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引领工程、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双百工程和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四大工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新增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进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现有广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创新团队获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达到114项。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自省示范校、省一流校建设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61项,省级奖励854项。创新创业大赛奖励91项,其中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荐的14个项目100%获奖,获国赛主赛道创意组铜奖、省赛主赛道创意组银奖,2019年,广东省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来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前30名。2016届毕业生张展耀荣获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颁发的“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陈潇跃的创业团队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创业组一等奖。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2019年招生工作中,普通高考文、理科第一志愿投档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态势喜人,我校2017-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7.5%以上,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每年最终就业率均在99.5%以上。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网络,与多所高水平国境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联合实施了国际管理本科2+2项目国际班项目。成功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成为广东省首批“德国工商会合作学校”,与全球知名企业——德国KUKA集团联合建立机器人应用技术与培训中心。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和“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学校在国际技能和创新大赛上屡创佳绩,参加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组织参加国际三大发明展之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第72届科创竞赛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足服务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服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富有佛山产业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更新于2021年7月)
  • 学校简介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6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茂名市建设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茂名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 强技 求实 创新”校训,确立“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学校占地1003.79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北校区、南校区、人民南3个校区,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7500余人,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余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聘请客座教授70人,外聘兼职教师300余人。“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立足茂名,面向广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现有43个招生专业(其中,工科专业30个,现代服务业专业11个),专业与广东省及茂名重点规划产业的匹配度高达95.35%,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专业9个、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培训基地1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通过IEET认证。《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获得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立项;有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有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有广东省精细化学品(粤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化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26项,其中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66项。学校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整体就业率在96%以上。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建了永和建筑学院、星艺学院、仁源学院、茂名旅游学院、龙健音乐学院、社区学院、冼夫人女子学院(茂名)等7个产业学院,为巴斯夫公司、东华能源公司、深圳地铁、宝钢湛江公司、万豪酒店集团、仁源集团等知名企业开设订单班10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4个、1+X证书试点专业35个,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56个。“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达标提质上层次”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广东省及茂名市“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北校区(文明北校区)地址:广东省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邮编:525000)南校区(水东湾新城校区)地址: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海城路五路1号 (邮编:525027)学院网址:http://www.mmvtc.cn E-mail:mmzyb@126.com招生咨询联系电话:0668-2920126、0668-2920128 传真:0668-2920126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11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