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高考奥赛得奖2013年仍加20分
2013-04-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邓泳秋)近日,中山一中37名学生高考加分资格被网友发帖质疑,引起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关注。据了解,广东将继续沿用往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仍与往年一致。省级优秀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项目,仍可获得20分高考加分。

  据了解,2013年的高考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仍与往年一致,获得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均可以有20分的加分,在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的同学均可获20分的加分。此外还有众多项目可以加分,如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前六名及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体育尖子考生可获20分加分。

  然而,2014年,广东高考加分项目将调整。根据调整方案,2014年起,广东高考加分项目从目前的23个锐减至6个,大减17个。保留的6个加分项目分别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含聚居区的汉族考生);体育特长生;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的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立个人一等功以上的军人(含退伍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考生。

  加分分值则由原来的20分,统一规范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取消的17个加分项目主要有: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包括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8月,前身是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2003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前期隶属广东省体育局,2020年6月15日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建校以来,培养和涌现出了冼东妹、傅海峰、江嘉良、孙彩云、董兆致等一大批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体育明星。办学理念 弘扬体育精神、勤学体育知识、精练体育技能。学院校训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创新思维、精湛技能。占地及资产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奥林匹克体育园区,占地面积174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6444.8平方米,实有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目前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内实训室54个、校外实训基地125个、产学合作企业20家,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48个。图书馆藏书18.5万余册。人员情况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4107人,成人教育在读学员250余人。教职工263人,专任教师20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9人,博士以上学历学位7人),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4%),聘请体育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职教师135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级劳动模范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7人。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7个党政管理机构: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计工作部)、组织宣传统战部(武装部)、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总务后勤部。7个教学机构:竞技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4个教辅机构:训练场馆中心、图书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中心、医务所。3个广东省体育局下设挂靠单位(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广东省全民健身体能康复中心、广东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函》(粤机编办发〔2020〕396号),同意学院内设7个党政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4个教辅机构。教学科研 学院目前开设运动训练、运动防护、体育艺术表演、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能训练10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3个。其中,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顺利完成“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竞技体育专业、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专业实训基地、体育运营与管理实训基地、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实训基地、运动防护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项目;广东省全民健身公共实训中心、运动训练专业公共实训中心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运动防护》和《户外拓展指导与训练》两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高职类在建项目。学院2012年以来承担教科研课题共1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81项,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本。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学院建有“九大培训基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东省羽毛球人才培养基地)、“两站”(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武汉体育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两室”(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室)。截至2019年12月,面向体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裁判员、退役运动员等高技能人才共举办了503期各类培训班,面向社会培训4万余人次,逾10万人日。办校成绩 广东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简称“鉴定站”)是全国第一所成立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自2005年建站以来,连续14年鉴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截止2019年底,鉴定站共对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等)的13个项目开展了共计2237个批次的鉴定,鉴定人数为122052人次,为全省体育市场从业人员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鉴定站目前共建有51家全省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实现培训网络全省覆盖。共培训各项目培训师800余名,国家级考评员160名,专家队伍日渐壮大。2012年,鉴定站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体育系统唯一一个示范站;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4年以来,学院师生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保持团体全国前三的优异成绩。其中,2018-2019年我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8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毕业生平均薪酬4707元,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名。近三年,学院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共逾百项,荣获国际级赛事一等奖21个,国家级赛事一等奖16个,省级赛事一等奖96个。2019年,我院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在33所 B 类院校中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全省 B 类院校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学院将依托行业优势,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紧紧围绕“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弘扬体育精神、服务体育行业、培养体育人才为特色,构建质量和技能并重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体育职业教育、体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示范基地。
  • 学校简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简称“南洋理工”。学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旗下高等院校,依托南博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集团化办学优势,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学校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广州市从化区,其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广州校友为传承和发扬南洋公学“教育报国”精神于1984年创办的广州南洋自学辅导大学。学校以“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为愿景与使命,遵循“育人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发展目标,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基于跨界发展的“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技能突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校园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学校设有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八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2000多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博硕占比60%,高级职称占比24%。教师队伍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校园占地511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多元;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场)151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内外实践基地15个;多媒体教室186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7213.88万多元,普通课室全部安装空调;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98.5万多册、电子图书41万册;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文体活动场馆;学生公寓全部装有空调、宽带,提供热水供应等,并在生活区建有商业一条街等生活配套设施。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医、教、文、艺、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现有招生专业56个。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群1个、专业5个。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高职院校“技能优先,基础模块”教学改革研究》荣获2016年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案例奖,《“五维一体”思政工作模式》入选2019年广东高校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基于跨界的“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探索“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与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近6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含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59家);建立了不同专业订单特色班73个,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形成了独具南洋理工特色的“订单模式”;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建卫生健康学院,与用友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医教、校企共同培养卫生健康、云财务会计师等高级人才;广州亚乔汽车等企业在我校建立企业标准校内人才培养示范区,为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师生在国家、省级技能赛场上斩获佳绩,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跨境电商大赛、全国电子商务类三创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省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等赛事中成绩优异。学校在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了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并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代表广东省出征国赛。学生培养质量在广东省内企业和高职教育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报告,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第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7年以来,学校教科研实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先后有210多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纵向项目128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社规划基金、省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领域专项等一批高水平项目;2019、2020、2021连续三年在省级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和平台中的立项数位居全省民办高职第一;拥有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级民办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学校牵头成立了五个产业子联盟,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至今共获省、市科协项目22项,开展科普及社会服务活动92项,连续八年七次荣获“广州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企事业科协”。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着力打造“思想道德好、实践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和就业质量高”即“一好三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民政部“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单位,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优秀组织单位”;作为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入选“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级”。学校还先后荣获“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民办学院”、“广东最具社会认可度学院”、“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特色学校”、 “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十强”等殊荣。在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学校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名。广东省教育学会授予学校“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学校校长“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数据更新于2022.3.29)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市龙湖区
    学校简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市。汕头是国家经济特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连接点,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经济特区考察。202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市属全日制综合性大专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有国家级培训基地、全国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有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省党建工作样板院系培育立项单位。现有院本部、金园校区、新津校区和东墩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67.4万平方米(含450亩在征),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设有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艺术体育系、人文社科系、自然科学系、学前教育系8个系55个专业。高职在校生13588人,另有高职扩招在职学生190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多人。1.办学历史悠久。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汕头教育学院等6所学校合并而成,其中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创建于1956年、汕头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60年、汕头商业学校创建于1964年、汕头供销学校创建于1976年、汕头机电学校创建于1976年、广东省汕头教育学院创建于1982年。汕头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96年,2019年并入我院。2.师资力量较强。学院编制802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80人、专任教师5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7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84人,76.8%是“双师型”的教师。学院同时还聘请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3.招生就业良好。2021年在广东、广西、西藏、云南、山西、新疆、安徽等省招生6083人。2021年小学教育全科班招生199人。建校18年来毕业学生6万多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用户满意度超过97%。学生近五年获得全国省级技能竞赛奖项138项,2020年获得第五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全国高职组团队特等奖。4.服务汕头到位。学院专业设置与汕头市优势产业对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在汕头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49个;学院设有汕头市职业教育集团,有团体会员216家。建有保税产业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有13个合作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学院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与社会经济文化服务活动。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辐射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力度”。汕头市委市政府支持我院建成区域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我院与本科院校“3+2”联合招收本科生,正努力达到本科专业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 学校简介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收国家任务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院申请升格本科已纳入《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 十三五” 规划》。2017年10月,学院的升本工作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考核,经省高等学校设置专家委员会评议通过,并将学院的升格材料上报教育部。学院坐落在南海之滨的中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北部湾新兴科技工业城市——湛江市,这里人文荟萃,景色美丽,交通便利,水陆空交通网络直通全国各地,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圆梦之地。千亩生态园林式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常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飘香,威武将军山、俏丽日月湖把校园点缀得绚丽多姿。学院办学用地1590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行政大楼、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高校示范性餐饮中心、艺术馆,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室内外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等。学院实训中心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具备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生产五位一体功能。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234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础设施按2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支持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国家发改委为我院下拨了专项实训设施建设资金。学院正在建设先进的“广东奥克体育中心”,内设“劳丽诗跳水馆”等。学院秉承“生态文理、人文文理、特色文理、品牌文理”的办学理念,设有教学单位“七院一部”,共67个专业。现有学生12650人,教职员工815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双师型”教师409人。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34.41%,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7.81%,聘请了3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了50多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教授为各专业课程带头人;每年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文化涵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累计16人次。学院高度重视教研与科研工作,设置有“粤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廉江市电子电器研发中心”“广东文理发展研究中心”“茗龙茶学研究所”“岭南廉江红橙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并制订相关政策,对教师取得教研、科研项目及成果给予经费支持与奖励。近年来,我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级立项课题37项。师生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1篇,编写教材36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2项,其中“太阳能LED广告牌”“节能印刷机装置”等十多项已被企业转化应用。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00多人次。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致力推进校企合作,建有6个校办工厂和一大批校外实训基地,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敬业创新精神,特别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就业率达98%以上。学院一直坚持“全环境育人”,打造园林意境生态校园,种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植物3000多种共计20多万株,山水花木、石桥楼阁,皆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彩、意境优美的校园景观。学院致力于培育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每年举行一次大型校园文化艺术节,43个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善于分享,学会发展。学院“醒狮队”多次参与社会大型活动;我院学生每年组队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湛江国际龙舟邀请赛”“珠海全国龙舟邀请赛”并取得好成绩;组织学生参与“广东省运动会”“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海洋博览会”“红橙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担任志愿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综合素质。按照国务院、省教育厅和学院的相关规定,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南粤扶残助学工程、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院奖学金、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学院还设立了“ 劳丽诗奖学金"(最高50000元),表彰奖励品学兼优、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和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2006年以来,学院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园林式单位”等荣誉。各级领导和教育界专家多次来校视察,对学院的立体育人环境和人才培养特色非常赞赏。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生、家长、社会给予学院高度的评价。2016年7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时莅临学院考察,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正确,学院建设上档次、很大气;学院专业发展以理工科为主,为广东省建设所急需的大量理工科人才提供了输送保障;学院面向全国广泛招生,有利于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全国各地培养人才。目前,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昂扬的斗志,科学、务实的态度,和“以申促建、以申促改、以申促管、申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求进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职业院校为奋斗目标,致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天河区
    学校简介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斌伟,校长刘雅红。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102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按被引次数排序)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3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25人(正高级482人,副高级872人);博士生导师309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54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235人;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55人,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在校生4.8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3个,国家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7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均设在学校。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934.6万余册(含电子文献);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5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6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4个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209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获批2项国家级引智基地项目,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中国政府对外经济贸易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推进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开启创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数据截至2021年10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